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式折叠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367036发布日期:2021-08-24 12:14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固定式折叠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椅子,尤其是固定式折叠椅。



背景技术:

在阶梯教室、大型会议室等公共场合中,通常会在将桌椅预先固定到地板上,以便保持室内整洁,并在有限空间内布置更多的座位数。这一类桌椅中,座板通常是可折叠的,即在不使用时,座板可以被人为操纵向后翻转或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向后倾斜折叠,使用者入座时,将座板倒平即可,相对较为方便。

目前,对于这样的折叠椅,靠背通常是固定不动的,安装在底座上或集成在后排桌子前方,即便在不坐人的情况下,后排桌子与前排椅背之间的空间仍然显得十分局促。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固定式折叠椅,能够进一步减小折叠状态下所占用的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方便人员通行。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固定式折叠椅,包括立柱、座部和靠背,所述座部转动安装在立柱上端,其后端与靠背铰接,靠背具有沿该铰接位置向下延伸的支撑部,支撑部下端转动连接有滑动组件,所述立柱上具有沿竖直方向设置的滑槽,所述滑动组件可滑动地嵌入该滑槽中。

采用以上结构,折叠椅不使用时,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处于折叠状态,即座部向后倾斜,靠背由于与座部铰接,支撑部下端的滑动组件沿滑槽滑动至其下端位置,使靠背整体前倾,从而有效增大椅子与前方桌子间通道的宽度,同时也使得靠背与后排桌子之间的间距增大,进而形成通道,可以更加方便人员通行,便于入座或对室内环境进行打理,并且在前排没有人时,相对于传统折叠椅,后排就坐人员可以获得更加开阔的视野。有人员入座时,座部在外力作用下倒平,同时带动靠背向后倾斜,变换到使用状态,就坐人员离席后,折叠椅自动恢复折叠状态。

优选地,所述座部包括座板和用于支撑该座板的底框,所述底框中部靠后的位置安装有与立柱转动配合的转轴,后端安装有与转轴平行的铰接轴,所述靠背包括支架和安装在该支架上的背板,所述支撑部设置在该支架上,在支架的中部设有与铰接轴相适应的铰接孔。该结构能够方便地制造,并使相关功能得以简单且可靠地实现。

优选地,所述支架具有沿背板两侧外缘向上延伸的支臂,以确保对背板及人体背部的可靠支撑,有助于提高舒适性。

优选地,所述支架在支撑部下端位置设有安装座,所述滑动组件包括转动连接在该安装座上的连接轴以及水平地固定在该连接轴远端的滑动轴,在滑动轴面向安装座的一侧设有限位板,该限位板与立柱外壁贴合,采用这样的设计,可以确保滑动组件在滑槽内滑动顺畅,并避免内部滑动组件外露,确保良好的外观质量。

优选地,所述滑动组件在滑动轴下侧安装有橡胶软垫,以降低滑动过程中的摩擦并减小噪音。

优选地,所述座板和背板上均分布有透气孔,以进一步提高其舒适性。

优选地,所述立柱下端设有支座,以方便将立柱固定至地面上。

有益效果: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固定式折叠椅,在不使用时,依靠自身重力作用自动变换为折叠状态,不仅座部可以向后倾斜,靠背也会前倾,从而增大椅子与前后桌子之间通道的空间,相对于同样尺寸的传统折叠椅,设计更加紧凑,占用空间更小,方便人员通行,有效提高了室内空间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固定式折叠椅实施例的示例性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固定式折叠椅在隐去座板和背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沿另一视图方向的立体图;

图4为图2沿a-a的剖视图;

图5为图2中底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中立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2中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所示固定式折叠椅折叠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1所示固定式折叠椅与桌子配套使用时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考图1所示的固定式折叠椅,包括竖直设置的立柱1,可转动地安装在该立柱1上端的座部2,以及位于座部2后方的靠背3,其中,座部2包括座板21和底框22,靠背3包括背板31和支架32,座板21和背板31均采用柔韧性失重的塑料材料,并根据人体曲线仿形设计,表面均分布有透气孔a,舒适性好,底框22和支架32由铝合金材料制成,作为支撑座板21和背板31的骨架,座板21和背板31分别通过螺钉固定到底框22和支架32上。

图2和图3示出了该固定式折叠椅在隐去座板21和背板31后的主体结构,图5、图6和图7详细展示了底框22、立柱1和支架32的具体结构。

结合图2至图7可以看出,底框22与立柱1连接的位置位于该底框22下表面中部靠后的区域,其后端与支架32铰接,支架32上具有沿该铰接位置向下延伸的支撑部3a,支撑部3a的下端转动连接有滑动组件4,立柱1后侧具有沿竖直方向设置的滑槽11,滑动组件4嵌入该滑槽11中,并能够沿该滑槽11滑动。

为实现上述连接,在底框22的底面设有分别与立柱1和支架32配合的转轴23和铰接轴24,该转轴23和铰接轴24均沿水平方向设置,转轴23位于底框22中部靠后的位置,铰接轴24位于底框22后端。相应地,立柱1上端设有与转轴23配合的转轴孔13,支架32的中部设置有用于接纳铰接轴24的铰接孔34。

为保证强度,本实施例中,立柱1采用钢制结构,在底部安装有铝合金材料的支座12,以方便固定到地面上。

如图7所示,支架32整体呈y形结构,中部向后弯曲,铰接孔34由该弯曲位置下方向前凸出,并且支架32在该弯曲位置两侧形成向上延伸并往前倾斜的支臂33,以对背板31两侧外缘形成支撑。

参照图4和图7,本实施例中,支架32在位于支撑部3a下端位置设置有安装座35,滑动组件4由连接轴41、滑动轴42、限位板43和橡胶软垫44构成,其中,连接轴41一端铰接在安装座35上,滑动轴42固定在连接轴41远离安装座35的一端,并沿垂直与连接轴41的方向水平设置,限位板43位于滑动轴42面向安装座35的一侧,橡胶软垫44设置在滑动轴42下侧,并固定到限位板43上,滑动组件4装入滑槽11后,滑动轴42和橡胶软垫44位于滑槽11内部,限位板43则贴合在滑槽11外缘的立柱1外壁上,为方便滑动组件4的安装,滑槽11整体轮廓呈t形结构。

如图8所示,在没有人员入座时,该固定式折叠椅处于折叠状态,即座板21和底框22在自身重力作用下,绕转轴23向后翻转,呈倾斜姿态,支撑部3a随滑动组件4滑动至滑槽11下端,由于支架32和底框22后端铰接,从而使背板31和支架32整体向前倾斜,人员入座时,将座板21扳平,同时,支架32联动,支撑部3a和滑动组件4向上滑动,靠背3整体向后倾斜,展开至使用状态,就坐人员离席后,座部2和靠背3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自动回复到折叠状态。

图9是该固定式折叠椅与桌子5配套使用时的使用状态图,可以看出,在折叠状态下,椅子与前后桌子5之间的通道宽度得以明显增大,方便人员通过,有效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并且在折叠后,后排就坐人员的视野得到了明显改善。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描述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宗旨及权利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做出多种类似的表示,这样的变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