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的清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98924发布日期:2021-12-04 11:33阅读:63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的清洁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洗地机技术领域,特指一种高效的清洁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市场上常将垃圾箱和清洁辊做成等长,但实际上垃圾箱的开口比清洁辊的长度稍短,无法将清洁辊两端完全包合,也就是说,垃圾箱的开口比清洁辊两端短,使得附着在清洁辊两端上的垃圾无法完全清理,导致垃圾箱边角处堆积垃圾,如果将垃圾箱完全开口,垃圾箱开口与清洁辊两端的缝隙又会较大,容易造成垃圾泄漏。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209192792u公开了一种清洁筒与垃圾箱的固定结构,包括垃圾箱前侧设有开口,开口下侧设有向地面倾斜的垃圾导板,清洁筒设置在垃圾箱前侧的开口处,清洁筒内部为套筒,表面为海绵层,垃圾箱开口和垃圾导板两端的形状与海绵层表面的形状相匹配,海绵层两端在套筒的基础上延伸并形成凸出部,凸出部长度超出垃圾箱开口两端和垃圾导板两端的长度。该现有技术采用在套筒的基础上延伸并形成凸出部,其凸出部长度超出垃圾箱开口两端和垃圾导板两端的长度,使得垃圾箱的开口比清洁辊的长度稍短,无法将清洁辊两端完全包合,使得附着在清洁辊两端上的垃圾无法完全清理,导致垃圾箱边角处堆积垃圾。
3.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效的清洁装置,有效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应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高效的清洁装置,包括洗地机底座,洗地机底座内设有用于清洁地面垃圾的清洁辊以及用于收集垃圾的垃圾箱,清洁辊与垃圾箱的开口对应设置,垃圾箱的开口长度长于清洁辊的长度,垃圾箱的开口两端分别包合于清洁辊的两端。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通过将垃圾箱的开口长度设置比清洁辊的长度更长,便于垃圾箱的开口两端将清洁辊的两端实现包合,进而使得附着在清洁辊的两端位置上的垃圾也能及时进行清理,防止垃圾重新掉回到地面上,相比现有技术而言,垃圾箱的开口两端包合于清洁辊的两端,可使清洁辊在清洁垃圾时能完全清理,不会出现泄漏与边角堆积等现象。
7.根据上述方案,所述垃圾箱的开口为半开口,垃圾箱的开口处设有水平面,垃圾箱的开口两端与清洁辊接触的位置设有倾斜面,且倾斜面的厚度由垃圾箱内部向清洁辊方向逐渐变薄。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在垃圾箱的开口两端与清洁辊接触的位置设有倾斜面,可使垃圾箱的边角处与清洁辊之间不容易堆积垃圾。实际应用中,垃圾箱的开口为半开口,为有一定高度的梯形结构,而非完全开口,梯形上方有一水平面,该水平面是垃圾掉入垃圾箱的进入面,半开口可使得清洁辊与垃圾箱两端缝隙很小,防止垃圾箱内的垃圾从垃圾箱开口两侧漏出。如果将垃圾箱完全开口,垃圾箱的开口与清洁辊两端的缝隙又会较大,容易造成垃圾泄漏。
8.根据上述方案,所述清洁辊通过转轴可转动地安装于洗地机底座上,垃圾箱通过底板限位于洗地机底座上,底板上套有硅胶套,硅胶套的顶面与垃圾箱的开口贴合。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垃圾箱通过底板限位于洗地机底座上,对垃圾箱进行限位,通过在底板上套有硅胶套,并且硅胶套的顶面与垃圾箱的开口贴合,可使清洁垃圾时,垃圾经硅胶套的顶面后从垃圾箱的开口处进入到垃圾箱内。实际应用中,垃圾箱能自由取出或放回在底板上。
9.根据上述方案,所述垃圾箱的开口处设有与硅胶套的顶面对应贴合的水平面。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防止清洁时,垃圾从硅胶套的顶面与垃圾箱的开口处的水平面之间的贴合处泄漏,进而实现实现高效清洁。
10.根据上述方案,所述硅胶套的弧形面与清洁辊的外圆对应设置。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在清洁辊转动清洁地面垃圾时,通过硅胶套的弧形面将垃圾进行导向。
11.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12.本实用新型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通过将垃圾箱的开口长度设置比清洁辊的长度更长,便于垃圾箱的开口两端将清洁辊的两端实现包合,进而使得附着在清洁辊的两端位置上的垃圾也能及时进行清理,防止垃圾重新掉回到地面上,相比现有技术而言,垃圾箱的开口两端包合于清洁辊的两端,可使清洁辊在清洁垃圾时能完全清理,不会出现泄漏与边角堆积等现象。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装配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爆炸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清洁辊与垃圾箱装配图;
16.图4是图3中a

a位置剖视图;
17.图5是图3中c位置放大图。
18.1.清洁辊;2.垃圾箱;3.硅胶套;4.底板;5.洗地机底座;6.开口;21.倾斜面;22.水平面;31.顶面;32.弧形面。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20.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高效的清洁装置,包括洗地机底座5,洗地机底座5内设有用于清洁地面垃圾的清洁辊1以及用于收集垃圾的垃圾箱2,清洁辊1与垃圾箱2的开口6对应设置,垃圾箱2的开口6长度长于清洁辊1的长度,垃圾箱2的开口6两端分别包合于清洁辊1的两端。以上所述构成本实用新型基本结构。
21.本实用新型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通过将垃圾箱2的开口6长度设置比清洁辊1的长度更长,便于垃圾箱2的开口6两端将清洁辊1的两端实现包合,进而使得附着在清洁辊1的两端位置上的垃圾也能及时进行清理,防止垃圾重新掉回到地面上,相比现有技术而言,垃圾箱2的开口6两端包合于清洁辊1的两端,可使清洁辊1在清洁垃圾时能完全清理,不会出现泄漏与边角堆积等现象。
2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垃圾箱2的开口6为半开口,垃圾箱2的开口6处设有水平面22,垃圾箱2的开口6两端与清洁辊1接触的位置设有倾斜面21,且倾斜面21的厚度由垃圾箱2内
部向清洁辊1方向逐渐变薄。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在垃圾箱2的开口6两端与清洁辊1接触的位置设有倾斜面21,可使垃圾箱2的边角处与清洁辊之间不容易堆积垃圾。实际应用中,垃圾箱2的开口6为半开口,为有一定高度的梯形结构,而非完全开口,梯形上方有一水平面22,该水平面22是垃圾掉入垃圾箱2的进入面,半开口可使得清洁辊1与垃圾箱2两端缝隙很小,防止垃圾箱2内的垃圾从垃圾箱2开口两侧漏出。如果将垃圾箱2完全开口,垃圾箱2的开口6与清洁辊1两端的缝隙又会较大,容易造成垃圾泄漏。
2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清洁辊1通过转轴可转动地安装于洗地机底座5上,垃圾箱2通过底板4限位于洗地机底座5上,底板4上套有硅胶套3,硅胶套3的顶面31与垃圾箱2的开口6贴合。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垃圾箱2通过底板4限位于洗地机底座5上,对垃圾箱2进行限位,通过在底板4上套有硅胶套3,并且硅胶套3的顶面31与垃圾箱2的开口6贴合,可使清洁垃圾时,垃圾经硅胶套3的顶面31后从垃圾箱2的开口6处进入到垃圾箱2内。实际应用中,垃圾箱2能自由取出或放回在底板4上。
2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垃圾箱2的开口6处设有与硅胶套3的顶面31对应贴合的水平面22。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防止清洁时,垃圾从硅胶套3的顶面31与垃圾箱2的开口6处的水平面22之间的贴合处泄漏,进而实现实现高效清洁。
2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硅胶套3的弧形面32与清洁辊1的外圆对应设置。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在清洁辊1转动清洁地面垃圾时,通过硅胶套3的弧形面32将垃圾进行导向。
26.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