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51198发布日期:2022-09-27 21:25阅读:55来源:国知局
清洁工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清洁工具。


背景技术:

2.现有的地刷中,当地刷杆与地刷头之间的夹角固定后,地刷杆与地刷头在水平投影上的夹角为90
°
,在清洁缝隙时,地刷头因杆体阻挡,无法快速进入到缝隙内。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清洁工具,该清洁工具的清洁头和清洁杆之间的相对角度能够通过调节筒进行主动调节,灵活性强,清理效果好。
4.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清洁工具,包括:清洁头,所述清洁头设有第一配合部;清洁杆,所述清洁杆与所述清洁头可转动地相连;调节筒,所述调节筒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清洁杆,所述调节筒设有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二配合部配合;其中,所述调节筒构造为在相对于所述清洁杆转动时通过所述第二配合部带动所述第一配合部运动,以驱动所述清洁头相对于所述清洁杆转动。
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清洁工具,该清洁工具设置有调节筒,通过调节筒上的第二配合部对第一配合部进行主动驱动,可使得清洁头相对于清洁杆转动,利于清洁头对不同空间的清理,结构简单,调节过程易于实现,使用方便,且可利用调节筒实现自锁,避免清洁过程中清洁头自动转动,保证清洁效果。另外,调节筒设置在清洁杆上,不易变脏,调节清洁头相对清洁杆转动时,不需要接触清洁头,因此,用户的手不易被弄脏。
6.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清洁工具,所述调节筒套设于所述清洁杆的外部,所述第一配合部位于所述清洁头靠近所述清洁杆的一侧,所述第二配合部设于所述调节筒的外周壁。
7.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清洁工具,所述第一配合部和所述第二配合部均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配合部在所述清洁头的转动轴线的周向上分布,多个所述第二配合部在所述调节筒的周向上分布。
8.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清洁工具,所述第一配合部和所述第二配合部中的一者为配合槽,另一者为配合凸起,所述配合凸起伸至所述配合槽内以通过抵压所述配合槽的内壁带动所述清洁头转动。
9.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清洁工具,所述第一配合部构造为在所述清洁头靠近所述清洁杆的一侧敞开的配合槽,所述第二配合部构造为在所述调节筒的外周壁凸出的配合凸起。
10.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清洁工具,所述清洁头靠近所述清洁杆的一侧设有多个在所述转动轴线的周向上间隔开分布的抵压凸起,且相邻两个所述抵压凸起之间限定出所述配合槽。
11.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清洁工具,所述配合凸起的顶端形成有弧形面;和/或所述配合凸起与所述配合槽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和/或多个所述配合槽在所述转动轴线的周向上均匀地间隔开分布,和/或,多个所述配合凸起在所述调节筒的周向上均匀地间隔开分布。
12.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清洁工具,所述清洁杆具有第一限位部,所述调节筒具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在所述清洁杆的轴向上限位配合。
13.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清洁工具,所述清洁杆包括连接头和杆体,所述连接头的一端与所述清洁头可转动地相连,且所述连接头的另一端与所述杆体可拆卸地相连,所述第一限位部设于所述连接头和/或所述杆体。
14.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清洁工具,所述第一限位部构造为形成于所述连接头和/或所述杆体的限位环槽,所述第二限位部构造为形成于所述调节筒的内周壁的限位凸台,所述限位凸台伸至所述限位环槽内。
15.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清洁工具,所述连接头的外周壁或所述杆体的外周壁形成有所述限位环槽;或,所述连接头和所述杆体中的一个套设于另一个,且所述连接头和所述杆体中的另一个的外周壁设有限位凸部,所述连接头和所述杆体中的一个的端面与所述限位凸部限定出所述限位环槽。
16.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清洁工具,所述清洁头靠近所述清洁杆的一侧设有敞开的定位环槽,所述定位环槽环设在所述清洁头的转动轴线的周向上;所述清洁杆靠近所述清洁头的一端设有可伸入所述定位环槽内的定位柱。
17.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清洁工具,所述清洁杆包括杆体,所述杆体的轴向与所述清洁头的转动轴线相交;和/或,所述清洁杆的端头通过连接件与所述清洁头可转动的相连,所述清洁头的转动轴线为所述连接件的轴向。
18.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清洁工具,所述清洁杆设有锁定结构,所述锁定结构用于将所述调节筒与所述清洁杆选择性地锁止,以使所述调节筒与所述清洁杆在周向上相对固定。
19.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20.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21.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清洁工具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清洁工具在下端的放大图;
23.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清洁工具的清洁头的结构示意图;
24.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清洁工具的清洁头的结构示意图(顶部视角);
25.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清洁工具的调节筒的结构示意图;
26.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清洁工具的第二子杆的结构示意图;
27.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清洁工具的连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28.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清洁工具的连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底部视角);
29.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清洁工具的连接头与第二子杆的装配图;
30.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清洁工具的连接头、第二子杆与调节筒的装配图;
31.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清洁工具在下端的截面图。
32.附图标记:
33.清洁工具100,
34.清洁杆1,连接头11,定位柱111,连接柱112,第二连接孔113,杆体12,第一子杆121,第二子杆122,限位凸部123,限位环槽124,
35.调节筒2,配合凸起21,限位凸台22,
36.清洁头3,抵压凸起31,配合槽32,定位环槽33,定位凸台34,第一连接孔35,刮条36,
37.连接件4。
具体实施方式
38.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9.下面参考图1-图11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清洁工具100,该清洁工具100设置有调节筒2,调节筒2在与清洁头3配合时,可驱动清洁头3相对于清洁杆1转动,以对清洁头3相对于清洁杆1的角度进行调节,从而便于清洁头3对不同位置处的空间或缝隙进行清理,提高清理效果。
40.如图1-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清洁工具100,包括:清洁头3、清洁杆1和调节筒2。
41.清洁杆1与清洁头3可转动地相连。需要说明的是,清洁杆1整体构造为长杆状,清洁头3可构造为板状且包括安装板部和连接于安装板部的清洁部,清洁部设于安装板部朝向地面的一侧以对地面进行清洁,清洁杆1的一端与清洁头3的安装板部背离清洁部的一侧可转动地相连,以使清洁头3能够相对于清洁杆1转动至不同的角度,从而使得清洁部所在的平面能够相对于清洁杆1转动至不同的角度,利于实现对较为狭小或隐蔽的空间、缝隙进行清理。
42.调节筒2可转动地安装于清洁杆1,如调节筒2可套设于清洁杆1,以使调节筒2能够相对于清洁杆1转动至不同的角度或位置。其中,清洁头3设有第一配合部,调节筒2设置有第二配合部,且第一配合部邻近第二配合部设置,且第一配合部适于与第二配合部抵压配合。其中,调节筒2构造为在相对于清洁杆1转动时通过第二配合部带动第一配合部转动,以驱动清洁头3相对于清洁杆1转动。
43.即用户需要对清洁头3相对于清洁杆1的角度进行调节时,可对调节筒2进行驱动,以使调节筒2相对于清洁杆1转动,且在调节筒2转动的过程中,第二配合部抵压于第一配合部,以通过第一配合部带动整个清洁头3绕转动轴线相对于清洁杆1转动,从而使得清洁部能够相对于清洁杆1转动至不同的角度时,利于实现对不同空间进行清洁。
44.其中,需要说明的是,调节筒2用于对清洁头3相对于清洁杆1的角度进行调节,且在调节筒2未相对于清洁杆1转动时,第二配合部的位置相对于清洁杆1的角度不动,此时第二配合部对第一配合部的抵压作用可起到对清洁头3自锁的作用,从而可防止清洁头3自动相对于清洁杆1转动,保证清洁头3所处的角度稳定,进而保证清洁头3对待清理空间的清洁效果。调节筒2设置在清洁杆1上,不易变脏,调节清洁头3相对清洁杆1转动时,不需要接触清洁头3,因此,用户的手不易被弄脏。
4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清洁工具100,该清洁工具100设置有调节筒2,通过调节筒2上的第二配合部对第一配合部进行主动驱动,可使得清洁头3相对于清洁杆1转动,利于清洁头3对不同空间的清理,结构简单,调节过程易于实现,使用方便,且可利用调节筒2实现自锁,避免清洁过程中清洁头3自动转动,保证清洁效果。
46.在一些实施例中,调节筒2套设于清洁杆1的外部,即调节筒2的内周壁可与清洁杆1的外周壁相对滑动,以使调节筒2相对于清洁杆1转动至不同的位置处。其中,在实际设计时,可将调节筒2的轴线设置为与清洁杆1的轴线重合。
47.且如图1和图2所示,调节筒2的轴向长度小于清洁杆1的轴向长度,且如图2所示,调节筒2位于清洁杆1靠近清洁头3的一端处,由此,在用户使用该清洁工具100清洁时,用户可对清洁杆1背离清洁头3的部分进行握持,实现清洁;而在需要对清洁头3相对于清洁杆1的角度进行调节时,用户可一手握持清洁杆1,另一手握持调节筒2,以驱动调节筒2相对于清洁杆1转动,进而实现对清洁头3与清洁杆1的相对位置进行调节,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48.其中,第一配合部位于清洁头3靠近清洁杆1的一侧,第二配合部设于调节筒2的外周壁,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配合部设于清洁头3的上侧面,且第一配合部在清洁头3的上侧面凸出设置;同时,如图2和图5所示,第二配合部设于调节筒2的外周壁且位于调节筒2的靠近清洁头3的一端。如图2所示,第一配合部设于清洁头3的上侧面,同时,第二配合部设于调节筒2的左下端以与第一配合部配合,从而利于实现对清洁头3的驱动。且在实际设计时,可将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中的至少一个设置为具有摩擦面,从而在调节筒2与清洁头3进行驱动配合时,可利用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之间的摩擦力实现驱动作用,使得清洁头3可随着调节筒2的转动而相对于清洁杆1转动。
49.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配合部为多个,第二配合部为多个,多个第一配合部与多个第二配合部一一对应,即第一配合部的设置数量与第二配合部的设置数量相同,如均设置为12、16或更多个。
50.其中,多个第一配合部在清洁头3的转动轴线的周向上分布,多个第二配合部在调节筒2的周向上分布。如图3和图4所示,多个第一配合部在清洁头3的上侧面绕转动轴线间隔开分布,且多个第一配合部的结构相同,同时,如图5所示,多个第二配合部在调节筒2的下端的外周壁的周向上间隔开分布。
51.由此,在将调节筒2与清洁头3进行配合时,调节筒2的周向上的任意一个第二配合部均可对应与清洁头3上的其中一个第一配合部进行安装配合,即在调节筒2转动至周向上的不同位置时,仍可通过其中一个第二配合部对对应的第一配合部进行驱动,从而实现清洁头3的角度调节。
52.换言之,本实用新型中的调节筒2对清洁头3的调节区间较大,即多个第二配合部在调节筒2的周向上分布,可使清洁头3相对于清洁杆1实现360
°
的转动,利于将清洁头3相
对于清洁杆1转动至周向上的任意位置处,提高调节范围,提升清洁效果。
5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中的一者为配合槽32,另一者为配合凸起21,配合凸起21伸至配合槽32内以通过抵压配合槽32的内壁带动清洁头3转动。也就是说,在实际设计时,可将第一配合部设置为配合槽32,且将第二配合部设置为配合凸起21,以在驱动调节筒2转动时,配合槽32的内壁抵压配合凸起21的外侧面,进而带动清洁头3转动,或者可将第一配合部设置为配合凸起21,同时将第一配合部设置为配合槽32,以在驱动调节筒2转动时,配合凸起21抵压于配合槽32的内壁,进而带动清洁头3转动。由此可知,通过配合凸起21伸至配合槽32内抵压配合槽32的内部以带动清洁头3转动,相对于通过摩擦力驱动的方式,不会造成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打滑的问题,使得驱动清洁头3转动更加高效和可靠。
54.即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的具体设置形式可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设置,即配合槽32与配合凸起21的实际安装可进行灵活地组合设计,结构简单,设置方式灵活可选。
55.且在实际设计时,配合槽32的配合深度与配合凸起21的凸出高度可设置为相同,即在配合凸起21伸至配合槽32内时,配合凸起21的外侧面能够对配合槽32的内壁面紧密地贴合,保证配合凸起21对配合槽32进行有效地抵压,保证调节筒2对清洁头3的驱动可靠性。
5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配合部构造为在清洁头3靠近清洁杆1的一侧敞开的配合槽32,第二配合部构造为在调节筒2的外周壁凸出的配合凸起21。即在实际设计时,第一配合部构造为配合槽32,配合槽32设置为在清洁头3靠近清洁杆1的一侧敞开,如图3所示,配合槽32在清洁头3的上侧面敞开,同时,第二配合部构造为配合凸起21,且配合凸起21在调节筒2的外周壁凸出设置。
57.由此,在安装时,清洁杆1的端部与清洁头3的侧面转动连接,且配合凸起21朝下伸至配合槽32内,且如图11所示,配合凸起21所处的高度与配合槽32所处的高度相同,由此,在调节筒2相对于清洁杆1转动时,配合凸起21抵压于配合槽32的内壁面,以推动清洁头3相对于清洁杆1转动,从而使得清洁头3运动至用户的需求位置处。
58.其中,如图3和图4所示,配合凸起21为多个,且多个配合凸起21在调节筒2的下端的周向上间隔开分布,同时,配合槽32为多个,且多个配合槽32在清洁头3的侧面呈环状分布,且多个配合槽32形成的环状的中心为清洁头3相对于清洁杆1的转动轴线。由此,调节筒2在周向上处于任意角度时均可通过对应的配合凸起21驱动配合槽32的内壁以驱动清洁头3相对于清洁杆1转动。
59.在一些实施例中,清洁头3靠近清洁杆1的一侧设有多个在转动轴线的周向上间隔开分布的抵压凸起31,抵压凸起31为在清洁头3靠近清洁杆1的一侧的表面凸出形成,且抵压凸起31与清洁头3为一体成型结构,相邻两个抵压凸起31之间限定出配合槽32。
60.如图3和图4所示,在清洁头3的上侧面设有多个抵压凸起31,且每个抵压凸起31的长度和宽度均设置为相同,且如图4所示,多个抵压凸起31在转动轴线的周向上分布,且每个抵压凸起31均沿转动轴线的径向上延伸,且抵压凸起31的内端与转动轴线正对。由此,在相邻两个抵压凸起31之间限定出的配合槽32设置为沿转动轴线的径向延伸且敞开。
61.换言之,在将配合凸起21伸至配合槽32内时,即为配合凸起21位于两个抵压凸起31之间,从而在调节筒2相对于清洁杆1转动的过程中,配合凸起21抵压于抵压凸起31以带
动清洁头3相对于清洁杆1转动,从而将清洁头3调整至需求位置处。
62.配合凸起21以及抵压凸起31的结构简单,可在调节筒2和清洁头3加工的过程中一体成型,不需设置单独的工序或加工设备进行单独加工,利于降低成型成本,提高加工效率,且结构简单,易于装配。
63.在一些实施例中,配合凸起21的顶端形成有弧形面,需要说明的是,配合凸起21形成于调节筒2的外周壁,且在调节筒2的外周壁凸出设置。沿调节筒2的径向,配合凸起21的顶端即为配合凸起21远离调节筒2的外周壁的一端。如图5中所示,位于调节筒2上方的配合凸起21的顶端为其上端,位于调节筒2下方的配合凸起21的顶端为其下端。
64.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安装时,配合凸起21的顶端先伸入配合槽32内,通过设置弧形面,可使得配合凸起21的顶端较为平滑,顶端与配合槽32之间的摩擦力较小,且二者不易出现刚性接触,使得配合凸起21能够快速地伸至配合槽32内,利于提高安装效率。其中,也可将抵压凸起31的顶端设置为弧形面,使得配合凸起21的弧形面可与抵压凸起31的弧形面相对滑动,实现快速安装。
65.在一些实施例中,配合凸起21与配合槽32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以使在调节筒2的周向上的每个配合凸起21均可对应地伸至清洁头3上的配合槽32内,保证调节筒2在周向上的多个不同位置处时均可通过与配合槽32配合实现对清洁头3的驱动。
66.以及,多个配合槽32在转动轴线的周向上均匀地间隔开分布,即任意相邻两个配合槽32之间的间距较为均衡,换言之,在配合槽32设计时,多个配合槽32均分转动轴线的周向上的空间,以确保每个配合槽32的宽度较为均匀,即每个抵压凸起31的宽度较为均衡。
67.且在设计配合凸起21时,可将多个配合凸起21在调节筒2的周向上均匀地间隔开分布,即任意相邻两个配合凸起21之间的间距较为均衡,换言之,在配合凸起21设计时,多个配合凸起21均分调节筒2的周向上的空间,以确保每个配合凸起21的宽度较为均匀。
68.如此在实际设计时,可将配合凸起21在调节筒2的周向上的宽度设置为与配合槽32在转动轴线的周向上的宽度相同,以多个配合凸起21均可与对应的配合槽32紧密的抵压配合,保证调节筒2对清洁头3有效驱动,并且驱动更加精准。
69.其中,将多个配合槽32均匀分布同时将多个配合凸起21均匀地分布,可使得调节筒2在不同位置处对清洁头3进行驱动调节时,清洁头3均能够相对于清洁杆1顺畅地转动,避免清洁头3转动过程中出现明确地顿挫感,利于提升用户体验。
70.在一些实施例中,清洁杆1具有第一限位部,调节筒2具有第二限位部,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在清洁杆1的轴向上限位配合。即通过设置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的限位配合,可使得调节筒2与清洁杆1在轴向上的相对位置较为稳定,从而保证用户对调节筒2进行转动调节时,调节筒2能够准确地带动清洁头3相对于清洁杆1转动。
71.可以理解的是,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的调节筒2安装于清洁杆1的左下端的外周壁,同时,清洁头3安装于清洁杆1的左下端的端部,调节筒2的配合凸起21为沿清洁杆1的轴向伸至配合槽32内,即在配合凸起21与配合槽32配合过程中,调节筒2的轴向位置稳定可保证配合凸起21能够准确可靠地伸至配合槽32内。
72.由此,在清洁杆1设置第一限位部和调节筒2设置第二限位部进行限位配合,可避免在调节筒2相对于清洁杆1转动过程中,调节筒2相对于清洁杆1沿轴向晃动,从而保证配合凸起21在配合槽32内的配合深度保持稳定,防止配合凸起21从配合槽32内沿清洁杆1的
轴向脱出的问题,提高清洁工具100的调节稳定性。
73.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清洁杆1包括连接头11和杆体12,连接头11与杆体12相连。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1所示,连接头11连接于杆体12的端部以用于与清洁头3转动配合,且连接头11能够与杆体12相对拆卸,且如图1所示,杆体12的轴向长度大于连接头11的轴向长度,如杆体12的轴向长度与连接头11的轴向长度的比值在3倍以上,用户在实际清洁过程中,可握持杆体12对整个清洁工具100进行操作,其中,将杆体12与连接头11可拆卸地相连,可使得用户在使用清洁工具100过程中,杆体12或连接头11单独损坏时,能够灵活地更换,不需整体废弃,利于降低使用成本。
74.其中,如图11所示,连接头11的一端与清洁头3可转动地相连,且连接头11的另一端与杆体12可拆卸地相连。连接头11的下端与清洁头3可转动地相连,以在用于通过调节筒2对清洁头3进行驱动时,清洁头3相对于连接头11转动至周向上的不同位置处,实现对不同空间的清洁。且连接头11的上端可与杆体12采用螺纹的方式进行连接,或者采用卡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如在连接头11的外周壁设置外螺纹,且将杆体12的端部套设于连接头11外以与连接头11的外螺纹进行螺纹连接,便于将杆体12与连接头11灵活拆卸。
75.且第一限位部设于连接头11和/或杆体12,即可将第一限位部设于连接头11,或者设于杆体12,或者在二者上均设置第一限位部,以将连接头11和/或杆体12与调节筒2限位配合,结构设计灵活,限位设计可选。
7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部构造为形成于连接头11和/或杆体12的限位环槽124,即限位环槽124可在连接头11的外周壁环绕成型,或者在杆体12的外周壁环绕成型。同时,第二限位部构造为形成于调节筒2的内周壁的限位凸台22,限位凸台22伸至限位环槽124内。即限位凸台22和限位环槽124均为沿调节筒2的轴线的周向延伸设置,从而在驱动调节筒2相对于清洁杆1转动时,限位凸台22在限位环槽124内相对于清洁杆1滑动,从而起到在调节筒2的轴向上限位的作用。
77.其中,在实际设计时,限位凸台22可构造为在调节筒2的内周壁的周向延伸的环形凸台,或者限位凸台22也可构造为在调节筒2的周向延伸的多个条状凸台,即通过设置环形凸台和条状凸台均可与限位环槽124进行轴向限位配合。
78.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头11的外周壁或杆体12的外周壁形成有限位环槽124。即限位环槽124可在连接头11的外周壁单独成型,以在调节筒2安装于清洁杆1时,限位凸台22可伸至连接头11的限位环槽124内,使得调节筒2与连接头11沿清洁杆1的轴向限位配合;或者限位环槽124可在杆体12的外周壁单独成型,以在调节筒2安装于清洁杆1时,限位凸台22可伸至杆体12的限位环槽124内,使得调节筒2与杆体12沿清洁杆1的轴向限位配合。
79.其中,在实际设计时,可根据设计需要,灵活地设置限位环槽124的位置,如在连接头11的长度较长且调节筒2的大部分结构套设于连接头11外时,可将限位环槽124设于连接头11的外周壁,以使得调节筒2与连接头11沿轴向限位配合。
80.或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连接头11和杆体12中的一个套设于另一个,且连接头11和杆体12中的另一个的外周壁设有限位凸部123,连接头11和杆体12中的一个的端面与限位凸部123限定出限位环槽124。即限位环槽124可谓连接头11与杆体12共同限定形成,以使限位凸台22限位配合于连接头11与杆体12之间。
81.如在杆体12的外周壁设有限位凸部123,限位凸部123设置为在杆体12的外周壁的
周向上延伸的环形结构,同时,杆体12的一端伸至连接头11的内腔中,以使限位凸部123与连接头11的端面相对且间隔开分布,从而限定出限位环槽124,由此,在将调节筒2与清洁杆1限位配合时,可将限位凸台22伸至限位环槽124内,以使限位凸台22的轴向一端与限位凸部123相抵,且另一端与连接头11的端面相抵。指的注意的是,沿杆体12的轴向,限位环槽124的长度略大于限位凸台22的长度,使得限位凸台22沿杆体12的径向被限位在限位环槽124内,并使限位凸台22可在限位环槽124内转动。
82.以及,在实际设计时,可将杆体12设置为可拆卸地两部分,如杆体12包括第一子杆121和第二子杆122,第一子杆121与第二子杆122套接配合,其中,第一子杆121的轴向长度较大且远大于第二子杆122的长度,第一子杆121的下端与第二子杆122的上端相连,如第一子杆121的下端伸至第二子杆122的上端内以与第二子杆122的内周壁螺纹连接。且如图6和图11所示,第二子杆122的外周壁设有限位凸部123,如图11所示,第二子杆122在位于限位凸部123左端的部分与第一子杆121套接配合,且第二子杆122在位于限位凸部123右端的部分与连接头11套接配合,且限位凸部123与连接头11的左端面之间形成限位环槽124。值得注意的是,第一子杆121也可与第二子杆122粘接,当然也可以通过其他连接方式连接,对此不再赘述。
83.由此,可将限位凸台22伸至第二子杆122与连接头11之间,以实现调节筒2与清洁杆1之间的轴向限位作用。
84.进一步地,第二子杆122可与连接头11螺纹连接,以使杆体12与连接头11能够灵活地拆卸和更换。其中,将清洁杆1设置为第一子杆121、第二子杆122和连接头11的分体式设计,可使得清洁杆1的各个部分能够分别单独成型,利于降低清洁杆1的加工难度,尤其在成型限位环槽124时,不需在清洁杆1的外周壁单独加工,通过将第二子杆122与连接头11连接装配即可成型,利于降低加工成本。
85.在一些实施例中,清洁头3靠近清洁杆1的一侧设有敞开的定位环槽33,定位环槽33环设在清洁头3的转动轴线的周向上。如图3和图4所示,在清洁头3的上侧面设有定位环槽33,且如图3所示,在定位环槽33内设有定位凸台34,定位凸台34在定位环槽33内居中设置,且在定位凸台34的中部设有第一连接孔35。同时,清洁杆1靠近清洁头3的一端设有可伸入定位环槽33内的定位柱111,如图8所示,在连接头11的左端设有定位柱111,定位柱111为中空柱体,且在定位柱111的中部设有连接柱112,连接柱112适于与定位凸台34安装配合。
86.如图11所示,在实际安装时,定位柱111伸至定位环槽33内,且定位凸台34伸至定位柱111的内周壁的连接柱112的外周壁之间的间隙中,同时,连接柱112伸至定位凸台34中部的第一连接孔35内,其中,如图11所示,第一连接孔35沿清洁头3的厚度方向贯通,且连接柱112设有在一端敞开的第二连接孔113,且第二连接孔113可构造为螺纹孔。由此,在将清洁头3与清洁杆1的相对位置固定后,可通过螺钉从清洁头3背离清洁杆1的侧面伸至第一连接孔35内,且使得螺钉的自由端伸至第二连接孔113内,实现与连接柱112的螺纹连接,进而将清洁头3安装于清洁杆1上。
87.其中,需要说明的是,螺钉在贯穿清洁头3时,螺钉的外周壁与第一连接孔35的内周壁间隙配合,以使清洁头3能够相对于螺钉以及清洁杆1转动,即螺钉的轴线为清洁头3相对于清洁杆1的转动轴线,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且利于实现转动连接。
88.由此可知,通过设置定位柱111与定位环槽33定位配合,一方面可对清洁杆1和清
洁头3之间定位,且另一方面可减轻用于连接清洁杆1和清洁头3的螺钉的受力,使得螺钉连接的更加稳定。
89.在一些实施例中,清洁杆1包括杆体12,杆体12的轴向与清洁头3的转动轴线相交,即在实际连接时,可在杆体12的端部设置弯折段,弯折段与杆体12的主体部分弯折相连,如连接头11朝向清洁头3的一端设有定位柱111,定位柱111构造为弯折段,且定位柱111的轴线与连接头11的主体轴线、第一子杆121、第二子杆122均形成一定夹角,由此,通过设置定位柱111,且将定位柱111与清洁头3转动连接,定位柱111的轴线为清洁头3相对于清洁杆1的转动轴线。
90.由此,可使得杆体12的轴向与清洁杆1的转动轴线相交,从而在用户使用清洁工具100时,清洁头3的表面与地面平行,且杆体12与地面形成一定夹角即杆体12与地面处于非垂直状态,由此,便于用户在握持杆体12时对前方空间进行清理。
91.以及,在一些实施例中,清洁杆1的端头通过连接件4与清洁头3可转动的相连,清洁头3的转动轴线为连接件4的轴向。即清洁杆1与清洁头3通过连接件4可转动地相连,如图11所示,在清洁杆1的下端形成有定位柱111,定位柱111伸至清洁头3的定位环槽33内,且定位柱111与定位环槽33内的定位凸台34通过连接件4可转动地相连。
92.其中,连接件4可构造为螺钉,且螺钉贯穿清洁头3,螺钉的上端伸至清洁杆1的定位柱111中以与定位柱111螺纹连接,螺钉的外周壁与清洁头3间隙配合,同时,螺钉的螺钉头部位于清洁头3背离清洁杆1的侧面。这样,通过设置螺钉可使得清洁头3与清洁杆1连接配合,且清洁头3可相对于螺钉以及清洁杆1转动,从而利于通过调节筒2对清洁头3的角度进行调节。
93.在一些实施例中,清洁杆1设有锁定结构,锁定结构用于将调节筒2与清洁杆1选择性地锁止,以使调节筒2与清洁杆1在周向上相对固定,即通过设置锁定结构,用户能够灵活地选择调节筒2与清洁杆1的相对转动状态,即选择调节筒2与清洁杆1在周向上相对转动,或者可相对转动。
94.可以理解的是,用户在使用清洁工具100过程中,对于部分区域进行清洁时,在调整好清洁头3与清洁杆1的相对角度后,通过清洁头3对部分区域进行清洁,此时,用户可通过锁定结构对调节筒2进行锁定,以使调节筒2与清洁杆1的相对位置固定,保证调节筒2在清洁头3对地面清洁过程中所处的状态稳定,不会出现清洁过程中调节筒2对清洁头3进行自动角度调节的问题。同时地,在用户需要以不同的角度对地面进行清洁时,通过锁定结构将调节筒2与清洁杆1解锁,以使调节筒2能够相对于清洁杆1转动,从而可通过调节筒2驱动清洁头3相对于清洁杆1转动,进而便于对不同的空间或缝隙进行准确有效地清洁。
95.由此,可保证在清洁过程中清洁头3的稳定性,且利于在调整时合理有效地对清洁头3的角度进行调整。
96.在一些实施例中,锁定结构包括沿清洁杆1的轴向可活动地锁止杆,调节筒2设有至少两个锁止孔,至少两个锁止孔在调节筒2的周向上间隔开分布,且锁止杆适于与任意一个锁止孔锁止配合,即可在调节筒2的周向上设置两个锁止孔、或设置三个、四个以及更多个。
97.其中,可在调节筒2的外周壁设置较多数量的锁止孔,这样,在对驱动调节筒2相对于清洁杆1转动过程中,可在任意位置处将调节筒2停止转动,且通过对应位置的锁止孔与
清洁杆1上的锁止杆进行锁止配合,从而将调节筒2锁止在对应位置,实现清洁头3在相对于清洁杆1的任意位置的锁止。
98.且在实际设计时,可将锁止孔在调节筒2的轴向上敞开设计,且将锁止杆在清洁杆1的轴向上可活动地设计,以在需要对调节筒2锁止时,可对锁止杆进行驱动以使锁止杆沿清洁杆1的轴向运动,进而与对应的锁止孔进行锁止配合。其中,锁止杆可设置为用户手动控制,便于实现用户自动调节,提高用户使用清洁工具100的主动性。
99.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调节筒2的周向上,至少两个锁止孔中位于最外侧的两个锁止孔,一个锁止孔适于与锁止杆在第一位置时锁止且另一锁止孔适于与锁止杆在第二位置时锁止;其中,第一位置为清洁杆1与清洁头3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的夹角为0
°
时的位置,第二位置为清洁杆1与清洁头3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的夹角为90
°
时的位置。
100.由此,在用户驱动调节筒2带动清洁头3相对于清洁杆1转动至0
°
或90
°
时,均可实现调节筒2相对于清洁杆1的锁止。其中,在90
°
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中清洁头3与清洁杆1垂直,此时,用户操作清洁杆1可使得清洁头3对地面进行正常清洁,而在0
°
,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中清洁头3与清洁杆1平行,此时,用户操作清洁杆1可使得清洁头3对狭小的空间或缝隙进行清洁,保证清洁效果。
101.在一些实施例中,清洁头3的侧边处设有凸出的刮条36,且刮条36在清洁头3的侧边处伸出以用于对地面或墙面进行刮擦。如图2和图3以及图11所示,刮条36可设置为两层,且两层刮条36平行间隔开分布,以在用户通过清洁头3对地面刮擦时,两层刮条36均可对地面进行清洗。
102.如在地面存在大量积水或杂物时,可通过刮条36进行刮擦处理,提高清洁效率。
10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10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10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10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
10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108.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109.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