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空气炸锅的烹饪腔体及空气炸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722842发布日期:2022-10-04 23:45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空气炸锅的烹饪腔体及空气炸锅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厨用电器的空气炸锅领域,具体而言,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空气炸锅的烹饪腔体和包括该烹饪腔体的空气炸锅。


背景技术:

2.空气炸锅是利用空气加热组件和其产生的热循环气流烤制食物的厨房电器。空气加热组件用于加热炸篮中的空气,使空气达到炸制食物的温度,并在炸篮中形成循环气流,以均匀加热炸篮中的食物,使食物的表面脱水而形成类似炸制的口感。该类产品以其绿色、健康的烹饪理念获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3.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空气炸锅的可靠性需求也越来越高。现有空气炸锅通常采用加热组件上置的布局,在烹饪腔体结构上方采用电机驱动加热风扇加速空气流动,再通过发热管将气流加热的模式进行空炸烹饪。例如,实用新型专利 202120518188.4公开了一种加热组件上置布局的空气炸锅,为有效隔热保证烹饪效率,该实用新型在上壳体内设置了导风罩,并在导风罩内设有隔热罩,通过隔热罩将导风罩分隔成上方放置电机的冷风腔和下方放置发热管的热风腔。虽然该实用新型通过导风罩配合隔热罩的形式为上置加热组件提供了结构支撑,但仍具不足:在一方面,该实用新型的空气炸锅需要将导风罩与隔热罩连接后再与烹饪腔体连接,结构部件复杂,无法减少装配误差;而在另一方面,该实用新型并未单独为炸篮的滑动提供独立的滑动机构,在日常使用环境下难以保障耐用性。
4.因此,需要为空气炸锅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的烹饪腔体,在保证烹饪效率的同时还尽可能通过优化的结构简化零件数量,减少装配误差,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空气炸锅的烹饪腔体,包括:
6.上罩体;
7.烹饪腔体立壁,呈u字型,包括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
8.第一限位结构,呈倒l字型,设置于所述第一侧边处;以及
9.第二限位结构,呈倒l字型,设置于所述第二侧边处,
10.其中,所述上罩体为一体压铸成型金属,盖设于所述烹饪腔体立壁上侧并与所述烹饪腔体立壁顶边沿相连接,并且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呈镜面对称地布置。
11.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限位结构的横向部分内侧设置有第一滑轨,并且所述第二限位结构的横向部分内侧设置有第二滑轨,其中,当所述第一限位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侧边并且所述第二限位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二侧边时,所述第一滑轨和所述第二滑轨分别贴设于所述烹饪腔体立壁内侧,并呈镜面对称地布置。
12.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所述烹饪腔体还包括底壁,所述底壁设置于所述
烹饪腔体立壁下侧并与所述烹饪腔体立壁的底边沿相连接。
13.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所述底壁的底表面边沿设置有固定环,所述烹饪腔体立壁设置有多个向下凸起的第一凸起结构,所述底壁设置有多个向下凸起的第二凸起结构,并且所述固定环分别设置有与多个所述第一凸起结构位置相对应的多个第一定位孔以及与多个所述第二凸起结构位置相对应的多个第二定位孔,其中,
14.当所述固定环从下方连接至所述底壁与所述烹饪腔体立壁共同构成的整体结构时,多个所述第一凸起结构分别与相对应的多个所述第一定位孔相连接,多个所述第二凸起结构分别与相对应的多个所述第二定位孔相连接。
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空气炸锅,所述空气炸锅包括所述烹饪腔体,所述烹饪腔体包括烹饪腔体立壁、第一限位结构以及第二限位结构,所述第一限位结构的横向部分内侧设置有第一滑轨,所述第二限位结构的横向部分内侧设置有第二滑轨,并且所述空气炸锅还包括炸桶组件、加热组件以及壳体组件,其中,所述炸桶组件可拆卸地容纳于所述烹饪腔体之内,所述加热组件用于对置于所述炸桶组件中的食材进行加热,所述壳体组件设置于所述烹饪腔体和所述加热组件之外。
16.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所述炸桶组件包括炸桶桶体,呈开口向上的盆状体造型,开口周沿环绕地设置有滑动筋,其中,所述滑动筋可滑动地被所述第一滑轨与所述第二滑轨共同限定,使所述炸桶组件可横向滑动地从所述烹饪腔体立壁的正面开口处抽出和/或推入所述烹饪腔体。
17.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所述炸桶组件还包括炸桶面板和炸桶握柄,其中,所述炸桶面板设置于所述炸桶桶体的前侧表面,所述炸桶握柄设置于所述炸桶面板外侧。
18.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所述加热组件包括电机、加热风扇以及发热管,其中,所述电机设置于所述上罩体上侧,所述加热风扇设置于所述上罩体下侧,所述发热管设置于所述加热风扇下侧,所述电机驱动所述加热风扇旋转并将气流加速吹向所述发热管,气流经所述发热管加热后流向所述炸桶组件。
19.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所述加热组件还包括冷却风扇,所述冷却风扇设置于所述电机上侧,由所述电机驱动所述冷却风扇旋转。
20.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所述壳体组件包括顶盖、外壳体以及底盖,其中,所述顶盖设置于所述外壳体上方,所述烹饪腔体设置于所述外壳体内部,所述底盖设置于所述外壳体下方,所述顶盖的外侧表面、所述外壳体的外侧表面、所述底盖的外侧表面以及所述炸桶面板的外侧表面相互连接以共同构成所述空气炸锅的外壳,并且所述顶盖的内表面、所述上罩体的上表面以及所述外壳体的内表面共同构成可供空气流动的空间。
21.本实用新型至少提供了以下技术效果:
22.1、通过一体压铸成型工艺制造烹饪腔体上罩体,极大简化了烹饪腔体用以适配电机、风扇和发热管所需的结构部件,在减小了装配误差的同时还增大了结构强度,并兼顾良好的热传导性。
23.2、通过在烹饪腔体立壁内侧设置倒l字型的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减少了炸桶滑动机构所需的零件,在优化结构的同时还降低了生产成本。
24.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而了解。
附图说明
25.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制。
26.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炸锅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腔体中上罩体与烹饪腔体立壁的结合示意图;
28.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腔体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29.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炸锅未安装炸桶组件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0.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炸桶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1.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炸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2.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炸锅与炸桶组件分离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3.附图标记说明:
34.1-上罩体
ꢀꢀꢀꢀꢀꢀꢀꢀꢀꢀꢀꢀꢀꢀ
11-电机轴孔
ꢀꢀꢀꢀꢀꢀꢀꢀꢀ
12-固定柱
35.2-烹饪腔体立壁
ꢀꢀꢀꢀꢀꢀꢀꢀ
21-第一侧边
ꢀꢀꢀꢀꢀꢀꢀꢀꢀ
22-第二侧边
36.23-第一凸起结构
ꢀꢀꢀꢀꢀꢀꢀ
31-第一限位结构
ꢀꢀꢀꢀꢀ
31a-第一滑轨
37.32-第二限位结构
ꢀꢀꢀꢀꢀꢀꢀ
32a-第二滑轨
ꢀꢀꢀꢀꢀꢀꢀꢀ
4-底壁
38.43-第二凸起结构
ꢀꢀꢀꢀꢀꢀꢀ
5-固定环
ꢀꢀꢀꢀꢀꢀꢀꢀꢀꢀꢀꢀ
51-第一定位孔
39.52-第二定位孔
ꢀꢀꢀꢀꢀꢀꢀꢀꢀ
6-炸桶组件
ꢀꢀꢀꢀꢀꢀꢀꢀꢀꢀ
61-炸桶桶体
40.61a-滑动筋
ꢀꢀꢀꢀꢀꢀꢀꢀꢀꢀꢀꢀ
62-炸桶面板
ꢀꢀꢀꢀꢀꢀꢀꢀꢀ
63-炸桶握柄
41.71-电机
ꢀꢀꢀꢀꢀꢀꢀꢀꢀꢀꢀꢀꢀꢀꢀ
72-加热风扇
ꢀꢀꢀꢀꢀꢀꢀꢀꢀ
73-发热管
42.74-冷却风扇
ꢀꢀꢀꢀꢀꢀꢀꢀꢀꢀꢀ
81-顶盖
ꢀꢀꢀꢀꢀꢀꢀꢀꢀꢀꢀꢀꢀ
82-外壳体
43.83-底盖
具体实施方式
44.下面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形式实现,而不限于这里所述的实施例。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清楚且完整,并且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表达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示例。
45.还应注意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对空气炸锅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中,会使用到上、下、内、外等方向性描述词语。其中,上、下的概念基于空气炸锅正置状态时垂直于空气炸锅放置平面的方向下产生;内、外两个方向性的描述被定义为垂直于顶盖、外壳体、底盖以及炸桶面板的外表面的方向中产生的外与内的相对概念。此外,在下文中所涉及的第一、第二这两种描述方式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重要性顺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最后,本实用新型中所用到的“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是一种开放式描述,并不排除也涵盖其他要素的可能。
46.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用于空气炸锅的烹饪腔体。
47.参见图1、图2、图3和图4,其中图1示出了空气炸锅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2 示出了上罩体与烹饪腔体立壁结合的立体示意图,图3示出了烹饪腔体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空气炸锅未安装炸桶组件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用于空气炸锅的烹饪腔体主要包括上罩体1、烹饪腔体立壁2、第一限位结构31、第二限位结构32、底壁4以及固定环5。
48.具体地,上罩体1作为烹饪腔体的顶面,优选地其大致呈开口向下的斗笠状/梯形体造型,在其中心部位开设有供风扇电机轴穿过的电机轴孔11。优选地,上罩体1的上表面四周还可设置多个用于螺纹连接的固定柱12,以便将烹饪腔体与空气炸锅外壳连接。优选地,固定柱12的数量为四个,分别布置在上罩体1的四周。为保障隔热效果,上罩体1优选地由金属材质制造。并且,上罩体1采用一体压铸成型的工艺制造,在简化零部件的同时还兼顾结构强度。
49.具体地,烹饪腔体立壁2作为烹饪腔体的侧壁,纵向限定了烹饪腔体的几何尺寸。优选地,烹饪腔体立壁2在俯视角度和仰视角度下大致呈u字型,并且该u字型开口处的直立边分别被定义为第一侧边21和第二侧边22,在装载空气炸锅的炸桶时,炸桶由u字型开口位置处(即:第一侧边21与第二侧边22之间形成的开口处)装载。
50.具体地,第一限位结构31和第二限位结构32的目的是与空气炸锅可拆卸的炸桶配合,在横向抽拉/推入炸桶时提供滑动轨道,并且使得在炸桶装载进烹饪腔体后气道填充炸桶与烹饪腔体之间缝隙位置。其中,第一限位结构31被布置在第一侧边21处,并呈倒l字型,在该倒l字型的横向部分内侧设置有第一滑轨31a(该第一滑轨31a 贴设于烹饪腔体立壁2的内侧表面)。相对应地,第二限位结构32被布置在第二侧边22处,也呈倒l字型,并在该倒l字型的横向部分内侧设置有第二滑轨32a(该第二滑轨32a也贴设于烹饪腔体立壁2的内侧表面)。因此,当烹饪腔体组装后,第一限位结构31和第二限位结构32具有镜面对称的布局,其中第一滑轨31a与第二滑轨32a在水平方向的投影互相重合。
51.具体地,底壁4用作烹饪腔体的底面,具有平面的造型,被设置于烹饪腔体立壁 2的下方。底壁4与烹饪腔体立壁2共同组成烹饪腔体时,底壁4的周沿与烹饪腔体立壁2的底边沿相连接。相对应地,为进一步保证烹饪腔体的牢固度,烹饪腔体下方还优选地设置有固定环5。由图1可见,优选地该固定环5大致呈正方形环形结构,并且,固定环5的环形结构与烹饪腔体立壁2的u型结构下端边沿形状以及底壁4的外周沿形状是相匹配的。
52.进一步地,在结合形成烹饪腔体时,上罩体1以盖设的方式设置于烹饪腔体立壁 2的上侧边沿,并且与烹饪腔体立壁2顶边沿相连接。底壁4作为烹饪腔体的底表面,为保证烹饪腔体的整体结构强度,本实用新型还采用了凸起结构与定位孔相互搭配安装的制造工艺。
53.具体地,参见图1、图2和图3,在烹饪腔体立壁2的下端边沿设置有多个向下凸起的第一凸起结构23,并且在底壁4的下表面周沿也设置有多个向下凸起的第二凸起结构43。相对应地,固定环5分别设置有与多个第一凸起结构23位置相对应的多个第一定位孔51以及与多个第二凸起结构43位置相对应的多个第二定位孔52。第一凸起结构23与第一定位孔51不但在设置位置上相互对应,并且还可通过插入后弯折的工艺实现固定连接。同样地,第二凸起结构43与第二定位孔52不但在布置位置上也相互对应,并且同样通过插入后弯折的工艺也实现固定连接。其中,当固定环5由烹饪腔体下方由下至上地连接至底壁4与烹饪腔体立壁2所共同构成的整体结构时,多个第一凸起结构23分别与相对应的多个第一定位孔51相连接,而多个第二凸起结构43分别与相对应的多个第二定位孔52相连接。
54.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包括前述烹饪腔体的空气炸锅,该空气炸锅包括烹饪腔体,并且还包括炸桶组件6、加热组件以及壳体组件。具体地,当空气炸锅装配后,烹饪腔体将炸桶组件6容纳在其内部,并通过置于烹饪腔体上方的加热组件对放置在炸
桶组件6中的食材进行加热,壳体组件作为空气炸锅的外壳,将整个烹饪腔体以及加热组件包覆于其中。
55.进一步地,结合图5,示出了空气炸锅中炸桶组件6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空气炸锅的烹饪腔体还包括炸桶组件6,该炸桶组件6可滑动拆卸地安装在上罩体1、烹饪腔体立壁2以及底壁4所共同构成的腔体之中。在装载炸桶组件6时,炸桶组件6由烹饪腔体立壁2的u字型开口位置处(即:第一侧边21与第二侧边22 之间形成的开口处)装载。
56.另外,炸桶组件6还包括容纳食物以进行空炸烹饪的炸桶桶体61,炸桶桶体61 具有开口向上的盆状体造型,并且为将炸桶桶体61完全容纳于空气炸锅的烹饪腔体中,炸桶桶体61的体积小于上罩体1、烹饪腔体立壁2、底壁4所共同构成的腔体的体积。进一步地,为了使炸桶组件能够沿固定轨道推入/拉出空气炸锅以方便放置食物,在炸桶桶体61的开口位置周沿,还优选地环绕地设置有滑动筋61a,设置该滑动筋 61a的目的是为了与设置在烹饪腔体立壁2内侧的第一滑轨31a与第二滑轨32a相配合,以共同限定炸桶组件6的滑动轨迹。具体而言,滑动筋61a被设置为可滑动地被第一滑轨31a与第二滑轨32a共同限定,使炸桶组件6可横向滑动地从烹饪腔体立壁2的正面开口处抽出和/或推入烹饪腔体。
57.另外,炸桶组件6前侧还设置有炸桶面板62。该炸桶面板62优选地具有一定的厚度,以阻止空气炸锅内过高的烹饪温度传递至炸桶组件6的外侧表面,从而降低烫伤用户的风险。此外,在炸桶面板62的外侧还设置有方便用户握持的炸桶握柄63。其中,当炸桶组件6推入空气炸锅后,炸桶面板62所处的平面大致与空气炸锅的外壳表面相连接,并且共同构成空气炸锅的外表面。换句话说,当炸桶组件4推入下壳体1之内时,炸桶面板62的外侧表面与下壳体1的外表面大致处于同一平面。
58.一并结合图6与图7,其中图6示出了空气炸锅整体外部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 7示出了空气炸锅与炸桶组件分离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空气炸锅除包括容纳待烹饪食物的烹饪腔体之外,还包括用于加热食物的加热组件,该加热组件通过控制电机71、加热风扇72以及发热管73的配合运行产生热对流和热辐射,达到对烹饪腔体中食物进行空炸烹饪的目的。
59.具体参见图1,电机71被设置在上罩体1的上侧中心位置,优选地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将电机71连接至上罩体1的上表面。加热风扇72被设置于上罩体1的下表面下方,并且通过电机71的电机轴与电机71相连接。发热管73设置于加热风扇72的下侧,并且优选地连接至上罩体1的下表面。在本实用新型空气炸锅的整体结构中,加热组件位于炸桶组件6的上方。
60.具体地,位于上罩体1上方的电机71通电后带动电机轴旋转,电机轴穿过电机轴孔11,驱动位于上罩体1下方的加热风扇72旋转。加热风扇72在电机轴的驱动下旋转并加速空气流动。其中,经加热风扇72加速后的气流流动方向为向下流动,加速后向下流动的气流因流经加热风扇72下方的发热管73而升温,并继续流向炸桶组件6,通过热对流和热辐射的方式加热放置于炸桶桶体61中的食材。
61.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空气炸锅还可额外增设用于冷却的装置,以对电机71以及空气炸锅内部电子元器件进行散热,从而更进一步保障空气炸锅的使用寿命。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在加热组件中增设了散热用的冷却风扇74。其中,冷却风扇74被设置于电机71的上方,相对应地,加热风扇72被设置于上罩体1的下表面,并且烹饪过程中产生
的热量在上罩体1的隔离之下,使得冷却风扇74与第二加热风扇72之间具有一定温度差。
62.优选地,加热风扇72以及冷却风扇74为共轴风扇,共同由电机71驱动旋转。在一方面,电机71通过电机轴与设置于电机71上方的冷却风扇74相连接,以制造循环气流对电机71及空气炸锅的内部电子元器件进行冷却;而在另一方面,电机71 的电机轴又与设置于上罩体1下方的加热风扇72相连接,从而驱动加热风扇72将气流加速并吹向发热管73。通过上述冷热风扇布局,可以实现以单电机71驱动的形式,即能够制造循环于炸桶桶体61中空炸烹饪所需的热循环气流,又能够制造向电机71 所在空间内流动以进行散热的循环冷气流,并在上罩体1的隔绝下互不影响。因此,本实用新型极大简化了烹饪腔体用以适配电机、风扇和发热管所需的结构部件,优化了空气炸锅内部布局的同时,还减小了装配误差。
63.进一步地,参见图1和图6。本实用新型空气炸锅还包括壳体组件,其包括顶盖 81、外壳体82以及底盖83,三者共同使空气炸锅具有相对密封的外表面。其中,顶盖81设置于外壳体82上方,并通过外壳体82将烹饪腔体完全容纳于空气炸锅的内部,底盖83设置于外壳体82下方。当烹饪腔体装载到外壳体82之内,并且炸桶桶体61完全装载到烹饪腔体之中后,炸桶面板62的上端边沿和下端边沿分别与外壳体 82的边沿以及底盖83的边沿相接壤。因此,当空气炸锅装配完成并且所有外部结构零件处于闭合状态时,顶盖81的外侧表面、外壳体82的外侧表面、底盖83的外侧表面以及炸桶面板62的外侧表面相互连接以共同构成空气炸锅的外壳。
64.进一步地,为确保冷却风扇74生成的降温用循环气流能够在空气炸锅内部烹饪腔体空间之外的区域自如流动,上罩体1的上表面、顶盖81的内表面、外壳体82的内表面分别由电机71的下方、上方、前方和后方共同连接以构成一个相对密封的空间,使得冷却风扇74所生成的降温用循环气流能够在该空间内自如流动,为电机71以及空气炸锅的内部电子元器件降温。
65.因此,本实用新型用于空气炸锅的烹饪腔体通过一体压铸成型工艺并采用金属材质制造烹饪腔体上罩体1,极大简化了烹饪腔体内部用以容纳炸桶组件6以及支持电机71、加热风扇72和发热管73的结构部件,在减小了装配误差的同时还增大了结构强度,并兼顾良好的热传导性。
66.本实用新型用于空气炸锅的烹饪腔体通过在烹饪腔体立壁2的内侧设置倒l字型的第一限位结构31和第二限位结构32,减少了炸桶组件6滑动机构所需的零件,在优化了结构的同时还降低了生产成本。
67.至此,已经通过示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示例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