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83628发布日期:2022-10-29 04:05阅读:48来源:国知局
一种床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卧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床。


背景技术:

2.现有的床包括底座、设置在底座上方的床垫以及设置在底座前缘的靠背,靠背和床垫均为固定结构,既会因床垫姿态无法调节而无法为使用者提供舒适支撑,还会因靠背无法调节而导致床的整体外观始终保持不变,容易产生视觉疲劳,影响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床,通过设置姿态调节组件来调整床垫姿态,既能提升使用者躺卧舒适性,还能为靠背升降提供通道,提升使用体验。
4.本发明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一种床,包括底座和床垫,所述底座周缘设有向上延伸形成的环形围边,所述环形围边内设有装配腔,所述床垫嵌置在所述装配腔的腔口处,所述装配腔的中部设有承托床垫的姿态调节组件,前部设有可升降的靠背,所述床垫通过所述姿态调节组件向后退让移动并在所述床垫前缘和所述环形围边前缘段间形成供靠背上升外露的通道。在装配腔内设置可调节床垫姿态的姿态调节组件,既能通过驱使床垫通过退让移动来形成供靠背升降的通道,使得靠背可在隐藏工位和使用工位间切换,提升倚靠舒适性,提升床的美观性,还能通过调节床垫姿态来为使用者提供舒适支撑,以满足使用者在不同使用场景下对床垫姿态的差异化要求,提升使用体验。
5.作为优选,所述床垫受姿态调节组件驱使并在床垫顶面周缘与环形围边顶面齐平衔接的初始姿态以及退让形成所述通道的使用姿态间切换。姿态调节组件用于驱使床垫在初始姿态和使用姿态间切换。床垫处于初始姿态时,床垫顶面周缘各区段与环形围边顶面的对应各区段齐平衔接,且与处于隐藏工位的靠背配合来形成具有平整顶面的床,通过改变床的外观特征来消除使用者的审美疲劳,提升美观性。
6.作为优选,所述环形围边的顶面呈前高后底的倾斜状,所述姿态调节组件包括平移部和摆动部,摆动部驱使床垫后部向上翘起,并在环形围边后缘段上方获得供床垫向后移动的退让空间。将环形围边的顶面设置为前高后低状,使得床垫后缘能在摆动翘起后高于环形围边的后缘段,为床垫向后移动提供便利,确保床垫能在向后移动到位时在前缘与环形围边的前缘段间形成供靠背升降的通道。
7.作为优选,所述姿态调节组件包括与装配腔底壁固接的下支架,所述平移部包括可沿下支架前后向平移的中支架以及驱使中支架平移的第一推杆,所述摆动部包括可摆动地连接在中支架上的上支架以及驱使上支架摆动且竖向设置的第二推杆。下支架固接在装配腔底壁上并有效承托中支架和上支架。中支架能在第一推杆驱使下连同上支架进行前后向联动,上支架能在第二推杆驱使下进行变动,由此使得床垫能在姿态调节组件驱使下同步进行前后向平移调节以及摆动调节,由此使得床垫能在使用姿态和初始姿态间切换。
8.作为优选,所述下支架的顶面设有前后向布置的第一导轨,所述中支架的底部设
有与第一导轨匹配的第一滑块,第一导轨沿床的前后向设置,中支架通过第一滑块安装在第一导轨上,既对中支架及其上部件起到承托作用,还能引导中支架进行前后向位移,由此驱使床垫进行前后向平移调节。
9.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推杆的固定端与下支架固接,活动端与中支架固接,第一推杆的伸缩方向与中支架的滑动方向一致,第一推杆的轴线为前后向设置,使得第一推杆活动端能驱使中支架进行前后向位移,既有效提升第一推杆和中支架间的传动效率,还能防止第一滑块和第一导轨发生卡置的情况。
10.作为优选,所述中支架的顶面中部向上延伸形成下支座,所述上支架的底面中部向下延伸形成上支座,上支座和下支座间通过转轴铰接。上支座和下支座局部交叠并通过转轴转动连接,转轴的轴线沿床的横向设置,使得床垫在以转轴为中心进行摆动时实现床垫前缘和后缘交替升降,由此使得床垫顶面与水平面间夹角可调,以此满足使用者对床垫姿态的调节要求,有效提升床垫的使用舒适性。
11.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推杆的固定端与中支架后缘铰接,活动端与上支架后缘铰接。由于中支架和上支架间通过转轴连接,上支架在以转轴为中心进行摆动时,上支架后缘会相对中支架后缘发生前后向偏移,将第二推杆的两端铰接在上支架和中支架间,使得第二推杆能以中支架后缘为中心进行前后向摆动,以此抵消上支架后缘产生的前后向摆动,确保第二推杆能通过伸缩驱使上支架以转轴为中心进行摆动。
12.作为优选,所述床垫包括顶面齐平衔接的床托和垫体,所述床托的顶面中部设有供垫体嵌置的容纳槽,所述床托的底面设有承托板,所述承托板底面设有可与姿态调节组件顶部插接卡置的卡槽。床垫为分体结构,既方便各分部通过独立生产加工来降低生产成本,还能通过减小各分部的重量来降低拆装难度,进而方便维护和使用。此外,由于垫体和床托为分体结构,使得使用者可以根据需要对垫体进行更换,以此获得符合自身睡眠习惯的垫体,有效提升使用体验。
13.作为优选,所述装配腔前部设有驱使靠背运动的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包括驱使靠背升降的第三推杆、与第三推杆同向设置的第二导轨以及设置在靠背内且与第二导轨配合的第二滑块,第二推杆驱使靠背沿第二导轨在完整隐藏于装配腔内的隐藏工位以及向上穿越通道并外露的使用工位间升降切换。升降组件用于驱使靠背在隐藏工位和使用工位间升降调节,第三推杆能为靠背升降提供驱动力,第二导轨和第二滑块能引导靠背升降,确保靠背沿预设路径移动,防止靠背与相邻部件发生刮蹭和卡置的情况,通过减小通道尺寸来提升底座内空间利用效率。
14.作为优选,所述环形围边的侧壁上开设通孔,所述装配腔的侧部设有可在伸缩组件驱使下通过穿越通孔并在隐藏工位和使用工位间平移切换的功能件。通孔既能为功能件提供隐藏的空间,有效减少功能件占用的空间,还能为功能件提供外露的空间,确保功能件能发挥其自身功能,提升使用体验。
15.作为优选,所述伸缩组件包括通过支撑件固接在装配腔底部的第四推杆,所述第四推杆沿通孔轴线方向伸缩并驱使功能件在完整隐藏于底座内且与通孔外端口周缘齐平衔接的隐藏工位以及外露于通孔的使用工位间伸缩切换。所述第四推杆起到驱使功能件在隐藏工位和使用工位间伸缩移动的作用。功能件处于使用工位时,功能件外露于通孔外端口,方便使用;功能件处于隐藏工位时,功能件插置隐藏在通孔内,且功能件背向第四推杆
的外端面起到了封堵通孔外端口的作用,确保底座侧壁保持平整,提升美观性。
16.作为优选,所述通孔处设有引导功能件沿预设路径滑动的第三导轨。第三导轨沿通孔的轴线设置,功能件沿第三导轨滑动并可通过通孔在使用工位和隐藏工位移动可靠切换。
17.作为优选,所述功能件为踏板,所述通孔开设在所述环形围边侧缘段的底部上。在底座侧部设置可伸缩的踏板,既能通过将踏板切换至隐藏工位来确保底座侧部美观性,还能通过将踏板切换至使用工位来为使用者提供上下床用的踩踏区域,通过增加踏板来减小使用者上下床时的步幅高度,确保使用者上下床安全,提升使用体验。
18.所述功能件为抽屉,所述通孔开设在所述环形围边侧缘段的上部,所述第四推杆活动端与抽屉间通过倾斜设置的连杆传动。在底座侧部设置可在使用工位和隐藏工位间伸缩的抽屉,既能为使用者提供储物空间,还能增大床边活动空间,方便使用者通行,又能减小床及其配套物品的数量和体积,方便运输。倾斜设置的连杆既能在第四推杆和抽屉间传递推挤作用力,还能用于协调第四推杆和抽屉间的高度差,确保抽屉被稳定推送位移。
19.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装配腔内设置可调节床垫姿态的姿态调节组件,既能通过驱使床垫通过退让移动来形成供靠背升降的通道,使得靠背可在隐藏工位和使用工位间切换,提升倚靠舒适性,提升床的美观性,还能通过调节床垫姿态来为使用者提供舒适支撑,以满足使用者在不同使用场景下对床垫姿态的差异化要求,提升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20.图1为实施例一所述靠背处于使用工位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实施例一所述床的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实施例一所述靠背处于隐藏工位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实施例一所述床的拆解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实施例一所述姿态调节组件的拆解结构示意图;
25.图6为实施例一所述姿态调节组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26.图7为实施例一所述升降组件和靠背的拆解结构示意图;
27.图8为实施例二所述床垫的结构示意图;
28.图9为实施例三所述抽屉和对应伸缩组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29.图10为实施例三所述抽屉和对应伸缩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0.图11为实施例四所述踏板和对应伸缩组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31.图12为实施例四所述踏板的结构示意图;
32.图中:1、底座,2、床垫,3、环形围边,4、姿态调节组件,5、靠背,6、通道,7、下支架,8、中支架,9、第一推杆,10、上支架,11、第二推杆,12、第一导轨,13、第一滑块,14、下支座,15、上支座,16、床托,17、垫体, 18、承托板,19、卡槽,20、第三推杆,21、第二导轨,22、第二滑块,23、通孔,24、支撑件,25、第四推杆,26、第三导轨,27、踏板,28、抽屉,29、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性特点作进一步的说明。
34.实施例一:
3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床。
36.如图1和2所示的一种床,由底座1和床垫2组成,所述底座1周缘设有向上延伸形成的环形围边3,所述环形围边3内设有装配腔,所述床垫2嵌置在所述装配腔的腔口处,所述装配腔的中部设有承托床垫2的姿态调节组件4,前部设有可升降的靠背5,所述床垫2通过所述姿态调节组件4向后退让移动并在所述床垫2前缘和所述环形围边3前缘段间形成供靠背5上升外露的通道6。通过在装配腔内设置姿态调节组件4来调节床垫2的姿态,使得床可以通过调节床垫2姿态来形成供靠背5升降的通道6,既能通过隐藏靠背5和通道6 来使得床具有平整的顶面,有效提升美观性,为使用者提供与传统床不同的视觉感受,进而提升使用兴趣和使用体验,还能通过调节床垫2姿态来为使用者提供符合不同使用场景的舒适支撑,又能通过调节靠背5高度来为使用者提供符合不同使用场景的舒适倚靠,提升使用舒适性。
3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床垫2受姿态调节组件4驱使并在床垫2顶面周缘与环形围边3顶面齐平衔接的初始姿态以及退让形成所述通道6的使用姿态间切换。具体地,所述环形围边3的顶面呈前高后底的倾斜状,当床垫2处于初始状态时,所述床垫2整体嵌置在装配腔内(如图3所示),床垫2的顶面呈倾斜状,床垫2的顶面周缘与环形围边3的顶面周缘匹配衔接,靠背5隐藏在装配腔内,通过消除床垫2和环形围边3间缝隙来确保床具有平整且连续的顶面,使得床具有与现有床差异化的视觉效果,进而提升床的美观性,对卧室起到装饰作用。当使用者需要使用床时,床可以根据使用者的需求向使用姿态变形,床垫2会在姿态调节组件4的驱使下进行姿态调节,既能使得床垫2的姿态能为使用者提供舒适支撑,还能在床垫2前缘和环形围边3前缘端间分离并形成与装配腔通连的通道6,方便位于装配腔内的靠背5通过通道6向上抬升并外露,为使用者提供舒适的倚靠。
38.在使用时,床垫2和靠背5配合动作,使得床能根据使用需求进行变形。当使用者需要进行躺卧时,所述床垫2由初始姿态向使用姿态切换,第一推杆 9和第二推杆11同时运行,第二推杆11沿其轴向延伸并驱使床垫2后缘翘起,使得床垫2后缘与环形围边3的后缘段间高度错位,为床垫2提供了向后移动的退让空间,第一推杆9沿其轴向延伸并驱使床垫2向后位移,使得床垫2能利用退让空间向后移动,进而在床垫2前缘和环形围边3前缘段间形成与靠背 5竖向对齐的通道6,通道6形成后,靠背5在第三推杆20的驱使下由隐藏工位向使用工位上升切换。完成变形后,所述床垫2的顶面水平设置,有效承托使用者,靠背5外露于通道6的上端口,方便使用者倚靠。当使用者不需要使用床时,靠背5在第三推杆20驱使下降入装配腔内,床垫2由使用姿态切换至初始姿态,床垫2完整嵌置在装配腔的腔口内,且床垫2的顶面周缘与环形围边3的顶面匹配衔接,使得床具有平整的顶面。
3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姿态调节组件4包括平移部和摆动部(如图4所示),摆动部驱使床垫2后部向上翘起,并在环形围边3后缘段上方获得供床垫2向后移动的退让空间。平移部用于驱使床垫2进行前后向移动,摆动部用于驱使床垫2进行摆动,通过独立控制平移部和摆动部实现床垫2姿态可调。所述床垫2处于初始姿态时,床垫2与环形围边3配合并具有较好的美观,所述床垫 2可以具有多个使用姿态,使得使用者可以根据需要获得不同使用体验,有效提升使用者在不同场景下的使用舒适性。所述平移部和摆动部可同时调节,也可以错时调节,且平移部和摆动部的调节幅度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以此获得不同的使用姿态,均应视为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
4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平移部用于驱使床垫2进行前后向平移。所述姿态调节组件4包括与装配腔底壁固接的下支架7(如图6所示),所述平移部包括可沿下支架7前后向平移的中支架8以及驱使中支架8平移的第一推杆9,所述第一推杆9的固定端与下支架7固接,活动端与中支架8固接,第一推杆9的伸缩方向与中支架8的滑动方向一致,确保第一推杆9能向中支架8施加沿第一导轨12滑动的作用力。具体地,所述下支架7的顶面设有两根互为平行且沿前后向设置的第一导轨12,所述中支架8的底部设有与各第一导轨12对应设置的两个第一滑块13,第一滑块13沿对应的第一导轨12滑动并引导中支架8 进行前后向平移,进而使得上支架10和床垫2进行同步平移。
4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摆动部包括可摆动地连接在中支架8上的上支架10以及驱使上支架10摆动且竖向设置的第二推杆11(如图5所示)。所述中支架8 的顶面中部向上延伸形成下支座14,所述上支架10的底面中部向下延伸形成上支座15,上支座15和下支座14间通过转轴铰接,既确保上支架10和中支架8间具有供上支架10摆动调节的空间,有效增加上支架10的摆动幅度,进而方便床垫2进行姿态调节,还确保上支架10能与中支架8进行同步的前后向调节,确保床垫2能分别收到驱使其摆动和平移的作用力。所述第二推杆11的固定端与中支架8后缘铰接,活动端与上支架10后缘铰接,使得第二推杆11 的轴线能以其底端为中心进行摆动,有效消除上支架10在摆动时出现的前后向偏移,进而确保第二推杆11延伸形成的作用力能顺利推挤上支架10摆动。
4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座1前部设有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驱使靠背5 在隐藏工位和使用工位间升降切换。利用升降组件驱使靠背5在隐藏工位和使用工位间升降切换,既能通过隐藏靠背5来提升床的美观性,还能通过调节靠背5高度来满足使用者的差异化需求,提升倚靠舒适性,提升使用体验。
4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升降组件包括设置在靠背5下方的第三推杆20(如图 7所示),第三推杆20伸缩并驱使靠背5在隐藏工位和使用工位间升降切换。所述升降组件包括固接在底座1上的第二导轨21,所述靠背5上设有第二滑块 22,所述靠背5通过第二滑块22沿第二导轨21滑动,以使靠背5可沿预设路径往复移动。所述第三推杆20的底端通过固接座固接在所述底座1上,以使第三推杆20伸缩方向与所述靠背5的预设移动路径一致。在安装时,所述第二导轨21和第三推杆20的底部均固接在底座1上,确保第二导轨21的引导段和第三推杆20的伸缩方向互为平行,既进而保证靠背5能在第三推杆20驱使下沿引导段滑动,有效减小靠背5滑动时的阻力,又有效减小靠背5升降对空间的要求,防止与周边部件发生刮蹭卡置的情况。
4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轨21为两根且分置在靠背5两侧,所述第三推杆20设置在所述第二导轨21间,既确保靠背5能中部受力并平稳升降,还确保靠背5两侧均能受到对应第二导轨21的引导,确保靠背5在升降时保持稳定姿态,又能在靠背5升降到位后通过第二导轨21实现位置固定,有效承受来自使用者的倚靠作用力,为使用提提供倚靠支撑。
4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轨21包括与第三推杆20伸缩方向互为平行设置的引导段以及与底座1贴合固接的固接段。第二导轨21的固接段水平设置,确保固接段能与底座1顶面紧密贴合并通过紧固件固接,保证引导段位置固定,为靠背5升降提供稳定支撑。所述引导段用于引导第二滑块22滑动,引导段可以为倾斜设置,既方便倾斜设置的靠背5进行斜向升降,有效减小靠背5升降用通道6的截面尺寸,还能有效减小靠背5厚度,方便靠背5隐
藏。所述固接段为前后向设置,有效提升第二导轨21的前后向防倾倒性能。
4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靠背5包括本体以及盖合在本体后壁上的盖板,所述本体后壁通过凹陷形成供第二滑块22安装的凹槽,所述凹槽底壁设有供第二导轨21穿置的开口,第二导轨21通过开口插入凹槽并与第二滑块22滑动配合。所述靠背5为分体结构,在安装时,首先,将第二滑块22安装在凹槽内,之后,将第二滑块22套置在第二导轨21的引导段上,最后,将盖板盖合在本体的后壁上,既确保靠背5能通过设于其底壁上的开口套置在第二导轨21上,确保第二滑块22能沿第二导轨21滑动,还能利用盖板起到遮挡第二滑块22和第二导轨21的作用,提升美观性。
4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座1周缘设有环形围边3,所述装配腔前部形成供靠背5隐藏的空间,床垫2退位并使得通道6开启,所述靠背5可在外露于所述通道6的使用工位以及完整隐藏在装配腔内的隐藏工位间升降切换。
4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床垫2通过限位开关实现精确位移,所述底座1上设有多个与姿态调节组件4配合的限位开关,第一推杆9驱使所述中支架8平移并在触发对应限位开关后停止运行。第二推杆11驱使上支架10摆动并在触发对应限位开关后停止运行。所述限位开关可在中支架8驱使床垫2移动至使用姿态或初始姿态时被触发并分别控制对应的第一推杆9和第二推杆11停止运行。
4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靠背5通过限位开关实现精确位移。具体地,所述第二导轨21上设有限位开关,靠背5升降并通过第二滑块22抵触限位开关时,第三推杆20停止运行并使得靠背5定位在使用工位或隐藏工位处。限位开关可在靠背5移动到位后被触发并控制第三推杆20停止运行,对靠背5升降起到控制作用。所述限位开关设置在第二导轨21的端部,用于协助靠背5实现在移动至隐藏工位或使用工位时控制第三推杆20停止运行,确保靠背5精确移动。
50.在实际操作中,所述装配腔内设有控制盒,控制盒既用于接收来自限位开关以及使用者发出的信号,还能确保床的各活动部件在预设活动范围内精确调节。
51.实施例二:
52.相较于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提供另一种床的结构。
53.如图8所示,所述床垫2包括顶面齐平衔接的床托16和垫体17,所述床托16的顶面中部设有供垫体17嵌置的容纳槽,所述床托16的底面设有承托板 18,所述承托板18底面设有可与姿态调节组件4顶部插接卡置的卡槽19。将床垫2设置为包括床托16和垫体17的分体结构,使得床垫2可分体拆装,既能对垫体17进行单独更换,用于满足使用者对差异化软硬度的要求,还能通过分体拆装床垫2来降低维护难度,提升使用体验。
5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床垫2包括床托16以及设置在床托16上的垫体17。所述床垫2的各部分可逐个安装至底座1上,既能通过减小各部分重量来方便拆装,还方便加工生产。具体地,首先,带有填充层的床托16通过承托板18 安装至底座1内姿态调节组件4的上支架10上,之后,将垫体17嵌置在所述容纳槽内。将床托16和垫体17分步安装在底座1上,既减少拆装难度,方便装配和维护,还能起到遮挡装配腔的作用,防止姿态调节组件4因外露而影响美观性。
5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床托16底面设有承托板18,所述床托16通过承托板 18与所述上支架10连接。承托板18自下而上贴合在床托16底面并通过紧固件固接,使得承托板18和
床托16固接联动,进而方便姿态调节组件4通过承托板18驱使床垫2进行姿态调节并定位。
5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承托板18的底面设有卡槽19,所述卡槽19的竖向投影尺寸与所述上支架10的竖向投影尺寸匹配,所述卡槽19的两对立侧壁间具有差异化高度,具体地,所述卡槽19的外缘侧壁高于内缘侧壁。在安装时,首先,将床托16以卡槽19朝下敞露的姿态移动至姿态调节组件4上方,之后,将床托16自上而下搭接在姿态调节组件4上,以使卡槽19竖向套置在上支架 10上,在套置过程中,所述上支架10会先与卡槽19的外缘侧壁底部接触,并在贴合引导作用下确保上支架10能卡槽19的内缘侧壁接触,对卡槽19和上支架10起到竖向引导对齐的作用,有效降低装配难度,提升插接准确性。
5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支架10由截面呈方形的杆件拼合固接形成,所述卡槽19的竖向截面轮廓与所述杆件的径向截面轮廓匹配,安装到位后,所述上支架10的外缘侧壁、内缘侧壁以及顶壁分别与卡槽19的外缘侧壁、内缘侧壁以及顶壁匹配抵触,确保承托板18可在上支架10驱使下实现水平方向以及向上的同步联动,确保床垫2能在姿态调节组件4驱使下进行平移以及摆动等姿态调节动作,同时,床垫2利用自身重力来确保卡槽19可靠套置在所述上支架 10上,防止床垫2因自身向上跳动而发生卡槽19脱离上支架10的情况。
5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支架10呈日字形,包括外框以及跨接在对立边缘之间的加强杆,确保上支架10的结构强度满足承托床垫2以及驱使床垫2进行姿态调节的要求。此外,所述上支架10还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为其它形状,例如田字形、目字形等,均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
5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床托16的顶面中部开设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壁面上设置有填充层,安装时,垫体17自上而下嵌入容纳槽,垫体17的侧壁和底壁分别通过对应的填充层抵触在容纳槽的侧壁和底壁上,以使垫体17顶面与床托 16顶面平整衔接。安装到位后,所述容纳槽和垫体17间设有填充层,所述填充层通过自身形变来填满容纳槽内壁和垫体17外壁间缝隙,且填充层顶面、垫体17顶面以及床托16顶面形成平整且连续的平面,既对垫体17起到定位作用,还确保床垫2具有平整的顶面,有效提升床的美观性。
6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床垫2包括完整覆盖床托16顶面和垫体17顶面的蒙皮层。所述蒙皮层为一体结构,且能完整覆盖所述床垫2的顶面,既能有效遮挡床托16顶面、填充层顶面以及垫体17顶面间的缝隙,确保床垫2顶面具有统一的视觉效果,提升美观性,还能对垫体17起到限位作用,确保床垫2顶面保持平整,提升躺卧舒适性。
61.本实施例所述床的其它结构和效果均与实施例一一致,不再赘述。
62.实施例三:
63.相较于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本实施例提供另一种床的结构。
64.如图9所示,所述环形围边3的侧壁上开设通孔23,所述装配腔的侧部设有可在伸缩组件驱使下通过穿越通孔23并在隐藏工位和使用工位间平移切换的功能件,所述功能件为抽屉28。
6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座1的侧部设有受伸缩组件驱使的抽屉28,以使抽屉28可在使用工位和隐藏工位间伸缩切换。通过设置伸缩组件来驱使抽屉28 在使用工位和隐藏工位间精确移动,既能利用位于使用工位的抽屉28进行物品取放,还能将抽屉28切换至隐藏工位来减少抽屉28对床周边空间的占用量,为使用者提供宽敞的通行空间,又能通过减少床的配套物品数量来方便搬运,提升使用体验。
6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伸缩组件包括设置在装配腔内的第四推杆25(如图10 所示),所述第四推杆25驱使抽屉28在完全隐藏于底座1内的隐藏工位以及外露于底座1的使用工位间伸缩切换。具体地,所述第四推杆25以水平姿态设置在装配腔底部,以在装配腔顶部预留供床垫2安装的空间。将第四推杆25以水平姿态放置在装配腔底部,使得装配腔顶部空置并方便容纳床垫2,既确保床垫2能插置在装配腔的腔口处,并为床垫2预留调节姿态的空间,还能防止第四推杆25因与床垫2抵触而发生卡置的情况,确保第四推杆25顺畅伸缩。
6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装配腔的侧壁上部设有通孔23,所述第四推杆25通过倾斜设置的连杆29驱使抽屉28沿通孔23轴线往复伸缩。所述通孔23开设在底座1侧壁前部上方,通过缩短抽屉28与使用者手部间距离来方便使用者从抽屉28处取放物品,提升使用便利性。由于通孔23和第四推杆25间存在高差,且抽屉28的伸缩方向与第四推杆25的伸缩方向一致,通过在第四推杆25活动端和抽屉28间设置倾斜的连杆29实现传动,既能利用连杆29两端具有高差的端部来对分别与活动端和抽屉28固接,还能利用连杆29实现推挤作用力的顺畅传递,确保抽屉28能沿预设路径顺畅平移,以此使得抽屉28在使用工位和隐藏工位间切换。
6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装配腔的底壁上设有支撑件24,所述第四推杆25的固定端固接在所述支撑件24上,以使第四推杆25活动端的伸缩方向与通孔23 轴线互为平行设置。所述支撑件24底端设置在装配腔的底壁上,顶部与第四推杆25的固定端固接,第四推杆25的活动端与连杆29的底端固接,支撑件24 顶端与连杆29底端等高设置,使得第四推杆25能以水平姿态通过连杆29向抽屉28施加水平向的推挤作用力,第四推杆25在伸缩过程中始终保持水平姿态,防止第四推杆25与床垫2发生接触。
6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抽屉28处于隐藏工位时,所述抽屉28的外端面与所述通孔23的外端口周缘平整衔接。所述通孔23的轴向投影轮廓与所述抽屉28 沿所述通孔23轴向的投影轮廓匹配,既确保抽屉28能通过通孔23实现伸缩位移,还能通过缩减抽屉28与通孔23外端口周缘间缝隙来提升美观性。具体地,抽屉28处于隐藏工位时,抽屉28背向第四推杆25的端面能与通孔23外端口周缘平整衔接,抽屉28处于使用工位时,抽屉28外壁能与通孔23外端口周缘衔接,防止通孔23内的第四推杆25等部件外露。
7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通孔23的内端口处设有带第三导轨26的座体,所述抽屉28的底部设有与第三导轨26配合的滑槽,以使抽屉28可在第四推杆25 驱使下沿第三导轨26伸缩移动。所述座体为两个,且分置在通孔23内端口的底缘上,所述座体上设有互为平行设置的第三导轨26,滑槽套置在第三导轨26 上并沿第三导轨26滑动,既能利用第三导轨26来引导抽屉28沿通孔23轴向伸缩平移,还能利用第三导轨26起到承托抽屉28的作用,防止抽屉28与通孔 23内壁间发生刮蹭卡置的情况,确保抽屉28顺畅平移。
7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装配腔内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顶面开设引导槽,所述连杆29的底面通过向下隆起形成可沿引导槽滑动的滑件。所述限位板设置在所述装配腔与所述通孔23毗邻的侧部区域,所述限位板的顶面开设与抽屉 28平移路径同向设置的引导槽,所述引导槽的槽口高度与连杆29的底端高度匹配,滑件插入引导槽并引导连杆29沿引导槽滑动,通过限制连杆29偏移来确保其能有效传递推挤作用力,有效提升伸缩组件的传动效率,通过减少故障来提升使用可靠性。
7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引导槽的端部上设有限位开关,所述连杆29的底面通过向下
隆起形成可与限位开关抵触的触发件。所述限位开关可与触发件抵触触发并控制第四推杆25停止运行。限位开关为多个,且能分别控制连杆29定位在指定位置,进而确保抽屉28能被精确地定位在使用工位或隐藏工位。
7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环形围边3的两侧缘段上均设有可伸缩外露的抽屉28,通过在底座1两侧分别设置抽屉28来增加储物腔数量,方便使用者在躺卧位置就近取放物品,有效提升使用便利性。所述第四推杆25可在收到来自使用者的指令后进行伸缩动作,所述指令可以来自于按钮、感应器或移动终端,均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
7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抽屉28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芯体,所述芯体可插拔地安装在所述壳体内。所述芯体可插拔地设置在壳体内,所述芯体内设有顶部敞露的储物腔。优选方案,所述芯体设置在壳体的后侧壁上,当抽屉28 切换至使用工位时,壳体后壁外露,方便芯体插拔切换,以便于使用者从储物腔内取放物品,当抽屉28切换至隐藏工位时,壳体后壁完整隐藏在通孔23内,确保壳体外端面与通孔23外端口周缘平整衔接,提升底座1侧壁美观性。此外,所述抽屉28包括顶部开设敞口的壳体以及盖合在敞口上的盖板,抽屉28移动至使用工位时,盖板整体外露于底座1并可翻转开闭,既确保使用者可在抽屉 28处于使用工位时进行物品取放操作,还能确保抽屉28处于隐藏工位时具有较好的美观性,也应视为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
75.本实施例所述床的其它结构和效果均与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一致,不再赘述。
76.实施例四:
77.相较于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本实施例提供另一种床的结构。
78.如图11所示,所述环形围边3的侧壁上开设通孔23,所述装配腔的侧部设有可在伸缩组件驱使下通过穿越通孔23并在隐藏工位和使用工位间平移切换的功能件,所述功能件为踏板27。
7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座1的侧部设有受伸缩组件驱使的踏板27,以使踏板27可在使用工位和隐藏工位间伸缩切换。通过设置伸缩组件来驱使踏板27 在使用工位和隐藏工位间精确移动,既能利用位于使用工位的踏板27为使用者上下床提供踩踏区,有效提升上下床安全性,提升使用体验,还能通过将踏板 27切换至隐藏工位来提升底座1侧壁的美观性。
8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伸缩组件包括设置在装配腔内的第四推杆25,所述第四推杆25驱使踏板27在完全隐藏于底座1内的隐藏工位以及外露于所述底座 1的使用工位间伸缩切换。第四推杆25包括固定端和活动端,活动端可沿第四推杆25轴线方向进行往复伸缩,以此驱使踏板27沿预设路径在使用工位和隐藏工位间切换。
81.在安装时,所述装配腔的底部设有支撑件24,所述第四推杆25的固定端固接在所述支撑件24上,以使第四推杆25通过伸缩端驱使踏板27沿预设路径移动。第四推杆25通过固定端固接在支撑件24上,通过活动端连接在踏板27 上,使得第四推杆25处于轴线水平的姿态,确保活动端的伸缩方向与抽屉28 的伸缩方向一致。在使用时,第四推杆25的活动端沿其轴向进行伸缩并在触发件与对应限位开关抵触时停止运行,确保踏板27可在第四推杆25驱使下平移并精确定位在使用工位或隐藏工位处,确保踏板27伸缩可靠性,方便使用。
8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通孔23设置在装配腔的侧壁后部上,所述通孔23的轴线与踏板27预设路径一致。所述通孔23的外端口轮廓与所述踏板27外端面的轮廓匹配,通孔23既
能为踏板27伸缩外露提供通道6,还能被踏板27完整封堵。具体地,当踏板27处于使用工位时,所述踏板27靠近第四推杆25的内端部隐藏在通孔23内,外端部外露于通孔23外端口,踏板27顶面形成外露于底座1侧壁的踩踏区,方便使用者通过踩踏区实现两步上下床,通过降低单次步幅高度来提升上下床安全性。当踏板27处于隐藏工位时,踏板27完整隐藏在通孔23内,踏板27的外端面周缘与通孔23外端口周缘平整衔接,使得底座 1侧壁保持平整,起到隐藏踏板27的作用,有效提升底座1侧壁的美观性。
8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通孔23的内壁上设有带第三导轨26的引导板,所述踏板27上设有与第三导轨26配合的第三滑块(如图12所示),所述第三导轨 26引导踏板27沿预设路径移动。所述引导板设置在通孔23的顶壁上,所述第三导轨26设置在引导板的底面上,所述第三滑块设置在所述踏板27的内端部顶面上,安装到位后,所述第三滑块能沿第三导轨26滑动,既确保踏板27能沿预设路径精确滑动,还能在踏板27滑动至使用工位时通过对踏板27内端部进行竖向定位来确保踏板27的踩踏区能承受使用者的身体重量,保证使用者不会因踏板27受力倾斜而出现滑脱摔倒的情况,有效确保使用安全性。
8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引导板为两块且分置在通孔23内端口顶壁的两侧,确保踏板27能以预设姿态进行水平移动,防止踏板27发生受力偏转和偏移的情况。
8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通孔23朝向装配腔的内端口处设有限位开关,第四推杆25驱使所述踏板27沿通孔23轴线方向移动并在触发限位开关后停止运行。所述限位开关能在踏板27移动至使用工位或隐藏工位时对第四推杆25进行精确控制,进而提升踏板27的位移精确性。
8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通孔23的内端口处设有供限位开关安装的限位盒,所述踏板27底面通过向下隆起形成触发件,踏板27平移并通过所述触发件与限位开关抵触配合,以使第四推杆25启停可控。所述触发件可在限位盒内随踏板 27同步平移并在踏板27移动到位后触发对应限位开关,通过控制第四推杆25 停止运行来确保踏板27定位在预设位置,确保踏板27精确移动。具体地,所述限位盒内既具有供触发件随踏板27在使用工位和隐藏工位间同步平移的空间,还具有分别控制踏板27在使用工位和隐藏工位定位的限位开关,由此确保使用可靠性。
8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踏板27内埋设有灯条,所述踏板27远离第四推杆25 的外端部上设有透光部,灯条产生的光线通过透光部向外散射。灯条可由感应器控制开闭,还可以由使用者手动控制开闭,在使用时,灯条产生的光线能在穿越透光部后向外扩散,确保在使用者需要进行上下床时通过开启灯条实现照明和提示踏板27位置的功能。
8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环形围边3的两侧缘段上均设有可伸缩外露的踏板27,通过在底座1两侧分别设置踏板27来方便使用者从任一侧进行上下床,有效提升使用便利性。所述第四推杆25可在收到来自使用者的指令后进行伸缩动作,所述指令可以来自于按钮、感应器或移动终端,均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
89.本实施例所述床的其它结构和效果均与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一致,不再赘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