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效率高的空气炸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56901发布日期:2022-06-29 02:59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一种热效率高的空气炸锅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家用烹饪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热效率高的空气炸锅。


背景技术:

2.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适合家用的烹饪用电器不断涌现,例如电烤箱、电火锅、煎烤机(电饼铛)、电烧烤炉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还出现了一些诸如空气炸锅之类的电炊具,空气炸锅通常包括主机、设置在主机内的炸锅、具有热风组件的上盖组件,炸锅与上盖组件合围构成烹饪腔,炸锅内设有用于放置食材的蒸烤架,蒸烤架上设有若干过气孔。当我们将诸如鸡翅之类调制好的食材放入烹饪腔内的蒸烤架上、并盖上上盖组件、启动程序时,上盖组件内的热风组件即可产生向下的高温气流,高温气流沿炸锅内侧壁向下流动,以加热烘干蒸烤架上的食材,加热食材后温度降低的热空气从炸锅中间向上回流,并被热风组件吸入后再次升温,继而形成循环流动的高温气流。空气炸锅既可以将食材烹饪出类似炸鸡翅的酥脆口味,又可避免油炸鸡翅所带来的人体摄入过多的油脂的缺陷。
3.然而现有的空气炸锅在烹饪食材时存在如下缺陷:由于食材的外形尺寸会有大小的变化,而上盖组件中的热风组件的位置固定不变,因此,当烹饪高度尺寸较小、或者较少量的食材时,会导致热风组件与食材之间的距离过远,有热风组件吹出的高温气流会在“途中”降温,从而会降低热风组件对食材的烹饪速度和烹饪效率。当然,我们可以适当降低炸锅的高度,继而缩小蒸烤架与热风组件之间的距离,但是当遇到烹饪高度尺寸较大、或者较多量的食材时,会导致食材与热风组件之间的距离过近,进而导致食材受热不匀,食材中靠近蒸烤架一侧尚未烤熟,而靠近热风组件一侧已经则已经烤焦。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效率高的空气炸锅,一方面可针对不同高度、不同量的食材的烹饪具有稳定的加热速度和效率,另一方面可避免食材烹饪时的受热不匀、以及一面焦、一面生的状态出现。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热效率高的空气炸锅,包括上部开口的主机、设置在主机开口内的炸锅、设置在主机开口处的上盖组件,上盖组件包括外壳体、设置在外壳体内具有加热管和匀热风扇的热风组件,炸锅内设有蒸烤架,所述蒸烤架与炸锅之间设有用于调整蒸烤架与热风组件距离的高度调节结构。
7.和现有技术相类似地,本实用新型包括主机、设置在主机开口内的炸锅、具有热风组件的上盖组件,炸锅内设有蒸烤架,从而使其具有空气炸锅所具有的“干炸”功能。当然,我们也可在主机内设置水箱,而上盖组件包括蒸汽组件,从而使空气炸锅同时具有“蒸”的功能,或者同时启动蒸汽组件和热风组件,以形成“湿炸”的效果,可品尝“外脆里酥”的风味。
8.和现有技术不同的是,本实用新型在蒸烤架与炸锅之间设有用于调整蒸烤架与热
风组件距离的高度调节结构,从而使用户可根据食材的高度尺寸或者量的多少,通过高度调节结构使蒸烤架调整到合适的高度,在有效提升热风组件对食材的加热烹饪效率的前提下,确保食材的均匀受热,避免食材出现生熟不匀的现象。
9.可以理解的是,高度调节结构可以是设置在蒸烤架下侧的伸缩杆,通过改变伸缩杆的长度,方便地调整蒸烤架与热风组件之间的距离。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创造性地将高度调节结构应用于蒸烤架,使蒸烤架在维持现有功能效果的前提下,大大提升了不同种类食材的适用范围,并且具有更好的烹饪效果。
10.需要说明的是,当食材的尺寸较小、数量较少(即食材容易变熟)时,我们可使蒸烤架尽量靠近热风组件,以有利于对食材的快速烹饪,同时可确保食材的均匀加热。反之,当食材的尺寸较大、数量较多(即食材不易变熟)时,我们可使蒸烤架尽量远离热风组件,以有利于对食材的均匀加热,避免出现生熟不匀的现象。也就是说,我们可通过高度调节结构改变蒸烤架的高度,以便使食材的最高处与热风组件之间保持合适的烹饪距离。
11.作为优选,高度调节结构包括可转动地设置在蒸烤架边缘的支撑脚,支撑脚包括位于蒸烤架下侧的收缩位置、向外侧转动而远离蒸烤架的支承位置,转动至支承位置的支撑脚端部支承在炸锅中部的内侧壁上。
12.可以理解的是,蒸烤架本身应可上下移动地适配在炸锅内。由于高度调节结构包括可转动地设置在蒸烤架边缘的支撑脚,当支撑脚向内转动至位于蒸烤架下侧的收缩位置时,蒸烤架可方便地放置在炸锅底部,此时的蒸烤架与热风组件的距离最远,从而适合烹饪高度较高、或者数量较多的食材;当支撑脚向外转动至远离蒸烤架的支承位置时,各支撑脚端部构成的区域大于蒸烤架本身的范围,此时蒸烤架可上移,并使支撑脚端部支承在炸锅中部的内侧壁上,从而使蒸烤架与热风组件的距离靠近,以适合烹饪高度较低、或者数量较少的食材。
13.需要说明的是,炸锅通常为钣金冲压拉伸形成的构件,其内侧壁应设置相应的拔模斜度。我们可通过合理地设计支撑脚的长度、炸锅中部内侧壁对应支撑脚端部的尺寸以及相应的炸锅内侧壁拔模斜度,使蒸烤架上移至合适的高度位置。甚至,我们还可使支撑脚在向外转动时具有多个定位角度,从而使撑脚端部构成的区域大小可调,以便使蒸烤架可支承在炸锅不同的高度上,实现蒸烤架高度的精细调节。
14.作为优选,在炸锅内侧设有上大下小的定位台阶,转动至支承位置的支撑脚端部支承在定位台阶上。
15.我们可在炸锅的边角处设置上大下小的定位台阶,当支撑脚向外转动至支承位置时,支撑脚端部即可可靠地从上至下地支承在定位台阶上。当然,我们可间隔设置大于等于二个的定位台阶,而蒸烤架与支撑脚之间设置多级定位结构,使支撑脚在向外转动时具有多个定位角度,从而使撑脚端部可支承定位在不同高度的定位台阶内。
16.作为优选,高度调节结构包括一端连接在蒸烤架下侧的若干可调节长度的支撑柱。
17.通过调节支撑柱的长度,可方便地调节蒸烤架的高度,以适应不同食材的烹饪需求。
18.作为优选,在蒸烤架的边缘设有弹性脚垫,向内转动至收缩位置的支撑脚最低点高于弹性脚垫最低点。
19.我们知道,炸锅的内侧壁通常设有不粘涂层,而本实用新型在蒸烤架的边缘设有弹性脚垫,并且向内转动至收缩位置的支撑脚最低点高于弹性脚垫最低点。因此,当我们将蒸烤架放置到炸锅底部时,蒸烤架是通过弹性脚垫支承在炸锅底壁的,从而可有效地避免支撑脚接触炸锅底壁而破坏炸锅底壁的不粘涂层。特别是,通过弹性脚垫而非支撑脚支撑蒸烤架,有利于稳定蒸烤架的高度。
20.作为优选,在蒸烤架的边缘设有向下延伸的围边,围边在对应支撑脚位置设有第二卡槽,转动至支承位置的支撑脚卡位在第二卡槽内。
21.由于蒸烤架的边缘设有向下延伸的围边,从而有利于提升蒸烤架的强度和刚性,避免蒸烤架发生扭曲变形。此外,当支撑脚向外转动至支承位置时,可卡位在围边的第二卡槽内,避免支撑脚自行向下转动至竖直状态。
22.作为优选,在蒸烤架上靠近支撑脚处设有相对布置的卡位筋片,卡位筋片相对一侧端部设有卡位凸起,从而在两个相对的卡位凸起之间形成第一卡槽,向内转动至收缩位置的支撑脚卡位在第一卡槽内。
23.可以理解的是,蒸烤架可通过钣金工艺加工制成,相应地,具有卡位凸起的卡位筋片可与蒸烤架一体冲压成型,既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又可使支撑脚稳定地卡位在收缩位置。
24.特别是,卡位筋片相对一侧端部设有卡位凸起,也就是说,两个卡位筋片的厚度位于同一平面内,卡位筋片的侧边相对,从而有利于确保卡位筋片的强度和刚性,避免支撑脚卡入到第一卡槽内时卡位筋片发生弯曲变形。此外,卡位凸起与卡位筋片可一体冲切成型,避免经过折弯等工艺形成第一卡槽,方便其加工定型。
25.作为优选,在蒸烤架上靠近支撑脚处设有相对布置的支承筋片,支承筋片上同轴地设有转动孔,支撑脚包括转动连接在对应转动孔内的连接端。
26.如前所述,支承筋片可与蒸烤架一起通过钣金工艺冲压成型,特别是,支承筋片具有一定的弹性,因此,支撑脚可方便地“挤”入相对布置的支承筋片之间,以便使连接端转动连接在支承筋片的转动孔内,而此时依靠支承筋片的弹性复位,又可有效地避免支撑脚的连接端从转动孔中脱出,从而方便支撑脚的装配。
27.作为优选,支撑脚的外面套设有弹性的保护套管。
28.由于支撑脚的外面套设有弹性的保护套管,从而可避免处于支承位置的支撑脚刮花炸锅内侧的台阶。特别是,套设在支撑脚上的保护套管便于拆卸更新。
29.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柱包括上端固结在蒸烤架下侧的第一柱体、与第一柱体下端铰接的第二柱体,在第一柱体与第二柱体之间设有转动限位结构。
30.在本方案中,支撑柱由第一柱体、第二柱体铰接而成。当我们将第二柱体向上转动至靠近蒸烤架时,蒸烤架通过第一柱体支承在炸锅底壁,此时的蒸烤架具有一个较低的第一高度;当我们将第二柱体向下转动至远离蒸烤架时,蒸烤架通过第一、第二柱体支承在炸锅底壁上,此时的蒸烤架具有一个较高的第二高度。通过合理地设计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的长度,可使蒸烤架具有不同的支承高度,以便于适应不同高度食材的烹饪。
31.当我们需要使蒸烤架处于第二高度时,可使第二柱体转动至与第一柱体形成185
°‑
195
°
的夹角,并通过转动限位结构使第二柱体相对第一柱体定位,此时的第二柱体相对第一柱体形成“死点”从而可确保第二柱体的可靠定位。
32.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一方面可针对不同高度、不同量的食材的烹饪具有稳定的加热速度和效率,另一方面可避免食材烹饪时的受热不匀、以及一面焦、一面生的状态出现。
附图说明
3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34.图2是蒸烤架和炸锅的一种分解结构示意图。
35.图3是支撑脚处于支承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36.图4是蒸烤架处于第一高度时支撑柱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37.图中:1、主机2、炸锅21、定位台阶3、上盖组件31、外壳体32、发热管33、匀热风扇4、蒸烤架41、围边411、安装孔412、第二卡槽42、卡位筋片421、卡位凸起422、第一卡槽3、支承筋片5、支撑脚51、保护套管6、支撑柱61、第一柱体62、第二柱体7、弹性脚垫71、支撑部72、连接柱。
具体实施方式
38.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39.如图1、图2所示,一种热效率高的空气炸锅,包括上部开口的主机1、设置在主机开口内的炸锅2、设置在主机开口处的上盖组件3,优选地,上盖组件一侧与主机形成转动连接,从而构成翻盖式的空气炸锅。上盖组件包括外壳体31、设置在外壳体内的热风组件,热风组件包括离心式匀热风扇33和热管32,炸锅内腔构成用于放置食材的烹饪腔,烹饪腔内设有可上下移动地适配在炸锅内的蒸烤架4,以便放置并架空食材。
40.需要烹饪食材时,可启动发热管和匀热风扇,匀热风扇径向吹出的气流经过外围发热管的加热后形成高温的热空气,热空气沿着烹饪腔内侧壁向下流动以加热烹饪食材,继而形成“干炸”效果;当然,本实用新型也可包括水箱和蒸汽组件,以便形成高温蒸汽,继而对食材形成“蒸”加工;或者同时启动热风组件和蒸汽组件,继而对食材形成“湿炸”效果,使食材具有内酥外脆的口感。
41.需要说明的是,蒸烤架上应设置过气孔,以方便热气流的流动,而炸锅可通过钣金冲压拉伸制成,其内侧壁应设置相应的拔模斜度,钣金加工成型,又便于蒸烤架在炸锅内的上下移动。对食材加热后温度降低的气流通过蒸烤架从烹饪腔中间向上流动,并从上盖组件的中间被匀热风扇吸入,再次经过发热管加热后重新向下流动并加热烹饪食材,进而在烹饪腔内形成循环流动的高温气流。
42.此外,我们可在蒸烤架与炸锅之间设置用于调整蒸烤架与热风组件距离的高度调节结构,从而使用户可根据食材的高度尺寸或者食材量的多少,通过高度调节结构使蒸烤架调整到合适的高度,在有效提升热风组件对食材的加热烹饪效率的前提下,确保食材的均匀受热,避免食材出现生熟不匀的现象。
43.需要说明的是,高度调节结构可以是设置在蒸烤架下侧的伸缩杆,通过改变伸缩杆的长度,方便地调整蒸烤架与热风组件之间的距离。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创造性地将现有的高度调节结构应用于蒸烤架,使蒸烤架在维持现有功能效果的前提下,大大提升了不同种类食材的适用范围,并且具有更好的烹饪效果。
44.当食材的尺寸较小、数量较少(即食材容易变熟)时,我们可使蒸烤架尽量靠近热风组件,以有利于对食材的快速烹饪,同时可确保食材的均匀加热。也就是说,此时的高度调节结构使蒸烤架具有较高的高度。反之,当食材的尺寸较大、数量较多(即食材不易变熟)时,我们可使蒸烤架尽量远离热风组件,以有利于对食材的均匀加热,避免出现生熟不匀的现象。也就是说,我们可通过高度调节结构改变蒸烤架的高度,以便使食材的最高处与热风组件之间保持合适的烹饪距离。
45.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如图2、图3所示,高度调节结构包括可转动地设置在蒸烤架边缘的支撑脚5,当支撑脚向内转动至位于蒸烤架下侧时,支撑脚处于收缩位置,此时的蒸烤架可方便地放置在炸锅底部,使蒸烤架与热风组件的距离最远,从而适合烹饪高度较高、或者数量较多的食材;当支撑脚向外侧转动至远离蒸烤架时,支撑脚处于支承位置,转动至支承位置的支撑脚端部支承在炸锅中部的内侧壁上,从而使蒸烤架具有一个较高的高度,此时的蒸烤架与热风组件的距离靠近,因而适合烹饪高度较低、或者数量较少的食材。
46.当然,支撑脚与蒸烤架之间应设置转动限位结构,以便使支撑脚定位在收缩位置或者支承位置。此外,转动限位结构可使支撑脚在向外转动时具有多个定位角度,从而使支撑脚具有多个支承位置,以便使蒸烤架可支承在炸锅不同的高度上,实现蒸烤架高度的精细调节。
47.进一步地,炸锅呈正方形,我们可在炸锅内侧的四个边角处设置上大下小的定位台阶21,转动至支承位置的支撑脚端部可支承在定位台阶上。当然,我们可间隔设置大于等于二个的定位台阶,而转动限位结构使支撑脚在向外转动时可定位在多个不同的定位角度上,继而使撑脚端部可支承定位在不同高度的定位台阶内。
48.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如图4所示,高度调节结构包括一端连接在蒸烤架下侧可调节长度的支撑柱6,我们可在蒸烤架下侧的四个边角处分别设置支撑柱,以便通过调节支撑柱的长度,将蒸烤架稳固支撑在不同的高度,继而适应不同食材的烹饪需求。
49.具体地,支撑柱可采用伸缩杆,或者,所述支撑柱包括第一柱体61、第二柱体61,第一柱体的上端连接在蒸烤架下侧,第二柱体的一端与第一柱体下端形成铰接,从而使支撑柱构成折叠式结构。
50.这样,当第一柱体与蒸烤架为固定连接时,如果我们将第二柱体向蒸烤架内转动至靠近蒸烤架时,蒸烤架可通过第一柱体支承在炸锅底壁上,此时的蒸烤架具有一个较低的第一高度;当我们将第二柱体向下转动至远离蒸烤架时,蒸烤架可通过第一、第二柱体支承在炸锅底壁上,此时的蒸烤架具有一个较高的第二高度。通过合理地设计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的长度,可使蒸烤架具有不同的支承高度,以便于适应不同高度食材的烹饪。
51.当然,我们需要在第一柱体与第二柱体之间设置相应的转动限位结构,以便在蒸烤架处于第二高度时,可使第二柱体转动至与第一柱体形成185
°‑
195
°
的夹角,此时的第二柱体通过转动限位结构相对第一柱体定位,从而使第二柱体相对第一柱体形成“死点”,以确保第二柱体的可靠定位。
52.也就是说,我们可使第一柱体、第二柱体具有接近的长度;或者,我们也可使第二柱体的长度大于第一柱体的长度,以便使蒸烤架具有更靠近炸锅底壁的第一高度和较高的第二高度,当然,在蒸烤架处于第二高度时,第二柱体与第一柱体形成l形,也就是说,第二柱体与第一柱体之间的夹角可在75
°‑
85
°
之间,以避免长度较长的第二柱体顶触蒸烤架下
侧。
53.可以理解的是,支撑柱还可包括与第二柱体铰接的第三柱体,以便使蒸烤架具有多个高度。
54.我们知道,炸锅的内侧壁通常设有不粘涂层,为此,我们可在蒸烤架的四个边缘中间位置分别设置一个由硅胶制成的弹性脚垫7,具体地,我们可在蒸烤架的边缘设置向下延伸的围边41,以提升蒸烤架的强度和刚性,避免蒸烤架发生扭曲变形。然后在围边的上设置安装孔411,弹性脚垫包括圆柱形的支撑部71,一体连接在支撑部端部的连接柱72,连接柱过盈配合在安装孔内,从而可有效地避免支撑脚接触炸锅底壁而破坏炸锅底壁的不粘涂层。也就是说,此时的蒸烤架是依靠弹性脚垫支承在炸锅的底壁上的,因而有利于稳定蒸烤架的高度。当然,我们应使向内转动至收缩位置的支撑脚最低点高于弹性脚垫最低点。
55.进一步地,我们还可在围边上对应支撑脚位置设置第二卡槽412。这样,向外转动至支承位置的支撑脚可卡位在第二卡槽内,以避免此时的支撑脚自行向下转动至竖直状态。
56.更进一步地,我们还可在蒸烤架下侧靠近支撑脚处设置相对布置的卡位筋片42,卡位筋片相对一侧端部设有卡位凸起421,从而在两个相对的卡位凸起之间形成第一卡槽422,向内转动至收缩位置的支撑脚卡位在第一卡槽内。
57.我们知道,蒸烤架可通过钣金工艺加工制成,相应地,具有卡位凸起的卡位筋片可与蒸烤架一体冲压成型,既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又可使支撑脚稳定地卡位在收缩位置。
58.特别是,卡位筋片相对一侧端部设有卡位凸起,也就是说,两个卡位筋片的厚度位于同一平面内,卡位筋片的侧边相对,从而有利于确保卡位筋片的强度和刚性,避免支撑脚卡入到第一卡槽内时卡位筋片发生弯曲变形。此外,卡位凸起与卡位筋片可一体冲切成型,避免经过折弯等工艺形成第一卡槽,方便其加工定型。
59.为了方便支撑脚与蒸烤架的转动连接,我们可在蒸烤架上靠近支撑脚处设有相对布置的支承筋片43,支承筋片上同轴地设有转动孔,支撑脚由不锈钢丝折弯成u形,u形支撑脚的两端一体地向外弯折形成转动连接在对应转动孔内的连接端。
60.如前所述,支承筋片可与蒸烤架一起通过钣金工艺冲压成型,具体地,可在蒸烤架上设置一个工艺孔,工艺孔的一个侧边一体地向下弯折延伸形成支承筋片。由于支承筋片与支撑脚均具有一定的弹性,因此,当我们需要将支撑脚装配到支承筋片的转动孔内时,可向内挤压支撑脚,当支撑脚的两个连接端“挤”入相对布置的支承筋片之间时,支承筋片会向外弯曲撑开。当支撑脚安装到位时,支承筋片向内弹性复位,支撑脚向外张凯复位,此时的连接端即可转动连接在支承筋片的转动孔内,可有效地避免支撑脚的连接端从转动孔中脱出,从而方便支撑脚的装配。
61.当然,我们还可在支撑脚的外面套设硅胶保护套管51,从而可避免处于支承位置的支撑脚刮花炸锅内侧的台阶。特别是,套设在支撑脚上的保护套管便于拆卸更新。
62.可以理解的是,除上述优选实施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改变和变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