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坐躺状态切换机构及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101210发布日期:2023-05-10 16:35阅读:46来源:国知局
一种坐躺状态切换机构及座椅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座椅,特别涉及一种坐躺状态切换机构及座椅。


背景技术:

1、休闲椅是休闲时放松享受的椅子,它具有厚厚的软包,以给人提供舒适感;而按摩椅同样具有厚厚的软包,并在此基础上提供按摩功能,以疏通活络血液;但两种椅子都有共同的缺点:人起身进出不方便。具体的说,休闲椅与按摩椅通常都自带搁脚功能,搁脚打开占据空间大,搁脚驱动机构结构复杂,维修成本高,使用时收拢打开均不方便,例如人体起身时需要将搁脚收回,如不收回,则起身受到搁脚阻碍,不方便;再者来说,虽然有了搁脚,提高了躺卧时的舒适度,但也提高了成本。

2、休闲椅的座面离地高度大概在420-450mm之间,如果休闲椅不带搁脚的话,则因为座面离地高度高,在休闲椅处于躺卧状态时,臀部离地高度高,大腿小腿必须打弯,血液回流负担大,循环不通畅,会造成腿脚的不适。

3、对于现有的办公椅而言,办公椅也有带搁脚与不带搁脚的功能,办公椅通常由气杆支撑,气杆高度在最低时离地高度在390-410mm(升高以后高度增加80mm)之间;对于不带搁脚的办公椅而言,在椅背倒下休息时,在气杆最低时仍然有较高的离地高度,那么不言而喻腿脚部垂在地面上,仍然是不舒适的。对于带搁脚的办公椅而言,在椅背倒下休息时,将搁脚部拉出进行搁脚休息,但人起身仍然不够方便,搁脚部打开与收纳都不方便;尤其是搁脚打开状态且座椅转动时,需要的空间更大,不利于办公场所的空间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坐躺状态切换机构,以座支撑件为主体支撑,通过第一传动件与第二传动件使坐部相对于座支撑件运动,并使该机构能在就坐状态与躺卧状态之间切换。

2、进而提供了一种座椅,背组件与座部在驱动件的驱动下联动,在就坐状态下,坐部位于座支撑件上方,背组件竖直,在躺卧状态下,坐部下降至座支撑件前方,背组件向后倾仰,使得人腿可以平伸至地面,将地面当成椅子的搁脚休息部,脚直接搁在地面上,整个地面都是使用者的搁脚部,舒适性更好,脚的姿势更加自由。

3、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4、一种坐躺状态切换机构,包括坐部和座支撑件,坐部与座支撑件之间设有传动组件,以使坐部选择性地相对于座支撑件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移动;传动组件包括第一传动件以及第二传动件,第一传动件的两端分别与坐部、座支撑件铰接,第二传动件的两端分别与坐部、座支撑件铰接,第一传动件、第二传动件、坐部以及座支撑件共同构成一四连杆机构;该坐躺状态切换机构具有就坐状态与躺卧状态,在就坐状态下,第一传动件与第二传动件基本直立,坐部位于座支撑件上方,此时坐部所处高度为就坐高度;由就坐状态切换为躺卧状态时,第一传动杆与第二传动杆相对于座支撑件转动,第一传动杆与第二传动杆上端逐渐向前倾斜,并带动坐部向前向下移动;处于躺卧状态时,坐部位于座支撑件前方,此时坐部所处高度为躺卧高度;所述就坐高度大于躺卧高度,且躺卧高度配置为在此高度下,使用者能够舒展甚至伸直双腿地将双脚搁置在地面。

5、该坐躺状态切换机构实现了坐部相对于座支撑件的移动,且在就坐状态切换为躺卧状态时,坐部是向前向下移动并来到座支撑件前方,从而大大降低坐部本身的高度,即坐部高度由就坐高度切换到了躺卧高度,在躺卧高度下,使用者可以将底面当做搁脚,可以双腿舒展或伸直姿态将双脚搁置到地面上,以此为座椅省去搁脚部,降低成本,减轻重量且缩减占用空间

6、作为优选,所述第一传动件与第二传动件均呈u形,第一传动件包括沿左右布置的第一横杆、位于第一横杆左右两端的两个第一连接臂以及向下延伸的两个第一连接耳,两个第一连接臂与坐部左右两侧铰接,两个第一连接耳与座支撑件左右两侧铰接;第二传动件包括沿左右布置的第二横杆、位于第二横杆左右两端的两个第二连接臂以及向下延伸的两个第二连接耳,两个第二连接臂与坐部左右两侧铰接,两个第二连接耳与座支撑件两侧铰接。第一传动件与第二传动件均为u形,相比起左右两侧单个连杆连接坐部和座支撑件,这种整体式的传动件使得整体装配更加简单方便。

7、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连接臂呈l形,并配置为在躺卧状态下,第一连接臂大致水平且仍能向上托举坐部。第一连接臂的形状以保持坐部前端不会向下倾斜。

8、作为优选,座支撑件上设有第一限位片与第二限位片,第一限位片位于第一连接耳的前下方,第二限位片位于第二连接耳的前下方;在躺卧状态下,第一连接耳抵靠在第一限位片上,第二连接耳抵靠在第二限位片上。第一限位片与第二限位片能够在躺卧状态下为第一传动件与第二传动件提供限位与支撑,保持结构的稳定性。

9、作为优选,所述第一传动件位于第二传动件的前方。

10、作为优选,所述第一传动件的下端部与座支撑件铰接,第二传动件的下端部与座支撑件铰接,且第一传动件与座支撑件的铰接点位于第二传动件与座支撑件铰接点的前下方。

11、一种座椅,包括:

12、如上所述的坐躺状态切换机构,所述坐部配置为支撑人体臀部,在切换状态时,坐部与一背组件联动;

13、背组件,转动连接在坐部上且背组件通过一连接件与第一传动件传动连接;

14、连接件,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背组件以及第一传动件铰接;

15、驱动件,安装在坐部上并驱动第一传动件以及第二传动件运动;

16、在就坐状态下,背组件大致竖直;由就坐状态切换至躺卧状态时,驱动件驱动背组件、连接件、第一传动件、第二传动件以及坐部运动,坐部向前向下运动的同时,背组件向前向下运动并相对于坐部向后转动;在躺卧状态下,背组件呈向后倾斜的姿态。

17、作为优选,所述背组件包括背传动件以及背框架,背框架配置为支撑人体背部,背传动件与背框架固定连接;背传动件转动连接在坐部上且背传动件通过连接件与第一传动件传动连接。

18、作为优选,所述背传动件呈u形,包括沿左右方向布置第三横杆以及位于第三横杆左右两端部的第三连接臂,所述坐部的左右两端部开设有供第三连接臂通过的窗口,第三连接臂由上往下经过窗口并与连接件铰接。

19、作为优选,两个第三连接臂之间设有沿左右方向布置的驱动杆,所述驱动件与驱动杆铰接。

20、作为优选,所述座支撑件连接有用于支撑该座椅的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脚与支撑柱,座支撑件与支撑柱相连。

21、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柱为气杆,支撑柱插设并安装在座支撑件上,支撑柱的升降带动座支撑件、座部以及背组件同步运动,并能够调整就坐高度与躺卧高度。

22、作为优选,在支撑柱缩至最短的情况下,所述躺卧高度为250-280mm,所述就坐高度为420-450mm;支撑柱的调节范围为100-150mm。该离地高度使使用者在无需搁脚的情况下,可将双脚搁置在地面从而舒展双腿;支撑柱可为不同身高人群提供躺卧高度和就坐高度的调节,以适应不同身高人群。

23、作为优选,所述驱动件为弹簧或电动推杆。

24、作为优选,还包括有扶手组件,所述扶手组件包括扶手,扶手后端与背组件铰接,扶手后部通过滑槽导向机构与坐部连接配合。扶手可随躺姿、坐姿的切换而改变倾斜角度以增加舒适性。

25、作为优选,所述的滑槽导向机构包括滑槽与导销,导销设置在扶手与坐部的其中一个上,滑槽设置在扶手与坐部中的另一个上。

26、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发明的设计出发点、理念及有益效果是:

27、1、本发明具有通用性,取消搁脚部,减少了占用空间,同步具有办公、休闲功能,进一步降低了椅座的离地高度,同时,保证整体架构的稳定性。座面最低离地高度在260-270mm,虽然取消了搁脚部件,但搁脚功能不仅没有减少或损失,反而得到了提升,使得半躺状态下腿部的自由度舒适性更高。

28、2、在具体应用时,支撑柱也采用普通气杆;底座位置进一步下移,底座上端连接支撑柱顶端,底座下端反向向下延伸至支撑柱下端,使得第一、第二支臂的下端转动点尽量处于低处,两者倒下时,也能这坐部托架降到尽量低的位置,从而使使用者能够双腿伸展地将双脚搁置到地面。

29、3、该坐躺状态切换机构及座椅具备躺姿与坐姿;坐部托架与第一支臂、第二支臂以及底座组成四连杆机构,以保证坐部托架在躺姿与坐姿状态之间转换时,可以平稳运行。

30、4、坐姿状态下亦即办公状态下,四连杆底盘,第一、第二支臂处于基本竖直状态,因此在向躺卧状态转换时,第一、第二支臂有着较大的状态变换空间,使得椅座高度变化及前移的行程有了较大的实现空间。

31、5、本发明的发明重点在于:解决了以往座椅的高度问题,这在以往是一个巨大难题,并非只是将气杆降低到最低那么简单;本发明通过底座的设计,将四连杆机构中的第一支臂、第二支臂在正常办公坐姿时处于直立状态,而在其变换到躺姿时,第一支臂、第二支臂则是向前倒下并带动坐部托架向前移动,从而使坐部托架高度得以降低。

32、再进一步说,还可以将两个组成四连杆机构的支臂铰接点位置下移,即移至底座下端,即便在气杆降低到最低时,在坐姿状态下,坐部托架仍保持此前只应用气杆支撑的同等高度;而在坐姿转换为躺姿时,使得坐部托架又进一步向前向下运动,也就是说在气杆高度最低时又进一步降低了坐部托架的高度,使其挨近地面。

33、座面低了,重心就低了,脚直接搁在地面上,整个地面都是使用者的搁脚部,舒适性更好,脚的姿势更加自由。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