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隐藏排水式平开窗型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820514发布日期:2022-02-09 11:12阅读:87来源:国知局
一种隐藏排水式平开窗型材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平开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隐藏排水式平开窗型材。


背景技术:

2.平开窗广泛应用于家庭室内装饰,随着用户生活品质的提高,对平开窗的整体质量要求也提高,现有的平开窗主要包括窗框型材和窗扇型材,而平开窗的窗扇型材通过铰接架与窗框型材连接,使得窗扇型材与窗框型材可分离或闭合而实现开窗和关窗的目的,但在平开窗为打开状态时,窗框型材会外露,这样在雨天下雨时若用户忘记将平开窗关闭,雨水会滴落在底部的窗框型材内,且窗扇的底部边缘也存在积水和渗水的情况,而传统的平开窗型材没有相应的排水结构使得雨水会积存在窗扇型材和窗框型材内,不便于用户清理,现有的平开窗型材在底部窗框型材设置有排水收集槽和排水口来排出窗扇型材和窗框型材内的积水,但由于雨水具有酸性,因此雨水积存在排水收集槽内会对窗框型材腐蚀而损伤窗框型材,同时在高风压地区排水口外露会使雨水倒灌,且在排水口中会产生气流噪声。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隐藏排水式平开窗型材通过窗扇排水孔、窗框排水孔和排水开口配合能够将窗扇底部和窗框底部的积水排出,并避免雨水倒灌和产生气流噪声。
4.一种隐藏排水式平开窗型材,包括窗框型材以及与窗框型材铰接的窗扇型材,位于所述窗扇型材底部的型材的顶部在靠近室外的部分设置有扇槽,且所述扇槽的槽底设置有多个窗扇排水孔,位于所述窗框型材底部的型材的顶部在靠近室外的部分设置有多个窗框排水孔,且位于所述窗框型材底部的型材在朝向室外的侧壁设置有多个排水开口,多个所述窗扇排水孔对应与多个所述窗框排水孔连通,且多个所述窗框排水孔对应与多个所述排水开口连通,并可使窗扇排水孔和窗框排水孔上的积水从排水开口排出,每个所述排水开口内设置有与排水开口铰接的挡板,且所述挡板受自重作用可向下摆动而遮挡所述排水开口。
5.优选地,所述窗框型材包括第一型材和第二型材,所述第一型材安装在所述第二型材的上方,多个所述窗框排水孔设置于所述第一型材靠近室外的部分,多个所述排水开口设置于所述第二型材朝向室外的侧壁。
6.优选地,所述窗框排水孔的位置与所述窗扇排水孔的位置上下对应,且所述窗框排水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窗扇排水孔的孔径。
7.优选地,所述第一型材顶面朝向室外的边缘位置设置有第一凹口,所述第一型材顶面朝向室内的边缘位置设置有第一延伸包边,所述窗框型材的底面设置有位置与所述第一凹口对应的第二延伸包边以及位置与所述第一延伸包边对应的第二凹口,且所述第一凹口与所述第二延伸包边以及所述第二凹口与所述第一延伸包边共同配合遮挡窗扇型材和
窗框型材之间的间隙。
8.优选地,所述第一型材的底面与所述第二型材的顶面之间设置有输送道,且所述输送道的入口与所述窗框排水孔连通,输送道的出口与所述排水开口顶部朝向室内的部分连通。
9.优选地,所述输送道沿上至下朝室外倾斜设置,所述排水开口的底面沿上至下朝室外倾斜设置。
10.优选地,所述排水开口顶部朝向室外的部分设置有铰接座,并通过所述铰接座与所述挡板铰接。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隐藏排水式平开窗型材通过窗扇型材、窗框型材、窗扇排水孔、窗框排水孔、排水开口和挡板相互配合,可将窗扇型材内的积水以及窗框型材内的积水排出平开窗外,便于清理窗扇型材和窗框型材内的积水,且挡板可遮挡排水开口,并避免雨水倒灌以及室外的气流从排水开口进入窗框型材内。
附图说明
12.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图;
13.附图2为图1中a-a剖视图。
14.图中:1窗框型材、11第一型材、12第二型材、13第一凹口、14第一延伸包边、15第二凹口、16第二延伸包边、2窗扇型材、3窗扇排水孔、4窗框排水孔、5排水开口、6挡板、7输送道、8铰接座。
具体实施方式
15.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以便于更清楚的理解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技术思想。
16.如图1-2所示,一种隐藏排水式平开窗型材,包括窗框型材1以及与窗框型材1铰接的窗扇型材2,其中窗框型材1可在内侧的侧壁安装合页(图中未示出)或者在内侧的顶面和底面铰接支架(图中未示出)而与窗扇型材2铰接,便于窗扇型材2在窗框型材1上摆动而打开或关闭窗框口,且在打开窗框口时窗框型材1外露,方便清理窗框型材1的内侧壁,位于所述窗扇型材1底部的型材的顶部在靠近室外的部分设置有扇槽,且所述扇槽的槽底设置有多个窗扇排水孔3,位于所述窗框型材2底部的型材的顶部在靠近室外的部分设置有多个窗框排水孔4,且位于所述窗框型材2底部的型材在朝向室外的侧壁设置有多个排水开口5,多个所述窗扇排水孔3对应与多个所述窗框排水孔4连通,且多个所述窗框排水孔4对应与多个所述排水开口5连通,并可使窗扇排水孔3和窗框排水孔4上的积水从排水开口5排出,每个所述排水开口5内设置有与排水开口5铰接的挡板6,且所述挡板6受自重作用可向下摆动而遮挡所述排水开口5。
17.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隐藏排水式平开窗型材工作原理是通过窗扇型材1、窗框型材2、窗扇排水孔3、窗框排水孔4、排水开口5和挡板6相互配合,如图1所示,实际上整个窗扇型材1为矩形体,窗框型材2为矩形框体,窗扇型材1和窗框型材2组成整个平开窗,需要说明的是图2为位于窗扇型材1和窗框型材2两者底部的型材截面图,参考图2,窗扇型材1和窗框型材2两者以左为室内方向,窗扇型材1和窗框型材2两者以右为室外方向,扇槽位于窗扇顶部
靠近室外的部分,下述方位词以图2所示进行说明,窗扇排水孔3等距间隔设置在位于窗扇型材1底部的型材的扇槽内,且窗扇排水孔3上下分开设置,窗框排水孔4与窗扇排水孔3的位置对应设置在窗框型材2顶部,且窗框排水孔4上下分开设置,排水开口5与窗框排水孔4的位置对应设置在窗框型材2上,窗框排水孔4、窗框排水孔4和排水开口5三者连通,这样渗入窗扇型材1的扇槽的积水可从窗扇排水孔3输送至窗框型材2的窗框排水孔4,而窗框型材2上的积水可从窗框排水孔4输送至排水开口5,排水开口5内设置有与排水开口5铰接的挡板6,挡板以七个进行示例说明,因此排水开口5、窗框排水孔4和窗扇排水孔3三者的数量与挡板的数量对应以七个进行说明,且挡板6可自由摆动,排水开口5内的水分冲开挡板6,并从挡板6与排水开口5的间隙排出窗框型材2外,同时挡板6可阻挡雨水从室外进入排水开口5,避免雨水倒灌以及室外的气流从排水开口5进入窗框型材2内,与传统平开窗型材相比,该隐藏排水式平开窗型材可将窗扇型材1内的积水以及窗框型材2内的积水排出平开窗外,便于清理窗扇型材1和窗框型材2内的积水,且挡板6可遮挡排水开口5,并避免雨水倒灌以及室外的气流从排水开口5进入窗框型材2内。
18.在窗框型材2的具体结构上,所述窗框型材2包括第一型材11和第二型材12,所述第一型材11安装在所述第二型材12的上方,多个所述窗框排水孔4设置于所述第一型材11靠近室外的部分,多个所述排水开口5设置于所述第二型材12朝向室外的侧壁,如图2所示为位于窗框型材2底部的型材,第一型材11固定在第二型材12的顶面,窗框排水孔4位于第一型材11顶面靠右的位置,进一步地,所述窗框排水孔4的位置与所述窗扇排水孔3的位置上下对应,且所述窗框排水孔4的孔径大于所述窗扇排水孔3的孔径,保证从窗扇排水孔3掉落的水分能够直接进入窗框排水孔4。
19.具体地,所述第一型材11顶面朝向室外的边缘位置设置有第一凹口13,所述第一型材11顶面朝向室内的边缘位置设置有第一延伸包边14,所述窗框型材2的底面设置有位置与所述第一凹口13对应的第二延伸包边16以及位置与所述第一延伸包边14对应的第二凹口15,且所述第一凹口13与所述第二延伸包边16以及所述第二凹口15与所述第一延伸包边14共同配合遮挡窗扇型材1和窗框型材2之间的间隙,如图2所示,第二凹口15与第一延伸包边14配合遮挡窗扇型材1与窗框型材2之间位于室内的间隙,第一凹口13与第二延伸包边16配合遮挡窗扇型材1与窗框型材2之间位于室外的间隙,遮阳在窗扇型材1与窗框型材2闭合时可阻挡气流进入窗扇型材1与窗框型材2之间的间隙,进而从窗框排水孔4进入排水开口5,最后推动挡板6向上摆动而暴露排水开口5,而且挡板6可阻挡室外的气流,因此即使挡板6自由摆动也不影响平开窗的密封性能和隔音性能。
2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型材11的底面与所述第二型材12的顶面之间设置有输送道7,且所述输送道7的入口与所述窗框排水孔4连通,输送道7的出口与所述排水开口5顶部朝向室内的部分连通,所述输送道7沿上至下朝室外倾斜设置,所述排水开口5的底面沿上至下朝室外倾斜设置,如图2所示,输送道7倾斜设置可使水分受自重作用加快输送至排水开口5,排水开口5倾斜设置同理,所述排水开口5顶部朝向室外的部分设置有铰接座8,并通过所述铰接座8与所述挡板6铰接,如图2所示,排水开口5与输送道7的连通口位于排水开口5的左上角位置,使得挡板6和铰接座8完全遮挡排水开口5与输送道7的连通口,避免外露,且排水开口5向下倾斜设置,这样即使挡板6向上摆动使得水分进入排水开口5,也不能从排水开口5与输送道7的连通口进入窗框型材2内,防止水分倒灌的情况发生。
21.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