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阀组件和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258983发布日期:2023-05-25 04:12阅读:27来源:国知局
蒸汽阀组件和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烹饪器具,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蒸汽阀组件和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1、现有饭煲的蒸汽发生装置结构复杂、成本高。因此,需要一种烹饪器具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在
技术实现要素:
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2、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蒸汽阀组件,用于烹饪器具,其包括:

3、第一蒸汽阻流冷凝腔和第二蒸汽阻流冷凝腔,所述蒸汽阀组件构造为允许所述第一蒸汽阻流冷凝腔和第二蒸汽阻流冷凝腔连通,其中,所述第一蒸汽阻流冷凝腔用于与所述烹饪器具的烹饪空间连通,以允许烹饪加热产生的蒸汽进入所述蒸汽阀组件;

4、冷凝水容纳部,设置在所述第一蒸汽阻流冷凝腔中,用于蓄存冷凝水;

5、出气口,与所述第二蒸汽阻流冷凝腔连通,用于释放所述蒸汽;和

6、导热部,与所述冷凝水容纳部连接,用于传导热量以加热所述冷凝水。

7、根据本技术,蒸汽阀组件能够将烹饪产生的蒸汽(烹饪蒸汽)排出,同时其内的由烹饪蒸汽形成的冷凝水能够重新变为蒸汽(保湿蒸汽)返喷回烹饪空间,使其为米饭保湿。因此,蒸汽阀组件将蒸汽阀的功能与蒸汽发生装置的功能合二为一,简化了烹饪器具的结构、降低了产品成本。

8、可选地,所述的蒸汽阀组件包括:

9、蒸汽阀外壳组件,所述蒸汽阀外壳组件用于可拆卸地连接至所述烹饪器具,所述蒸汽阀外壳组件围设出蒸汽阀腔体;和

10、分隔组件,所述分隔组件设置在所述蒸汽阀腔体中,用于将所述蒸汽阀腔体分隔为所述第一蒸汽阻流冷凝腔和所述第二蒸汽阻流冷凝腔,所述分隔组件构造为允许所述第一蒸汽阻流冷凝腔与所述第二蒸汽阻流冷凝腔连通,

11、其中,所述蒸汽阀外壳组件的用于围设所述第二蒸汽阻流冷凝腔的部分设置有所述出气口,

12、所述蒸汽阀外壳组件的用于围设所述第一蒸汽阻流冷凝腔的部分设置有所述导热部。

13、根据本技术,蒸汽阀组件结构简单。将蒸汽阀腔体分隔为与烹饪空间连接的第一蒸汽阻流冷凝腔和与外部空间连接的第二蒸汽阻流冷凝腔,从而蒸汽阀组件可以阻碍保湿蒸汽进入第二蒸汽阻流冷凝腔,使得保湿蒸汽返喷回烹饪空间中。

14、可选地,所述蒸汽阀外壳组件中形成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包括进气管入口和进气管出口,进气通道连通所述进气管入口和所述进气管出口,

15、所述进气管入口用于连接所述烹饪器具以接收烹饪加热产生的蒸汽,

16、所述蒸汽阀组件构造为使所述进气管出口与所述第一蒸汽阻流冷凝腔连通,以使所述蒸汽进入所述蒸汽阀腔体,

17、其中,所述进气管出口高于所述第一蒸汽阻流冷凝腔的最低点,使得所述第一蒸汽阻流冷凝腔中低于所述进气管出口的部分形成所述冷凝水容纳部。

18、根据本技术,烹饪蒸汽进入蒸汽阀组件的通道与冷凝水生成的蒸汽的返喷通道为一个通道,即进气通道。

19、可选地,所述冷凝水容纳部的容积v满足:2ml≤v≤400ml。

20、根据本技术,蒸汽阀组件能够蓄存足够数量的冷凝水。

21、可选地,所述蒸汽阀外壳组件包括:

22、阀座,所述阀座用于可拆卸地连接至所述盖体组件,所述阀座包括所述进气管和阀座本体,所述阀座本体包括阀座底壁和从所述阀座底壁的外周向上延伸的阀座侧壁;和

23、阀盖,所述阀盖与所述阀座侧壁密封连接,以与所述阀座本体围设出所述蒸汽阀腔体,

24、其中,所述出气口设置至所述阀盖,所述导热部设置至所述阀座本体。

25、根据本技术,蒸汽阀外壳组件结构简单。

26、可选地,所述导热部设置至所述阀座底壁,并且/或者,所述导热部包括金属材料。

27、根据本技术,导热部设置至阀座底壁,可以更好地与冷凝水接触,从而快速加热冷凝水。导热部采用金属材料有利于提高导热效率。

28、可选地,所述阀座本体包括阀座通孔,

29、所述导热部构造为延伸穿过所述阀座通孔并沿周向与所述阀座通孔密封连接的导热件,所述导热件包括金属材料。根据本技术,可以仅将阀座本体的局部设置为由金属材料制成的导热部,从而降低产品成本。

30、可选地,所述阀座底壁包括:

31、底壁本体,其中所述阀座侧壁连接至所述底壁本体的外周;和

32、下凹部,所述下凹部从所述底壁本体向下凹陷,其中,所述阀座通孔设置至所述下凹部。

33、根据本技术,可以仅将阀座底壁的局部设置为由金属材料制成的导热部,从而降低产品成本,同时导热部可以更好地与冷凝水接触以快速加热冷凝水。

34、可选地,所述导热件可拆卸地连接至所述阀座通孔。

35、进一步,所述导热件包括第一导热部和第二导热部,所述第一导热部可拆卸地连接至所述第二导热部。

36、更近进一步,当所述导热部安装至所述阀座时,所述第一导热部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蒸汽阻流冷凝腔的外部以用于接触发热源,所述第二导热部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蒸汽阻流冷凝腔的内部以将热量传递给所述冷凝水,

37、所述第一导热部的位于所述第一蒸汽阻流冷凝腔的外部的部分中的至少部分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阀座通孔的孔径,所述第二导热部的位于所述第一蒸汽阻流冷凝腔的内部的部分中的至少部分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阀座通孔的孔径。

38、根据本技术,导热件可以拆下清洗。

39、可选地,所述阀盖可拆卸地连接至所述阀座,并且/或者,

40、所述阀座侧壁的一部分构成所述进气管的管壁的一部分。

41、根据本技术,蒸汽阀外壳组件可拆解和组装,从而可以清洗蒸汽阀腔体。进气管贴近阀座侧壁设置,便于设置导热部和增加导热部的面积。

42、可选地,所述进气管出口处的管壁沿径向朝向所述进气通道延伸,并且/或者

43、所述导热部位于所述第一蒸汽阻流冷凝腔的最低位置处。

44、根据本技术,烹饪蒸汽进入蒸汽阀组件时,入口大而出口小,这在一定程度为蒸汽进入蒸汽阀组件制造了障碍,使得不会有大量烹饪蒸汽同时涌入蒸汽阀组件,从而可以避免溢出。导热部位于所述第一蒸汽阻流冷凝腔的最低位置处,可以充分与冷凝水接触,有利于提高加热效率。

45、可选地,所述的蒸汽阀组件还包括:

46、至少一个第一冷凝挡板,所述第一冷凝挡板设置在所述第一蒸汽阻流冷凝腔中,所述第一冷凝挡板构造为允许所述蒸汽从所述进气管出口进入所述第一蒸汽阻流冷凝腔而后再进入所述第二蒸汽阻流冷凝腔;和/或

47、至少一个第二冷凝挡板,所述第二冷凝挡板设置在所述第二蒸汽阻流冷凝腔中,所述第二冷凝挡板构造为允许所述蒸汽从所述第一蒸汽阻流冷凝腔进入所述第二蒸汽阻流冷凝腔而后再从所述出气口排出。

48、根据本技术,第一冷凝挡板和第二冷凝挡板可以增加蒸汽的冷凝面积,有利于生成更多的冷凝水。

49、可选地,所述分隔组件的底部设置有允许流体通过的连通部,使得所述第一蒸汽阻流冷凝腔的底部与所述第二蒸汽阻流冷凝腔的底部连通。

50、根据本技术,当第一蒸汽阻流冷凝腔与第二蒸汽阻流冷凝腔在底部连通时,蒸汽阀腔体中的冷凝水会没过连通部,使得保湿蒸汽进入第二蒸汽阻流冷凝腔的阻力增大,有利于保湿蒸汽反喷回烹饪空间中。

51、可选地,所述连通部的最上沿与所述第一蒸汽阻流冷凝腔的底面的距离为0.3至3mm,并且/或者,所述连通部的面积为所述进气管出口的截面积的10%至300%。

52、进一步,所述连通部的最上沿与所述第一蒸汽阻流冷凝腔的底面的距离为0.5至1.5mm,并且/或者,所述连通部的面积为所述进气管出口的截面积的90%至150%。

53、根据本技术,设计合理的连通部尺寸和进气管出口的尺寸,使得保湿蒸汽通过连通部的阻力大于保湿蒸汽通过进气管出口的阻力,有利于保湿蒸汽反喷回烹饪空间中。可选地,所述分隔组件包括第一分隔件,所述第一分隔件设置在所述蒸汽阀腔体中并与所述蒸汽阀腔体的内表面密封连接,用于构成所述第一蒸汽阻流冷凝腔与所述第二蒸汽阻流冷凝腔的分界的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分隔件设置有第一通孔,用于使所述蒸汽阀腔体的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分隔件两侧的部分连通。

54、根据本技术,第一分隔件构成第一蒸汽阻流冷凝腔与第二蒸汽阻流冷凝腔的分界的至少部分,也即使将第一蒸汽阻流冷凝腔与第二蒸汽阻流冷凝腔分隔的部件包括第一分隔件的至少部分。

55、可选地,所述第一分隔件沿不平行于竖直方向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分隔件位于所述进气管出口的上方;

56、所述蒸汽阀组件还包括第二分隔件,所述第二分隔件沿不平行于水平方向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分隔件的顶部与所述第一分隔件的下表面密封连接,所述第二分隔件的侧边与所述蒸汽阀腔体的内表面密封连接,所述第二分隔件的底部设置有允许流体通过的连通部,使得所述蒸汽阀腔体的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分隔件的两侧的部分互相连通,

57、其中,所述第二分隔件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位于所述进气管出口与所述第一通孔之间,

58、其中,所述蒸汽阀腔体的位于所述第一分隔件下方的且位于所述第二分隔件的朝向所述进气管出口的一侧的部分为所述第一蒸汽阻流冷凝腔,所述蒸汽阀腔体的位于所述第一分隔件上方的和位于所述第一分隔件下方的且位于所述第二分隔件的背向所述进气管出口的一侧的部分为所述第二蒸汽阻流冷凝腔。

59、根据本技术,第一分隔件与第二分隔件将蒸汽阀腔体分隔为在底部连通的第一蒸汽阻流冷凝腔和第二蒸汽阻流冷凝腔,从而采用“水密封”的方案增加保湿蒸汽进入第二蒸汽阻流冷凝腔的阻力。

60、可选地,所述第二分隔件的底边的至少部分不接触所述第一蒸汽阻流冷凝腔的底壁,并且/或者所述第二分隔件的底部设置有通孔。

61、根据本技术,连通部的设置方法简单。

62、可选地,所述导热部与所述进气管位于所述第二分隔件的同侧。

63、根据本技术,导热部用于使第一蒸汽阻流冷凝腔中的冷凝水形成保湿蒸汽,导热部与进气管位于第二分隔件的同侧,有利于导入部的热量传导给第一蒸汽阻流冷凝腔中的冷凝水。

64、可选地,所述第一分隔件用于将所述蒸汽阀腔体分隔为所述第一蒸汽阻流冷凝腔和所述第二蒸汽阻流冷凝腔;

65、所述蒸汽阀组件还包括泄压装置,所述泄压装置设置至所述第一通孔并相对于所述第一分隔件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间可移动,当所述泄压装置位于所述打开位置时,所述第一蒸汽阻流冷凝腔与所述第二蒸汽阻流冷凝腔连通。

66、根据本技术,蒸汽阀组件还可以通过泄压装置调节保湿蒸汽进入第二蒸汽阻流冷凝腔的阻力。

67、可选地,所述第一分隔件构造为使得所述第一蒸汽阻流冷凝腔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通孔的下方,使得所述第二蒸汽阻流冷凝腔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通孔的上方,

68、所述泄压装置包括重力球,所述重力球架设至所述第一通孔处,其中所述重力球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径。

69、进一步,所述第一分隔件构造为使得所述第一通孔至少低于所述第一分隔件的位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周边的部分,并且所述第一分隔件的至少位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周边的部分在所述第一通孔的轴线两侧倾斜向下。

70、根据本技术,泄压装置采用重力球。蒸汽阀组件可以调整重力球的重力,使得烹饪蒸汽可以克服重力球的重力势能从而进入第二蒸汽阻流冷凝腔,使得保湿蒸汽不能克服重力球的重力势能从而不能进入第二蒸汽阻流冷凝腔。

71、可选地,所述第一分隔件的所述位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周边的部分在所述第一通孔的轴线两侧的倾斜角度不同。

72、根据本技术,当烹饪蒸汽将重力球顶离第一通孔时,重力球倾向于滚向第一分隔件的斜度较平缓的一侧,当烹饪蒸汽力量不足时,重力球重新返回第一通孔的用时会相对延长,使得第二蒸汽阻流冷凝腔中的冷凝水有更多机会流回第一蒸汽阻流冷凝腔。

73、可选地,所述泄压装置包括弹片,所述弹片相对于所述第一分隔件在所述打开位置和所述关闭位置间可枢转,其中,当所述弹片位于所述打开位置时,所述弹片打开所述第一通孔,当所述弹片位于所述关闭位置时,所述弹片关闭所述第一通孔,

74、其中,所述第一分隔件还设置有第二通孔。

75、进一步,所述第二通孔低于所述第一通孔。

76、根据本技术,泄压装置采用弹片,蒸汽阀组件可以调整弹片的偏置力,使得烹饪蒸汽可以克服弹片的弹性势能从而进入第二蒸汽阻流冷凝腔,使得保湿蒸汽不能克服弹片的弹性势能从而不能进入第二蒸汽阻流冷凝腔。

77、可选地,所述蒸汽阀腔体的内表面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第一分隔件的凸筋。

78、根据本技术,分隔组件通过凸筋支撑,从而分隔组件与蒸汽阀外壳组件可拆解,便于用户清洗蒸汽阀组件。

79、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其包括:

80、煲体组件,用于盛放烹饪所需的食材;

81、盖体组件,用于盖合所述煲体组件,当所述盖体组件盖合时,所述煲体组件与所述盖体组件之间形成烹饪空间,所述盖体组件包括发热件,用于产热;和

82、根据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蒸汽阀组件,所述蒸汽阀组件可拆卸地连接至所述盖体组件,

83、其中,当所述蒸汽阀组件连接至所述盖体组件时,所述导热部接触所述发热件,所述第一蒸汽阻流冷凝腔与所述烹饪空间连通。

84、根据本技术,烹饪器具的蒸汽阀组件能够将烹饪产生的蒸汽(烹饪蒸汽)排出,同时其与锅盖组件的发热件接触,使得其内的由烹饪蒸汽形成的冷凝水能够重新变为蒸汽(保湿蒸汽)返喷回烹饪空间,其中,烹饪蒸汽进入蒸汽阀组件的通路与保湿蒸汽进入烹饪空间的通路为同一通路。因此,根据本技术的烹饪器具通过同一个蒸汽阀组件实现排放蒸汽功能与米饭保湿功能二合一,降低了烹饪器具的成本,提升了用户体验。

85、可选地,所述盖体组件包括:

86、面盖组件,所述面盖组件设置有面盖阀槽,用于容纳所述蒸汽阀组件;和

87、衬盖组件,所述衬盖组件附接至所述面盖组件,所述衬盖组件包括用于连通所述烹饪空间的衬盖通道,所述发热件设置至所述衬盖组件,

88、其中,所述发热件和所述衬盖通道暴露在所述面盖阀槽中,当所述蒸汽阀组件位于所述面盖阀槽中时,所述导热部接触所述发热件,所述第一蒸汽阻流冷凝腔与所述衬盖通道连通。

89、根据本技术,盖体组件结构紧凑。

90、可选地,所述衬盖通道包括相反设置的第一通道口和第二通道口,所述第一通道口用于连通所述烹饪空间,所述第二通道口用于连通所述面盖阀槽,

91、其中,所述第二通道口设置有第三密封件,以使所述第一蒸汽阻流冷凝腔与所述衬盖通道密封连接。

92、根据本技术,蒸汽阀组件与第二通道口密封接触,避免蒸汽进入盖体组件内部。

93、可选地,所述衬盖组件包括隔热件,所述发热件连接至所述隔热件。

94、根据本技术,隔热件可以隔绝发热件向盖体组件的其他部件传热,避免盖体组件受高温影响。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