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尘组件及集尘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772077发布日期:2022-07-16 00:46阅读:68来源:国知局
一种集尘组件及集尘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属于清洁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集尘组件及集尘设备。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扫地机的电性集成桶桶体和盖体转动连接,盖体是否盖合至桶体的敞口上,是通过机械运动机构的感应实现的。例如,利用弹簧进行二次斜面受力而产生的导向运动触发轻触开关以实现装配感应,然而由于斜面受力不均,弹簧在运动过程中因受力不均而产生预计之外的变形,进而造成卡死而无法实现感应触发。
3.再者,利用运动机构实现桶体和盖体之间的闭合感应,需集尘桶的顶部与侧面均设有开孔,细小尘粒会通过开孔进入机身内部,进而导致卡死运动机构而致使无法实现感应。且,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细小灰尘或沙粒通过顶部和侧面的开孔进入机身内部,堵住抽吸风机的出风口海绵,而造成风机的吸力下降,导致抽吸功率降低。细小灰尘或沙粒进入机身内部,还会造成电性集尘桶在工作时产生异响。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尘组件及集尘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集尘桶的桶体和盖体的闭合感应易失效的技术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6.提供一种集尘组件,所述集尘组件包括集尘主体、盖板、安装支架和第一感应开关;
7.所述集尘主体设有第一容纳腔和连通于所述第一容纳腔的敞口,所述盖板活动连接于所述集尘主体,用于封闭或开放所述敞口;
8.所述安装支架设于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内部,所述安装支架设有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一感应开关设于所述第二容纳腔的内部;所述安装支架包括刚性支架和连接于所述刚性支架的柔性支架,所述盖板处于封闭所述敞口的位置时,所述盖板通过所述柔性支架弹性按压于所述第一感应开关的感应部,而使所述第一感应开关处于触发状态。
9.一实施例中,所述刚性支架朝向所述敞口的侧面开设有开口,所述柔性支架覆设于所述开口上,以密封所述开口。
10.一实施例中,所述集尘组件还包括尘袋结构和第二感应开关;
11.所述尘袋结构能够沿所述敞口出入所述第一容纳腔,并能够收容于所述第一容纳腔的预设位置上;所述第二感应开关设于所述第二容纳腔的内部,用于感应检测所述尘袋结构是否收容于所述预设位置上。
12.一实施例中,所述集尘组件还包括控制电路板,所述控制电路板设于所述第二容纳腔的内部,所述第一感应开关和所述第二感应开关均电性集成于所述控制电路板上;所述控制电路板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感应开关的触发状态和所述第二感应开关的感应信号,并根据所述触发状态和所述感应信号控制集尘设备中抽吸风机的工作状态。
13.一实施例中,所述尘袋结构设有进尘口和第一磁吸件,所述安装支架设有连通口和第二磁吸件,所述连通口供于连通清洁机器人的出尘口;
14.所述第一磁吸件和所述第二磁吸件处于磁性吸合状态时,所述连通口和所述进尘口连通,所述尘袋结构收容于所述预设位置上;所述第一磁吸件和所述第二磁吸件处于吸合断开状态时,所述尘袋结构和所述安装支架可相对运动。
15.一实施例中,所述刚性支架朝向所述敞口的侧面开设有开口,所述柔性支架覆设于所述开口上,以密封所述开口;所述控制电路板具有相背离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朝向所述开口,所述第二侧面背对所述开口,所述第一感应开关设于所述第一侧面的所在侧,所述第二感应开关设于所述第二侧面的所在侧。
16.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感应开关包括电性集成部和所述感应部,所述电性集成部电性集成于所述控制电路板;
17.所述感应部包括弹性臂、传力件和按钮结构;所述弹性臂和所述电性集成部呈角度连接,所述弹性臂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电性集成部,所述传力件连接于与所述一端相对的另一端上,所述传力件抵接于所述柔性支架,用于通过所述柔性支架接收所述盖板的按压力,所述按钮结构位于所述角度内并可按压地连接于所述电性集成部,用于接收所述弹性臂相对所述电性集成部运动时的按压力。
18.一实施例中,所述传力件为滚轮结构,所述滚轮结构铰接于与所述一端相对的另一端上,所述传力件滑动抵接于所述柔性支架。
19.一实施例中,所述刚性支架朝向所述敞口的侧面开设有开口,所述柔性支架覆设于所述开口上,以密封所述开口,所述弹性臂提供弹性力带动所述传力件穿过所述开口抵紧所述柔性支架。
20.本技术提供的集尘组件的有益效果在于: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集尘组件,第一感应开关设于安装支架所具有的第二容纳腔内,而安装支架包括刚性支架和连接于刚性支架的柔性支架,柔性支架既可以阻隔刚性支架的内部和外部环境,防止异物进入第二容纳腔内,且柔性支架所具有的柔性可将外力传递至第二容纳腔的内部。盖板处于封闭敞口的位置时,盖板按压柔性支架,通过对柔性支架的弹性按压,而触及第一感应开关的感应部,从而使第一感应开关处于触发状态。安装支架的设计结构简单且稳定可靠,通过柔性支架传递按压力更加稳定且有效,不会出现盖板闭合感应失效的问题。
22.本技术的另一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集尘设备,所述集尘设备包括设备主体,以及如上所述的集尘组件;所述集尘组件的集尘主体一体连接于所述设备主体或可拆卸连接于所述设备主体。
23.本技术提供的集尘设备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同于本技术提供的集尘组件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
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集尘组件的示意图;
26.图2为图1的爆炸图;
27.图3为图1的局部剖视图;
28.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感应开关和第二感应开关集成于控制电路板的示意图;
29.图5为图4的爆炸图。
30.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31.10、集尘主体;20、盖板;30、尘袋结构;40、安装支架;50、第一感应开关;60、第二感应开关;70、控制电路板;
32.101、第一容纳腔;102、敞口;
33.401、刚性支架;402、柔性支架;403、第二容纳腔;404、第二磁吸件;401a、隔板;401b、上侧板;401c、下侧板;401d、连通口;401e、连通管;
34.501、电性集成部;502、感应部;502a、弹性臂;502b、传力件;502c、按钮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35.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36.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37.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38.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9.现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集尘组件和集尘设备进行说明。
40.请参阅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集尘组件包括集尘主体10、盖板20、尘袋结构30、安装支架40、第一感应开关50、第二感应开关60和控制电路板70。
41.集尘主体10设有第一容纳腔101和连通于第一容纳腔101的敞口102,盖板20活动连接于集尘主体10,用于封闭或开放敞口102。
42.安装支架40设于第一容纳腔101的内部,安装支架40设有第二容纳腔403,第一感应开关50设于第二容纳腔403的内部;安装支架40包括刚性支架401和连接于刚性支架401的柔性支架402,盖板20处于封闭敞口102的位置时,盖板20通过柔性支架402弹性按压于第一感应开关50的感应部502,而使第一感应开关50处于触发状态。
4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集尘组件,第一感应开关50设于安装支架40所具有的第二容纳腔403内,而安装支架40包括刚性支架401和连接于刚性支架401的柔性支架402,柔性支架402既可以阻隔刚性支架401的内部和外部环境,防止异物进入第二容纳腔403内,且柔性支架402所具有的柔性可将外力传递至第二容纳腔403的内部。
44.参照图3所示,盖板20处于封闭敞口102的位置时,盖板20按压柔性支架402,通过对柔性支架402的弹性按压,而触及第一感应开关50的感应部502,从而使第一感应开关50处于触发状态。安装支架40的设计结构简单且稳定可靠,通过柔性支架402传递按压力更加稳定且有效,不会出现盖板20闭合感应失效的问题。
45.本技术实施例中,柔性支架可与刚性支架一体连接,例如采用一体胶粘方式固定连接,或者采用包胶工艺在刚性支架上制作出柔性支架。或者是柔性支架和刚性支架一体注塑成型,也可以是柔性支架通过其他连接方式连接,例如使用螺纹件穿过柔性支架将其固定于刚性支架,或者采用压合箍将二者相互紧固。
46.一实施例中,刚性支架401包括直立设置的隔板401a和连接于隔板401a上侧的上侧板401b、连接于隔板401a下侧的下侧板401c,隔板401a将第一容纳腔101分隔为上述的第二容纳腔403和尘袋容纳腔,尘袋容纳腔用于容纳上述的尘袋结构30。
47.上侧板401b、隔板401a和下侧板401c依次连接,上侧板401b和下侧板401c相对设置,三者合围所述的第二容纳腔403,而上侧板401b、隔板401a和下侧板401c的边缘均与第一容纳腔101的腔壁密封接合。
48.一实施例中,刚性支架401朝向敞口102的侧面开设有开口,柔性支架402覆设于开口上,优选采用包胶工艺在刚性支架上制作出柔性支架。本实施例中,上侧板401b上开设有开口,开口设于上侧板401b的中央区域,占据上侧板401b较小的面积。
49.其他实施例中,上侧板401b可包括两端连接于隔板401a的弧形杆,柔性支架402可呈半圆形,整个柔性支架402被弧形杆支撑在隔板401a上,相当于柔性支架402的面积是上侧板401b的整个面积。
50.本实施例中,柔性支架402朝向敞口102的一侧凸起设置,盖板20朝向柔性支架402的一侧凸起设置,以便于二者在闭合位置稳定地抵接。而柔性支架402背离敞口102的一侧内凹设置,第一感应开关50的感应部502的部分设于该内凹中,以使柔性支架402和第一感应开关50的相对位置更加稳定,防止感应部502由于力的传递而脱离柔性支架402。
51.本技术实施例中,尘袋结构30能够沿敞口102出入第一容纳腔101,并能够收容于第一容纳腔101的预设位置上;第二感应开关60设于第二容纳腔403的内部,用于感应检测尘袋结构30是否收容于预设位置上。
52.相比于现有技术中设于第二容纳腔403外部的机械动力机构,将第一感应开关50和第二感应开关60均设于第二容纳腔403的内部,提高了集尘组件的集成度,且无需在集尘主体10的顶部和侧面开设空洞,而使异物进入第二容纳腔403影响集尘组件的工作性能。
53.优选实施例中,尘袋结构30设有进尘口和第一磁吸件,安装支架40设有连通口401d和第二磁吸件404,连通口401d供于连通清洁机器人的出尘口;第一磁吸件和第二磁吸件404处于磁性吸合状态时,连通口401d和进尘口连通,尘袋结构30收容于预设位置上,此时第二感应开关60感应并检测到尘袋结构30是否收容于预设位置上;第一磁吸件和第二磁吸件404处于吸合断开状态时,尘袋结构30和安装支架40可相对运动,用户可打开盖板20并
去除尘袋结构30。
54.本技术实施例中,控制电路板70设于第二容纳腔403的内部,第一感应开关50和第二感应开关60均电性集成于控制电路板70上;控制电路板70用于接收第一感应开关50的触发状态和第二感应开关60的感应信号,并根据触发状态和感应信号控制集尘设备中抽吸风机的工作状态。
55.本实施例将第一感应开关50和第二感应开关60均电性集成于控制电路板70上,通过控制电路板70接收第一感应开关50的触发状态和第二感应开关60的感应信号,一方面通过同一电路控制板,可提升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可靠性及同步性,进以提供控制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可简化集尘组件的内部结构,简化装配操作,降低维修成本。
56.本技术实施例中,刚性支架401朝向尘袋结构30的侧面设有连通口401d,即隔板401a上设有连通口401d,连通口401d供于连通尘袋结构30的进尘口,以提供待集尘物进入尘袋结构30内部的通道;其中,第一感应开关50、第二感应开关60和控制电路板70设于开口和连通口401d之间的区域中。
57.本实施例中,隔板401a上设有用于导通连通口401d和清洁机器人的出尘口的连通管401e,为避免第一感应开关50、第二感应开关60和控制电路板70三者与待集尘物进入尘袋结构30的路径发生干涉,而将第一感应开关50、第二感应开关60和控制电路板70设于开口和连通口401d之间的区域中,待集尘物进入尘袋结构30的路径可设于连通口401d的下方。
58.一实施例中,控制电路板70水平设置,控制电路板70具有相背离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第一侧面朝向开口,第二侧面朝向连通口401d,第一感应开关50设于第一侧面的所在侧,第二感应开关60设于第二侧面的所在侧,以使三者的布局更加合理和紧凑。
59.参照图4和图5所示,一实施例中,第一感应开关50包括电性集成部501和感应部502,电性集成部501电性集成于控制电路板70;感应部502包括弹性臂502a、传力件502b和按钮结构502c;弹性臂502a和电性集成部501呈角度连接,弹性臂502a的一端连接于电性集成部501,传力件502b连接于与一端相对的另一端上,传力件502b抵接于柔性支架402,用于通过柔性支架402接收盖板20的按压力,按钮结构502c位于角度内并可按压地连接于电性集成部501,用于接收弹性臂502a相对电性集成部501运动时的按压力。
60.优选盖板20转动连接于集尘主体10,盖板20相对于集尘主体10转动至封闭敞口102的位置时,盖板20的内侧面按压于柔性支架402,按压力传递至传力件502b,传力件502b在按压力的作用下迫使弹性臂502a相对于集成部的角度改变,位于角度内的按钮结构502c被弹性臂502a按压,而相对电性集成部501运动,进而使得第一感应开关50处于触发状态。
61.优选实施例中,传力件502b为滚轮结构,滚轮结构铰接于与一端相对的另一端上,传力件502b滑动抵接于柔性支架402,滚轮结构可相对柔性支架402滑动,以防止过大的摩擦力对盖板20的按压力传递产生不良影响。
62.本实施例中,柔性支架402背离敞口102的一侧内凹设置,滚轮结构设于该内凹中,以使滚轮结构和柔性支架402的相对位置更加稳定,防止滚轮结构由于活动而脱离柔性支架402。
63.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集尘设备,集尘设备包括设备主体,以及如上的集尘组件;集尘组件的集尘主体10一体连接于设备主体或可拆卸连接于设备主
体。
64.其中,设备主体设置有抽吸风机,抽吸风机用于提供抽吸待集尘物的抽吸动力。上述集尘组件的安装支架40可通过连通管401e连通清洁机器人的出尘口,抽吸风机用于将清洁机器人所清洁获得的待集尘物引导至集尘组件的尘袋结构30内。
65.本技术提供的集尘设备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同于本技术提供的集尘组件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66.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