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管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07664发布日期:2023-03-01 00:14阅读:25来源:国知局
吸管杯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杯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在杯体内建构吸管的吸管杯结构。


背景技术:

2.一般饮用各种饮料时,大多会使用到一次性的吸管,由饮料杯直接戳破杯盖上的预留孔或杯体上的封膜,来饮用饮料杯中的饮品;若是消费者未一次将饮品饮用完毕,通常会将吸管留置于装有饮品的容器上,裸露的吸管上附着饮品易沾染污渍或蚊虫接触,导致该吸管受到污染,造成卫生上的问题。除此之外,一次性吸管大多是由不可分解的塑料材料所制成,因此这些数量庞大的塑料吸管,对环境造成严重的伤害。
3.也因如此,市场上的吸管杯由此诞生,而市售吸管杯主要设有一杯身、一杯盖及一吸管,杯盖盖合于杯身上,且杯盖上另设有一掀盖,吸管的一端伸入于杯身内,吸管的另一端由杯盖凸伸出,该掀盖将凸伸于杯盖上的吸管部位予以压持收折于掀盖内,当不吸取杯身内的液体时,通过掀盖将凸伸出的吸管部位予以压持收折于掀盖内,以防止杯身内的液体由吸管流出,但掀盖常因不小心被误触而打开,导致杯身内的液体由吸管流出,产生漏水的情况,在使用上仍有缺陷。
4.因此,发明人依据多年相关行业的丰富设计开发及实际制作经验,发明了一种吸管杯结构,以期达到更佳的实用价值。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吸管杯结构,该吸管杯结构具有可便利提携、不外漏及保护吸管不受污染等功效,可以解决目前常见的吸管杯容易产生外漏以及易受到污染的问题。
6.本实用新型的吸管杯结构的主要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方案所实现:
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吸管杯结构,包括:
8.一杯体,具有一开口端;
9.一上盖,对应覆盖密合于所述杯体的开口端,所述上盖设有一通孔,并于所述通孔内部设有螺设部;
10.一吸管座,对应穿设所述上盖的通孔处,所述吸管座上设有透孔,所述吸管座的中心延伸出一吸嘴,所述吸嘴的底端连接一吸管;
11.一逆止垫,设有一穿孔并对应套设于所述吸管座的所述吸嘴上,所述逆止垫对应所述透孔处设有一相互嵌塞的塞体,所述塞体设有一与所述杯体的内部相连通的微孔;
12.一外盖,对应覆盖于所述吸管座的外部,所述外盖对应所述上盖的所述螺设部设有相互锁固的螺合部,所述外盖设有一提环。
13.本实用新型吸管杯结构的较佳实施例中,其中所述杯体包括一外杯及一嵌设于所述外杯的内部的内杯。
14.本实用新型吸管杯结构的较佳实施例中,其中所述内杯的开口处设有内结合部,
所述上盖对应所述内结合部处设有相互结合定位的外结合部。
15.本实用新型吸管杯结构的较佳实施例中,其中所述杯体与所述上盖之间设有一止密垫圈。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吸管杯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7.1.本实用新型的吸管杯结构,通过逆止垫的设计,使其当吸管杯不小心翻倒时,不会有外部气体进入杯体改变杯内压力,故能保持杯体不外漏的功能。
18.2.本实用新型的吸管杯结构,通过外盖的提环设计,让使用者能便利提携吸管杯外出,达到使用方便的效果。
19.3.本实用新型的吸管杯结构,通过外盖全面覆盖吸嘴外部,能达到完善包覆不沾染污渍的效果。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外观分解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局部分解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盖合状态下的剖视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盖合状态下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开启外盖后的剖视图。
25.附图标号说明:
26.1、杯体;10、开口端;11、外杯;12、内杯;121、内结合部;2、上盖;21、通孔;22、螺设部;23、外结合部;3、吸管座;31、透孔;32、吸嘴;33、吸管;4、逆止垫;41、穿孔;42、塞体;421、微孔;5、外盖;51、螺合部;52、提环;6、止密垫圈。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使本实用新型所运用的技术内容、目的及其达成的功效有更完整且清楚的描述,请一并参阅附图及标号,详细说明如下:
28.首先,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吸管杯结构的立体外观分解和局部分解示意图,该吸管杯结构主要包括:
29.一杯体1,具有一开口端10;
30.一上盖2,对应覆盖密合于所述杯体1的开口端10,所述上盖2设有一通孔21,并于所述通孔21内部设有螺设部22;
31.一吸管座3,对应穿设于所述上盖2的通孔21处,所述吸管座3上设有透孔31,吸管座3的中心延伸出一吸嘴32,且所述吸嘴32的底端连接一吸管33;
32.一逆止垫4,设有一穿孔41并对应套设于所述吸管座3的吸嘴32上,所述逆止垫4对应所述透孔31处设有一相互嵌塞的塞体42,所述塞体42设有一与所述杯体1内部相连通的微孔421;
33.一外盖5,对应覆盖于所述吸管座3的外部,所述外盖5对应所述上盖2的螺设部22设有相互锁固的螺合部51,再于所述外盖5设有一提环52。
34.请参阅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吸管杯的杯体1可为任一类型,如保冰、保温、隔热或双层杯等,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杯体1包括一外杯11及一内杯12,其中所述内杯12嵌设
于所述外杯11的内部,并在所述内杯12的开口处设有内结合部121,所述上盖2在对应所述内结合部121处设有相互结合定位的外结合部23。另外,在所述杯体1与所述上盖2之间设有一止密垫圈6。
35.值得一提的是,当所述吸管座3对应穿设在所述上盖2的通孔21处时,能进一步利用熔接技术,使所述吸管座3与所述上盖2穿设结合在一起;然而,上述加工方法仅为可实施的方式之一,任何可将所述吸管座3与所述上盖2结合的技术,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36.当在所述杯体1内盛装饮品后,将所述上盖2通过内结合部121和外结合部23锁固于所述杯体1的开口端10,进而使得吸管33进入所述杯体1内,再将所述外盖5通过螺合部51及螺设部22锁固于所述上盖2上,并完全包覆所述吸管座3的吸嘴32;当吸管杯不小心翻倒时,因有逆止垫4的设计,并不会有外部气体进入杯体1改变杯内压力,故能保持杯体1不外漏。同时,所述外盖5全面覆盖所述吸嘴32的外部,能达到完善包覆不沾染污渍的效果,所述外盖5的提环52也能提供用户方便提携的功能。
37.当饮用饮品时,将所述外盖5旋下解锁露出所述吸嘴32,通过所述吸嘴32饮用所述杯体1内部饮品,而所述逆止垫4上的塞体42的微孔421能与杯体1内部连通,当吸起饮品时会通过微孔421平衡内外部压力,使吸嘴32顺畅地吸取内部饮品。
38.前述的实施例或附图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做出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39.通过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实施说明可知,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手段相较之下,本实用新型主要具有下列优点:
40.1.本实用新型的吸管杯结构,通过逆止垫4的设计,使其当吸管杯不小心翻倒时,不会有外部气体进入杯体1改变杯内压力,故能保持杯体1不外漏的功能。
41.2.本实用新型的吸管杯结构,通过外盖5的提环52设计,让使用者能便利提携吸管杯外出,达到使用方便的效果。
42.3.本实用新型的吸管杯结构,通过外盖5全面覆盖于吸嘴32的外部,能达到完善包覆不沾染污渍的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