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机构及使用该机构的旋转米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763338发布日期:2022-10-12 03:38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旋转机构及使用该机构的旋转米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旋转机构及使用该机构的旋转米桶,属于厨房用品领域。


背景技术:

2.现代家庭追求健康饮食,家中都会储存了一些五谷杂粮。传统的收纳罐,只能存放一种谷物或杂粮,需要配备多个收纳罐用来储存,占用空间大,拿取也不便利,提高了储存成本。市场上已经出现了旋转收纳罐,旋转收纳罐里设有多个置物腔,用于存放不同种类的五谷杂粮。但是现有技术中的旋转收纳罐存在旋转卡顿的问题,影响日常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已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滚动顺畅的旋转机构及使用该机构的旋转米桶。
4.为实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5.旋转机构,包括旋转板和滚珠,所述旋转板上制有若干条形的滚动槽,所述滚动槽的槽底制有条形的滚动孔,所述滚珠位于所述滚动槽内,并可以在所述滚动槽内滚动和移动,所述滚珠的顶部位于所述滚动槽的上方,所述滚珠的底部穿过所述滚动孔。
6.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滚动槽的顶部制有一圈定位凸台,所述滚珠的顶部位于所述定位凸台的上方,所述定位凸台内壁的上部制成安装斜面,所述定位凸台内壁的下部和所述滚动槽的槽壁共同形成弧形面,所述弧形面和所述安装斜面之间形成转折角,相对的两个所述转折角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滚珠的直径。
7.使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旋转机构的旋转米桶,包括桶体、位于所述桶体顶部的桶盖以及位于所述桶体下方的连接件、固定座以及底座,所述底座内滑动设置有抽屉,所述固定座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固定座上制有下料口,所述下料口位于所述抽屉的上方,所述旋转板呈圆环形,所述固定座上制有环形安装槽,所述旋转板位于环形安装槽内,所述滚珠的底部和所述环形安装槽的槽底相接触,所述连接件位于所述固定座的上方,所述滚珠的顶部和所述连接件的底部相接触,所述连接件能相对于所述固定座旋转,所述连接件上制有若干出料口,所述连接件内设置有若干组用于打开或者关闭所述出料口的出料机构,所述桶体安装在所述连接件上,所述桶体和所述连接件之间形成内腔,所述内腔中设置有若干竖向的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将所述内腔分隔成若干储料腔,所述桶体的顶部相应制有若干加料口,所述加料口和所述储料腔连通。
8.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桶体的内壁制有若干组安装块,所述安装块包括两条安装凸条,两条所述安装凸条之间形成安装卡槽,所述安装块延伸至所述内腔的顶面,所述桶体的顶部制有向下凸出的桶体凸块,所述桶体凸块使得所述安装块上形成有第一定位槽,所述桶体凸块底部的中心还制有第一定位凸块,所述桶体凸块上制有用于放置所述桶盖的桶盖槽,所述加料口位于所述桶盖槽的槽底。
9.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分隔板的顶部制有第二定位槽,所述分
隔板的侧面、顶部以及第二定位槽的槽壁、槽底均制有插入凸板,所述插入凸板上制有第二定位凸块,所述第一定位凸块位于所述第二定位槽内,所述插入凸板卡入所述安装卡槽内,所述第二定位凸块卡入所述第一定位槽内,以此将所述分隔板安装在所述桶体的内壁上。
10.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分隔板包括第一分隔片、第二分隔片和第三分隔片,所述第一分隔片的中部制有上卡槽,所述第二分隔片的中部制有下卡槽,所述第三分隔片的中部制有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所述上卡槽、所述下卡槽和所述第一卡槽、所述第二卡槽使得所述第一分隔片、所述第二分隔片和所述第三分隔片互相卡接。
11.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连接件包括储料板以及位于所述储料板下方的转动座,所述储料板上制有若干导向槽,所述导向槽内制有第一出料口,所述转动座上制有移动槽,所述移动槽的中部制有移动凸台,所述移动槽远离所述移动凸台的槽壁为外槽壁,所述转动座上设有若干移动定位块,所述移动定位块包括位于所述移动凸台上的第二出料口、位于所述第二出料口两侧的移动导向板、位于所述移动凸台侧壁的弹簧卡块、位于所述移动槽外槽壁的按钮孔以及位于所述移动凸台上的移动定位板,所述移动导向板的顶部制有移动卡块,所述移动卡块上制有第二导向斜面,两个所述移动卡块相对设置。
12.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出料机构包括移动块、按钮和弹簧,所述移动块上制有第三出料口,所述移动块的一端制有弯折板,所述弯折板上制有按钮安装块,所述按钮安装块上制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底制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中部制有中空的弹簧柱,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底还制有插入孔,所述插入孔呈圆台型并位于所述弹簧柱内,所述按钮上制有插入块,所述插入块呈圆台型,所述插入块插入所述插入孔内,所述按钮上还制有第三定位凸块,所述按钮安装块上相应制有第二定位缺口,所述第三定位凸块位于所述第二定位缺口内。
13.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移动块卡入两块所述移动导向板之间,所述移动卡块位于所述移动块的上方,所述按钮和所述按钮安装块穿过所述按钮孔,所述弹簧的端部套设在所述弹簧柱和所述弹簧卡块上,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和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底以及所述移动凸台的侧壁相接触。
14.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弹簧处于伸长状态时,所述第三出料口和所述第一出料口错开。按压所述按钮,所述移动块往所述移动槽的中部移动,所述弹簧被压缩,直到所述移动块的端部和所述移动定位板相接触,此时所述第三出料口位于所述第一出料口的正下方。
15.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桶体的底部制有一圈桶体凸板,所述桶体凸板和所述桶体的外壁形成桶体台阶,所述桶体凸板位于所述转动座内,并紧贴所述转动座的内壁,所述桶体台阶和所述转动座侧壁的顶面相接触,所述桶体凸板上制有若干桶体安装孔。
16.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储料板的侧壁制有若干储料凸块,所述储料凸块上制有第一导向斜面,所述储料凸块卡入所述桶体安装孔内,所述储料板的侧壁紧贴所述桶体的内壁,所述储料板侧壁的底部制有一圈储料定位板。
17.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移动导向板延伸至所述移动槽的外槽壁和槽底,所述移动导向板靠近所述移动槽外槽壁的一端制有第一定位缺口,所述储料定位板位于所述第一定位缺口内。
18.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底座内制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一侧制有开口,所述抽屉位于所述放置槽内,并能通过所述开口将所述抽屉拉出,所述放置槽的槽底制有调节孔,所述调节孔内制有卡位块,所述卡位块上制有卡位凸块,所述卡位凸块上制有卡位斜面,所述抽屉的底部制有限位凹槽,所述卡位凸块位于所述限位凹槽内,所述抽屉的端部制有把手槽。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中旋转板中的滚动槽和滚动孔均为条形,使得滚珠可以滚动和移动,滚动起来更加顺畅;设置有用于打开或者关闭出料口的出料结构,使得储料腔内米或五谷杂粮的取用更加方便;插入凸板卡入安装卡槽内,以此将分隔板安装在桶体的内壁上,分隔板和桶体的安装拆卸过程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22.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桶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转动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出料机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5.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旋转板和滚珠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6所示,旋转米桶,包括桶体1、位于桶体1顶部的桶盖2以及位于桶体1下方的连接件、固定座6和底座3。底座3内滑动设置有抽屉4,固定座6安装在底座3上,固定座6上制有下料口,下料口位于抽屉4的上方。连接件位于固定座6上方,并通过旋转机构和固定座6旋转配合。连接件上制有六个出料口,连接件内设置有六组用于打开或者关闭出料口的出料机构8。桶体 1安装在连接件上,桶体1和连接件之间形成内腔,内腔中设置有若干竖向的分隔板7,分隔板7将内腔分隔成六个储料腔。桶体1的顶部相应制有六个加料口。加料口和储料腔连通,六个储料腔可以放置不同种类的米和五谷杂粮。
27.上述技术方案中:如图2、6所示,旋转机构包括旋转板10和滚珠11,旋转板10呈圆环形,固定座6上制有环形安装槽61,旋转板10位于环形安装槽61内。旋转板10上制有若干条形的滚动槽101,滚动槽101的槽底制有条形的滚动孔102。滚动槽101的顶部制有一圈定位凸台103。滚珠11位于滚动槽101内,并可以在滚动槽101内滚动和移动。滚珠11的顶部位于定位凸台103的上方并和连接件的底部相接触,滚珠11的底部穿过滚动孔 102并和环形安装槽61的槽底相接触。现有技术中的滚动槽和滚动孔均为圆形,滚珠只能在滚动槽内滚动,滚动时难免出现卡顿的情况。本实用新型中滚动槽101和滚动孔102均为条形,使得滚珠11可以滚动和移动,滚动起来更加顺畅。定位凸台103内壁的上部制成安装斜面105,定位凸台103内壁的下部和滚动槽101的槽壁共同形成弧形面,弧形面和安装斜面105之间形成转折角104,相对的两个转折角104之间的距离小于滚珠11的直径。安装斜面105使得定位凸台103的顶部形成敞口,方便滚珠11进入滚动槽101 内。转折角104防止滚珠11与滚动槽101脱离。
28.上述技术方案中:如图2、3所示,桶体1的内壁制有若干组安装块。安装块包括两条安装凸条12,两条安装凸条12之间形成安装卡槽121。安装块延伸至内腔的整个顶面。桶体1的顶部制有向下凸出的桶体凸块13,桶体凸块13使得安装块上形成有第一定位槽14。桶体凸块13底部的中心还制有第一定位凸块15。桶体凸块13上制有用于放置桶盖2的桶盖槽131,加料口位于桶盖槽131的槽底。
29.上述技术方案中:如图2所示,分隔板7的顶部制有第二定位槽73,分隔板7的侧面、顶部以及第二定位槽73的槽壁、槽底均制有插入凸板71。插入凸板71上制有第二定位凸块72。第一定位凸块15位于第二定位槽73 内,插入凸板71卡入安装卡槽121内,第二定位凸块72卡入第一定位槽14 内,以此将分隔板7安装在桶体1的内壁上。分隔板7和桶体1的安装拆卸过程方便快捷。
30.上述技术方案中:分隔板7包括第一分隔片、第二分隔片和第三分隔片。第一分隔片的中部制有上卡槽,第二分隔片的中部制有下卡槽,第三分隔片的中部制有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上卡槽、下卡槽和第一卡槽、第二卡槽使得第一分隔片、第二分隔片和第三分隔片互相卡接。
31.上述技术方案中:如图2、4所示,连接件包括储料板9以及位于储料板9下方的转动座5。储料板9上制有若干导向槽91,导向槽91内制有第一出料口92。转动座5上制有移动槽58,移动槽58的中部制有移动凸台51,移动槽58远离移动凸台51的槽壁为外槽壁。转动座5上设有六组移动定位块,移动定位块包括位于移动凸台51上的第二出料口52、位于第二出料口 52两侧的移动导向板53、位于移动凸台51侧壁的弹簧卡块55、位于移动槽 58外槽壁的按钮孔56以及位于移动凸台51上的移动定位板57。移动导向板53的顶部制有移动卡块54,移动卡块54上制有第二导向斜面,两个移动卡块54相对设置。
32.上述技术方案中:出料机构8包括移动块81、按钮82和弹簧83。移动块81上制有第三出料口811。如图2、5所示,移动块81的一端制有弯折板 812,弯折板812上制有按钮安装块813。按钮安装块813上制有第一凹槽 814,第一凹槽814的槽底制有第二凹槽815,第二凹槽815的中部制有中空的弹簧柱816。第二凹槽815的槽底还制有插入孔,插入孔呈圆台型并位于弹簧柱816内。按钮82上制有插入块821,插入块821呈圆台型。插入块 821插入插入孔内。按钮82上制有第三定位凸块822,按钮安装块813上相应制有第二定位缺口817,第三定位凸块822位于第二定位缺口817内,防止按钮82相对于移动块81旋转。
33.移动块81卡入两块移动导向板53之间,移动块81的底部和移动凸台 51相接触,移动卡块54位于移动块81的上方,防止移动块81脱离移动导向板53。按钮82和按钮安装块813穿过按钮孔56。弹簧83的端部套设在弹簧柱816和弹簧卡块55上,弹簧83的两端分别和第二凹槽815的槽底以及移动凸台51的侧壁相接触。
34.弹簧处于伸长状态时,第三出料口811和第一出料口92错开,移动块 81使得储料腔内的米或五谷杂粮无法下落。按压按钮82,移动块81往移动槽58的中部移动,弹簧83被压缩,直到移动块81的端部和移动定位板57 相接触,此时第三出料口811位于第一出料口92的正下方,达到最大的落米量。米依次穿过第一出料口92、第三出料口811、第二出料口52和下料口,并落入抽屉4内。下落一定量的米后,停止挤压按钮82,弹簧83的弹力释放并带动按钮82和移动块81向外移动,第三出料口811和第一出料口 92再次错开,米停止下落。此时拉出抽屉4即可使用抽屉4内的米。
35.上述技术方案中:如图2、3、4所示,桶体1的底部制有一圈桶体凸板 16,桶体凸板16和桶体1的外壁形成桶体台阶。桶体凸板16位于转动座5 内,并紧贴转动座5的内壁,桶体台阶和转动座5侧壁的顶面相接触。桶体凸板16上制有若干桶体安装孔17。桶体凸板16的底部还制有六个第一弧形槽18,第一弧形槽18防止和按钮82干涉。储料板9的侧壁制有若干储料凸块93,储料凸块93上制有第一导向斜面。储料板9位于桶体1内,储料凸块93卡入桶体安装孔17内,完成储料板9和桶体1的安装,此时储料板9 的侧壁紧贴桶体1的内壁。第一导向斜面对储料凸块93卡入桶体安装孔17 的过程起到导向的作用。储料板9侧壁的底部制有六个第二弧形槽94,第二弧形槽94防止和按钮82干涉。储料板9侧壁的底部还制有一圈储料定位板。移动导向板53延伸至移动槽58的外槽壁和槽底,移动导向板53靠近移动槽58外槽壁的一端制有第一定位缺口59,储料定位板位于第一定位缺口59 内。
36.上述技术方案中:如图2所示,底座3内制有放置槽31,放置槽31的一侧制有开口32,抽屉4位于放置槽31内,并能通过开口32将抽屉4拉出。放置槽31的槽底制有调节孔,调节孔内制有卡位块,卡位块上制有卡位凸块33,卡位凸块33上制有卡位斜面。抽屉4的底部制有限位凹槽。抽屉4 的端部制有把手槽41。抽屉4从开口进入放置槽内,卡位凸块33进入到限位凹槽内。卡位凸块33和限位凹槽防止抽屉4从底座3中意外掉出。当需要使抽屉4脱离底座3时,手放入把手槽41内,向外施力;上述过程中,抽屉4的底部挤压卡位凸块33,卡位块向下倾斜,使得卡位凸块33脱离限位凹槽,继续向外拉住抽屉4,完成抽屉4和底座3的脱离。
37.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