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备零渗透高性能的易安装单元窗系统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4064093发布日期:2023-05-06 13:59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具备零渗透高性能的易安装单元窗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建筑顶板和建筑底板,二者之间形成窗洞,该窗洞内设有若干单元窗,将该窗洞分为室内侧和室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备零渗透高性能的易安装单元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公立柱和母立柱对应室内侧的侧面设有压码,该压码截面呈“山”字型,包括第七竖板以及与该第七竖板垂直连接的三个第八竖板,该公立柱和母立柱与对应的第七竖板通过第二螺钉固定连接,且该公立柱和母立柱与对应的第七竖板之间还设有压胶;三个第八竖板之间形成第一嵌槽和第二嵌槽,该公立柱的第一嵌槽内设有第一装饰扣板,该母立柱的第一嵌槽内设有第二装饰扣板;相邻的两个单元窗之间,其中一个单元窗的第一装饰扣板和另一单元窗的第二装饰扣板相互插接,其中一个单元窗的第二嵌槽和另一个单元窗的第二嵌槽相互靠近,且两个第二嵌槽之间设有第七胶条,该第七胶条包括两个安装部,分别位于两个第二嵌槽内,两个安装部之间设有弹性密封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备零渗透高性能的易安装单元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顶板底面与所述上固定框之间设有上调整垫块,该上调整垫块两侧设有泡沫棒和密封胶;所述建筑底板顶面与所述定位框之间设有下调整垫块,所述第四竖板底端与所述建筑底板之间设有密封胶。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备零渗透高性能的易安装单元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板设有第一长孔,该第一长孔的长度方向分别向所述室内侧和室外侧延伸,该第一长孔周围设有第一锯齿,所述顶部固定螺栓位于该第一长孔内且套设有与该第一锯齿啮合的第一垫片;所述第二横板设有第二长孔,该第二长孔周围设有第二锯齿,该第二长孔的长度方向分别向所述室内侧和室外侧延伸,所述底部固定螺栓位于该第二长孔内且套设有与该第二锯齿啮合的第二垫片。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备零渗透高性能的易安装单元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板与所述卡槽的接触面设有相互啮合的锯齿,所述第一横板底面设有能与该卡板顶部相抵的支撑凸起;所述第二竖板顶端与所述第一横板底面之间设有密封胶。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备零渗透高性能的易安装单元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中部向下凹陷形成凹陷部,且所述公立柱和母立柱对应该凹陷部的位置设有第一排水孔;所述第三横板具有向室外侧向下的斜度,所述第五竖板底部设有第二排水孔;所述托板设有第三排水孔,所述第四扣盖中部设有第四排水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备零渗透高性能的易安装单元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横梁、下横梁与所述公立柱、母立柱之间通过组框螺钉连接,该组框螺钉及所述第二螺钉外侧设有封胶。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备零渗透高性能的易安装单元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竖板内侧固定设有套芯板。

9.一种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具备零渗透高性能的易安装单元窗系统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具备零渗透高性能的易安装单元窗系统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d中,首先收集所述建筑顶板和建筑底板的变形值,得到二者之间的最小距离和最大距离,使所述第二竖板底端与所述第三扣盖底端内侧之间的距离大于该最小距离,所述第一扣盖底面与所述第二扣盖顶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竖板底端与所述第三扣盖底端内侧之间的距离,所述卡槽底面与所述第一本体顶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扣盖底面与所述第二扣盖顶面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本体顶面与所述第二胶条槽底面之间的距离大于该最大距离。


技术总结
一种具备零渗透高性能的易安装单元窗系统及其施工方法,单元窗系统包括建筑顶板和建筑底板,二者之间形成窗洞,该窗洞内设有若干单元窗;该建筑顶板内设有顶部预埋钢槽,该建筑顶板底面设有上固定框,该建筑底板内设有底部预埋钢槽,该建筑底板顶面设有定位框,该定位框上方设有下固定框;该单元窗包括上横梁和下横梁,二者两端均分别与公立柱和母立柱的侧面固定连接,形成矩形框架,该矩形框架对应室外侧的一侧设有玻璃板;该上横梁包括截面呈U型的第一本体;该下横梁包括截面呈倒U型的第二本体;该公立柱设有插板,该母立柱设有与该插板对应的插槽;相邻的两个单元窗之间,其中一个单元窗的公立柱与另一个单元窗的母立柱相互插接。

技术研发人员:陈敬申,吴俊敏,张剑,苏伟锋,梁日勇,鲁宏军,付小兵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江河幕墙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