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55271发布日期:2023-01-25 00:03阅读:27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床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具结构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多功能床。


背景技术:

2.床具是人们生活中重要的家具,目前市面上床具功能越来越多,结构越来越复杂。比如专利号为“cn201821036084.4”的名为“一种多功能活动床”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该专利介绍了一种活动床,包括床体支撑架,床体支撑架包括床体支撑架和床垫支撑架,床垫支撑架包括腰部活动架,腰部活动架包括用于支撑人体上半身的转动支架和用于支撑人体下半身的提升支架,转动支架的一端与床体支撑架放置头枕的一侧铰接连接,转动支架的另一端铰接连接提升支架的一端;转动支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主动支架,提升支架与床体支撑架之间连接有提升连杆,提升连杆的两端分别铰接于提升支架和床体支撑架上,提升连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被动支架,主动支架与被动支架之间连接有水平连杆,水平连杆的两端分别铰接于主动支架和被动支架上。该活动床具有多种功能,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但是该活动床还是存在一些缺陷,该活动床的床头是不可移动的,即床头是固定式结构,这种结构的床头只能通过增加靠垫结构进行使用者躺卧角度的调节,这种调节实际上极为不方便,而且通过增加靠垫的方式调节角度不具有连续性,很难准确的达到所需的角度。市面上有些床具的靠背角度可调,但床头固定无法移动,靠背调节完成后,使用者无法适应床头,这样会给使用者造成很多困扰。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多功能床。
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多功能床,包括床架,所述床架包括床体支撑架和床垫支撑架;所述床垫支撑架包括腰部活动架,所述腰部活动架包括一端铰接于所述床体支撑架的床头侧、可水平支撑于所述床体支撑架上方的转动支架和与所述转动支架的另一端铰接连接、可保持水平状态升降的提升支架;
5.所述转动支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主动支架,所述床体支撑架与所述提升支架均包括至少一根水平直杆,所述床体支撑架的水平连杆与所述提升支架的水平直杆之间连接有提升连杆,所述提升连杆的两端分别铰接于所述床体支撑架的水平直杆和所述提升支架的水平直杆上,所述提升连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被动支架,所述主动支架与被动支架之间连接有水平连杆,所述水平连杆的两端分别铰接于所述主动支架和所述被动支架上;
6.所述床体支撑架上固定有驱动所述主动支架与所述转动支架所组成的整体结构绕所述转动支架与所述床体支撑架的铰接点旋转的电动提升驱动装置,所述电动提升驱动装置包括固定于所述床体支撑架内的驱动电机、设置于所述主动支架上的第一钢丝轮、与所述驱动电机连接的第二钢丝轮和钢丝绳,所述钢丝绳绕过所述第一钢丝轮和所述第二钢丝轮,所述钢丝绳的两端均固定于所述第二钢丝轮上。
7.所述床体支撑架上设置有,
8.第一靠背,所述第一靠背设置于床体支撑架的床头一侧;
9.第二靠背,所述第二靠背的一端可绕水平横向轴线转动的铰接连接于第一靠背的下端,另一端可沿纵向移动的搭接在床体支撑架上;
10.举升结构,所述举升结构与第一靠背连接,用于驱动第一靠背沿竖向移动以此改变第二靠背的竖向倾角。
11.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床,所述举升结构包括,
12.举升油缸,所述举升油缸的壳体固定在床体支撑架的床头一侧,顶推端连接于第一靠背背向第二靠背的一侧。
13.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床,所述第一靠背与床体支撑架之间设置有对第一靠背竖向移动进行导向的导向结构。
14.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床,所述导向结构包括,
15.多根导向杆,所述多根导向杆沿横向间隔布置,导向杆的上端通过第一横向转轴铰接连接于第一靠背;
16.横杆,所述横杆与举升油缸的顶推端连接,横杆两端固定在相邻导向杆之间;
17.导向套筒,所述导向套筒是固定在床体支撑架上且上下两端开口的竖向中空套筒;
18.所述导向杆的下端可沿竖向移动的穿设于导向套筒。
19.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床,所述横杆上安装有竖向且下端开口的连接套筒;所述举升油缸的顶推端伸入连接套筒的下端开口内,并通过第二横向转轴可转动的铰接连接于连接套筒。
20.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床,还包括,
21.第一活页,所述第一活页设置于第一靠背的下端和第二靠背的上端之间,第一活页的转轴沿水平横向方向布置。
22.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床,所述第二靠背与床体支撑架之间设置有靠背支撑结构。
23.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床,所述靠背支撑结构包括,
24.靠背支架,所述靠背支架一端通过第二活页可绕水平横向轴线转动的铰接连接于床体支撑架,另一端通过第三横向转轴可转动的铰接连接于第二靠背。
25.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床,所述床体支撑架的四角分别设置有一组便于床体支撑架移动的万向轮;所述万向轮与床体支撑架之间设置有在床体支撑架上有人时由床体支撑架支腿支撑床体支撑架、在床体支撑架上无人时由万向轮支撑床体支撑架的调节结构。
26.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床,所述调节结构包括,
27.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包括两片固定在床体支撑架上的支撑板,两片支撑板沿竖向间隔布置;
28.螺杆,所述螺杆沿竖向穿过两片支撑板,螺杆的下端与万向轮连接;
29.压紧弹簧,所述压紧弹簧套设于两片支撑板之间的螺杆上;
30.第一螺母,所述第一螺母螺旋连接于螺杆上,第一螺母位于压紧弹簧的下端用于调节压紧弹簧的张紧程度;
31.第二螺母,所述第二螺母螺旋连接于螺杆的上端,第二螺母位于压紧弹簧上端一侧的支撑板的上方,用于限制螺杆脱离支撑板。
32.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床,所述腰部活动架包括位于所述床体支撑架左右两侧上方的第一腰部活动架和第二腰部活动架,所述第一腰部活动架与第二腰部活动架之间设有用于支撑儿童并限制儿童活动范围的儿童支撑限位架;
33.所述转动支架包括位于所述床体支撑架的床头左右两侧上方的第一转动支架和第二转动支架,所述提升支架包括与所述第一转动支架铰接连接的第一提升支架和与所述第二转动支架铰接连接的第二提升支架,所述第一转动支架和第一提升支架组成第一腰部活动架,所述第二转动支架和第二提升支架组成第二腰部活动架。
34.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床,所述主动支架垂直固定连接于所述转动支架的底部,所述主动支架的顶部左右两侧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转动支架和第二转动支架上;所述被动支架垂直固定连接于所述提升连杆的底部,所述提升连杆包括铰接连接于所述第一提升支架的水平直杆与所述床体支撑架的水平直杆之间的第一提升连杆和铰接连接于所述第二提升支架的水平直杆与所述床体支撑架的水平直杆之间的第二提升连杆,所述被动支架的顶部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提升连杆和第二提升连杆上。
35.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床,所述儿童支撑限位架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提升支架的床尾侧与所述第二提升支架的床尾侧之间、并与所述第一提升支架和所述第二提升支架固定连接为一体的固定连接支架和固定于所述床体支撑架的床头侧中央的儿童支撑支架,所述儿童支撑支架与所述固定连接支架之间通过铰接连接支架连接,所述儿童支撑支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床体支撑架的床头侧,另一端铰接连接所述铰接连接支架的一端,所述铰接连接支架的另一端铰接连接所述固定连接支架。
36.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床,所述床垫支撑架的左右两侧床沿上分别固定有一个布条固定支架,所述布条固定支架包括两个固定圆筒,所述固定圆筒之间固定连接有布条固定杆,所述布条固定杆与所述床垫支撑架的左右两侧表面之间存在间隙,所述布条固定杆与所述床垫支撑架的轴线方向平行,两根布条固定杆之间可固定连接有防护布。
37.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床,所述提升驱动装置包括固定于所述床体支撑架内的电机支架,所述驱动电机固定于所述电机支架上,所述主动支架上固定有钢丝轮支架,所述钢丝轮支架上设有所述第一钢丝轮。
38.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床,所述床垫支撑架的床尾端的左右两侧床沿之间固定连接有水平直杆,所述水平直杆上套设连接有搁脚支架套筒,所述搁脚支架套筒上固定连接有勾脚杆,所述床垫支撑架上设有驱动所述搁脚支架旋转的导向驱动装置。
39.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床,所述导向驱动装置包括固定于所述床垫支撑架的床尾左右两侧、与所述床垫支撑架的轴向平行的导向轨道,所述导向轨道之间设有与所述导向轨道配合、可沿导向轨道的轴向方向前后移动的导向支架,所述导向支架位于所述床垫支撑架的下方,所述搁脚支架套筒上固定连接有与所述导向支架对应的驱动块,所述导向支架与所述被动支架之间固定连接有钢丝,所述床垫支撑架上还固定有限制所述导向支架朝向所述驱动块移动的限位块,所述导向支架与所述床垫支撑架之间固定连接有驱动弹簧,所述驱动弹簧与所述导向轨道平行。
40.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床,所述床体支撑架床头侧设有可调整靠背角度的靠背装置,所述靠背装置包括底部铰接连接于所述床体支撑架放置头枕的一侧的靠背支架,所述靠背支架的顶部铰接连接有靠背板。
41.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床,所述床体支撑架的床头侧设有照明桌板装置,所述照明桌板装置包括固定于所述床体支撑架上的桌板固定支架,所述桌板固定支架上铰接连接有桌板连接支架,所述桌板连接支架包括铰接于所述桌板固定支架上的第一竖直杆,所述第一竖直杆的顶部固定连有水平杆,所述水平杆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向下延伸的第二竖直杆,所述第二竖直杆的底部铰接连接有水平桌板;所述水平杆的底部设有条灯,所述床体支撑架的侧部设有控制条灯的开关。
42.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有:1、本实用新型在床体支撑架的床头侧设置第一靠背和第二靠背,床头的调节更为方便和连续,不仅仅靠背可以调节,枕头位置也可以进行调节,通过举升结构调节第一靠背和第二靠背,整个调节的平顺性和连续性非常的好,使床具的舒适性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使用者的睡眠更加舒服,整个床头的靠背在低位和高位之间的调节转换极为平顺,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
43.2、本实用新型的举升结构包括举升油缸,举升油缸结构简单,容易获得,维修更换方便,且举升油缸竖向举升第一靠背竖向移动,即可实现对整个床头靠背的调节,操作简单;
44.3、本实用新型为了确保第一靠背竖向移动的稳定性,在床体支撑架上安装有导向结构,利用导向结构限制第一靠背非竖向方向上的移动,确保第一靠背仅能沿竖向移动,提高了第一靠背位置调节的稳定性;
45.4、本实用新型的导向结构包括导向杆、横杆和导向套筒,其结构非常简单,材料价廉易得,加工制造方便,使用起来也很容易,整个结构稳定性极好;
46.5、本实用新型对于举升油缸与横杆的连接设置有连接套筒,举升油缸的顶推端与连接套筒铰接连接,这种连接方式允许举升油缸和第一靠背在竖向移动过程中的晃动,避免由于相互之间的晃动造成干涉使举升油缸憋死,整个结构运行的稳定性和平顺性更好;
47.6、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活页连接第一靠背和第二靠背,第一靠背和第二靠背能够形成相互铰接连接的床头靠背结构,第一活页结构简单,取材方便,使用成本极为低廉;
48.7、本实用新型在第二靠背与床体支撑架之间设置有靠背支撑结构,通过靠背支撑结构在第二靠背的倾角调节完成后进行支撑,提高第二靠背的稳定性,对人员躺卧时的支撑性更好,调整好的倾角不会发生变化,舒适性和稳定性均得到了提升;
49.8、本实用新型在第二靠背和床体支撑架之间设置有靠背支架,靠背支架的两端分别铰接连接于靠背和床体支撑架,结构简单,取材方便,使用成本低廉,稳定性好,不容易损坏;
50.9、本实用新型在床体支撑架四角设置万向轮,并通过调节结构对万向轮进行调节,使床体支撑架上有人躺卧时由床体支撑架支腿支撑,在床体支撑架上无人时由万向轮支撑,万向轮支撑方便移动床体支撑架,人员打扫床体支撑架下放的位置更加容易;
51.10、本实用新型的调节结构使用起来极为方便,可以通过第一螺母调节压紧弹簧的张紧程度,根据床体支撑架的重量调节第一螺母的位置,使床体支撑架无人时万向轮支撑在地面上,在床体支撑架有人时床体支撑架支腿支撑在地面上,调节使用极为方便。
52.本实用新型的床具结构简单,操作使用极为方便,能够对床头靠背进行连续的调节,床头和靠背联动调节,可适应各种角度的需求,舒适性更好,提高使用者的睡眠质量,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53.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活动床的立体图;
54.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床垫支撑架的立体图;
55.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提升连杆的连接立体图;
56.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床垫支撑架升降的驱动立体图;
57.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导向驱动装置的立体图;
58.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导向驱动装置的安装立体图;
59.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活动床未升降时的左视图;
60.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活动床起升后的左视图;
61.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床具主视图(高靠背状态);
62.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床具主视图(低靠背状态);
63.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床具侧视图(高靠背状态);
64.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床具侧视图(低靠背状态);
65.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调节结构示意图;
66.其中:1—床体支撑架;2—床垫支撑架(2.1—第一腰部活动架;2.2—第二腰部活动架;2.3—儿童支撑限位架);3—第一转动支架;4—第二转动支架;5—第一提升支架;6—第二提升支架;7—主动支架;8—被动支架;9—水平连杆;10—第二提升连杆;11—固定连接支架;12—儿童支撑支架;13—铰接连接支架;14—固定圆筒;15—布条固定杆;16—电机支架;17—驱动电机;18—钢丝轮支架;19—第一钢丝轮;20—钢丝绳;21—搁脚支架套筒;22—勾脚杆;23—导向轨道;24—导向支架;25—驱动块;26—钢丝;27—限位块;28—驱动弹簧;29—第一靠背;30—第二靠背;31—举升油缸;32—导向杆;33—横杆;34—导向套筒;35—第一提升连杆;36—主动支架加强连杆;37—被动支架加强连杆;38—连接套筒;39—第二钢丝轮;40—提升连杆铰接块;41—水平直杆铰接块;42—连接合页;43—第一活页;44—靠背支架;45—第二活页;46—支撑板;47—螺杆;48—万向轮;49—压紧弹簧;50—第一螺母;51—第二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67.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6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69.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70.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71.本技术提供一种多功能床,包括床架部分和靠背部分。如图1~6所示为床架部分,床架包括床体支撑架1和床垫支撑架2,床垫支撑架2包括腰部活动架,腰部活动架包括用于支撑人体上半身的转动支架和用于支撑人体下半身的提升支架,转动支架的一端与床体支撑架1放置头枕的一侧铰接连接,转动支架的另一端铰接连接提升支架的一端;转动支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主动支架7,提升支架与床体支撑架1之间连接有提升连杆(如图3所示,提升连杆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一个提升连杆铰接块40,提升支架和床体支撑架1上分别固定有一个水平直杆铰接块41,提升连杆两端的提升连杆铰接块40通过连接合页42连接水平直杆铰接块41,使提升支架在升降过程中保持水平状态),提升连杆的两端分别铰接于提升支架和床体支撑架1上,提升连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被动支架8,主动支架7与被动支架8之间连接有水平连杆9,水平连杆9的两端分别铰接于主动支架7和被动支架8上,床体支撑架1上固定有驱动主动支架7与转动支架所组成的整体结构绕转动支架与床体支撑架1的铰接点旋转的提升驱动装置。提升驱动装置包括固定于床体支撑架1内的电机支架16,电机支架16上固定有驱动电机17,主动支架7上固定有钢丝轮支架18,钢丝轮支架18上设有第一钢丝轮19,驱动电机17连接有第二钢丝轮39,第一钢丝轮19与第二钢丝轮39之间连接有钢丝绳20,钢丝绳20的两端固定在第二钢丝轮39上。实际应用时,不限于通过钢丝绳20进行驱动调节,还可以使用电动推杆或是其他动力部件进行驱动调节。
72.腰部活动架包括位于床体支撑架左右两侧上方的第一腰部活动架2.1和第二腰部活动架2.2,第一腰部活动架2.1与第二腰部活动架2.2之间连接有用于支撑儿童并限制儿童活动范围的儿童支撑限位架2.3;转动支架包括位于床体支撑架1左右两侧上方的第一转动支架3和第二转动支架4,提升支架包括与第一转动支架3铰接连接的第一提升支架5和与第二转动支架4铰接连接的第二提升支架6,第一转动支架3和第一提升支架5组成第一腰部活动架2.1,第二转动支架4和第二提升支架6组成第二腰部活动架2.2。
73.主动支架7垂直固定连接于转动支架的底部,主动支架7的顶部左右两侧分别固定于第一转动支架3和第二转动支架4上,主动支架7与第一转动支架3和第二转动支架4之间固定连接有主动支架加强连杆36;被动支架8垂直固定连接于提升连杆的底部,提升连杆包括铰接连接于第一提升支架5与床体支撑架1之间的第一提升连杆35和铰接连接于第二提升支架6与床体支撑架1之间的第二提升连杆10,被动支架8的顶部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于第一提升连杆35和第二提升连杆10上,被动支架8与第一提升连杆35和第二提升连杆10之间固定连接有被动支架加强连杆37。
74.儿童支撑限位架2.3包括位于第一提升支架5后部与第二提升支架6后部之间、并与第一提升支架5和第二提升支架6固定连接为一体的固定连接支架11和固定于床体支撑架1顶部中央的儿童支撑支架12,儿童支撑支架12与固定连接支架11之间通过铰接连接支架13连接,儿童支撑支架12的一端固定于床体支撑架1床头侧中央,另一端铰接连接铰接连接支架13的一端,铰接连接支架13的另一端铰接连接固定连接支架11。
75.床垫支撑架2床尾侧铰接连接有搁脚支架套筒21,搁脚支架套筒21上固定连接有勾脚杆22,床垫支撑架2上还设有驱动搁脚支架套筒21旋转的导向驱动装置。
76.导向驱动装置包括固定于床垫支撑架2左右两侧、与床垫支撑架2的轴向平行的导向轨道23,导向轨道23之间设有与导向轨道23配合、可沿导向轨道23的轴向方向前后移动的导向支架24,导向支架24位于床垫支撑架2的下方,搁脚支架套筒21上固定连接有与导向支架24对应的驱动块25,导向支架24与被动支架8之间固定连接有钢丝26,床垫支撑架2上还固定有限制导向支架24朝向驱动块25移动的限位块27,导向支架24与床垫支撑架2之间固定连接有驱动弹簧28,驱动弹簧28与导向轨道23平行。
77.如图2~3所示,床垫支撑架2的左右两侧表面在与儿童支撑架2.3的对应位置处分别固定有一个布条固定支架,布条固定支架包括两个固定圆筒14,固定圆筒14之间固定连接有布条固定杆15,布条固定杆15与床垫支撑架2的左右两侧表面之间存在间隙,布条固定杆15与床垫支撑架2的轴线方向平行。
78.本实用新型具有1、活动人体腰部;2、儿童睡觉防摔;3、床上休息、看书、办公、娱乐及用餐;4、健身运动的功能:
79.1、腰部活动:驱动电机17通过钢丝绳20和钢丝轮19驱动主动支架7运动,主动支架7通过水平连杆9驱动被动支架8运动,被动支架8带动提升连杆与提升支架铰接的一端上升,从而驱动提升支架上升,提升支架与转动支架之间形成角度(如图1~3所示),帮助老年人或恢复期病人活动腰部。
80.2、儿童睡觉防摔:将儿童放置于儿童支撑支架12上方的床垫上,启动驱动电机17使提升支架与转动支架形成角度,从而使儿童支撑支架12与其两侧的腰部活动架形成高度差,将防护布的两侧分别固定于床垫支撑架2左右两侧的布条固定杆15上,此时布条位于儿童支撑支架12上方,限制儿童坐起,防止儿童在睡觉时摔到床下。
81.3、健身运动:人可主动旋转搁脚支架套筒21,使勾脚杆22竖起,将左右脚勾在勾脚杆22上即可进行仰卧起坐运动。勾脚杆22也可通过驱动电动17使其竖起,其工作方式是:启动驱动电机17,驱动电机17带动主动支架7运动,从而使被动支架8连带运动,钢丝26与导向支架24之间连接放松,驱动弹簧28向后拉动导向支架24,使导向支架24沿导向轨道23向后运动,推动驱动块25,驱动块25驱动搁脚支架套筒21旋转,使勾脚杆22竖起,当驱动电机17带动被动支架8复位时,驱动弹簧28驱动导向支架24沿导向轨道向床头运动,此时搁脚支架套筒21也旋转复位,勾脚杆22被放倒。
82.活动床采用电机驱动,可遥控控制,无需体力即可操作,满足了老年人、恢复期病人、小孩及夫妻的不同需求,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83.本实用新型的床的适用范围不限于上述的实施例。
84.如图9~13所示为靠背部分,床体支撑架1为多根杆件构成的框架式结构,床体支撑架1的四角设置有四条支腿,当然也可以是无支腿的结构。床体支撑架1上设置有第一靠背29、第二靠背30和举升结构,第一靠背29设置于床体支撑架1的床头一侧,沿竖向布置,也可以是下端沿竖向向床体支撑架1一侧倾斜的方式布置,根据使用者的需求进行相应的设置即可,第一靠背29是用于支撑使用者背部的结构;第二靠背30的一端可绕水平横向轴线转动的铰接连接于第一靠背29的下端,另一端可沿纵向移动的搭接在床体支撑架1上,第二靠背30是根据第一靠背29进行调节的,第二靠背30是用于调节枕头位置的倾斜角度,方便
使用者躺卧时调节头部位置的高度,当然第二靠背30也可以作为使用者背部支撑结构,比如使用者躺卧在床体支撑架1上看书时,可以通过调节第二靠背30的角度使使用者的上身倾斜,方便阅读;举升结构与第一靠背29连接,用于驱动第一靠背29沿竖向移动以此改变第二靠背30的竖向倾角。
85.具体使用时,根据使用者的需求,通过举升结构对第一靠背3进行竖向举升调节,第一靠背29竖向移动,与第一靠背29铰接的第二靠背30会跟随第一靠背29进行移动,第二靠背30的上端跟随第一靠背29竖向移动,下端会在床体支撑架1上沿纵向移动,从而形成使用者所需的倾斜角度。
86.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本实施例对上述的举升结构进行了优化,具体的,如图9~12所示,本实施例的举升结构包括举升油缸31,举升油缸31的壳体固定在床体支撑架1的床头一侧,顶推端连接于第一靠背29背向第二靠背30的一侧。举升油缸31用于竖向举升第一靠背29上下移动。实际应用中并不限于举升油缸31这一结构,也可以采用电机等结构进行驱动,只要能够实现本实施例举升第一靠背29的功能即可。
87.在本技术的另外一些实施例中,本实施例在第一靠背29与床体支撑架1之间设置有对第一靠背29竖向移动进行导向的导向结构。通过在第一靠背29与床体支撑架1之间设置竖向导向结构,使第一靠背29竖向移动的更加稳定和安全。
88.具体的本实施例的导向结构包括多根导向杆32、横杆33和导向套筒34,多根导向杆32沿横向间隔布置,导向杆32的上端通过第一横向转轴铰接连接于第一靠背29,如图11~12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一靠背29的背面一侧设置有两根导向杆32;横杆33与举升油缸31的顶推端连接,横杆33两端固定在相邻导向杆32之间,横杆33与两侧的两根导向杆32形成h型的导向支架;导向套筒34是固定在床体支撑架1上且上下两端开口的竖向中空套筒,导向杆32的下端可沿竖向移动的穿设于导向套筒34,导向支架只能在导向套筒34内竖向移动。
89.举升油缸31举升第一靠背29的过程中,举升油缸31的顶推端举升导向支架,导向支架两侧的导向杆32在导向套筒34内上下移动,导向套筒34限制导向支架的非竖向移动,导向支架的移动带动整个第一靠背29的竖向移动,第二靠背30跟随第一靠背29移动,从而改变整体的倾斜角度。导向支架通过导向套筒34的导向,整体移动更加平顺和稳定。
90.在本技术的优选的实施例中,本实施例对上述横杆33与举升油缸31的连接结构进行了优化,具体的,如图9~12所示,横杆33上安装有竖向且下端开口的连接套筒38,举升油缸31的顶推端伸入连接套筒38的下端开口内,并通过第二横向转轴可转动的铰接连接于连接套筒38。
91.举升油缸31是通过连接套筒38与横杆33连接的,该连接结构方便拆卸和安装,而且形成的铰支结构能够容许举升油缸31顶推端与导向支架之间的晃动,不会因为导向支架或是举升油缸31的晃动导致憋死的问题,整个装置运行的平顺性和稳定性极好。
92.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本实施例还包括第一活页43,如图9~11所示,第一活页43设置于第一靠背29的下端和第二靠背30的上端之间,第一活页43的转轴沿水平横向方向布置。第一活页43结构简单,安装拆卸极为方便,使用成本极为低廉。
93.在本技术的另外一些实施例中,本实施例在第二靠背30与床体支撑架1之间设置有靠背支撑结构。如图9~10所示,本实施例的靠背支撑结构包括靠背支架44,靠背支架44一端通过第二活页45可绕水平横向轴线转动的铰接连接于床体支撑架1,另一端通过第三
横向转轴可转动的铰接连接于第一靠背29。
94.靠背支架44的两端与第二靠背30和床体支撑架1之间均为铰接连接,靠背支架44不会限制第二靠背30的倾角调节,当第二靠背30的倾角调节完成后,靠背支架44会对第二靠背30进行很好的支撑,此时第二靠背30受限于靠背支架44无法向上翻转,避免误操作导致的安全问题。
95.在本技术的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本实施例在床体支撑架1的四角分别设置有一组便于床体支撑架1移动的万向轮48,万向轮48与床体支撑架1之间设置有在床体支撑架1上有人时由床体支撑架1支腿支撑床体支撑架1、在床体支撑架1上无人时由万向轮48支撑床体支撑架1的调节结构。
96.万向轮48方便床体支撑架1的移动,在需要对床体支撑架1下方的位置进行打扫时,床体支撑架1处于无人状态,此时床体支撑架1由万向轮48支撑床体支撑架1,可以很方便的推动床体支撑架1,使床体支撑架1移开,人员清扫极为方便。待清扫完成后,推回原位,人员躺卧到床体支撑架1上后,床体支撑架1由床体支撑架1支腿支撑,床体支撑架支腿的支撑面积大,对地板的压强小,更稳定,也不容易对底板造成损伤。
97.在本技术更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本实施例对上述的调节结构进行了优化,具体的,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的调节结构包括安装座、螺杆47、压紧弹簧49、第一螺母16和第二螺母51,安装座包括两片固定在床体支撑架1上的支撑板46,两片支撑板46沿竖向间隔布置;螺杆47沿竖向穿过两片支撑板46,螺杆47的下端与万向轮48连接;压紧弹簧49套设于两片支撑板46之间的螺杆47上;第一螺母16螺旋连接于螺杆47上,第一螺母16位于压紧弹簧49的下端用于调节压紧弹簧49的张紧程度;第二螺母51螺旋连接于螺杆47的上端,第二螺母51位于压紧弹簧49上端一侧的支撑板的上方,用于限制螺杆47脱离支撑板46。
98.本技术的第一靠背29和第二靠背30是平板状结构,平板上通过支撑框架进行结构加强,如图11~12所示,导向杆32是通过第一横向转轴铰接连接于第一靠背29上的框架,靠背支架44是通过第三横向转轴可旋转的铰接连接于第二靠背30一侧的框架上,上述的框架实际上就是方管相互焊接形成的结构。上述的第一横向转轴、第二横向转轴和第三横向转轴实际上就是长杆螺母,长杆螺母穿过对应的框架、导向杆等,通过螺母进行限位,螺母并不对上述结构进行完全锁紧,而是留有空隙,可以使相互连接的结构可以进行转动。这种结构方便安装、也方便拆除,使用起来极为方便。
99.使用时,根据床体支撑架1在无人状态下的重量,对第一螺母16进行调节,通过旋拧第一螺母16的位置,使压紧弹簧49的张紧程度发生变化,直至万向轮48支撑在地面上,而床体支撑架1的下端距离地面为1~2mm,即床体支撑架1是悬空的,当有人上到床体支撑架1上后,在重力压迫下,弹簧14收紧,床体支撑架1落在地面上,由床体支撑架支腿对床体支撑架1进行支撑;在床体支撑架1无人时,弹簧14伸展,顶起床体支撑架1,使万向轮48重新支撑在地面上。
100.本技术的床具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布置遥控装置对举升油缸31进行遥控控制,当人员躺卧到床体支撑架1上后,通过遥控装置控制举升油缸31对第一靠背29进行驱动,或者也可以是人员上到床体支撑架1前对第一靠背29和第二靠背30进行控制,驱动第一靠背29沿竖向移动,调节第一靠背29的竖向高度和第二靠背30的竖向倾角,达到需要的位置后,停止举升油缸31的驱动调节。
101.当需要对床体支撑架1下方的地面进行清扫时,床体支撑架1上的人员离开床体支撑架,使万向轮48支撑在地面上,推动床体支撑架1离开原先的位置,使床体支撑架1下方的地面露出来,清扫完成后,推动床体支撑架1回到原先的位置,人员上床后,床体支撑架1的支腿重新支撑在地面上。
102.本技术的横向指床体支撑架1的宽度方向,即垂直人员躺卧的方向,如图11~12中所示的左右方向,纵向指床体支撑架1的长度方向,即人员躺卧的方向,如图9~10中所示的左右方向。
103.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