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恒温沙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820624发布日期:2022-02-09 11:13阅读:69来源:国知局
一种恒温沙发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床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恒温沙发。


背景技术:

2.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家居生活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沙发作为常见的家居用品,是两边有扶手且装有软垫的多座位椅子。现有的沙发一般涉及舒适和审美需求领域,较少在空间利用上有所体现,在目前房市紧张背景下,小户型新家庭需要更好的利用空间,除此以外,受夏季和冬季的天气影响,人们会采购凉席或发热毯放置于沙发使用,虽然降低了温度的影响,但同时降低了坐感舒适度。因此,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3.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恒温沙发。
4.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恒温沙发,包括底座、坐垫、扶手柜、靠背和恒温系统;所述坐垫设置于所述底座的上部;所述扶手柜设置于所述底座的左右两侧,其内部通过隔板分割有若干个存放空间,其外侧铰接有门板;所述靠背设置于所述坐垫和所述扶手柜的上部后侧;所述恒温系统包括通过管体形成回路的加热箱、水泵、第一热交换网组、电动阀和第二热交换网组;所述加热箱和水泵设置于所述底座内;所述第一热交换网组设置于所述坐垫或所述靠背内;所述电动阀设有两个,分别设置于所述加热箱与所述水泵之间,和所述第一热交换网组与所述加热箱之间;所述第二热交换网组设置于两个所述电动阀之间,其后侧设有散热风扇。
6.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包括支撑板、支脚和外板;所述支脚设置于所述支撑板的下部;所述外板设置于所述支撑板和所述支脚的外侧;所述坐垫设置于所述支撑板的上部;所述加热箱、所述水泵、所述电动阀、所述第二热交换网组和所述散热风扇设置于所述支撑板的下方。
7.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热交换网组邻近的所述外板上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相对的另一侧所述外板上设有进风口;所述出风口和所述进风口上均设有防尘网。
8.进一步地,所述加热箱内部设有ptc陶瓷发热体、水位监测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外侧连通有进水口和排水口;所述进水口和所述排水口穿出所述扶手柜。
9.进一步地,所述坐垫和所述靠背采用布料材质制成。
10.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1.1、空间利用率高。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扶手柜,扶手柜设置于所述底座的左右两侧,其内部通过隔板分割有若干个存放空间,其外侧铰接有门板;通过在扶手柜内分割有若干个存放空间,可用于收纳屋内的物品,提高空间占用率。
12.2、具有恒温功能。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有恒温系统,在需要调整温度时,可通过控制面板记性操作,设定成加热模式或冷却模式,电动阀将管道将第一热交换网组与加热箱连通,或将第一热交换网组与第二热交换网组进行连通,以此对坐垫的温度进行加热或降
温,实现恒温功能。
13.3、加热安全。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加热箱内部设有ptc陶瓷发热体、水位监测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外侧连通有进水口和排水口;所述进水口和所述排水口穿出所述扶手柜;采用ptc陶瓷发热体,避免采用外露发热管导致的漏电情况;通过设有水位监测传感器,能检测水箱内水位情况,并提醒用户进行补水;进水口和排水口用于对加热箱体内的循环水进行补充和排空;通过设有温度传感器,能对加热箱内部的水温进行实时监控,具有加热安全的优点。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18.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19.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恒温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0.10、底座;11、支撑板;12、支脚;13、外板;14、出风口;15、进风口;16、防尘网;20、坐垫;30、扶手柜;31、隔板;32、门板;40、靠背;50、恒温系统;51、加热箱;52、水泵;53、第一热交换网组;54、电动阀;55、第二热交换网组;56、散热风扇;57、控制面板;58、进水口;59、排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需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附图均采用简化的形式并均使用非精准的比列,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22.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23.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24.如图1~图6所示,一种恒温沙发,包括底座10、坐垫20、扶手柜30、靠背40和恒温系统50;
25.所述底座10包括支撑板11、支脚12和外板13;所述支脚12设置于所述支撑板11的下部;所述外板13设置于所述支撑板11和所述支脚12的外侧;
26.所述坐垫20设置于所述支撑板11的上部,该所述坐垫20上设有体感温度传感器,用于实时检测坐垫20的温度;
27.所述扶手柜30设置于所述底座10的左右两侧,其内部通过隔板31分割有若干个存放空间,其外侧铰接有门板32;通过在扶手柜30内分割有若干个存放空间,可增加屋内的收纳空间,提高空间占用率;
28.所述靠背40设置于所述坐垫20和所述扶手柜30的上部后侧;
29.所述恒温系统50包括通过管体形成回路的加热箱51、水泵52、第一热交换网组53、电动阀54、和第二热交换网组55;所述加热箱51、所述水泵52、所述电动阀54、所述第二热交换网组55和所述散热风扇56设置于所述支撑板11的下方;所述第一热交换网组53设置于所述坐垫20内;所述电动阀54设有两个,分别设置于所述加热箱51与所述水泵52之间,和所述第一热交换网组53与所述加热箱51之间;所述第二热交换网组55设置于两个所述电动阀54之间,其后侧设有散热风扇56;还包括有控制面板57;所述控制面板57设置于所述扶手柜30的上部,并与所述加热箱51、所述水泵52、所述第一热交换网组53、所述电动阀54和所述第二热交换网组55电性连接。
30.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热交换网组55邻近的所述外板13上设有出风口14;所述出风口14相对的另一侧所述外板13上设有进风口15;所述出风口14和所述进风口15上均设有防尘网16;通过设有出风口14和进风口15,在恒温系统50通过电动阀54切换成第一热交换网组53、第二热交换网组55和水泵52为连通状态时,散热风扇56能从进风口15中抽取空气,并从出风口14中吹出,空气带走第二热交换网组55的热量,加快第二热交换网组55的热交换效率。
31.进一步地,所述加热箱51内部设有ptc陶瓷发热体、水位监测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外侧连通有进水口58和排水口59;所述进水口58和所述排水口59穿出所述扶手柜30;采用ptc陶瓷发热体,避免采用外露发热管导致的漏电情况;通过设有水位监测传感器,能检测水箱内水位情况,并提醒用户进行补水;进水口58和排水口59用于对加热箱51体内的循环水进行补充和排空;通过设有温度传感器,能对加热箱51内部的水温进行实时监控。
32.进一步地,所述坐垫20和所述靠背40采用布料材质制成;采用布料材质制成的材质透气性更强,在加热时不易变形,使用寿命更长。
33.恒温系统50工作原理:
34.加热模式,此模式适用于冬季,用户通过控制面板57切换成加热模式并设定温度,电动阀54将管道切换连通为加热箱51、水泵52、第一热交换网组53通道,循环水通过加热箱51进行加热至设定温度,水泵52提供水循环的动力,使得加热的水能在第一热交换网组53中对坐垫20进行加热。
35.冷却模式,此模式使用于夏季,用户通过控制面板57切换成冷却模式并设定好温度,电动阀54将管道切换连通为第一热交换网组53、水泵52、第二热交换网组55通道,循环水通过第二热交换网组55和散热风扇56进行散热,水泵52提供水循环的动力,散热风扇56根据坐垫20中的体感温度传感器进行功率的调整,使得冷却水能在第一热交换网组53红对坐垫20进行吸热。
36.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