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防滑结构的易抓取养生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70080发布日期:2022-03-16 15:03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防滑结构的易抓取养生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养生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防滑结构的易抓取养生壶。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的日益进步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平时一日三餐之外的饮食也慢慢的注重起来,尤其是以食疗为主的养生系列产品逐步受到广大消费者的亲睐,而养生壶是一种操作简单,可以烹煮各种食材的多功能加热壶,如用来煮水、煮花茶、煮面、炖汤或养生药膳等等,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养生壶越来越多地走入百姓的家庭。
3.目前市面上的养生壶不便于进行防滑处理,导致用户对其进行抓取时有所不便,且易产生滑落的现象,时常困扰着人们。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防滑结构的易抓取养生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养生壶不便于进行防滑处理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防滑结构的易抓取养生壶,包括底座、壶体、烹煮腔体、壶盖和下耦合器,所述底座顶端的中心位置处设有下耦合器,所述下耦合器位置处的底座顶端放置有壶体,所述壶体底部的中心位置处设有上耦合器,所述底座的内部设有烹煮腔体,所述烹煮腔体内部的一端设有网筒,所述壶体的顶端安装有壶盖,所述壶体一侧的外壁上安装有壶柄,所述壶柄的外壁上套装有橡胶防护套,所述橡胶防护套两端的壶柄外壁上皆固定有环形紧固件,所述橡胶防护套表面的中心位置处设有防滑槽。
6.优选的,所述壶体一端的外壁上设有环形接水框,所述环形接水框远离间隔垫一端的壶体外壁上设有溢流通口,所述溢流通口的一端延伸至烹煮腔体的内部,以降低水源溢出至底座的顶部。
7.优选的,所述壶盖底端的一侧固定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的底端延伸至网筒的内部,以便对网筒进行限位处理。
8.优选的,所述网筒下方的烹煮腔体两侧内壁上皆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关于烹煮腔体的中心线对称,以便对网筒进行承载处理。
9.优选的,所述网筒内部的一端设有提柄,所述提柄的两端皆与网筒的内壁相连接,以便对网筒进行提取拆卸处理。
10.优选的,所述溢流通口位置处的壶体外壁上安装有塞头,所述塞头的一端延伸至溢流通口的内部,以便对溢流通口进行密封处理。
11.优选的,所述壶柄位置处的壶体外壁上设有间隔垫,所述间隔垫的长度小于壶柄的长度,以降低手部接触于壶体的外壁。
12.优选的,所述环形紧固件设有两组,所述环形紧固件关于壶柄的中心线对称,以便将橡胶防护套稳固设置于壶柄的外壁。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具有防滑结构的易抓取养生壶不仅达到了易抓取的目的,达到了防止水源溢出的目的,而且确保了养生壶使用时的烹煮效果;
14.(1)通过两组环形紧固件将橡胶防护套稳固设置于壶柄的外壁上,因橡胶防护套的表面设置有防滑槽,当用户握持壶柄时,使得用户手部与壶柄之间的摩擦力得到提升,以达到防滑的目的,进而可降低养生壶产生摔落的现象,从而达到了易抓取的目的;
15.(2)通过拉动塞头,使得溢流通口呈开合状态,当烹煮腔体内部的水源加热沸腾时,沸腾部分的水源则会经溢流通口溢出至环形接水框的内部,以降低水源落入至底座的顶部,从而达到了防止水源溢出的目的;
16.(3)通过将网筒放置于支撑板上方的烹煮腔体内部,再将茶叶等固态辅料放置于网筒的内部,随后经限位柱对网筒进行限位处理,此时网筒内部的固态辅料则不会溶于烹煮腔体内部的水源中,当烹煮完毕后,手动向上拉动壶盖,使得限位柱脱离至网筒的外部,再提取提柄,即可将网筒拆离至烹煮腔体的外部,进而可将固态辅料直接排出,从而确保了养生壶使用时的烹煮效果。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c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橡胶防护套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底座;2、壶体;3、烹煮腔体;4、支撑板;5、提柄;6、壶盖;7、限位柱;8、环形接水框;9、网筒;10、溢流通口;11、塞头;12、间隔垫;13、壶柄;14、环形紧固件;15、橡胶防护套;16、上耦合器;17、下耦合器;18、防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具有防滑结构的易抓取养生壶,包括底座1、壶体2、烹煮腔体3、壶盖6和下耦合器17,底座1顶端的中心位置处设有下耦合器17,下耦合器17位置处的底座1顶端放置有壶体2,壶体2一端的外壁上设有环形接水框8,环形接水框8远离间隔垫12一端的壶体2外壁上设有溢流通口10,溢流通口10的一端延伸至烹煮腔体3的内部;
25.使用时,通过将溢流通口10设置于壶体2的外壁上,使得沸腾过程中溢出的水源经溢流通口10流入至环形接水框8的内部,以达到防止水源溢出至底座1顶部的目的;
26.溢流通口10位置处的壶体2外壁上安装有塞头11,塞头11的一端延伸至溢流通口10的内部;
27.使用时,通过将塞头11安装于溢流通口10位置处的壶体2外壁,以便对溢流通口10
进行密封处理;
28.壶体2底部的中心位置处设有上耦合器16,底座1的内部设有烹煮腔体3,烹煮腔体3内部的一端设有网筒9,网筒9下方的烹煮腔体3两侧内壁上皆设有支撑板4,支撑板4关于烹煮腔体3的中心线对称;
29.使用时,通过将两组支撑板4设置于网筒9下方的烹煮腔体3内壁上,即可对网筒9进行承载处理;
30.网筒9内部的一端设有提柄5,提柄5的两端皆与网筒9的内壁相连接;
31.使用时,通过将提柄5设置于网筒9的内部,以便将网筒9拆离至烹煮腔体3的外部;
32.壶体2的顶端安装有壶盖6,壶盖6底端的一侧固定有限位柱7,限位柱7的底端延伸至网筒9的内部;
33.使用时,通过将限位柱7插入至网筒9的顶部,即可对网筒9进行限位处理;
34.壶体2一侧的外壁上安装有壶柄13,壶柄13位置处的壶体2外壁上设有间隔垫12,间隔垫12的长度小于壶柄13的长度;
35.使用时,通过将间隔垫12设置于壶柄13位置处的壶体2外壁上,即可降低手部与壶体2直接接触而产生烫伤的现象;
36.壶柄13的外壁上套装有橡胶防护套15,橡胶防护套15两端的壶柄13外壁上皆固定有环形紧固件14,环形紧固件14设有两组,环形紧固件14关于壶柄13的中心线对称;
37.使用时,通过环形紧固件14将橡胶防护套15设置于壶柄13的外壁,以使得手部与壶柄13之间的摩擦力得到提升,进而达到防滑的目的;
38.橡胶防护套15表面的中心位置处设有防滑槽18。
39.本技术实施例在使用时,首先将水源注入至烹煮腔体3的内部,再将固态辅料放置于网筒9的内部,通过将网筒9放置于支撑板4上方的烹煮腔体3内部,随后盖上壶盖6,使得限位柱7对网筒9进行限位处理,并使得壶体2呈密封结构,再而接通电源,使其依次经下耦合器17与上耦合器16对烹煮腔体3内部的水源进行加热处理,以达到烹煮的目的,此时网筒9内部的固态辅料则不会溶于烹煮腔体3内部的水源中,当烹煮完毕后,手动向上拉动壶盖6,使得限位柱7脱离至网筒9的外部,再提取提柄5,即可将网筒9拆离至烹煮腔体3的外部,以便将固态辅料直接排出,之后通过拉动塞头11,使得溢流通口10呈开合状态,当烹煮腔体3内部的水源加热沸腾时,沸腾部分的水源则会经溢流通口10溢出至环形接水框8的内部,以降低水源溢出至底座1的顶部,最后通过两组环形紧固件14将橡胶防护套15稳固设置于壶柄13的外壁上,因橡胶防护套15的表面设置有防滑槽18,当用户握持壶柄13时,使得用户手部与壶柄13之间的摩擦力得到提升,以达到防滑的目的,而将间隔垫12设置于壶柄13位置处的壶体2外壁上,以降低手部与壶体2直接接触而产生烫伤的现象,从而完成养生壶的使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