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结构稳定的大理石台面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72852发布日期:2021-12-04 09:43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一种结构稳定的大理石台面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大理石台面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结构稳定的大理石台面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2.目前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家具市场的景象更加繁荣,使得大理石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在人们生活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大理石有美丽的花纹和颜色,抗压强度高的特性,大理石是重结晶的石灰岩,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大理石主要用于加工各种家具。
3.现有的,常见的大理石台面的台面和大理石是分离式结构,通常在台面开设一道沉槽,通过将大理石嵌在沉槽中,对大理石进行固定,大理石与台面形成的缝隙朝竖直设置。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传统的大理石安装在台面会出现竖直向上缝隙,从而杂质会容易积在缝隙中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使杂质不易积在大理石卡入台面形成的缝隙,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稳定的大理石台面安装结构。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结构稳定的大理石台面安装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结构稳定的大理石台面安装结构,包括台面和大理石,所述台面沿边缘设有木框,所述木框一侧固定安装在所述台面、另一侧朝竖直向上延伸;所述台面与所述木框形成安装槽,所述大理石卡接入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大理石固定连接有抵接部,抵接部与大理石的材质相同,所述抵接部位于所述大理石边缘位置,所述抵接部与所述木框远离所述台面的一侧相抵接,所述抵接部远离所述木框的一侧与所述大理石远离台面的一侧平齐。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大理石台面时,大理石位于安装槽的位置卡接入台面,安装槽的槽底与木框远离台面的一侧相抵接,抵接部固定连接在大理石的边缘位置,抵接部还与木框相抵接,抵接部覆盖了大理石与台面之间竖直设置的缝隙,杂物不易积入大理石与台面形成的缝隙。
9.优选的,所述台面设有防滑垫,所述防滑垫位于所述大理石与所述台面之间,所述防滑垫的两侧分别与所述台面与所述大理石相抵接。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台面与大理石之间设有防滑垫,可以减少大理石卡入安装槽时与台面接触从而对大理石和台面的损坏。
11.优选的,所述抵接部远离所述木框一侧的边缘位置开设有倒角,所述倒角位于所述抵接部远离所述大理石的一侧。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抵接部的边缘位置开设倒角,倒角能有效降低人们撞到大理石受到的伤害。
13.优选的,所述大理石靠近所述台面的一侧开设有沉槽,所述台面靠近所述大理石
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卡接入所述沉槽。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块与木框平齐,大理石上开设有沉槽,安装块卡接入沉槽内,同时大理石也卡接入台面与木框形成的安装槽内,从而可以增大大理石与台面的接触面积,提高稳定性。
15.优选的,所述台面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的横截面积为自所述固定槽的槽底朝所述固定槽的槽口方向逐渐增大,所述大理石靠近所述台面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卡接块,所述卡接块卡入所述固定槽。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槽的横截面从槽底向槽口方向逐渐增大,台面的横截面为梯形,大理石靠近台面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卡接块,卡接块卡接在固定槽内,从而固定大理石的位置,使大理石可以顺滑的卡入台面。
17.优选的,所述台面开设有承接槽,所述大理石靠近所述台面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卡入所述承接槽内。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台面的横截面为阶梯状,固定在大理石上的连接块卡入承接槽,设置承接槽能增大大理石与台面的接触面积,提高稳定性。
19.优选的,所述木框远离所述台面的一侧设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固定安装在所述木框,所述抵接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固定块卡入所述凹槽。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在木框上的固定块卡接入凹槽内,使大理石安装在台面更稳固,同时大理石开设有凹槽,增大大理石与台面的接触面积,提高稳定性。
21.优选的,所述安装槽的槽底设有凸纹,所述凸纹间隔分布在所述安装槽的槽底;所述大理石靠近所述台面的一侧开设有齿槽,所述凸纹卡接入所述齿槽内。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大理石安装在台面上,凸纹可以增大大理石与安装槽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大理石与台面的连接更紧密。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木框与台面之间形成安装槽,大理石卡接在安装槽内,使大理石与台面之间没有缝隙,便于清理;
25.2.防滑垫设置在大理石与台面之间,可以减少大理石与台面的摩擦;
26.3.大理石沿边缘设置有圆角,可以减少大理石与外界物体摩擦。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剖视图。
29.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剖视图。
30.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3的剖视图。
31.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4的剖视图。
32.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5的剖视图。
33.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6的剖视图。
34.附图标记说明:1、台面;11、防滑垫;2、木框;21、安装槽;3、大理石;31、抵接部;32、倒角;33、沉槽;34、安装块;4、固定槽;41、承接槽;42、连接块;43、卡接块;5、固定块;51、凹槽;52、凸纹;521、齿槽。
具体实施方式
35.以下结合附图1

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6.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结构稳定的大理石台面安装结构。
37.实施例1
38.参照图1和图2,安装结构包括台面1、大理石3和木框2,木框2沿台面1的边缘设置延伸,木框2一侧固定安装在台面1、另一侧朝竖直向上延伸,木框2为矩形框;台面1与木框2形成安装槽21,安装槽21横截面呈矩形,大理石3通过安装槽21与台面1抵接,大理石3的厚度比木框2的厚度大;大理石3的边缘位置固定连接有抵接部31,抵接板31沿大理石3 的边缘位置延伸,抵接部31与木框2远离台面1的一侧相抵接,抵接部31远离木框2的一侧与大理石3远离台面1的一侧平齐,使大理石3与台面1的结构稳定,便于大理石3卡入台面11。
39.参照图2,大理石3与台面1之间设有防滑垫11,防滑垫11一侧与台面1固定连接、另一侧与大理石3相抵接,防滑垫11减少大理石3在卡入安装槽21与台面1的接触时对大理石3和台面1的损坏。
40.抵接部31远离台面1的一侧沿边缘位置开设有倒角32,倒角32能有效降低人们被大理石3撞到所受到的伤害。
41.实施例1的实施原理为:木框2固定安装在台面1的边缘位置,木框2与台面1形成安装槽21,大理石3通过安装槽21安装在台面1上,大理石3的边缘位置固定连接抵接部31,抵接部31与木框2相抵接,抵接部31覆盖了大理石3与台面1之间竖直设置的缝隙,抵接部31与木框2之间有水平设置的缝隙,使杂物不易积入缝隙中。
42.实施例2
43.参照图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台面1的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安装块34,安装块34位于台面1靠近大理石3的一侧,安装块34远离台面1的一侧与木框2靠近抵接部31的一侧平齐;大理石3靠近台面1的一侧开设有沉槽33,安装块34卡接入沉槽34内。
44.实施例2的实施原理为:木框2固定安装在台面1的边缘位置,木框2与安装块34平齐,大理石3开设有沉槽33,固定安装在台面上的安装块34卡接入沉槽33内,大理石3的边缘位置固定连接抵接部31,抵接部31与木框2相抵接,抵接部31覆盖了大理石3与台面1之间竖直设置的缝隙,抵接部31与木框2之间有水平设置的缝隙,使杂物不易积入缝隙中。
45.实施例3
46.参照图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台面1与木框2形成的安装槽21的横截面自安装槽21的槽底朝安装槽21的槽口方向逐渐增大,安装槽21的横截面呈梯形,使大理石3不易脱离安装槽21。
47.实施例3的实施原理为:木框2固定安装在台面1的边缘位置,木框2与台面1形成安装槽21,安装槽21从槽底向开口逐渐增大,大理石3卡入台面1的横截面为梯形,大理石3通过安装槽21卡接入台面1上,大理石3的边缘位置固定连接抵接部31,抵接部31与木框2相抵接,抵接部31覆盖了大理石3与台面1之间竖直设置的缝隙,抵接部31与木框2之间有水平设置的缝隙,使杂物不易积入缝隙中。
48.实施例4
49.参照图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台面1的中间位置开设有承接槽41,承接槽41的横截面为矩形,大理石3靠近台面1的一侧设有连接块42,连接块42固定安装
在大理石3上,连接块42远离大理石3的一侧卡入承接槽41内,台面1的横截面呈阶梯状;大理石3卡入承接槽41,增大大理石3与台面1的接触面积。
50.实施例4的实施原理为:木框2固定安装在台面1的边缘位置,木框2与台面1形成安装槽21,大理石3靠近台面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连接块42,台面1的中间位置开设有承接槽41,连接块42卡接入承接槽41内,大理石3通过安装槽21安装在台面1上,大理石3的边缘位置固定连接抵接部31,抵接部31与木框2相抵接,抵接部31覆盖了大理石3与台面1之间竖直设置的缝隙,抵接部31与木框2之间有水平设置的缝隙,使杂物不易积入缝隙中。
51.实施例5
52.参照图6,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木框2设有固定块5,固定块5位于木框2远离台面1的一侧,固定块5靠近安装槽的一侧与木框2靠近安装槽的一侧相平齐,固定块5固定安装在木框2上;抵接部31靠近木框2的一侧开设有凹槽51,固定块5卡入凹槽51内,增大大理石3与台面1的接触面积,使大理石3安装在台面1更稳定。
53.实施例5的实施原理为:木框2固定安装在台面1的边缘位置,木框2与台面1形成安装槽21,大理石3通过安装槽21安装在台面1上,大理石3的边缘位置固定连接抵接部31,抵接部31与木框2相抵接,抵接部31覆盖了大理石3与台面1之间竖直设置的缝隙,抵接部31与木框2之间有水平设置的缝隙,使杂物不易积入缝隙,木框2远离台面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固定块5,抵接部31靠近木框2的一侧开设有凹槽51,抵接部31通过凹槽51卡入固定块5内,可以增大大理石3与台面1的接触面积,同时提高大理石3安装在台面1的稳定性。
54.实施例6
55.参照图7,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安装槽21的槽底设置有多个凸纹52,凸纹52的横截面为三角形,凸纹52间隔分布在安装槽21的槽底,大理石3靠近台面1的一侧开设有齿槽521,凸纹52卡接入齿槽521,增加了大理石3与台面1的接触面积。
56.实施例6的实施原理为:木框2固定安装在台面1的边缘位置,木框2与台面1形成安装槽21,大理石3通过安装槽21安装在台面1上,大理石3的边缘位置固定连接抵接部31,抵接部31与木框2相抵接,抵接部31覆盖了大理石3与台面1之间竖直设置的缝隙,抵接部31与木框2之间有水平设置的缝隙,使杂物不易积入缝隙,安装槽21的槽底设有凸纹52,凸纹52卡接入大理石3位于齿槽521的位置,凸纹52增大了大理石3与台面1的接触面积,凸纹52卡住大理石3的位置,将大理石3与台面1固定。
57.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