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气囊多位调节充气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11672发布日期:2022-09-23 19:26阅读:67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气囊多位调节充气床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充气床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气囊多位调节充气床。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普通的棕榈床垫、乳胶床垫、弹簧床垫等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而充气床等充气产品由于其携带方便、便于收藏,且具有很强的柔韧性和弹性,不容易变形,具有良好的舒适性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3.但是,目前的充气床无法根据需求进行高度调节,只可进行卧的动作,而无法进行靠坐的动作,用户体验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气囊多位调节充气囊,其能够根据需求进行高度调节,满足用户的躺卧、靠坐等需求。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多气囊多位调节充气床,其包括上床体、下床体以及设置在上床体和下床体的支撑组件,所述上床体的中部和下床体连接,所述上床体以该中部连接位置为限划分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支撑组件位于上床体的第一部分下方,其包括调节支撑架、第一调节气囊以及固定组件,所述第一调节气囊连接调节支撑架,所述调节支撑架的一端与固定组件铰接,所述固定组件设置在下床体上。
7.所述充气床还包括第二调节气囊,该第二调节气囊设置在上床体的第二部分与下床体之间,所述上床体的第二部分远离第一床体的一端与下床体连接。
8.所述调节支撑架包括支撑架主体,所述支撑架主体的一端与固定组件铰接。
9.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架,所述第一调节气囊连接在支撑架主体与固定架之间;当第一调节气囊为放气状态时,支撑架主体收折在固定架上。
10.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连接在固定架上的销轴,所述调节支撑架还包括与支撑架主体连接的轴套,所述轴套可转动地套设在销轴上。
11.所述第一调节气囊通过一柔性片材与固定架连接。
12.所述固定组件包括两个固定座,两个固定座与支撑架主体的铰接。
13.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一销轴,两固定座通过该销轴与支撑架主体铰接。
14.所述调节支撑架还包括连接在支撑架主体上的轴套,所述固定组件还包一销轴,所述销轴固定在两固定座之间,所述轴套可转动地套设在销轴上。
15.所述调节支撑架还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连接在支撑架上方。
16.所述第一调节气囊通过一柔性片材与支撑架主体连接。
17.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上床体和下窗体之间设置支撑组件,为充气床的高度调节提供了可能。当人们需要靠坐时,可以将支撑组件中的第一调节气囊填充气
体,即可将上床体的第一部分调整成一定的倾斜角度,供用户背靠,从而实现用户的靠坐需求。需要躺卧时,将第一调节气囊的气体放掉,调节支撑架就会收折在下床体上,上床体的第一部分失去了支撑作用也会回到下床体上,上床体的床面也呈现平整状态,可供用户躺卧。可见,本实用新型的充气床能够根据需求进行高度调节,满足用户的躺卧、靠坐等需求。而且,支撑组件的结构简单,通过调整支撑架为上床体形成一个硬性支撑,可以使得所调节之处能够形成较好的倾斜面,从而提高人们靠坐的舒适度。
18.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在上床体和下床体之间设置了第二调节气囊,当人们躺卧或者靠坐时,可以对第二调节气囊进行充气,使腿部可以的支撑高度有一定的提升,从而提高用户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充气床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充气床的结构分解图(支撑组件折叠时);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充气床的结构分解图(支撑组件打开时);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充气床的组合结构示意图(支撑组件打开);
23.图5为图4的侧视图;
24.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组件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组合状态示意图;
25.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组件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分解图;
26.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组件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组合状态示意图;
27.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组件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结构分解图;
28.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组件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组合状态示意图;
29.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组件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结构分解图;
30.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组件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组合状态示意图;
31.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组件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结构分解图。
32.标号说明:
33.上床体10;第一部分11;第二部分12;
34.下床体20;
35.支撑组件30;
36.调节支撑架31;支撑架本体311;轴套312;支撑板313;
37.第一调节气囊32;柔性片材321;
38.固定组件33;固定架331;固定座332;销轴333;
39.第二调节气囊40。
具体实施方式
40.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多气囊多位调节充气床,其包括上床体10、下床体20以及设置在上床体10和下床体20的支撑组件30,所述上床体10的中部和下床体20连接,所述上床体10以该中部连接位置为限划分为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所述支撑组件30位于上床体10的第一部分11下方,其包括调节支撑架31、第一调节气囊32以及固定组件33,所述第一调节气囊32连接在调节支撑架31下方,所述调节支撑架31的一端与固定组
件33铰接,所述固定组件33设置在下床体20上。
41.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上床体10的第一部分11对应人体的上部分,上床体10的第二部分12对应人体的下部分。当需要靠坐时,向第一调节气囊32充气,第一气囊推动调节支撑架31相对于固定组件33向上摆动,使上床体10的第一部分11相对于下床体20升高,并与第一部分11形成一定夹角,实现充气床的高度调节,满足用户的靠坐需求。当第一调节气囊32无填充气体的状态下,调节支撑架31收折在下床体20上,此时充气床可供用户躺卧。
42.为了进一步提高用户靠坐或躺卧时的舒适度,本实用新型的充气床还包括第二调节气囊40,该第二调节气囊40设置在上床体10的第二部分12与下床体20之间,所述上床体10的第二部分12远离第一床体的一端与下床体20连接。第二调节气囊40的设置位置对应到人体腿部,当人们躺卧或者靠坐时,可以对第二调节气囊40进行充气,使腿部可以的支撑高度有一定的提升,从而提高用户的舒适度。
43.如图6-7所示,本实用新型中,调节支撑架31包括支撑架主体,固定组件33包括两个固定座332,两个固定座332可以分别与支撑架主体直接进行铰接,还可以通过一销轴333与支撑架主体铰接。同时,两个固定座332需要固定在下床体20上,以保证支撑架在打开时能够呈现出一定的倾斜支撑面。
44.除了以上的实施方式,支撑组件30还有其他实施方式,具体如下:
45.如图8-9所示,本实施例中,调节支撑架31包括支撑架主体,固定组件33为固定架331,该固定架331与支撑架主体直接铰接,所述第一调节气囊32通过柔性片材321连接在支撑架主体与固定架331之间。当第一调节气囊32为无充气状态下时,支撑架主体收折在固定架331上。第一调节气囊32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设置为不同的形状,如图10-图11所示。
46.本实施例中固定组件33设置为固定架形式,其与下床体20之间的接触面积比较大,当第一调节气囊32推动调节支撑架31时,调节支撑架31能够比较顺畅地相较于固定架331摆动。所以,当固定组件33设置为固定架331形式时,固定架331与下床体20之间既可以固定连接,也可以不用固定。
47.如图12-13所示,本实施例的调节支撑架31包括支撑架主体以及连接在支撑架主体上的轴套312,固定组件33包括两固定座332以及一销轴333,所述销轴333固定在两固定座332之间,所述轴套312可转动地套设在销轴333上。本实施例中的支撑架主体可以设置为任何形状。为了提高支撑效果,本实施例的支撑架主体上连接有支撑板313。
48.综上,本实用新型的关键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上床体10和下窗体之间设置支撑组件30,为充气床的高度调节提供了可能。当人们需要靠坐时,可以将支撑组件30中的第一调节气囊32填充气体,即可将上床体10的第一部分11调整成一定的倾斜角度,供用户背靠,从而实现用户的靠坐需求。需要躺卧时,将第一调节气囊32的气体放掉,调节支撑架31就会收折在下床体20上,上床体10的第一部分11失去了支撑作用也会回到下床体20上,上床体10的床面也呈现平整状态,可供用户躺卧。可见,本实用新型的充气床能够根据需求进行高度调节,满足用户的躺卧、靠坐等需求。而且,支撑组件30的结构简单,通过调整支撑架为上床体10形成一个硬性支撑,可以使得所调节之处能够形成较好的倾斜面,从而提高人们靠坐的舒适度。
49.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在上床体10和下床体20之间设置了第二调节气囊40,当人们躺卧或者靠坐时,可以对第二调节气囊40进行充气,使腿部可以的支撑高度有一定的提升,
从而提高用户的舒适度。
50.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