清洁基站以及清洁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64717发布日期:2021-11-25 09:48阅读:77来源:国知局
清洁基站以及清洁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清洁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清洁基站以及清洁系统。


背景技术:

2.智能清洁机器人是一种能够自动识别目标区域并自主规划清扫路径的智能家用电器,目前市面上的绝大多数清洁机器人都采用刷扫和吸尘相结合的方式,先将地面浮尘及杂物扫拢至底部尘盒吸口处,并通过机身内部产生的高负压将其吸入内置的集尘盒,从而实现地面清扫功能。然而,这些扫地机器人的集尘盒需要用户定期人为清理,耗费了用户的休息时间,增加了用户的使用负担,不利于智能清洁机器人在市场上的推广和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清洁基站以及清洁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4.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清洁基站,用于与清洁机器人配合,清洁基站包括基站本体和风机,基站本体设有停靠室、进风流道、集尘腔和出风流道,停靠室具有开口,停靠室用于停放清洁机器人;风机设于基站本体,并位于集尘腔和停靠室之间,风机具有吸气口和出气口;进风流道的一端连通停靠室,进风流道的另一端连通集尘腔,吸气口连通于集尘腔,出风流道的一端连通出气口,出风流道的另一端连通停靠室。
5.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进风流道包括第一进风支路和第二进风支路,第一进风支路和第二进风支路的一端均与停靠室连通,第一进风支路和第二进风支路的另一端均与集尘腔连通。
6.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进风流道还包括进风主流道,进风主流道的一端连通第一进风支路和第二进风支路,进风主流道的另一端连通集尘腔。
7.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清洁基站还包括集尘板,集尘板设置于基站本体的底部,集尘板和基站本体限定形成相互分隔的第一进风腔和第二进风腔,第一进风支路连通第一进风腔,第二进风支路连通第二进风腔;基站本体还设有第一吸尘口和第二吸尘口,第一吸尘口连通于停靠室和第一进风腔之间,第二吸尘口连通于停靠室和第二进风腔之间。
8.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集尘板具有长度方向,第一进风腔和第二进风腔沿集尘板的长度方向排布,且第一进风支路和第二进风支路分别位于集尘板的长度方向两端。
9.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出风流道包括第一出风支路和第二出风支路,第一出风支路和第二出风支路的一端均与出气口连通,第一出风支路和第二出风支路的另一端均与停靠室连通。
10.在一种实施方式,基站本体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相对,且第一出风口连通于停靠室和第一出风支路之间,第二出风口连通于停靠室和第二出风支路之间。
11.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基站本体包括基座、风机安装座和集尘座,风机安装座可拆卸
地密封连接于基座和集尘座之间,基座设有停靠室和出风流道,集尘座设有集尘腔,风机安装座设有风机收容腔和出气通道,出气通道连通于风机收容腔和出风流道之间,风机安装于风机收容腔内,出气口显露于风机收容腔内,吸气口密封连接于集尘座。
12.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清洁基站还包括集尘袋,集尘袋具有集尘袋开口,集尘袋可拆卸地安装于集尘腔内,且集尘袋开口与进风流道连通。
13.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清洁系统,包括清洁机器人和第一方面所述的清洁基站,清洁机器人适于停放停靠室内。
14.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清洁基站包括基站本体和风机,基站本体设有停靠室,当清洁机器人停放于停靠室内时,进风流道可与清洁机器人的排尘口相互对接,基站本体通过风机的作用可以在集尘腔内产生高负压,从而可以将清洁机器人上的灰尘等杂物通过进风流道吸入集尘腔内收集,进而无需用户手动清理清洁机器人,减少了用户的使用负担;同时,基站本体通过出风流道连通风机的出气口和停靠室,使得风机集尘时产生的高速高压风可用于喷吹清洁机器人的拖布,实现拖布自脱水效果的同时,实现了风机风能的高效利用,绿色环保。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清洁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清洁基站中基站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清洁基站部分结构的爆炸图。
19.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清洁基站另一部分结构的爆炸图。
20.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清洁基站另一部分结构的爆炸图。
21.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清洁基站另一部分结构的爆炸图。
22.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清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3.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清洁系统中清洁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25.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6.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8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清洁基站100用于与清洁机器人200配合,清洁机器人200可以是扫地机器人、扫拖一体机器人、擦地机器人、手持式吸尘器
或者手推清洁机等等。清洁机器人200可以包括机器人本体210和清洁件220,机器人本体210设有尘盒230和排尘口,清洁件220设置于机器人本体210,清洁件220可以是扫地部件,或者是拖地部件,或者滚刷部件,或者这几种部件中的任意两种或多种之间的组合。清洁件220主要用来对清洁区域进行自动清洁,清洁的灰尘、毛发或纸屑等杂物收集至尘盒230内,排尘口与尘盒230连通,用以排出尘盒230内的收集物。其中,尘盒230可以安装于机器人本体210的底部。
27.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清洁基站100包括基站本体110和风机120(详见图5),基站本体110设有停靠室130、进风流道140、集尘腔150和出风流道160(详见图4),停靠室130具有开口131,用于停放清洁机器人200。风机120设有基站本体110,并位于集尘腔150和停靠室130之间,风机120具有吸气口121(详见图5)和出气口122(详见图6),进风流道140的一端连通停靠室130,进风流道140的另一端连通集尘腔150,吸气口121连通于集尘腔150,出风流道160的一端连通出气口122,出风流道160的另一端连通停靠室130。
28.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清洁基站100包括基站本体110和风机120,基站本体110设有停靠室130,当清洁机器人200停放于停靠室130内时,基站本体110通过风机120的作用可以在集尘腔150内产生高负压,从而可以将清洁机器人200上尘盒内的灰尘等杂物通过进风流道140吸入集尘腔150内收集,进而无需用户手动清理清洁机器人200,减少了用户的使用负担;同时,基站本体110通过出风流道160连通风机120的出气口122和停靠室130,使得集尘时产生的高速高压风可用于喷吹清洁机器人200的拖布,提高拖布自脱水效果的同时,实现了风机风能的高效利用,绿色环保。
29.本实施例中,停靠室130的大小可以适于或者大于清洁机器人200的大小,使得清洁机器人200可以完全停放于停靠室130内,可以防止灰尘泄露至停靠室130外出现二次污染。当然,停靠室130的大小也可以小于清洁机器人200的大小,只要清洁机器人200的排尘口可以移动至与进风流道140相互对接的位置即可。
30.在一些实施例中,清洁基站100还包括包括外壳171和盖板172,外壳171罩设于基站本体110的外周,并只显露停靠室130的开口131,盖板172铰接于外壳171的一端,以遮盖基站本体110的顶部。该实施例将基站本体110隐藏在外壳171和盖板172内,可以提高清洁基站100的外观一致性,同时盖板172可相对外壳171翻转打开,方便用户打开集尘腔150。
31.在一些实施例中,清洁基站100还包括集尘袋173,集尘袋173具有集尘袋开口,集尘袋173可拆卸地安装于集尘腔150内,且集尘袋开口与进风流道140连通。由此,可以将清洁机器人200上尘盒内的灰尘等杂物通过进风流道140吸入集尘袋173内收集,过滤后的空气通过出风流道160排出,完成集尘功能,用户只需定期打开盖板172,从集尘腔150内将整个集尘袋173抽出扔掉再换上新集尘袋173即可,极大地方便了用户的日常使用。
32.其中,集尘袋173可以是仅设有集尘袋开口的封闭结构,集尘袋173的外形可以适配于集尘腔150,即集尘袋173可以贴合于集尘腔150的内壁。集尘袋173可以采用加绒无纺布材质,加绒无纺布材质能够对微米级的细微颗粒进行过滤,颗粒截留性好、滤尘效果佳。
33.在一些实施例中,清洁基站100还可以包括过滤网,过滤网安装于集尘腔150内,并完全遮盖吸气口121,可以进一步地提高过滤效果。
34.在一些实施例中,进风流道140可以包括第一进风支路141和第二进风支路142,第
一进风支路141和第二进风支路142的一端均与停靠室130连通,第一进风支路141和第二进风支路142的另一端均与集尘腔150连通。该实施例的进风流道140包括第一进风支路141和第二进风支路142,可以减少进风口处的湍流影响,同时可以提升吸尘效率。
35.其中,第一进风支路141和第二进风支路142的一端均与停靠室130连通,可以是指第一进风支路141和第二进风支路142的一端均直接与停靠室130连通。
36.在一些实施例中,进风流道140还包括进风主流道143,进风主流道143的一端连通第一进风支路141和第二进风支路142,进风主流道143的另一端连通集尘腔150。由此,第一进风支路141和第二进风支路142的气流可以通过进风主流道143汇总后进入集尘腔150,从而可以避免多个进风支路在集尘腔150内形成对流,不利于灰尘的沉降,同时可以避免在集尘袋173上设置多个开口131,不利于集尘袋173的快速安装和拆除。
37.请一并参阅图2和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清洁基站100还可以包括集尘板180,集尘板180设置于基站本体110的底部,集尘板180和基站本体110限定形成相互分隔的第一进风腔181和第二进风腔182,第一进风支路141连通第一进风腔181,第二进风支路142连通第二进风腔182。基站本体110还设有第一吸尘口183和第二吸尘口184,第一吸尘口183连通于停靠室130和第一进风腔181之间,第二吸尘口184连通于停靠室130和第二进风腔182之间。
38.基站本体110的底部可以是指基站本体110在使用时朝向地面的一端,第一吸尘口183可以贯穿基站本体110的底壁以连通停靠室130和第一进风腔181,第二吸尘口184可以贯穿基站本体110的底壁以连通停靠室130和第一进风腔181,由于第一进风腔181和第二进风腔182位于基站本体110的底部,因此第一吸尘口183和第二吸尘口184也位于基站本体110的底部位置,即第一吸尘口183和第二吸尘口184位于停靠室130的底部,可以避免吸尘口设于侧壁,不容易吸入停靠室130底部的灰尘,导致杂物残留在停靠室130底部的情况发生,提高吸附效果。另外,第一进风腔181和第二进风腔182可以起到沉降灰尘等杂物的作用,防止风机120停止工作后,管道内的灰尘回落至停靠室130内的情况发生。
39.其中,基站本体110的底部可以设有进风槽185,第一吸尘口183和第二吸尘口184均与进风槽185连通。集尘板180可以凸起设有挡风凸起186,集尘板180用于遮盖进风槽185,挡风凸起186嵌入进风槽185内,并与进风槽185的内壁相抵持,可将进风槽185分隔形成第一进风腔181和第二进风腔182,结构设计巧妙。
40.在一些实施例中,集尘板180大致为条形板状结构,集尘板180具有长度方向,第一进风腔181和第二进风腔182沿集尘板180的长度方向排布,且第一进风支路141和第二进风支路142分别位于集尘板180的长度方向两端。由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第一进风腔181和第二进风腔182的长度,增加气流的行程,进一步地提高稳流效果。
41.其中,第一进风支路141和第二进风支路142分别位于集尘板180的长度方向两端,可以是指第一进风支路141与第一进风腔181的连通口,以及第二进风支路142与第二进风腔182的连通口位于集尘板180的长度方向两端。
42.本实施例中,第一吸尘口183和第一进风支路141与第一进风腔181的连通口可以分别位于第一进风腔181的长度方向两端,第二吸尘口184和第二进风支路142与第二进风腔182的连通口可以分别位于第二进风腔182的长度方向两端。第一吸尘口183和第二吸尘口184可以为矩形孔、圆形孔或者椭圆形孔内,具体可以根据清洁机器人200的排尘口进行
设计。
43.本实施例中,集尘板180可拆卸地安装于基站本体110的底部,方便用户拆下进行维护清洗,同时可以方便解决第一进风支路141和第二进风支路142被杂物堵塞的问题。
44.请一并参阅图2和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出风流道160可以包括第一出风支路161和第二出风支路162,第一出风支路161和第二出风支路162的一端均与出气口122连通,第一出风支路161和第二出风支路162的另一端均与停靠室130连通。该实施例的出风流道160分为第一出风支路161和第二出风支路162,可以削弱出风口的湍流动能,优化整机噪音。
45.在一些实施例中,基站本体110的两侧可以设有第一出风口163和第二出风口(未示出),第一出风口163和第二出风口相对设置,且第一出风口163连通于停靠室130和第一出风支路161之间,第二出风口连通于停靠室130和第二出风支路162之间。由此,第一出风口163和第二出风口分别连通至停靠室130两侧的第一出风口163和第二出风口,使得风机120集尘时产生的高速高压风可用于喷吹清洁机器人200的拖布,使得清洁基站100具备拖布自脱水功能;同时第一出风口163和第二出风口相对设置,可以形成对流,以加快吹干过程。
46.其中,第一出风口163可以贯穿基站本体110的一个侧壁以连通停靠室130和第一出风支路161,第二出风口可以贯穿基站本体110的另一侧壁以连通停靠室130和第二出风支路162,在基站本体110使用时,基站本体110的侧壁可以与地面相互垂直。第一出风口163和第二出风口可以设置成蜂窝状,以避免灰尘等杂物在风机120未工作时进入第一出风支路161和第二出风支路162。
47.本实施例中,第一出风支路161和第二出风支路162可以沿停靠室130的周向延伸一定的长度,从而可以在有限的空间内增加第一出风支路161和第二出风支路162的长度,可以对第一出风支路161和第二出风支路162内的气流进行整流。
48.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停靠室130大致长方体形的腔室结构,第一出风支路161和第二出风支路162的横截面可以为l字型,第一出风支路161围绕停靠室130的一个边角延伸一定长度,第二出风支路162围绕停靠室130相邻的另一个边角延伸一定长度,空间布局合理,可以避免在增加基站本体110体积的情况下,增加第一出风支路161和第二出风支路162的长度。
49.在一些实施例中,清洁基站100还可以包括汇流底板190,汇流底板190可拆卸地安装于停靠室130底部,且汇流底板190可以设有汇流凹槽191,汇流凹槽191对应于清洁机器人200的拖布的位置,能够用于沉积拖布上的积水,避免积水四处流动。
50.第一出风口163和第二出风口可以邻近汇流凹槽191设置,汇流底板190的两侧还可以设有出气孔192,其中一侧的出气孔192连通于汇流凹槽191和第一出风口163之间,另外一侧的出气孔192连通于汇流凹槽191和第二出风口之间,从而能够对拖布进行吹干。出气孔192可以排列形成蜂窝状,以保证出风量的情况下,避免杂物进入。
51.汇流底板190上还可以凸起设置有多个清洁肋条193,清洁肋条193位于汇流凹槽191内,清洁机器人200上的拖布在空转过程中能够与清洁肋条193实现干涉摩擦,可将深藏于拖布内的脏污杂质梳理去除。
52.在一些实施例中,清洁基站100还可以包括导正轮132,导正轮132可转动地安装于
基站本体110的侧壁上,并至少部分显露于停靠室130内,可引导并有利于清洁机器人200回位。其中,导正轮132可以有两个,两个导正轮132相对设于停靠室130两侧。
53.在一些实施例中,基站本体110包括底板111,在清洁基站100使用时,底板111通常放置在地面上,底板111可以设有位于停靠室130内的倾斜表面1111,倾斜表面1111自停靠室130的开口朝向远离地面的方向倾斜延伸至停靠室130内,可引导并有利于清洁机器人200回位。其中,集尘板180和汇流底板190可以分别安装于底板111的相背两侧。
54.底板111还可以设有位于停靠室130内的限位凹槽1112,限位凹槽1112的位置与清洁机器人200的驱动轮的位置相对应,清洁机器人200返回至指定位置后其驱动轮会滚入限位凹槽1112中进行限位,从而能够更加可靠地固定机器人,防止其出现溜坡移位现象。
55.在一些实施例中,底板111设有位于停靠室130内的集尘凹槽,集尘凹槽对应于清洁机器人200上尘盒230(详见图8)的位置,第一吸尘口183和第二吸尘口184均位于集尘凹槽的底部,且集尘凹槽的底部可以成弧状,以将集尘凹槽内的灰尘等杂物汇聚至第一吸尘口183和第二吸尘口184,提高吸尘效果,且可以避免灰尘与杂物扩散至停靠室130内的其他位置。
56.请一并参阅图2、图5和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基站本体110可以包括基座112、风机安装座113和集尘座114,风机安装座113可拆卸地密封连接于基座112和集尘座114之间,基座112设有停靠室130和出风流道160,且基座的底部设有底板111,集尘座114设有集尘腔150,风机安装座113设有风机收容腔1131和出气通道1132,出气通道1132连通于风机收容腔1131和出风流道160之间,风机安装于风机收容腔1131内,出气口122显露于风机收容腔1131内,吸气口121密封连接于集尘座114。由此,实现了基站本体110的模块化设计,方便进行加工制造和后期维修更换。且吸气口121密封连接于集尘座114,风机安装座113密封连接于基座112和集尘座114之间,通过双重的密封连接可以杜绝气流泄露问题。
57.本实施例中,基座112和集尘座114可以为长方体形的壳状结构,基座112的一个侧壁上设有开口131,用于与停靠室130连通。
58.出气通道1132可以包括第一出气支路1133和第二出气支路1134,风机安装座113可以包括风机座体1135、第一支臂1136和第二支臂1137,风机座体1135设有风机收容腔1131,第一支臂1136设有第一出气支路1133,第二支臂1137设有第二出气支路1134,第一支臂1136和第二支臂1137连接于风机座体1135的两侧,第一出气支路1133的一端连通风机收容腔1131,第一出气支路1133的另一端连通第一出风支路161;第二出气支路1134的一端连通风机收容腔1131,第二出气支路1134的另一端连通第二出风支路162。
59.其中,风机座体1135可以大致为筒状结构,第一支臂1136和第二支臂1137可以大致为长方体形的块状结构。第一支臂1136和第二支臂1137的横截面大致为l字型,用于将气流引导至第一出风支路161和第二出风支路162。其中,第一支臂1136和第二支臂1137的横截面方向与其气流流向一致。
60.在一些实施例中,基站本体110还可以包括进风管道115,进风管道115设有进风流道140,进风管道115的一端可拆卸地密封连接于集尘座114,进风管道115的另一端可拆卸地密封连接于基座112。由此,当进风管道115发生堵塞时,可以方便地拆下进行疏通维护。
61.其中,进风管道115的一端可以延伸至集尘座114内,如此可避免灰尘等杂物从进风管道115和集尘座114的连接处漏出。
62.在一些实施例中,当进风流道140包括第一进风支路141、第二进风支路142和进风主流道143时,相对应的,进风管道115可以包括第一进风支管、第二进风支管和进风主管,第一进风支管设有第一进风支路141,第二进风支管设有第二进风支路142,进风主管设有进风主流道143。
63.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8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清洁系统300包括清洁机器人200和清洁基站100,清洁机器人200适于停放停靠室130内。
6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清洁系统300包括清洁机器人200和清洁基站100,清洁基站100包括基站本体110和风机120,基站本体110设有停靠室130,当清洁机器人200停放于停靠室130内时,进风流道140可与清洁机器人200的排尘口相互对接,基站本体110通过风机120的作用可以在集尘腔150内产生高负压,从而可以将清洁机器人200上的灰尘等杂物通过进风流道140吸入集尘腔150内收集,进而无需用户手动清理清洁机器人200的尘盒,减少了用户的使用负担;同时,基站本体110通过出风流道160连通风机120的出气口122和停靠室130,使得风机120集尘时产生的高速高压风可用于喷吹清洁机器人200的拖布,实现拖布自脱水效果的同时,实现了风机风能的高效利用,绿色环保。
65.关于清洁机器人200和清洁基站100的详细结构特征请参阅上述实施例的相关描述。由于清洁系统300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清洁基站100,因而具有清洁基站100所具有的一切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66.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