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洗米式电饭煲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95167发布日期:2023-01-31 23:49阅读:71来源:国知局
自动洗米式电饭煲的制作方法
自动洗米式电饭煲
【技术领域】
1.本技术涉及厨房电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洗米式电饭煲。


背景技术:

2.电饭煲是最常用的厨房电器之一,人们洗完米后按下煮饭功能键稍等片刻即可得到香喷喷的米饭,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人们双手。而人们的追求不止于此,为了进一步解放双手,出现了可自动洗米的电饭煲,但现有的自动洗米电饭煲是通过水管排出的水对内胆底部中间冲击以达到洗米的效果,但这种方式洗米范围过于集中,不够均匀,洗米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洗米式电饭煲,洗米更加均匀全面,且更能带出米粒中的杂质,洗米效果更佳。
4.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5.自动洗米式电饭煲,包括锅体和设于锅体内的内胆,所述内胆的底部为圆形,还包括喷水装置和供水装置;
6.所述供水装置与所述喷水装置连接,用于为喷水装置供给水源;
7.所述喷水装置设于所述锅体顶部,所述喷水装置设有至少一个喷射口,所述喷射口的喷射方向被设置为螺旋向下朝向内胆,以使喷射的水柱为内胆内的食材提供旋转的力。
8.可选地,所述喷水装置包括具有喷水腔的喷水座和位于喷水腔内的导向件,所述喷射口设于所述喷水腔的下端,所述导向件设有螺旋向下的导向通道,用于将水形成螺旋向下状后从喷射口喷出。
9.可选地,所述内胆的底面与所述内胆的侧面之间通过环形弧面连接,所述喷射口的喷射方向朝向所述环形弧面。
10.可选地,所述供水装置包括水箱、输送管和水泵,所述水箱设于所述锅体一侧,所述输送管连通水箱和喷水装置,所述水泵设于所述输送管。
11.可选地,所述水箱的外侧壁设有液位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水箱内的水位。
12.可选地,所述输送管上设有流量传感器,用于检测输送管内的水流量。
13.可选地,还包括排水装置,所述排水装置穿设于所述内胆下端,用于排出所述内胆里的水;
14.所述排水装置包括排水通道、滤网、排水阀和集水盒,所述滤网设于所述排水通道的入口,所述排水阀设于所述排水通道以控制排水通道的通断,所述集水盒装设于所述锅体下部且与所述排水通道相连通。
15.可选地,所述内胆内设有蒸饭隔层,所述蒸饭隔层设有漏水孔;
16.所述蒸饭隔层的上方与所述喷水装置的喷射口相对应,所述蒸饭隔层与所述内胆
底面形成储水腔。
17.可选地,还包括旋转装置,所述旋转装置与所述喷水装置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喷水装置转动。
18.可选地,还包括增压装置,所述增压装置设于所述供水装置上,用于为供水增加水压。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有如下优点:
20.本实施例中的自动洗米式电饭煲,通过将喷水装置向待洗的米粒喷出螺旋向下的水柱,带动米水整体翻滚和旋转,在惯性的作用下,水量和水压较小的水柱也能推动米水整体持续旋转,洗米更加均匀全面,且更能带出米粒中的杂质,洗米效果更佳。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自动洗米式电饭煲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图1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图2的a部放大图。
25.图4为图1在另一视角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6.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1所述供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还示出了内胆和集水盒。
27.图6为图1的n-n剖视图。
28.图7为图6的b部放大图。
29.图8为图6的c部放大图。
30.图9为图6中的喷水装置的立体剖视示意图。
31.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内胆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2.为了使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33.实施例1
34.如图1至图9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一种自动洗米式电饭煲,其包括锅体1、内胆2、喷水装置3、供水装置4和排水装置5,锅体1包括锅身11和锅盖12,内胆2设于锅体1内,内胆2的底部为圆形。当然,自动洗米式电饭煲还包括发热装置6,发热装置6包括发热管61和耦合器62,该发热管61位于锅体1内腔的底部用于为煮饭过程提供热量,耦合器62亦位于锅体1内腔的底部且与发热管61电性连接,用于控制电源通断。
35.供水装置4与喷水装置3连接,用于为喷水装置3供给水源,排水装置5穿设于内胆2下端,用于排出内胆2里的水;喷水装置3设于锅体1顶部,优选地,喷水装置3设于锅体1的顶部中间,喷水装置3设有至少一个喷射口30,喷射口30的喷射方向被设置为呈螺旋向下朝向
内胆2,以使喷射的水柱为内胆2内的食材提供旋转的力。
36.自动洗米式电饭煲的洗米过程为:打开锅盖12往内胆2中加入适量米,盖上锅盖12后,供水装置4启动,喷水装置3将水呈螺旋状往米的方向喷出,米水混合后在喷射水柱的推力作用下翻滚并绕内胆2内周旋转,带出米粒中的杂质,若干时间后排水装置5控制排出带有杂质的洗米水,完成洗米动作。
37.需要说明的是,该自动洗米式电饭煲还可以增设增压装置,增压装置设于所述供水装置4上,能够进一步为供水增加水压。
38.本实施例中的自动洗米式电饭煲,通过将喷水装置3向米粒喷出螺旋向下的水柱,带动米水整体翻滚和旋转,在惯性的作用下,水量和水压较小的水柱也能推动米水整体持续旋转,洗米更加均匀全面,且更能带出米粒中的杂质,洗米效果更佳。
39.喷水装置3的喷射口30可以设有两个或三个或更多且绕周向均匀分布。多个喷射口30的喷射方向被设置成螺旋放射状。设置多个喷射口30能够使得米水更快形成翻滚旋转的状态,节省洗米时间。
40.作为具体实施方式之一而非限定,喷水装置3包括具有喷水腔33的喷水座31和位于喷水腔33内的导向件32,喷射口30设于喷水腔33的下端,导向件32设有螺旋向下的导向通道321,用于将水形成螺旋向下状后从喷射口30喷出。其中,喷水装置3可拆卸地设于锅体1上,便于维修、更换或清洗,可拆卸的方式不限于螺纹连接、卡接、磁吸、过渡配合等。
41.喷水装置3的喷射口30如果设置不同向下角度的喷射方向也会影响洗米效果尤其是带动米水旋转的效果,因此,为了达到较佳的效果,内胆2的底面与内胆2的侧面之间通过环形弧面21连接,喷射口30的喷射方向朝向环形弧面21。
42.本实施例中,供水装置4包括水箱41、输送管42和水泵43,水箱41设于锅体1一侧,输送管42连通水箱41和喷水装置3,水泵43设于输送管42上。具体地,水泵43优先选用隔膜泵。其中,水箱41的外侧壁设有液位传感器411,用于检测水箱41内的水位。该液位传感器411优先选用多段水位传感器。输送管42上设有流量传感器421,用于检测输送管42内的水流量。其中,水箱可以以卡接的方式可拆卸地设于于锅体1一侧。
43.供水装置4启动时,水泵43负责抽水,将水箱41的水输送至喷水装置3,喷水装置3的水压可以通过水泵43进行调节,也可以通过装设水阀进行调节。喷水装置3的出水量可由水泵43根据流量传感器421的反馈调节至设定值。进一步提升电饭煲的自动化智能化程度。
44.进一步地,排水装置5包括排水通道50、滤网51、排水阀52和集水盒53,滤网51设于排水通道50的入口,排水阀52设于排水通道50内以控制排水通道50的通断,集水盒53装设于锅体1下部且与排水通道50相连通。优选地,排水阀52为电磁阀。可以理解的是,滤网51起到分离米粒和洗米水的作用,完成洗米动作的洗米水从排水通道50排出,设置的集水盒53可以暂存洗米水,以便于将收集的洗米水倒掉或作其他用途。作为实施方式之一而非限定,集水盒53可拆卸地装设于锅体1下部,可拆卸方式不限于放置式、插拔式、卡接式、电磁式等。
45.当然,排水装置5还可以无需集水盒,仅设置为带滤网的连接外部的排水通道,以将洗米水直接排到外部水渠、水桶等地方。
46.本实施例中的自动洗米式电饭煲,还可包括旋转装置,旋转装置与喷水装置3连接,用于驱动喷水装置3转动。具体地,旋转装置可以选用电机或喷射孔,电机的输出端与喷
水装置3连接。喷水装置3能够在电机或喷射孔的作用下旋转,能更好的让内胆内的米水滚动起来,进一步增强洗米效果。
47.实施例2
48.在实施例2中,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为了简便表述,仅说明其主要结构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本实施例中未说明的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其区别在于:
49.如图10,本实施例中的自动洗米式电饭煲并没有排水装置,而是在内胆2内设置蒸饭隔层201,蒸饭隔层201设有漏水孔2011;蒸饭隔层201的上方与喷水装置3的喷射口30相对应,蒸饭隔层201与内胆2底面形成储水腔202。使用时将米置于蒸饭隔层201上,在喷水装置3的冲刷作用下进行洗米,洗米水从漏水孔2011落入储水腔202,通过加热内胆底部,储水腔202里的水产出蒸汽将蒸饭隔层201上的米煮成饭。
50.应当理解的是,本技术中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技术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的,“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此外,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51.如上所述是结合具体内容提供的一种或多种实施方式,并不认定本技术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凡与本技术的方法、结构等近似、雷同,或是对于本技术构思前提下做出若干技术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