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设备、烹饪设备的控制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35023466发布日期:2023-08-04 20:33阅读:23来源:国知局
烹饪设备、烹饪设备的控制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烹饪设备,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烹饪设备、烹饪设备的控制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1、在相关技术中,高端的破壁机具有自清洗功能,在搅打完成后,能够自动清洗烹饪杯。

2、而目前的自动清洗,是通过向烹饪杯内注水,通过粉碎刀头旋转带动水运动并冲刷烹饪杯的内壁该清洗方法无法有效清洗杯盖,清洗不彻底。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2、为此,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出一种烹饪设备。

3、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出一种烹饪设备的控制方法。

4、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出一种烹饪设备的控制装置。

5、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出另一种烹饪设备的控制装置。

6、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提出一种可读存储介质。

7、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提出另一种烹饪设备。

8、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烹饪设备,包括:盖体,包括空腔、进水部和出水部,进水部用于向空腔供水,出水部位于盖体的下表面;导流件,与出水部相连接,用于引导出水部流出的水冲刷盖体的下表面。

9、在该技术方案中,盖体即烹饪设备的盖体,举例来说,盖体可以是破壁机的粉碎杯的杯盖,可以是电饭煲的锅盖,也可以是电压力锅、空气炸锅的锅盖。

10、盖体的内部形成有空腔,同时,盖体上还包括能够向空腔内供水的进水部,和从空腔向外排水的出水部。在对盖体进行清洗时,首先可以控制进水部向空腔内供水,清洗用的清水会在空腔内聚集,并形成一定的水压。在水压的影响下,清水会以一定的流速,从位于盖体下表面的出水部流出。

11、盖体的下表面设置有导流件,导流件与出水部相连接,因此,经由出水部流出的清水会与导流件相碰撞,并在导流件的引导下,改变流出的方向。

12、具体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导流件上可以具有平行于盖体下表面,或朝向盖体下表面的流道,当经由出水部流出的清水与导流件接触后,会沿着这些流道喷射而出,从流道射出的水流会沿盖体的下表面流动,从而对盖体的下表面进行冲刷,实现对盖体的清洁。

13、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导流件可以是一个中间凹陷,四周圆弧过度并朝向盖体延伸的“勺”型结构,从流道射出的水流首先进入凹陷的部分,并在水压和动能的作用下,沿四周的导流部“向上”运动,最终流向并冲刷盖体的下表面,实现对盖体的清洁。

14、本发明实施例通过重新设计烹饪设备的盖体结构,在盖体中形成空腔,利用向空腔内供水的进水部向空腔中进水,在出水部形成水压,并通过设置在出水部的导流件引导水流冲刷盖体的下表面,因此能够有效地对盖体下表面进行清洗,使得在烹饪过程中,由于飞溅或跟随蒸汽附着在盖体下表面的食材残渣能够在清水冲刷下落入烹饪设备(烹饪腔、烹饪杯或锅体)内部,进而在整体自清洁过程中随废水排出,实现了对盖体的有效清洁,使烹饪设备的自清洁的效果更加彻底,提高烹饪设备的使用卫生。

15、另外,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烹饪设备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1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出水部的数量为n个,n个出水部在盖体的下表面上间隔设置,n为正整数;导流件的数量为n个,n个导流件与n个出水部一一对应设置。

17、在该技术方案中,在盖体上设置有多个出水部,具体设置有n个出水部,这些出水部相互间隔设置,从而使出盖体的下表面的大部分区域均设置有对应的出水部。

18、与之相对应的,导流件的设置数量同为n个,且每个导流件分别与一个出水部相连接,也就是说,在每个出水部的下方均设置有一个导流部。通过设置多个出水部和对应的多个导流件,能够对盖体的下表面进行有效清洁,提高烹饪设备的自清洁效果。

19、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出水部包括:进水口,进水口与空腔相连通;管件,与盖体和导流件相连接,包括第一流道和m个出水口,第一流道连通进水口和出水口,出水口和导流件围合形成第二流道,m为正整数。

20、在该技术方案中,出水部包括一个进水口和m个出水口,其中,进水口与空腔相连通,空腔内的水通过进水口进入出水部,并经过第一流道后,到达出水口。导流组件贴合出水部设置,导流组件的上表面与出水口之间,围合形成为第二流道,经第一流道流出的水在进入第二流道后,会改变流动方向,从而时经出水口流出的水能够射向盖体的下表面,或沿盖体的下表面流动。

21、能够理解的是,m个出水口沿出水部的周向分布设置,举例来说,m=4,也即设置4个出水口,4个出水口之间形成为“十字路口”形状的水路,因此向出水部周围的四个方向均设置有出水口,能够保证出水部流出的水能够覆盖出水部周侧,提高清洗面积。

22、具体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均沿直线方向延伸,且第一流道与第二流道之间的夹角范围为大于0°且小于等于90°。

23、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水口的进水面积大于m个出水口的出水面积的总和。

24、在该技术方案中,一个出水部包括一个进水口和m个出水口,其中,一个进水口的进水面积,大于m个出水口的出水面积的综合。举例来说,进水口的进水面积为q1,出水口的出水面积为q2,则满足q1>m×q2。

25、通过设置m个出水口的总出水面积小于进水口的进水面积,能够保证出水部中总是充满清水,因此能够在进水口和出水口之间形成水压,从而保证出水口出流出的清水在水压作用下具有一定的流速,从而使得这部分清水能够在导流件的引导下“射向”盖体的下表面,从而对盖体的下表面形成有效的清洗效果。

26、其中,在铅垂线的方向上,导流件在盖体下表面上的投影面积为q3,且满足q3>q1,能够保证导流件投影到空腔的下壁上存在重叠区,从而保证导流效果。

27、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水口为圆形进水口,圆形进水口的直径范围为:大于等于1mm,且小于等于10mm。

28、在该技术方案中,进水口的形状为圆形,圆形进水口的进水面积大,有利于提高进水量。同时,进水口的直径d1的范围是1mm至10mm。通过合理设置进水口的直径,能够在保证进水量的情况下,有效在进水口和出水口之间形成水压,提高清洗效果。

29、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相邻的两个出水部之间的间隔距离的范围为:大于等于2mm,且小于等于30mm。

30、在该技术方案中,盖体上设置有多个出水部,具体为n个出水部,这n个出水部在盖体的下表面上间隔设置,在一些实施方式中,n个出水部均匀分布于盖体的底壁。

31、其中,相邻的两个出水部之间的距离范围是2mm至30mm,通过合理设置出水部之间的距离,使每个出水部均能够冲洗盖体下表面的一定区域,从而提高清洗效果。

32、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导流件的上表面与盖体的下表面之间的距离范围是:大于等于0.3mm且小于等于2mm。

33、在该技术方案中,导流件的上表面,与盖体的下表件之间存在间隔,且间隔的距离范围是0.3mm至2mm,因此,导流件与盖体下表面之间留出了能够改变水流方向的距离,以使出水口流出的清水能够在导流件的作用下冲刷盖体的下表面,从而实现对盖体的有效清洁,使烹饪设备的自清洁的效果更加彻底,提高烹饪设备的使用卫生。

34、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烹饪设备还包括:烹饪杯,包括烹饪腔,盖体可开合地设于烹饪腔的开口处。

35、在该技术方案中,烹饪设备包括破壁机、豆浆机等烹饪设备,具体地,烹饪设备设置有烹饪杯,烹饪杯内形成有烹饪腔,烹饪腔用于容纳待烹饪的食材。盖体可开合地设置在烹饪腔的开口处,当盖体开启时,烹饪腔与外界连通,此时可以向烹饪腔内添加食材。当盖体关闭后,烹饪设备可以对其中的食材进行烹饪处理。

36、在烹饪过程中,食材在烹饪腔内被搅打、粉碎和烹煮后,飞溅的碎末可能会附着在盖体的下表面,因此,在烹饪结束后,可通过控制进水部向空腔内供水,清水会以一定的流速,从位于盖体下表面的出水部流出,经由出水部流出的清水会与导流件相碰撞,并在导流件的引导下,改变流出的方向,并沿盖体的下表面流动,从而对盖体的下表面进行冲刷,实现对盖体的清洁。

37、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烹饪设备还包括:本体,烹饪杯设于本体上;水箱,设于本体上,水箱与进水部相连通。

38、在该技术方案中,烹饪设备的本体,具体包括烹饪设备的基座、电控设备、功能设备和人机交互设备等。烹饪杯设置在本体上,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烹饪杯与本体固定相连,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烹饪杯可拆卸地放置在本体上。

39、烹饪设备包括水箱,水箱用于存储烹饪以及清洗用的清水。水箱设置在本体上,且水箱与烹饪腔和进水部之间均通过独立的水路相连通。在烹饪过程中,水箱中的水可以进入烹饪腔内,从而实现自动进水。在烹饪结束后,水箱中的水通过进水部进入盖体的空腔,并在空腔内形成水压,经出水部流出后,在导流件的引导下改变流出的方向,从而沿盖体的下表面流动,实现对盖体的清洁。

40、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烹饪设备还包括:水泵,设于水箱,用于将水箱内的水泵送至进水部。

41、在该技术方案中,烹饪设备还设置有水泵,水泵设置在水箱上,通过水泵将水箱内存储的水,通过水路泵送至烹饪腔内,或将水箱内存储的水通过水路泵送至盖体的进水部,一方面能够实现烹饪过程中的自动进水,另一方面能够实现在烹饪过后对烹饪杯和盖体进行自动清洗,从而实现全自动的烹饪流程。

42、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水部沿第一方向向空腔供水;导流件沿第二方向引导出水部流出的水,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的夹角范围为:大于等于45°,且小于等于90°。

43、在该技术方案中,进水部沿第一方向,向空腔内进行供水,其中,第一方向是重力方向,也即进水部的水在水泵的水压和重力的双重作用下进入空腔内,从而在空腔内形成为一定的水压。

44、空腔内的水在水压的作用下,经出水部流出后,与导流件接触,在导流件的作用下,沿第二方向射向盖体的下表面。其中,第二方向为水平方向或指向盖体下表面的方向,其与第一方向的夹角范围在45°至90°之间,从而对盖体下表面进行有效的清洁。

45、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烹饪设备的控制方法,用于控制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提供的烹饪设备,方法包括:响应于搅打完成信号或烹饪完成信号,控制进水部进水,以使导流件冲刷盖体的下表面;响应于烘干信号,通过进水部向空腔内鼓气,以烘干盖体。

46、在该技术方案中,烹饪设备具体为破壁机或豆浆机。在烹饪设备工作过程中,首先会对食材物料进行搅打粉碎,从而得到原浆。在搅打过程中,食材碎屑会在烹饪杯内飞溅,因此会有部分食材碎屑附着在烹饪杯的盖体上。

47、因此,在搅打结束后,根据搅打完成信号,控制进水部进水,从而对盖体进行第一次清洗。第一次清洗一方面能够清洁盖体下表面,另一方面能将盖体下表面附着的食材冲洗到烹饪腔内,防止食材浪费,另一方面还能通过清洗下表面的清水向烹饪杯内补充后续烹煮步骤所需的水,实现组东进水,从而有效提高烹饪设备的工作效率。

48、在烹饪结束后,由于烹煮过程中,被烹煮的食材和液体可能因沸腾等原因,再次附着到盖体的下表面上,因此,在烹饪完成,并将制得的熟浆排出烹饪杯后,再次控制向进水部进水来冲刷盖体的下表面,并对烹饪腔内进行整体冲洗,实现烹饪设备的彻底的自清洁。

49、在清洁完成后,清洗用的废水可以排出到废水箱,或直接排到外界的下水管路。同时,清洗完成后,控制器可以自动生成烘干信号,在接收到烘干信号后,一方面可以通过加热件加热烘干烹饪腔的内壁,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进水部向空腔内鼓气,通过气体将空腔和出水部中的残留水吹入烹饪腔,并在加热件的热量下蒸发,实现自动烘干。

50、其中,可通过气泵向空腔内鼓气,也可以通过风扇向空腔内鼓气,还可以通过泵水件向空前内鼓气,本技术对此不做限制。

5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水部的进水流量范围是:大于等于0.3l/min,且小于等于8l/min。

52、在该技术方案中,进水部的进水流量与水泵的泵水能力相关,为保证清洗效果,进水流量的范围可选为0.3l/min至8l/min。

5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进水流量的范围可选为1l/min至5l/min。

54、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在控制进水部进水以冲刷盖体的下表面之前,控制方法还包括:响应于烹饪指令,确定对应的目标进水量、目标温度;根据目标进水量和第一进水量,确定第二进水量;控制烹饪设备按照第二进水量进水;控制烹饪设备按照第一转速搅打,并开启加热;在烹饪设备的烹饪温度达到目标温度的情况下,控制烹饪设备按照第二转速搅打,其中,第二转速大于第一转速。

55、在该技术方案中,烹饪设备根据烹饪指令,对烹饪杯内的食材进行搅打和加热等烹饪流程。具体地,在接收到烹饪指令后,首先确定对应的目标进水量和目标温度。

56、其中,目标进水量是烹饪过程所需的全部进水量,而清洗杯盖时,会导致清洗用水流入烹饪杯中,因此,在搅打进水前,首先根据清洗杯盖所需的进水量,即第一进水量和目标进水量,确定第二进水量,并按照第二进水量进水。

57、在完成进水后,首先控制烹饪设备开启加热,并在加热过程中按照第一转速慢速搅打,第一转速的转速范围是5000rpm至8000rpm。

58、在加热到目标温度后,控制烹饪设备按照第二转速快速搅打,从而将食材粉碎,从而实现制造米糊、豆浆等浆液。第二转速的范围是8000rpm至15000rpm。

59、能够理解的是,目标温度与烹饪食材相关。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目标温度为90℃。

60、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控制方法还包括:根据烹饪指令确定目标搅打时长和目标加热时长;在烹饪设备按照第二转速搅打的时长达到目标搅打时长的情况下,生成搅打完成信号,并控制烹饪设备在目标加热时长内持续加热;在烹饪设备的加热时长达到目标加热时长的情况下,控制烹饪设备排浆,并生成烹饪完成信号。

61、在该技术方案中,在搅打粉碎完成后,可以继续对烹饪杯内的浆液进行加热,从而得到熟液,便于用户取用。具体地,目标搅打时长与烹饪的食材相关,在第二转速搅打的时长达到目标搅打时长时,食材被彻底粉碎,称为浆液。此时可以生成搅打完成信号,从而对杯盖下表面进行清洁。

62、此时,控制烹饪设备持续加热,以对浆液进行烹煮,从而制得熟浆。具体地,烹饪设备在目标烹饪时长内,持续加热以烹煮浆液,能够理解的是,目标烹饪时长与被烹饪的食材种类相关,用户可以自由设定目标烹饪时长。

63、在烹饪设备持续加热的时长达到了目标烹饪时长后,烹饪结束,烹饪设备自动排出浆液。此时,可以生成烹饪完成信号,从而控制烹饪设备进行完整的自清洁。能够理解的是,此时烹饪阶段已经完成,因此清洗用水不再对烹饪过程产生影响。

64、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烹饪设备包括水箱和水泵,通过进水部向空腔内鼓气,包括:控制水泵工作以排空水箱内的水;在水箱内的水排空的情况下,控制水泵持续运行以向空腔内鼓气。

65、在该技术方案中,可以通过烹饪设备自带的水泵,来向空腔内鼓气,从而实现烘干。具体地,烹饪设备还设置有水泵,水泵设置在水箱上,通过水泵将水箱内存储的水,通过水路泵送至烹饪腔内,或将水箱内存储的水通过水路泵送至盖体的进水部。

66、在需要烘干时,首先控制水泵将水箱内的水全部排空,并通过排浆管路排出烹饪杯。此时,水箱中没有水,水泵空转时,会带动空气沿水路进入空腔,从而实现对盖体的烘干。

67、能够理解的是,在烘干过程中,还可以控制烹饪设备的加热件一起工作,以提高烘干效果。

68、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烹饪设备的控制装置,用于控制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提供的烹饪设备,控制装置包括:清洗装置,用于响应于搅打完成信号或烹饪完成信号,控制进水部进水,以使导流件冲刷盖体的下表面;烘干装置,用于响应于烘干信号,通过进水部向空腔内鼓气,以烘干盖体。

69、在该技术方案中,烹饪设备具体为破壁机或豆浆机。在烹饪设备工作过程中,首先会对食材物料进行搅打粉碎,从而得到原浆。在搅打过程中,食材碎屑会在烹饪杯内飞溅,因此会有部分食材碎屑附着在烹饪杯的盖体上。

70、因此,在搅打结束后,根据搅打完成信号,控制进水部进水,从而对盖体进行第一次清洗。第一次清洗一方面能够清洁盖体下表面,另一方面能将盖体下表面附着的食材冲洗到烹饪腔内,防止食材浪费,另一方面还能通过清洗下表面的清水向烹饪杯内补充后续烹煮步骤所需的水,实现组东进水,从而有效提高烹饪设备的工作效率。

71、在烹饪结束后,由于烹煮过程中,被烹煮的食材和液体可能因沸腾等原因,再次附着到盖体的下表面上,因此,在烹饪完成,并将制得的熟浆排出烹饪杯后,再次控制向进水部进水来冲刷盖体的下表面,并对烹饪腔内进行整体冲洗,实现烹饪设备的彻底的自清洁。

72、在清洁完成后,清洗用的废水可以排出到废水箱,或直接排到外界的下水管路。同时,清洗完成后,控制器可以自动生成烘干信号,在接收到烘干信号后,一方面可以通过加热件加热烘干烹饪腔的内壁,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进水部向空腔内鼓气,通过气体将空腔和出水部中的残留水吹入烹饪腔,并在加热件的热量下蒸发,实现自动烘干。

73、其中,可通过气泵向空腔内鼓气,也可以通过风扇向空腔内鼓气,还可以通过泵水件向空前内鼓气,本技术对此不做限制。

74、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烹饪设备的控制装置,包括: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或指令;处理器,用于执行程序或指令时实现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提供的烹饪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步骤,因此,该控制装置也包括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提供的烹饪设备的控制方法的全部有益效果,为避免重复,在此不再赘述。

75、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程序或指令,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提供的烹饪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步骤,因此,该可读存储介质也包括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提供的烹饪设备的控制方法的全部有益效果,为避免重复,在此不再赘述。

76、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烹饪设备,包括: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提供的烹饪设备的控制装置;和/或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提供的可读存储介质,因此,该烹饪设备同时包括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提供的烹饪设备的控制装置和/或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提供的可读存储介质的全部有益效果,为避免重复,在此不再赘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