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尘座及清洁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637289发布日期:2022-12-21 02:11阅读:35来源:国知局
集尘座及清洁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清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集尘座及清洁系统。


背景技术:

2.为了对扫拖机器人的尘盒中的垃圾进行收集,通常会为扫拖机器人配设带有集尘功能的集尘座,集尘座中通常设置有用于将尘袋组件与风道管对接的尘袋安装机构,尘袋组件包括提手支架和与提手支架连接的集尘袋,提手支架具有用于与风道管对接的通气口;尘袋安装机构包括承载风道管的风道管支架以及承载提手支架的的尘袋支架,尘袋支架可相对于风道管支架活动以实现风道管与通气口的对接和分离;扫拖机器人在清洁完成后会自主回集尘座,集尘座会将扫拖机器人的尘盒中垃圾通过通气口收集到集尘袋中。
3.然而,将扫拖机器人的尘盒中的垃圾收集到集尘袋中时,风道管的抽吸力较大,容易导致尘袋支架与风道管支架发生相对活动,从而导致风道管与通气口分离。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提供一种集尘座及清洁系统,可以在将扫拖机器人的尘盒中的垃圾收集到集尘袋中时,防止尘袋支架与风道管支架发生相对活动导致风道管与通气口分离。
5.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集尘座,包括风道管以及尘袋安装机构;所述尘袋安装机构用于安装尘袋组件,所述尘袋组件包括提手支架和与所述提手支架连接的集尘袋,所述提手支架具有用于与所述风道管对接的通气口,所述集尘袋具有集尘腔,所述通气口与所述集尘腔连通;所述尘袋安装机构包括:风道管支架,所述风道管承载于所述风道管支架;尘袋支架,位于所述风道管支架的侧方,所述提手支架承载于所述尘袋支架,所述尘袋支架的第一端与所述风道管支架的第一端转动连接,所述尘袋支架能够相对于所述风道管支架转动,以在第一预设位置和第二预设位置之间切换;所述尘袋支架位于所述第一预设位置时,所述风道管与所述通气口对接;所述尘袋支架位于所述第二预设位置时,所述风道管与所述通气口分离;锁合组件,包括第一锁合件和第二锁合件,所述第一锁合件设置于所述风道管支架的第二端,所述第二锁合件设置于所述尘袋支架的第二端,所述第二锁合件与所述尘袋支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锁合件用于在所述尘袋支架位于所述第一预设位置时,相对于所述尘袋支架转动以与所述第一锁合件锁合以及解锁合,以实现所述尘袋支架与所述风道管支架的锁合以及解锁合。
6.第二方面,本技术还包括一种清洁系统,包括清洁机器人以及集尘座;其中,所述清洁机器人包括用于收纳垃圾的尘盒,所述尘盒上开设有排尘口,所述排尘口用以排出所述尘盒内的垃圾,当所述集尘座吸取所述尘盒内的垃圾时,所述排尘口通过所述风道管与所述集尘袋的集尘腔连通。
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尘袋支架位于第一预设位置时,风道管与通气口对接,此时可以转动第二锁合件使得第二锁合件与第一锁合件锁合,从而实现尘袋支架与风道管支架的锁合,此时尘袋支架难以与风道管支架发生相对转动,可以防止风道管的抽吸力较大导
致尘袋支架与风道管支架发生相对转动使得风道管与通气口分离。
附图说明
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9.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集尘座的部分部件的拆解示意图;
10.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集尘座的结构示意图;
11.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尘袋支架位于第一预设位置时尘袋安装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12.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尘袋支架位于第二预设位置时尘袋安装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13.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风道管以及尘袋组件承载于尘袋安装机构时的示意图;
14.图6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风道管以及尘袋组件承载于尘袋安装机构时的示意图;
15.图7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尘袋支架与风道管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16.图8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第二锁合件的结构示意图;
17.附图标记:
18.10、尘袋安装机构;11、风道管支架;111、第二通孔;112、第一安装孔;12、尘袋支架;121、插槽;122、第一通孔;123、第二安装孔;124、避位开口;13、锁合组件;131、第一锁合件;131a、第一导向斜面;132、第二锁合件;132a、支撑部;132b、扣合部;132c、扣合槽;132d、第二导向斜面;14、第一弹性件;15、安装板;16、第二弹性件;171、第一限位件;171a、连接部;171b、限位部;172、第二限位件;173、避位槽;18、点动开关;191、第一转轴;192、第二转轴;20、尘袋组件;21、提手支架;211、通气口;212、固定支架;213、滑动支架;22、集尘袋;221、集尘腔;23、弹性密封圈;30、风道管;40、座体;41、容置腔;42、尘袋取放口;50、盖板;51、避让槽。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20.本技术提供一种集尘座及清洁系统,以解决将扫拖机器人的尘盒中的垃圾收集到集尘袋中时,风道管的抽吸力较大,容易导致尘袋支架与风道管支架发生相对活动,从而导致风道管与通气口分离的问题。
21.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集尘座,如图1和图2所示,集尘座包括风道管30以及尘袋安装机构10;尘袋安装机构10用于安装尘袋组件20,尘袋组件20包括提手支架21和与提手支架21连接的集尘袋22,提手支架21具有用于与风道管30对接的通气口211,集尘袋22具有集尘腔221(如图5),通气口211与集尘腔221连通。
22.具体的,如图3和图4所示,尘袋安装机构10包括风道管支架11以及尘袋支架12,风
道管30承载于风道管支架11;尘袋支架12位于风道管支架11的侧方,提手支架21承载于尘袋支架12,尘袋支架12的第一端与风道管支架11的第一端转动连接,尘袋支架12能够相对于风道管支架11转动,以在第一预设位置和第二预设位置之间切换;尘袋支架12位于第一预设位置时(如图3),风道管30与通气口211对接;尘袋支架12位于第二预设位置时(如图4),风道管30与通气口211分离。
23.可以理解的是,需要将尘袋组件20与风道管30对接时,将提手支架21安装于尘袋支架12上,并将风道管30安装于风道管支架11的对应位置上,随后将尘袋支架12向靠近风道管支架11转动,带动提手支架21的通气口211靠近风道管30,当尘袋支架12转动到位于第一预设位置时,风道管30与通气口211对接,此时即可将扫拖机器人的尘盒中的垃圾通过风道管30和通气口211收集到集尘袋22中,风道管30与通气口211的对接方便,可以提高用户体验;垃圾收集完成后,将尘袋支架12向远离风道管支架11转动,即可使得风道管30与通气口211分离。
24.还需要说明的是,将提手支架21安装于尘袋支架12前,可以先将尘袋支架12向远离风道管支架11的方向转动至第二预设位置后,使处于第二预设位置的尘袋支架12与风道管支架11呈夹角设置,可在尘袋支架12与风道管支架11之间形成一定的空间,以便于风道管30和提手支架21的安装。
25.更具体的,继续参见图3和图4所示,尘袋安装机构10还包括锁合组件13,锁合组件13包括第一锁合件131和第二锁合件132,第一锁合件131设置于风道管支架11的第二端,第二锁合件132设置于尘袋支架12的第二端,第二锁合件132与尘袋支架12转动连接,第二锁合件132用于在尘袋支架12位于第一预设位置时,相对于尘袋支架12转动以与第一锁合件131锁合以及解锁合,以实现尘袋支架12与风道管支架11的锁合以及解锁合。
26.需要说明的是,第二锁合件132绕第一旋转轴转动,尘袋支架12绕第二旋转轴转动,第一旋转轴可以与第二旋转轴平行,尘袋支架12位于第一预设位置时,风道管30与通气口211对接,此时可以将第二锁合件132向靠近第一锁合件131方向转动使得第二锁合件132与第一锁合件131锁合,从而实现尘袋支架12与风道管支架11的锁合,此时尘袋支架12难以与风道管支架11发生相对转动,可以防止风道管30的抽吸力较大导致尘袋支架12与风道管支架11发生相对转动使得风道管30与通气口211分离;垃圾收集完成后,将第二锁合件132向远离第一锁合件131方向转动使得第二锁合件132与第一锁合件131解锁合,即可完成尘袋支架12与风道管支架11的解锁合。
27.参见图4和图5所示,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锁合件131包括卡块,第二锁合件132包括支撑部132a以及扣合部132b,支撑部132a与尘袋支架12转动连接,扣合部132b与支撑部132a连接。
28.其中,尘袋支架12在第一预设位置时,扣合部132b能够相对于尘袋支架12转动以与卡块扣合以及解扣合,以实现尘袋支架12与风道管支架11的锁合以及解锁合。
29.需要说明的是,尘袋支架12在第一预设位置,扣合部132b能够与卡块扣合以实现尘袋支架12与风道管支架11的锁合,扣合锁紧的方式使得扣合部132b与卡块的连接较为紧固,从而可以防止风道管30的抽吸力较大导致尘袋支架12与风道管支架11分离;垃圾收集完成后,将第二锁合件132转动使得第二锁合件132与第一锁合件131分离,即可完成扣合部132b与卡块的解扣合,从而实现尘袋支架12与风道管支架11的解锁合。扣合部132b与支撑
部132a可以一体成型,以提升扣合部132b与支撑部132a的连接强度,当然,扣合部132b与支撑部132a也可以分别成型后,通过焊接、螺纹连接、胶接、铆接或卡接等方式连接。
30.进一步的,卡块朝向尘袋支架1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导向斜面131a,第一导向斜面131a向靠近尘袋支架12的方向倾斜向下;扣合部132b朝向尘袋支架12的第一端的一侧设置有扣合槽132c,扣合部132b朝向卡块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导向斜面132d,第二导向斜面132d位于扣合槽132c远离支撑部132a的一侧,且第二导向斜面132d向远离扣合槽132c方向倾斜向上,扣合部132b与卡块触接且扣合部132b未与卡块扣合时,第二导向斜面132d与第一导向斜面131a贴合,扣合部132b与卡块扣合时,卡块卡合于卡合槽中。
31.可以理解的是,将尘袋支架12向靠近风道管支架11的方向转动以实现扣合部132b与卡块的扣合的过程中,第二导向斜面132d先与第一导向斜面131a接触,此时由于第二导向斜面132d的导向作用,会将扣合部132b向上顶起以防止卡块阻碍扣合部132b的移动,随后卡合槽移动到与卡块对应的位置后,即可将卡块卡合于卡合槽中,从而实现扣合部132b与卡块的扣合。
32.继续参见图4和图5所示,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尘袋安装机构10还包括第一弹性件14,第一弹性件14的一端与尘袋支架12连接,第一弹性件14的另一端与第二锁合件132连接,第一弹性件14用于复位第二锁合件132。需要说明的是,尘袋支架12在第一预设位置且第二锁合件132与第一锁合件131锁合时,第一弹性件14为第二锁合件132提供与第一锁合件131保持锁合的弹性力,使得第二锁合件132与第一锁合件131能够锁的更紧固,可以加强第二锁合件132与第一锁合件131的锁合强度,从而加强尘袋支架12与风道管支架11的锁合强度;尘袋支架12在第二预设位置时,第一弹性件14可以为第二锁合件132提供复位的弹性力,使得第二锁合件132能够自动复位;第一弹性件14可以为弹簧、弹性橡胶或弹性海绵等。
33.进一步的,尘袋支架12的第二端可以设置有与尘袋支架12连接的安装板15,安装板15与支撑部132a间隔设置,扣合部132b位于安装板15远离尘袋支架12的一侧,第一弹性件14位于安装板15与支撑部132a之间,第一弹性件14的一端与安装板15连接,第一弹性件14的另一端与支撑部132a连接,安装板15可以为第一弹性件14提供支撑,并且安装板15与支撑部132a以及扣合部132b可以围合形成一保护腔,使得第一弹性件14位于保护腔内,可以对第一弹性件14进行保护。安装板15与尘袋支架12可以一体成型,以提升安装板15与尘袋支架12的连接强度,当然,安装板15与尘袋支架12也可以分别成型后,通过焊接、螺纹连接、胶接、铆接或卡接等方式连接。
34.更进一步的,安装板15面向支撑部132a的一侧上可以固定有第一限位柱,支撑部132a面向安装板15的一侧上可以固定有第二限位柱,第一限位柱与第二限位柱相对设置,第一弹性件14套接于第一限位柱和第二限位柱上,以限制第一弹性件14的弹性伸缩方向。
35.具体的,继续参见图5所示,尘袋安装机构10还包括第二弹性件16,第二弹性件16与尘袋支架12以及风道管支架11连接,第二弹性件16用于为尘袋支架12提供远离风道管支架11的弹性力,使得在尘袋支架12与风道管支架11解锁合时,尘袋支架12在第二弹性件16的弹性力的驱动下向远离风道管支架11方向转动,无需人为转动尘袋支架12,使用更加方便。第二弹性件16可优选为扭簧。
36.如图6和图7所示,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尘袋支架12靠近风道管支架1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限位件171,风道管支架11上设置有第二限位件172,第二限位件172用于与第一
限位件171配合,以限制尘袋支架12相对于风道管支架11转动的开合角度。
37.可以理解的是,尘袋支架12位于第二预设位置时,尘袋支架12与风道管支架11形成的夹角的角度最大,也是尘袋支架12能够相对于风道管支架11转动的最大的开合角度;将尘袋安装机构10应用于集尘座中时,为了便于尘袋组件20的装卸,一般会将风道管支架11的第二端以及尘袋支架12的第二端均朝向集尘座的尘袋取放口42,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第一限位件171和第二限位件172的配合对尘袋支架12转动的开合角度进行限制,可以使得尘袋支架12处于第二预设位置时尘袋支架12的第二端仍然大致朝向集尘座的尘袋取放口42,避免尘袋支架12转动到容置腔41的底部导致尘袋组件20的装卸不方便。尘袋支架12相对于风道管支架11转动的最大的开合角度可以为15度~45度。
38.具体的,第一限位件171包括连接部171a以及限位部171b,连接部171a与尘袋支架12连接,限位部171b位于连接部171a远离尘袋支架12的一侧且与连接部171a连接,限位部171b位于第二限位件172远离尘袋支架12的一侧,尘袋支架12位于第二预设位置时,限位部171b与第二限位件172抵接,以利用第二限位件172对限位部171b的阻挡,来限制尘袋支架12相对于风道管支架11绕第二预设方向yy转动的开合角度。限位部171b与连接部171a可以一体成型,当然,限位部171b与连接部171a也可以分别成型后,通过焊接、螺纹连接、胶接、铆接或卡接等方式连接。
39.进一步的,风道管支架11上设置有供第一限位件171插入的避位槽173。避位槽173可以在尘袋支架12向风道管支架11靠近时为限位部171b以及连接部171a提供移动空间,避免限位部171b以及连接部171a阻碍尘袋支架12的运动;更具体的,限位部171b插设于避位槽173。
40.如图7所示,尘袋安装机构10还可以包括点动开关18,点动开关18安装于风道管支架11靠近尘袋支架12的一侧,点动开关18用于对尘袋组件20进行在位检测,尘袋组件20安装在尘袋安装机构10上时,提手支架21按压所述点动开关。点动开关18用于对尘袋组件20进行在位检测,当尘袋支架12位于第一预设位置时,如果此时尘袋组件20已经安装于尘袋支架12上,且到达了指定位置,点动开关18会被尘袋组件20的提手支架21按压,此时风道管30与通气口211已经对接,集尘座才可以进行集尘工作;而如果此时尘袋组件20未安装于尘袋支架12上,点动开关18不会被尘袋组件20的提手支架21按压,此时风道管30未与通气口211对接,集尘座不可以进行集尘工作。点动开关18的具体工作原理在相关技术中早有公示,本技术不做赘叙。
41.具体的,集尘座还可以包括集尘器和控制单元,集尘器与控制单元电连接,集尘器用于将清洁机器人的尘盒中的垃圾收集至集尘袋22,控制单元与集尘器以及点动开关18电性连接,控制单元用于控制集尘器的启闭,点动开关18被提手支架21按压时向控制单元发送到位信号,控制单元接收到到位信号后才能控制集尘器开启。集尘器可以为风机,控制单元可以为单片机。
42.进一步的,集尘座还可以包括指示器,指示器与控制单元电性连接,点动开关18被提手支架21按压时控制单元控制指示器开启;指示器可以为指示灯或声音警报器等具有提示功能的器件,指示器可以提醒用户提手支架21已到位或未到位。
43.继续参见图7所示,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尘袋支架12上设置有供提手支架21插入的插槽121,将提手支架21承载于尘袋支架12时,将提手支架21插入插槽121中,以实现提手
支架21与尘袋支架12的可拆卸连接。
44.进一步的,插槽121位于尘袋支架12背向风道管支架11的一侧,即将提手支架21插入插槽121中,提手支架21位于尘袋支架12背向风道管支架11的一侧,以便于将提手支架21插接于插槽121中,同时可以避免尘袋支架12与风道管支架11锁合时提手支架21导致尘袋支架12与风道管支架11之间的间隙增大,从而使得尘袋支架12与风道管支架11锁合时连接更紧密。更进一步的,尘袋支架12上设置有第一通孔122,提手支架21插接于插槽121中时,第一通孔122与通气口211对应,风道管30可以穿过第一通孔122与通气口211对接。
45.更进一步的,尘袋支架12上还可以设置有与插槽121连通的避位开口124,尘袋支架12位于第一预设位置时,点动开关18从避位开口124露出,以便于提手支架21按压点动开关18。
46.继续参见图7所示,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风道管支架11上设置有第二通孔111,风道管30可以插接于第二通孔111中(如图5和图6),尘袋支架12位于第一预设位置时,尘袋支架12上的第一通孔122与第二通孔111对应,风道管30可以依次穿过第一通孔122以及第二通孔111后与通气口211对接。
47.继续参见图7所示,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尘袋支架12的第一端两侧连接有第一转轴191,风道管支架11上设置有供第一转轴191插入的第一安装孔112,尘袋支架12通过第一转轴191与风道管支架11转动连接。
48.参见图7和图8所示,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支撑部132a的两侧连接有第二转轴192,尘袋支架12上设置有供第二转轴192插入的第二安装孔123,支撑部132a通过第二转轴192与尘袋支架12转动连接。
49.具体的,如图1和图2所示,集尘座还包括座体40以及盖板50,座体40具有容置腔41,风道管30以及尘袋安装机构10位于容置腔41中;座体40还具有与容置腔41连通的尘袋取放口42;盖板50能够相对于座体40运动,以启闭尘袋取放口42;盖板50具有避让槽51,第二锁合件132与第一锁合件131锁合时,第二锁合件132的位置与避让槽51的位置对应,避让槽51用于容纳第二锁合件132,以使得盖板50能够封闭尘袋取放口42;第二锁合件132与第一锁合件131未锁合时,第二锁合件132与避让槽51错位,第二锁合件132阻止盖板50封闭尘袋取放口42。
50.可以理解的是,盖板50可以与座体40可拆卸连接或活动连接,盖板50优先为与座体40转动连接;由于第二锁合件132采用转动的方式实现与第一锁合件131的锁合和解锁合,此时若第二锁合件132与第一锁合件131锁合,则第二锁合件132的位置会与避让槽51的位置对应,移动盖板50以封闭尘袋取放口42时,第二锁合件132会被容纳于第二锁合件132,从而使得盖板50可以顺利封闭尘袋取放口42;若第二锁合件132与第一锁合件131未锁合时,第二锁合件132的位置会与避让槽51的位置错开,此时移动盖板50以封闭尘袋取放口42,第二锁合件132会将盖板50向上顶起,导致盖板50难以封闭尘袋取放口42,以提醒用户第二锁合件132未与第一锁合件131锁合。
51.继续参见图1和图2所示,通气口211内可以嵌设有弹性密封圈23,风道管30与通气口211对接时,风道管30的端口插入通气口211内且风道管30的端口与密封胶圈抵接,以实现风道管30与密封胶圈的密封连接,可以保证风道管30与通气口211对接处的密封性,以降低从风道管30与通气口211之间的间隙发生漏灰现象的风险。弹性密封圈23可以为泡棉密
封圈或软胶密封圈等。
52.具体的,继续参见图1和图2所示,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提手支架21可以包括固定支架212以及滑动支架213,集尘袋22与固定支架212可拆卸连接,通气口211位于固定支架212上,滑动支架213与固定支架212滑动连接,滑动支架213能够相对于固定支架212滑动以启闭通气口211。集尘完成后,可以利用滑动支架213封闭通气口211,避免拆卸提升支架的过程中集尘腔221内的垃圾通过通气口211倒出造成二次污染。
53.基于上述集尘座,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清洁系统,清洁系统包括清洁机器人以及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集尘座;其中,清洁机器人包括用于收纳垃圾的尘盒,尘盒上开设有排尘口,排尘口用以排出尘盒内的垃圾,当集尘座吸取尘盒内的垃圾时,排尘口通过风道管30与集尘袋22的集尘腔221连通。
54.清洁机器人可以是扫地机器人、扫拖一体机器人、擦地机器人、手持式吸尘器、手推清洁机或驾驶型清洁机等。
55.以上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