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学习桌桌面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59063发布日期:2023-03-29 10:29阅读:71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学习桌桌面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学习桌桌面工程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多功能学习桌桌面。


背景技术:

2.学习桌因为随着技术发展和用户需求的增加,已经不仅仅是局限于原有的平面型简易桌面。如申请号为cn202221145597.5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学习桌,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学习桌,包括桌架、学习桌本体和桌板,所述桌板固定在桌架上,学习桌本体设置于桌板的下表面;桌架可进行调节,桌架内设置有调节部;桌板的上表面设置有屏风,屏风上设置有补光部;桌板上屏风的设置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拥有遮挡风的能力,避免风吹动桌板上的纸张影响学习;同时屏风上设置的补光部能够进一步的照亮桌板,避免人体和屏风造成阴影;学习桌本体内设置有抽屉;学习桌本体内设置有调节控制组件,调节部和补光部与调节控制组件连接;调节控制组件的设置更加便于控制调节部和补光部,使得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更为方便,进而使得儿童也能轻松使用本实用新型。
3.上述申请的学习桌使用时没有将置物槽以及置物槽盖板的功能进一步利用,仅仅是采用可拆卸的副桌板使得露出开口处于抽屉存储空间的上方,便于取用抽屉内的物品,但是这样的设计还需要使用者掀开负桌板来确定所需要取用物体的具体是位于何处,物体的展现不够直观,此次,其所采用的露出开口和活动开口的设置使得本实用新型拥有至少两个开口便于使用者取用抽屉内的物品,使得其桌面上因为开口的设计造成桌面出现“凹陷”,可能会导致因此在书写过程中造成纸张被戳破的潜在风险,且易造成灰尘积累在开口处的问题,并且缺少可以对书本等进行灵活夹持的结构。
4.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多功能学习桌桌面,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学习桌桌面,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学习桌桌面,包括桌面框和置物槽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桌面框的内部嵌合有与所述桌面框位于同一水平高度的桌面内板,所述桌面框与所述桌面内板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桌面框的顶部中间位置开设有置物槽,所述桌面框的下部对称分布有两组支架凹槽,支架嵌合于所述桌面框的下部对称分布的两组支架凹槽处。
7.进一步的,所述置物槽盖板利用连接螺栓将置物槽盖板连接台与所述桌面框之间构成可拆卸结构,且所述置物槽盖板连接台的两端预留有两组螺纹孔,置物槽盖板夹的连接端与所述置物槽盖板连接台之间通过螺纹孔利用螺栓进行固定。
8.进一步的,所述支架包含内支架和外支架,所述内支架与所述外支架之间采用贯穿柱进行连接,且所述支架的最大打开角度受限于所述桌面框的下部对称分布的两组支架
凹槽的开口深度。
9.进一步的,所述置物槽盖板的底端利用两组连接柱嵌合于所述桌面框的顶部中间位置开设的置物槽的顶端卡孔处。
10.进一步的,所述桌面框的上边框两侧开设两组条形槽,右侧所述条形槽的内部按需布设有包括但不限于线束夹和笔夹的其中一种。
1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学习桌桌面,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桌面采用面积较大的桌面内板来减小置物槽对桌面完整性的影响,且采用透明的置物槽盖板来方便对收纳物品的归类和取放,并且采用置物槽盖板夹可以利用螺栓为旋转中心点向内侧进行折叠和旋转的结构特点,对其所要夹持的物体的夹持点进行调节,以便更加灵活地进行物品夹持操作。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置物槽盖板处结构示意图;
14.图3为本实用新型桌面框的结构示意图;
15.图4为本实用新型侧视结构示意图;
16.图5为本实用新型支架处结构示意图;
17.图6为本实用新型内支架和外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18.图7为本实用新型置物槽盖板拆解结构示意图;
19.图8为本实用置物槽盖板闭合和支架闭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桌面框;2、桌面内板;3、置物槽;4、置物槽盖板;5、支架;11、条形槽;31、置物槽盖板夹连接台;41、置物槽盖板夹;51、内支架;52、外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2.实施例1:如图1-3、图4、图7和图8所示,一种多功能学习桌桌面,桌面框1的内部嵌合有与桌面框1位于同一水平高度的桌面内板2,桌面框1与桌面内板2为一体成型结构,因此桌面内板2不会因与桌面框1之间的高度差而造成使用者在使用时硌手等不佳的体验,桌面框1的顶部中间位置开设有置物槽3,桌面框1的下部对称分布有两组支架凹槽,置物槽盖板4利用连接螺栓将置物槽盖板连接台31与桌面框1之间构成可拆卸结构,当置物槽盖板4打开的时候,因为置物槽盖板夹41的顶端抵接于置物槽盖板4的表面,且置物槽盖板夹41设置有两组,并选用具有弹性的材质构成;此时可以利用置物槽盖板夹41对适当的纸张或者书籍亦或一些电子阅读器等进行夹持,利用其弹性特点使得置物槽盖板夹41始终保持一定的夹持力,且置物槽盖板4采用透明型材质构成,当其处于闭合状态时,置物槽盖板4与桌面框1的顶部中间位置开设有置物槽3之间形成一个可以收纳的储藏空间,可以对适当体积的物体进行收纳,且因为所形成的收纳空间的置物槽盖板4为透明状,便于进行物品查找,例如使用者可以在使用本桌面的时候将手机收纳至置物槽3内进行放置,且置物槽盖板连接台31的两端预留有两组螺纹孔,置物槽盖板夹41的连接端与置物槽盖板连接台31之间通过
螺纹孔利用螺栓进行固定,支架5嵌合于桌面框1的下部对称分布的两组支架凹槽处,置物槽盖板4的底部预留有两组与置物槽盖板夹41形状相符的容纳腔,且两组置物槽盖板夹41利用螺栓为旋转中心点向内侧进行折叠收纳,在将两组置物槽盖板夹41折叠后,保证了置物槽3内部收纳的物品在置物槽盖板4的保护下不会受到例如桌面倾斜等动作的影响,减少了物品跌落受损的风险。采取在置物槽盖板4的底部预留有两组与置物槽盖板夹41形状相符的容纳腔的结构特点,使得两组置物槽盖板夹41不仅可以保证在置物槽盖板4折叠的过程中不会收到阻碍,还可以利用置物槽盖板夹41可以利用螺栓为旋转中心点向内侧进行折叠和旋转的结构特点,对其所要夹持的物体的夹持点进行调节,且两组置物槽盖板夹41与置物槽盖板4所形成的夹持部,可以对书本进行夹持,保证书本在翻开状态下两侧的书页受到置物槽盖板夹41夹持作用不会出现合页现象,便于使用者进行阅读,以便更加灵活地进行物品夹持操作。因为置物槽3处于桌面的上端,使得桌面内板2的整体性比较好,可用面积为一个完整的面板。
23.实施例2:如图1、图4、图5和图6所示,桌面框1的内部嵌合有与桌面框1位于同一水平高度的桌面内板2,桌面框1与桌面内板2为一体成型结构,两者之间因为一体成型制造而成不会产生凹凸不清的情况,保证了桌面整体的平整度,桌面框1的顶部中间位置开设有置物槽3,桌面框1的下部对称分布有两组支架凹槽,置物槽盖板4利用连接螺栓将置物槽盖板连接台31与桌面框1之间构成可拆卸结构,且置物槽盖板连接台31的两端预留有两组螺纹孔,置物槽盖板夹41的连接端与置物槽盖板连接台31之间通过螺纹孔利用螺栓进行固定,支架5嵌合于桌面框1的下部对称分布的两组支架凹槽处,利用支架5可以保证桌面即使因为桌腿的调节需要,此时桌面处于一定的倾斜角度,支架5包含内支架51和外支架52,内支架51与外支架52之间采用贯穿柱进行连接,且支架5的最大打开角度受限于桌面框1的下部对称分布的两组支架凹槽,利用支架5在打开状态下对桌面上的物体如书籍等进行限位,防止其出现滑落,并且可以根据物体的厚度来选择掀开不同的内支架51或者是外支架52,因为内支架51和外支架52共同做成一个完整的支架5,两者均可以进行打开对桌面上的物体进行阻挡限位,内支架51和外支架52均采用相同的转轴连接于桌面框1的下部对称分布的两组支架凹槽处,因此两者所能打开的角度同样受限于支架凹槽的开口深度,即内支架51和外支架52具有相同的开启角度只是所处的限位高度不同,置物槽盖板4的底端利用两组连接柱嵌合于桌面框1的顶部中间位置开设的置物槽3的顶端卡孔处。
24.如图5和图8所示,桌面框1的上边框两侧开设两组条形槽11,且右侧条形槽11的内部按需布设有包括但不限于线束夹和笔夹的其中一种,上述的条形槽11是为了实现在桌面使用时对桌面上的一些用电器和阅读器进行充电时的数据线的整理,线材从条形槽处穿过以保证桌面的整洁度,并且可以设置若干笔夹,采用笔夹对使用的笔进行整理,使其处于随用随取,保持整洁归纳的状态。
25.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