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鲜榨橙汁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231128发布日期:2022-11-18 19:47阅读:28来源:国知局
一种鲜榨橙汁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榨汁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鲜榨橙汁机。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的榨汁机,一般采用螺杆型压榨或刀俎型的方式进行榨汁,两者的共同特征是,需要把水果削皮、切块洗净后才能进行榨汁,在水果削皮、切块的过程中,容易对果肉本身造成污染,且水果容易氧化,不能保证果汁的卫生、口感和营养,且市面上缺少针对整个橙子进行榨汁的橙汁机,现提出一种既可以保证卫生、口感和营养,又可以对整只橙子进行榨汁的橙汁机。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鲜榨橙汁机。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鲜榨橙汁机,机座,在机座上设有驱动部、榨汁部和可伸缩的压榨装置,所述机座上设有用于安装所述压榨装置的套筒,所述压榨装置可伸缩安装在所述套筒内且一端与所述榨汁部适配安装连接,另一端与驱动部适配安装连接;所述榨汁部包括榨汁盖和榨汁腔,所述榨汁盖可转动安装在所述榨汁腔的前端。
6.进一步的,所述压榨装置包括压榨头、压榨头连接杆、驱动杆以及驱动部连接块,所述压榨头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压榨头适配安装,所述驱动杆的前端内套在所述压榨头连接杆内,所述驱动杆的后端与所述驱动部连接块适配安装连接。
7.进一步的,所述压榨头连接杆内设有第一腔体,所述压榨头连接杆的圆周外壁上设有外螺纹;所述驱动杆适配活动安装在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驱动部连接块与驱动部适配安装。
8.进一步的,所述套筒成中空状,且所述套筒的内壁上设有与所述外螺纹适配的内螺纹。
9.进一步的,所述压榨头内设有用于安装所述压榨头连接杆的第三腔体,所述压榨头的前端设有尖部,且压榨头的外壁上设有若干榨汁凸筋若干出汁孔。
10.进一步的,所述榨汁腔的下方设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上设有定位环,所述榨汁腔的上方设有限位块。
11.进一步的,所述榨汁盖包括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所述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适配安装连接,且所述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之间设有与所述定位环适配的定位扣;所述榨汁盖通过所述定位环和定位扣的配合可转动安装在所述榨汁腔上;所述第一盖体的靠上方和所述第二盖体的靠下方均设有与所述限位块适配的限位槽。
12.进一步的,所述榨汁盖内设有若干限位条。
13.进一步的,所述榨汁腔的上方设有落料口,所述榨汁腔的底部设有果汁出口。
14.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提出一种可以对整只橙子进行榨汁又可以保证卫生和口感的橙汁机,通过电机和压榨装置的联动,即压榨头、压榨头连接杆、驱动杆和驱动部连接块之间的联动,慢慢推进伸缩压榨杆匀速向前推进,对橙子进行压榨,橙子无需切块,避免了在切块的过程中果肉收到污染,同时也减少了果肉切块后与空气接触的机会,避免了果肉氧化,影响了口感和营养。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立体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正面剖视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压榨头连接杆向前推进的状态图。
19.图中附图标记:机座1,套筒11,内螺纹12,榨汁部3,榨汁腔31,定位块32,定位环33,限位块34,榨汁盖35,定位扣351,第一盖体36,第二盖体37,限位槽38,限位条39,压榨装置4,驱动部连接块41,压榨头43,第三腔体431,尖部432,榨汁凸筋 433,出汁孔434,压榨头连接杆44,第一腔体441,外螺纹443,驱动杆45。
具体实施方式
20.如图1、图2所示,一种鲜榨橙汁机,包括机座1,在机座1上设有驱动部(图中未标示)、榨汁部3、可伸缩的压榨装置4和控制面板(图中未标示),所述驱动部、控制面板与电源电连接。具体的,所述榨汁部3安装在所述机座1上,安装方式为一体成型,便于生产安装,也可以是胶接或焊接等,属于同等技术的直接置换,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述驱动部位于所述机座1的一侧。所述压榨装置4的一端穿过所述榨汁部3安装在所述榨汁部3内,另一端与所述驱动部安装,所述驱动部联动所述压榨装置4在所述榨汁部 3内做伸缩运动,对水果进行压榨获取果汁。
21.进一步的,如图3、图4所示,所述机座1上设有用于安装所述压榨装置4的套筒11,所述套筒11成中空状,且所述套筒11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12,所述内螺纹12布满整个套筒11的内壁,便于压榨装置4通过所述内螺纹12在所述榨汁部3内做前后伸缩运动。
22.进一步的,所述压榨装置4包括依次连接的压榨头43、压榨头连接杆44、驱动杆45以及驱动部连接块41。
23.具体的,如图2-图4所示,所述压榨头43内设有用于安装所述压榨头连接杆44的第三腔体431,所述第三腔体431位于所述压榨头43的中心处,且所述压榨头连接杆44的前端与所述第三腔体 431适配安装,当所述压榨头连接杆44转动时,联动所述压榨头43 跟随同向转动。进一步的,所述压榨头43的前端设有尖部432,所述尖部432向前凸出呈“钻头”状,用于对水果进行定位并刺破果皮,当进行榨汁时,所述尖部432刺入水果外皮,对其进行固定,使其在榨汁时不易偏移,且便于所述压榨头43进入水果内部进行压榨。所述压榨头43的外壁上设有若干榨汁凸筋433和若干出汁孔 434,所述榨汁凸筋433呈“s”形状设计,当压榨头43转动对水果进行榨汁时,所述榨汁凸筋433能够对果肉进行挤压,使果汁与果渣快速分离,部分果汁可通过所述出汁孔434进入到榨汁腔31内,有效提高榨汁效率和出汁率。
24.所述压榨头连接杆44呈“圆柱形”,且所述压榨头连接杆44的前端呈“长圆形”状,
所述第三腔体431跟随其形状设置,所述压榨头连接杆44后端的圆周外壁上设有外螺纹443,所述外螺纹443 与所述内螺纹12适配且所述压榨头连接杆44通过所述外螺纹443 和内螺纹12的配合在所述套筒11内前后活动。进一步的,所述压榨头连接杆44内设有第一腔体441,所述驱动杆45活动内套在所述第一腔体441内,具体的,所述驱动杆45的横截面呈“长圆形”状,所述第一腔体441跟随其形状设置并与其适配,当所述驱动杆 45转动时,带动所述压榨头连接杆44一同转动。所述驱动杆45的尾端设有与其前部分不同形状的“半圆形”。
25.所述驱动部连接块41的一端与所述驱动杆45的末端适配安装,另一端与驱动部适配安装,当驱动部启动时,带动所述驱动部连接块41转动,并依次联动所述驱动杆45、压榨头连接杆44以及压榨头43同步转动。
26.进一步的,所述榨汁部3包括榨汁盖35和榨汁腔31,所述榨汁盖35可转动安装在所述榨汁腔31的前端。具体的,所述榨汁腔 31的下方设有定位块32,所述定位块32上设有定位环33,所述榨汁腔31的上方设有限位块34。
27.所述榨汁盖35包括第一盖体36和第二盖体37,所述第一盖体 36和第二盖体37并排设置且一体成型,所述第一盖体36和第二盖体37之间设有与所述定位环33适配的定位扣351,所述定位环33 和定位扣351通过螺栓或螺钉等固定。所述榨汁盖35通过所述定位环33和定位扣351的配合可转动安装在所述榨汁腔31上。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盖体36的靠上方和所述第二盖体37的靠下方均设有与所述限位块34适配的限位槽38,所述榨汁盖35转动到适当位置后,通过所述限位块34和限位槽38进行定位安装,使其在工作时不会移动或偏移。
28.所述第一盖体36和第二盖体37的内壁上均设有若干限位条39,用于增大所述榨汁盖35与橙子之间的摩擦,避免水果在榨汁过程中,转动或移位,影响榨汁效率。
29.所述榨汁腔31的上方设有落料口311,所述榨汁腔31的底部设有果汁出口312。所述果汁出口312上可设有滤网(图上未标示),所述滤网用于过滤在榨汁过程中掉落的果肉,使果汁更纯净,口感更佳。
30.进一步的,所述落料口311的内壁直径为70mm-90mm,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为90mm,该直径适用于市面上大橙子的大小,便于用户向内投入整只的橙子,橙子无需切块,并使橙子顺利落入到榨汁腔31内进行压榨,较现有的榨汁机或橙汁机相比,本实用新型所展示的橙汁机,橙子无需切块,省去榨汁前的切块加工工序,更方便快捷,更卫生,避免在切块的过程中,果肉收到污染。
31.工作原理:所述橙汁机与电源接通并启动橙汁机,把所述第一盖体36转至上方与所述榨汁腔31密封对接,往所述落料口311内放入整只的橙子,驱动部驱动所述驱动部连接块41匀速转动,并以此联动所述驱动杆45、压榨头连接杆44以及压榨头43同步转动,当所述压榨头连接杆44转动时,所述外螺纹443和内螺纹12相互配合,使所述压榨头连接杆44被慢慢向前推出,换言之,所述压榨头43被慢慢向前推出,对橙子进行挤压,橙汁通过过滤网过滤后从所述果汁出口312流出,当所述压榨头连接杆44被完全推出后,榨汁完成,此时,操作所述驱动部反向转动,使所述压榨头连接杆44 匀速向后移动,便于进行第二次榨汁,榨汁完成后的果皮和果渣残留在位于上方的所述榨汁盖35内,即与所述榨汁腔31安装的第一盖体36或第二盖体37内,为了便于说明,在本实施例中,该榨汁盖35为第一盖体36,由于第一盖体36内残留有果渣,其重力比位于下方的第二盖体37要重,根据重力作用,此时位于上方
残留有果渣的所述第一盖体36以所述定位扣351为轴心向下摆动,与位于下方的所述第二盖体37互换位置,此时,所述第二盖体37位于上方,与所述榨汁腔31位置对应并密封安装,装有果渣的所述第一盖体 36位于下方,用户在继续重新往落料口311内投放橙子进行榨汁的同时,方便清理第一盖体36内的果渣,有效提高榨汁效率且方便用户操作。
32.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