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技术涉及垫子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垫子及其凝胶垫。
背景技术:2.座椅是一种具有靠背的椅子。
3.人员坐在座椅上时,人体与座椅表面(椅面、椅背)紧密接触,接触部分空气不流通,不利于汗液的排除,会使人体感到不舒服。
技术实现要素:4.为了提高舒适性,本技术提供一种垫子及其凝胶垫。
5.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凝胶垫,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凝胶垫,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支撑部,所述支撑部具有长侧边和短侧边,所述长侧边和短侧边相互平行,且所述长侧边的长度大于短侧边的长度,多个所述支撑部合围成通气腔,且一个所述支撑部的长侧边连接于另一个支撑部的短侧边或长侧边。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部的长侧边和短侧边的长度不等,则在每个支撑部的长侧边处形成凸起(每个支撑部的短侧边处形成凹槽),多个凸起共同支撑人体;同时,相连凸起之间的(短侧边处)凹槽可使得相邻的通气腔相互连通,以提高透气性,利于与凝胶垫接触的人体区域保持干爽,实现提高舒适性。
8.优选的,任一所述支撑部的长侧边连接于另一个支撑部的长侧边,任一所述支撑部的短侧边连接于另一个支撑部的短侧边。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至少两个支撑部的长侧边共同组成一个凸起,以提高凸起的强度,进而保证利用多个凸起共同支撑人体;另一方面,使得凸起与凹槽之间存在过渡,避免凸起过于尖锐,利于提高舒适性。
10.优选的,所述支撑部还具有底边,所有所述支撑部的底边共面。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凝胶垫的底面平整,以便于将凝胶垫铺设在座椅上。
12.优选的,一个所述支撑部的长侧边和/或短侧边上至少连接有两个所述支撑部。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部可较好的承受力作用方向平行于自身的作用力,则在人体挤压凝胶垫时,大部分压力作用于一个支撑部与其他支撑部的连接处,此时,该部分压力可分解为多个分力,且分力的数量与一个连接处的支撑部的数量一致,同时,分力的力作用方向平行于对应的支撑部。因而,至少三个支撑部连接于一个连接处,可实现将任意的压力分解为多个平行于支撑部的分力,利于更好的支撑人体。
14.优选的,所述通气腔的一个内角大于180
°
。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气腔于该大于180
°
的内角处形成凹陷,且另一个通气腔的一侧可嵌至当前通气腔的凹陷内,在凝胶垫面积不变的基础上,可实现增加支撑部的数量,利于更好的支撑人体。
16.优选的,还包括边框,所有所述支撑部均位于所述边框内。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边框束缚支撑部,以在使用时控制支撑部的变形量,利于更好的支撑人体。
18.优选的,所述边框的外周设有圆角。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凝胶垫的外周较为圆润,利于提高舒适性。
20.优选的,所述边框的厚度不小于长侧边的长度。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避免长侧边的两端凸出于边框,以便于收纳、整理。
22.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垫子,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23.一种垫子,包括外套和上述的凝胶垫,所述外套包覆凝胶垫。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凝胶垫上包覆不同材质的外套,以改变垫子的触感,供不同用户选择。
25.优选的,所述外套采用织物。
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织物是由细小柔长物编织而成的平软片状物,织物上具有较多的空隙,以满足透气性的要求。
27.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8.1.多个支撑部合围成通气腔,且支撑部采用异形设计,以形成凸起和凹槽,进而使得相邻的通气腔连通,以提高透气性,实现提高舒适性;
29.2.凝胶垫即可用作坐垫以支撑人体的腿部、臀部,也可用作靠垫以支撑人体的背部,且凝胶垫上的多个凸起间隔分布,可对人体起按摩作用;
30.3.在凝胶垫上包覆不同材质的外套,以改变垫子的触感,供不同用户选择。
附图说明
31.图1是凝胶垫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2.图2是凝胶垫的剖视图。
33.图3是凝胶垫的底面视图。
34.图4是图3中b处的放大图。
35.图5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36.附图标记说明:1、边框;11、支撑板;12、容纳腔;2、支撑部;21、底边;22、长侧边;23、顶边;24、短侧边;3、通气腔;4、凸起;5、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37.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8.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凝胶垫,采用凝胶制作而成。
39.参照图1,凝胶垫包括边框1和若干支撑部2。
40.参照图1和图2,边框1包括若干首尾相连的支撑板11,且所有支撑板11合围成容纳腔12。支撑板11为弧形板,弧形的支撑板11的轴线位于容纳腔12内,且所有支撑板11的轴线共面。同时,相邻支撑板11之间的连接处设有圆角。
41.本实施例中,支撑板11设有四个,以使得边框1呈矩形。在其他实施例中,支撑板11还可设有六个或更多,则使得边框1呈六边形或多边形。
42.参照图3和图4,所有的支撑部2均位于容纳腔12内。支撑部2呈板状,且多个支撑部
2合围成通气腔3。
43.本实施例中,六个支撑部2合围成通气腔3;同时,通气腔3的六个内角依次为60
°
、120
°
、120
°
、120
°
、60
°
和240
°
,以使得每个通气腔3的形状相似或相同。
44.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六个支撑部2合围成通气腔3;同时,通气腔3的六个内角均为120
°
,以使得通气腔3的形状为正六边形。
45.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三个、四个或多个支撑部2合围成通气腔3;同时,不同通气腔3之间的形状可以不同。
46.参照图2和图5,支撑部2具有依次首尾相连的底边21、长侧边22、顶边23和短侧边24。其中,底边21与边框1的底面平齐;长侧边22垂直于边框1的底面,长侧边22的长度等于边框1的厚度,且长侧边22连接底边21的一端与边框1的底面平齐,并使得长侧边22连接顶边23的一端与边框1的顶面平齐;短侧边24垂直于边框1的底面,短侧边24的长度小于边框1的厚度,且短侧边24连接底边21的一端与边框1的底面平齐,并使得短侧边24连接顶边23的一端位于容纳腔12内。
47.并且,多个支撑部2合围成通气腔3时,一个支撑部2的长侧边22连接于另一个支撑部2的短侧边24或长侧边22,进而使得多个支撑部2依次首尾相连以合围成通气腔3。
48.本实施例中,任一支撑部2的长侧边22连接于另一个支撑部2的长侧边22,以在长侧边22处形成凸起4(凸起4与边框1的顶面平齐);同时,任一支撑部2的短侧边24连接于另一个支撑部2的短侧边24,以在短侧边24处形成凹糟。并且,每个凸起4由三个支撑部2的长侧边22组成,每个凹槽5由三个支撑部2的短侧边24拼接形成。
49.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凝胶垫的实施原理为:凝胶垫即可用作坐垫以支撑人体的腿部、臀部,也可用作靠垫以支撑人体的背部。多个支撑部2合围成通气腔3,且支撑部2采用异形设计,以形成凸起4和凹槽5,进而使得相邻的通气腔3连通,以提高透气性,实现提高舒适性;同时,凝胶垫上的多个凸起4间隔分布,可对人体起按摩作用。
50.本技术实施例还公开一种垫子,包括外套和上述的凝胶垫。外套采用织物,且外套包覆凝胶垫。可实现在凝胶垫上包覆不同材质的外套,以改变垫子的触感,供不同用户选择。
51.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