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热装置及解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714550发布日期:2022-12-28 02:06阅读:45来源:国知局
加热装置及解冻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加热装置及解冻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传统的食物解冻方法大多为放在室温中解冻或者用温水浸泡解冻等,放在室温中需要的解冻时间长,解冻不均匀,用温水浸泡解冻比室温解冻稍快,但容易食物被浸泡的外表熟了,内部和没浸泡的外表还未解冻,解冻不彻底。


技术实现要素:

3.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的问题,提供一种解冻速度快,具有加热功能的加热装置及解冻装置。
4.一种加热装置,包括:上盖组件;底座组件,所述上盖组件可拆卸地盖设在所述底座组件上,所述上盖体组件与所述底座组件围合形成容置腔;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设置在底座组件内,所述加热组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容置腔内。
5.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加热装置,用于为冰冻的食物加热或解冻恢复常温或为餐具进行杀菌烘干,底座组件上用于放置食物,加热组件设置在底座组件上,使得可以对放置在底座组件上的食物进行加热,达到解冻和加热目的,对放置在底座组件上的餐具进行加热,达到杀菌消毒以及烘干的作用,通过在底座组件上可拆卸地盖设上盖组件,从而形成容置腔,当对食物或餐具进行加热时,可以起到保温作用,提高加热效率,节省能源。
6.本技术的加热装置通过把加热组件设置在底座组件上,可以起到对冰冻食物加速恢复常温的作用,比起传统的在常温解冻的方法时间更短,效率更高,解冻更彻底。
7.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座组件的底壁靠近所述容置腔一侧上设有第一开口,所述加热组件在所述底座组件的内部经所述第一开口延伸至所述容置腔内。
8.上述的加热装置进一步限定了:通过在底座组件的底壁靠近容置腔一侧上设置第一开口,使加热组件可以经第一开口延伸至容置腔,从而加热组件产生的热量可以散发到容置腔内,实现对冰冻食物进行加热。
9.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座组件的底壁内凹陷形成储水槽,所述储水槽的底壁上设有所述第一开口,所述加热组件在所述底座组件的内部经所述第一开口延伸至所述储水槽内。
10.上述的加热装置进一步限定了:通过在底座组件的底壁内凹陷形成储水槽,从而可以在底座组件的底壁上添加一定量的水,第一开口设置在储水槽的底壁上,加热组件经第一开口延伸至储水槽内,从而加热组件可以加热储水槽内的水,有利于放置在容置腔内的冰冻食物加热更均匀,更稳定,加热效率更高。
11.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座组件沿所述储水槽的周向形成有凸台。
12.上述的加热装置进一步限定了:通过在储水槽的周向设置凸台,从而可以在储水槽上方设置可以放置食物的容器,避免食物直接接触储水槽内的水。
13.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沥水盘,所述沥水盘上设有多个过孔,所述沥水盘可分离地设置在底座组件上,所述沥水盘位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沥水盘的边缘架设在所述凸台上,所述沥水盘的底部与所述储水槽的底壁形成有间隙。
14.上述的加热装置进一步限定了:通过在底座组件上设置在沥水盘,可以把洗干净的餐具放置在沥水盘上,启动加热组件便可实现对餐具杀菌消毒,通过沥水盘上设置过孔以及沥水盘的底部与储水槽的底壁形成有间隙,从而刚洗好的餐具上的水可以通过沥水盘上的过孔进入到储水槽上,从而实现对餐具进行烘干。
15.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散热置物盘,所述散热置物盘可分离地设置在底座组件上,所述散热置物盘位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散热置物盘的边缘架设在所述凸台上,所述散热置物盘的底部与所述储水槽的底壁形成有间隙,所述散热置物盘沿长度方向上设有多个排水槽,所述排水槽与所述储水槽连通,所述散热置物盘的底部靠近所述储水槽的一侧上设有多个导热片。
16.上述的加热装置进一步限定了:通过在底座组件上设置散热置物盘,可以把冰冻的食物放置在散热置物盘上进行加热解冻,在散热置物盘放置食物的一侧上设置了排水槽,并使散热置物盘和储水槽之间形成一定的间隙,使解冻食物时产生的水可以通过排水槽流入到储水槽上,放置解冻所产生的水流到外部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同时还可以在储水槽上加入一定量的水,有利于放置在散热置物盘上的冰冻食物加热更均匀,更稳定,加热效率更高,并且散热置物盘的底面上还设有导热片,增加导热面积,进一步提高食物的解冻速度。
17.可选地,散热置物盘所使用的的材料为铝合金。
18.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座组件包括上壳体和底壳,所述上壳体和所述底壳可拆卸连接,所述上壳体与所述底壳围合形成安装腔,所述加热组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安装腔内。
19.上述的加热装置进一步限定了:通过把底座组件分为上壳体和底壳,上壳体和底壳围合形成安装腔,方便加热组件以及控制组件的安装和放置。
20.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壳上设有多个散热孔,多个所述散热孔与所述安装腔连通。
21.上述的加热装置进一步限定了:由于加热组件安装在安装腔内,且加热组件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会导致安装腔内的温度过高,容易造成安装腔内的线路损坏,因此通过在底壳上设置多个散热孔,使得安装腔能通过多个散热孔与外界连通,从而方便安装腔的散热,提高加热装置耐用性以及使用安全性和可靠性。
22.一种解冻装置,包括:如前述的加热装置,所述上盖组件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与所述容置腔连通;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设置在所述底座组件上,所述风机组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风机组件与所述容置腔、出风口形成过风通道;雾化装置,所述雾化装置设置在所述底座组件上,所述雾化装置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容置腔内。
23.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座组件包括竖立部和支撑部,所述风机组件和所述雾化装置设置在所述竖立部上,所述加热组件设置在所述支撑部上。
24.本技术从第二方面公开了一种解冻装置,通过把风机组件和雾化装置设置在底座组件的竖立部内,雾化装置和风机组件与容置腔连通,雾化装置产生的水雾可以飘散到容
置腔内并附着在容置腔内的食物上,风机组件与容置腔以及出风口连通并形成过风通道,风机组件可以使容置腔内的空气流动速度加快,并且还可以把雾化装置产生的水雾加速扩散到容置腔的各个位置上,让水雾分布更均匀,气流配合水雾,使容置腔内形成低温高湿的环境,同时,在底座组件的支撑部上设置加热组件,可以对容置腔内冰冻的食物进行加热升温,特别地,加热组件对食物进行加热时,加热温度大约在摄氏度,避免温度过高使食物外表熟了,进一步地加快解冻速度,让食物的解冻更加彻底,更加均匀,实现快速解冻食物。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加热装置的爆炸示意图;
26.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加热装置的剖面视图;
27.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底座组件、所述加热装置和所述沥水盘的爆炸示意图;
28.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底座组件、所述加热装置和所述散热置物盘的爆炸示意图;
29.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底座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30.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解冻装置的爆炸示意图。
31.其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32.1上盖组件,101容置腔,102出风口;
33.2底座组件,201第一开口,202储水槽,21凸台,203安装腔,22上壳体,23底壳,204散热孔,24竖立部,25支撑部;
34.3加热组件;
35.4沥水盘;
36.5散热置物盘,501排水槽;
37.100风机组件;
38.200雾化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39.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40.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41.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所述加热装置及解冻装置。
42.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加热装置,包括:上盖组件1;底座组件2,上盖组件1可拆卸地盖设在上盖组件1上,上盖体组件1与底座组件2围合形成容置腔101;
43.加热组件3,加热组件3设置在底座组件2内,加热组件3至少部分位于容置腔101内。
44.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加热装置,用于为冰冻的食物加热或解冻恢复常温或为餐具进行杀菌烘干,底座组件2上用于放置食物,加热组件3设置在底座组件2上,使得可以对放置在底座组件2上的食物进行加热,达到解冻和加热目的,对放置在底座组件2上的餐具进行
加热,达到杀菌消毒以及烘干的作用,通过在底座组件2上可拆卸地盖设上盖组件1,从而形成容置腔101,当对食物或餐具进行加热时,可以起到保温作用,提高加热效率,节省能源。
45.本技术的加热装置通过把加热组件3设置在底座组件2上,可以起到对冰冻食物加速恢复常温的作用,比起传统的在常温解冻的方法时间更短,效率更高,解冻更彻底。
46.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底座组件2的底壁靠近容置腔101一侧上设有第一开口201,加热组件3在底座组件2的内部经第一开口201延伸至容置腔101内。
47.上述的加热装置进一步限定了:通过在底座组件2的底壁靠近容置腔101一侧上设置第一开口201,使加热组件3可以经第一开口201延伸至容置腔101,从而加热组件3产生的热量可以散发到容置腔101内,实现对冰冻食物进行加热。
48.如图1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底座组件2的底壁内凹陷形成储水槽202,储水槽202的底壁上设有第一开口201,加热组件3在底座组件2的内部经第一开口201延伸至储水槽202内。
49.上述的加热装置进一步限定了:通过在底座组件2的底壁内凹陷形成储水槽202,从而可以在底座组件2的底壁上添加一定量的水,第一开口201设置在储水槽202的底壁上,加热组件3经第一开口201延伸至储水槽202内,从而加热组件3可以加热储水槽202内的水,有利于放置在容置腔101内的冰冻食物加热更均匀,更稳定,加热效率更高。
50.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底座组件2沿储水槽202的周向形成有凸台21。
51.上述的加热装置进一步限定了:通过在储水槽202的周向设置凸台21,从而可以在储水槽202上方设置可以放置食物的容器,避免食物直接接触储水槽202内的水。
52.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沥水盘4,沥水盘4上设有多个过孔,沥水盘4可分离地设置在底座组件2上,沥水盘4位于容置腔101内,沥水盘4的边缘架设在凸台21上,沥水盘4的底部与储水槽202的底壁形成有间隙。
53.上述的加热装置进一步限定了:通过在底座组件2上设置在沥水盘4,可以把洗干净的餐具放置在沥水盘4上,启动加热组件3便可实现对餐具杀菌消毒,通过沥水盘4上设置过孔以及沥水盘4的底部与储水槽202的底壁形成有间隙,从而刚洗好的餐具上的水可以通过沥水盘4上的过孔进入到储水槽202上,从而实现对餐具进行烘干。
54.如图2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散热置物盘5,散热置物盘5可分离地设置在底座组件2上,散热置物盘5位于容置腔101内,散热置物盘5的边缘架设在凸台21上,散热置物盘5的底部与储水槽202的底壁形成有间隙,散热置物盘5沿长度方向上设有多个排水槽501,排水槽501与储水槽202连通,散热置物盘5的底部靠近储水槽202的一侧上设有多个导热片。
55.上述的加热装置进一步限定了:通过在底座组件2上设置散热置物盘5,可以把冰冻的食物放置在散热置物盘5上进行加热解冻,在散热置物盘5放置食物的一侧上设置了排水槽501,并使散热置物盘5和储水槽202之间形成一定的间隙,使解冻食物时产生的水可以通过排水槽501流入到储水槽202上,放置解冻所产生的水流到外部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同时还可以在储水槽202上加入一定量的水,有利于放置在散热置物盘5上的冰冻食物加热更均匀,更稳定,加热效率更高,并且散热置物盘5的底面上还设有导热片,增加导热面积,进一步提高食物的解冻速度。
56.可选地,散热置物盘5所使用的的材料为铝合金。
57.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底座组件2包括上壳体22和底壳23,上壳体22和底壳23可拆卸连接,上壳体22与底壳23围合形成安装腔203,加热组件3至少部分位于安装腔203内。
58.上述的加热装置进一步限定了:通过把底座组件2分为上壳体22和底壳23,上壳体22和底壳23围合形成安装腔203,方便加热组件3以及控制组件的安装和放置。
59.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底壳23上设有多个散热孔204,多个散热孔204与安装腔203连通。
60.上述的加热装置进一步限定了:由于加热组件3安装在安装腔203内,且加热组件3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会导致安装腔203内的温度过高,容易造成安装腔203内的线路损坏,因此通过在底壳23上设置多个散热孔204,使得安装腔203能通过多个散热孔204与外界连通,从而方便安装腔203的散热,提高加热装置耐用性以及使用安全性和可靠性。
61.如图2和图6所示,一种解冻装置,包括:如前述的加热装置,上盖组件1设有出风口102,出风口102与容置腔101连通;风机组件100,风机组件100设置在底座组件2上,风机组件100至少部分位于容置腔101内,风机组件100与容置腔101、出风口102形成过风通道;雾化装置200,雾化装置200设置在底座组件2上,雾化装置200至少部分位于容置腔101内。
62.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底座组件2包括竖立部24和支撑部25,风机组件100和雾化装置200设置在竖立部24上,加热组件3设置在支撑部25上。
63.本技术从第二方面公开了一种解冻装置,通过把风机组件100和雾化装置200设置在底座组件2的竖立部24内,雾化装置200和风机组件100与容置腔101连通,雾化装置200产生的水雾可以飘散到容置腔101内并附着在容置腔101内的食物上,风机组件100与容置腔101以及出风口102连通并形成过风通道,风机组件100可以使容置腔101内的空气流动速度加快,并且还可以把雾化装置200产生的水雾加速扩散到容置腔101的各个位置上,让水雾分布更均匀,气流配合水雾,使容置腔101内形成低温高湿的环境,同时,在底座组件2的支撑部25上设置加热组件3,可以对容置腔101内冰冻的食物进行加热升温,特别地,加热组件3对食物进行加热时,加热温度大约在40摄氏度,避免温度过高使食物外表熟了,进一步地加快解冻速度,让食物的解冻更加彻底,更加均匀,实现快速解冻食物。
64.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65.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