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窗帘的窗帘收放装置以及电动窗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327271发布日期:2023-12-09 18:01阅读:63来源:国知局
电动窗帘的窗帘收放装置以及电动窗帘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电动窗帘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动窗帘的窗帘收放装置以及具有该电动窗帘的窗帘收放装置的电动窗帘。


背景技术:

1、相关技术中,窗帘收放装置用于自动收放窗帘布,以减少用户手动操作,从而实现家居设备的智能化设计。现有的窗帘收放装置中,驱动电机通过传动轴与离合器连接,且离合器通过传动轴与减速器连接,且减速器通过传动轴与驱动齿轮连接,如此造成现有的窗帘收放装置的整体长度尺寸较长,窗帘收放装置难以在室内隐蔽安装,从而造成窗帘收放装置安装于室内时容易被用户观察到,进而导致电动窗帘不满足外观设计要求,影响了用户对电动窗帘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尽量避免窗帘收放装置安装于室内时被用户观察到,提升用户对电动窗帘的使用体验,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电动窗帘的窗帘收放装置。

2、本技术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电动窗帘。

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动窗帘的窗帘收放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4、一种电动窗帘的窗帘收放装置,包括:齿链,所述齿链具有第一啮合齿,且所述齿链适于挂载窗帘布;外壳体和驱动电机,所述外壳体具有避让口,所述外壳体限定出安装空间,所述避让口与所述安装空间连通,所述齿链穿过所述避让口且伸入所述安装空间内;减速器,所述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端插入所述减速器内以与所述减速器传动连接,所述减速器用于对所述驱动电机产生的动力减速增矩,所述减速器具有第一动力输出部;动力输出组件,所述动力输出组件包括动力输出轴、离合件和驱动齿轮,所述动力输出轴插入所述第一动力输出部内以与所述减速器传动连接,所述驱动齿轮套设于所述动力输出轴外侧,所述离合件设于所述动力输出轴和所述驱动齿轮之间,所述离合件用于连通或阻断所述动力输出轴与所述驱动齿轮之间的动力传输,所述驱动齿轮具有第二啮合齿,且所述第二啮合齿与所述第一啮合齿啮合;其中,所述驱动电机、所述减速器、所述动力输出组件均安装于所述外壳体内且同轴设置。

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离合件设置于驱动齿轮内,并且使驱动电机和动力输出组件均伸入减速器内以与减速器传动连接,可以在窗帘收放装置中减少传动轴的设置数量,且可以使窗帘收放装置的结构更紧凑,从而可以有效地缩短窗帘收放装置的整体长度尺寸,与现有技术相比,窗帘收放装置易于隐蔽安装在室内,用户难以直接观察到窗帘收放装置,从而可以使电动窗帘满足外观设计要求,进而提升了用户对电动窗帘的使用体验。

6、优选的,所述减速器包括第一行星轮组件和第二行星轮组件,所述第一行星轮组件具有第一动力输入部和所述第一动力输出部,动力适于从第一动力输入部向所述第一动力输出部传导,且所述第一行星轮组件适于对输入所述第一行星轮组件的动力减速增矩;所述第二行星轮组件具有第二动力输入部和所述第二动力输出部,动力适于从第二动力输入部向所述第二动力输出部传导,且所述第二行星轮组件适于对输入所述第二行星轮组件的动力减速增矩,所述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端插入所述第二动力输入部内以与所述第二行星轮组件传动连接,所述第二动力输出部与所述第一动力输入部传动连接。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二行星轮组件内的齿轮组中各齿轮啮合连接,并且调节第二行星轮组件内的各齿轮的齿数,可以使第二行星轮组件以适宜的传动比调节动力的转速和扭矩。同时,通过第一行星轮组件与第二行星轮组件传动连接,可以使驱动电机输入减速器的动力依次经过第一行星轮组件和第二行星轮组件调速后输出至动力输出组件。

8、优选的,所述减速器还设有:减速器壳体和减速器底板,所述减速器壳体固定于所述外壳体内,所述减速器壳体与所述减速器底板连接配合,所述减速器壳体和减速器底板共同限定出安装腔,所述第一行星轮组件和所述第二行星轮组件均安装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减速器底板设有用于避让所述第二动力输入部的第一避让孔。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速器壳体和减速器底板可以为第一行星轮组件和第二行星轮组件提供防护。同时,减速器壳体和减速器底板可以防止第一行星轮组件和第二行星轮组件的零件散乱脱落,减速器能够形成总成结构,生产厂家可以首先将减速器装配完成,然后生产厂家将减速器整体装配与外壳体内,如此设计能够提高窗帘收放装置的生产效率。

10、优选的,所述第一行星轮组件包括:第一太阳轮、多个第一行星轮、第一行星架和第一齿圈,所述第一太阳轮具有所述第一动力输入部,所述第一齿圈套设于所述第一太阳轮外侧,所述减速器壳体形成有所述第一齿圈,所述第一行星轮连接于所述第一齿圈和所述第一太阳轮之间,且多个所述第一行星轮沿所述第一行星轮组件的周向方向依次间隔开,所述第一行星架与多个所述第一行星轮均枢转连接,所述第一行星架设有所述第一动力输出部,所述第一动力输出部朝向靠近所述动力输出组件延伸设置,所述第一太阳轮、所述第一行星架、所述第一动力输出部和所述第一齿圈均同轴设置。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第一齿圈被固定,第一太阳轮与第一行星轮间以固定传动比传导动力,输入至第一行星轮组件的动力可以依次通过第一太阳轮、第一行星轮传导至第一行星架。第一太阳轮、第一行星架、第一动力输出部和第一齿圈均同轴设置可以使第一行星轮组件运行更稳定,可以减少减速器的运行噪音。由此,输入第一行星轮组件的动力可以依次通过第一太阳轮、第一行星架和第一动力输出部调速后输出至动力输出轴。

12、优选的,所述第一动力输出部具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动力输出轴插接配合;所述第一连接孔的内周壁设有至少一个第一传动凹槽,所述动力输出轴的外周壁对应设有第一传动销,所述第一传动销伸入所述第一传动凹槽内且与所述第一传动凹槽的内壁止抵。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动力输出部上设置第一连接孔可以实现动力输出轴插入减速器内的技术效果。通过使第一传动销与第一传动凹槽的内壁止抵,第一动力输出部绕第一行星轮组件的中心轴线转动时,第一传动凹槽的内壁与第一传动销发生干涉,第一传动凹槽的内壁可以推动第一传动销运动以带动动力输出轴转动,驱动电机产生的动力可以通过减速器输出至动力输出轴。

14、优选的,所述第二行星轮组件包括:第二太阳轮、多个第二行星轮、第二行星架和第二齿圈,所述第二太阳轮具有所述第二动力输入部,所述第二齿圈套设于所述第二太阳轮外侧,所述减速器壳体形成有所述第二齿圈,所述第二行星轮连接于所述第二齿圈和所述第二太阳轮之间,且多个所述第二行星轮沿所述第二行星轮组件的周向方向依次间隔开,所述第二行星架与多个所述第二行星轮均枢转连接,所述第二行星架靠近所述第一行星轮组件的一侧设有所述第二动力输出部,所述第二太阳轮、所述第二行星架和所述第二齿圈均同轴设置。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第二齿圈被固定,第二太阳轮与第二行星轮间以固定传动比传导动力,输入至第二行星轮组件的动力可以依次通过第二太阳轮、第二行星轮传导至第二行星架。第二太阳轮、第二行星架、第二动力输出部和第二齿圈均同轴设置可以使第二行星轮组件运行更稳定,可以减少减速器的运行噪音。由此,输入第二行星轮组件的动力可以依次通过第二太阳轮、第二行星架和第二动力输出部调速后输出至第一行星轮组件。

16、优选的,所述第一行星轮组件包括第一太阳轮,所述第一太阳轮具有所述第一动力输入部,所述第二行星架与所述第一太阳轮同轴设置,且所述第二行星架与所述第一太阳轮构造为一体成型件;所述第二动力输入部具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与所述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端插接配合,所述第二连接孔的内周壁设有至少一个第二传动凹槽,所述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端的外周壁对应设有第二传动销,所述第二传动销伸入所述第二传动凹槽内且与所述第二传动凹槽的内壁止抵。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较于第二行星架与第一太阳轮之间采用插接等方式进行连接,将第二行星架与第一太阳轮构造为一体成型件可以减少减速器的加工步骤和装配步骤,也有助于减小第二行星架与第一太阳轮之间的间隔距离。并且,在第二动力输入部上设置第二连接孔可以实现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端插入减速器内的技术效果。通过使第二传动销与第二传动凹槽的内壁止抵,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端输出动力时,第二传动销与第二传动凹槽的内壁发生干涉,第二传动销可以推动第二传动凹槽运动以带动第二太阳轮转动,驱动电机产生的动力可以通过第二动力输入部输入至减速器。

18、优选的,所述外壳体内固设有内壳体,所述动力输出组件固定于所述内壳体内,所述减速器壳体设有第一定位结构,所述内壳体的内周壁对应设有第二定位结构,所述第一定位结构与所述第二定位结构定位配合,以将所述减速器壳体固定于所述外壳体内。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速器固定于内壳体内,内壳体可以支撑减速器。通过第一定位结构与第二定位结构配合以限制减速器壳体转动,第一齿圈和第二齿圈均被固定于外壳体内,第一行星轮组件和第二行星轮组件均以固定传动比对驱动电机输出的动力进行调速,从而便于窗帘收放装置通过控制驱动电机的转动圈数以调节窗帘布的移动行程,进而可以使电动窗帘精准地控制窗帘布的展开程度。

20、优选的,所述第一定位结构构造为定位凸起,所述定位凸起沿所述减速器壳体的径向方向凸出于所述减速器壳体的外周壁,且所述定位凸起具有第一导向斜面;所述第二定位结构构造为定位凹陷,所述定位凹陷沿所述减速器壳体的径向方向凹陷于所述内壳体的内周壁,且所述定位凹陷具有第二导向斜面,所述定位凸起伸入所述定位凹陷内,所述第一导向斜面与所述第二导向斜面导向配合。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速器壳体产生绕减速器的中心轴线转动的趋势时,定位凸起与定位凹陷的内壁止抵,定位凹陷可以阻止定位凸起转动,从而实现将减速器壳体固定于内壳体内的技术效果。并且,在定位凸起上设置第一导向斜面能够减小定位凸起的截面积大小,从而可以使定位凸起更容易插入定位凹陷内,第二导向斜面与第一导向斜面相对,第二导向斜面可以在于定位凸起插入定位凹陷后与第一导向斜面止抵,第二导向斜面能够支撑第一导向斜面,从而可以限制定位凸起在定位凹陷内运动。

22、优选的,所述外壳体包括第一壳体部和第二壳体部,所述动力输出组件和所述齿链设于所述第一壳体部内,所述驱动电机和所述减速器设于所述第二壳体部内;所述第二壳体部内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盖设于所述减速器的靠近所述第一壳体部的一侧,所述限位板上安装有快拆机构,所述第一壳体部与所述第二壳体部通过所述快拆机构可拆卸连接,且所述快拆机构用于锁止或解锁所述第二壳体部的顶盖,所述顶盖用于敞开或封闭所述第二壳体部。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外壳体分为两部分,窗帘收放装置的各部件分别可以装入第一壳体部和第二壳体部中对应的一个,然后将第一壳体部和第二壳体部装配在一起,可以实现窗帘收放装置的装配。通过利用快拆机构连接第一壳体部与第二壳体部,可以降低第一壳体部与第二壳体部的装配和拆卸难度。

24、优选的,所述快拆机构包括解锁按钮、复位件、传动齿轮和从动拨片,所述解锁按钮和所述从动拨片均与所述传动齿轮啮合连接,所述解锁按钮适于驱动所述传动齿轮带动所述从动拨片运动,所述解锁按钮被按压时从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以将所述顶盖从所述第二壳体部解锁且解锁所述第一壳体部与所述第二壳体部;所述复位件用于驱动所述解锁按钮从所述第二位置运动至第一位置,以使所述解锁按钮和所述从动拨片将所述顶盖锁止于所述第二壳体部且锁止所述第一壳体部与所述第二壳体部。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按压解锁按钮以使解锁按钮和从动拨片共同将顶盖从第二壳体部解锁且解锁第一壳体部与第二壳体部,并且利用复位件驱动解锁按钮和从动拨片将顶盖锁止于第二壳体部且锁止第一壳体部与第二壳体部,可以实现快拆机构将窗帘收放装置快速拆卸和安装效果,可以使第一壳体部与第二壳体部之间的分离和装配难度更低。

26、优选的,所述解锁按钮具有按压部、主动部和第一锁止销,所述主动部与所述传动齿轮啮合连接,所述从动拨片具有从动部和第二锁止销,所述从动部与所述传动齿轮啮合连接,沿所述窗帘收放装置的第一方向上,所述主动部与所述从动部分别设于所述传动齿轮的两侧,且所述主动部与所述从动部沿所述窗帘收放装置的第二方向反向延伸设置,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互垂直;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一锁止销和所述第二锁止销均穿过所述顶盖的第一安装孔且穿入所述第一壳体部的第二安装孔;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第一锁止销和所述第二锁止销均伸出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

2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按压部被按压时能够带动主动部和第一锁止销运动,从动部运动时能够带动第二锁止销运动,解锁按钮与从动拨片的运动方向相反。当解锁按钮被按压时,解锁按钮和从动拨片均朝向第二壳体部内运动,当解锁按钮不再被按压时,复位件驱动解锁按钮和从动拨片均朝向第二壳体部外运动。并且,解锁按钮运动至第一位置时,第一锁止销与第一安装孔的内壁发生干涉且与第二安装孔的内壁发生干涉,从而第一锁止销可以限制第二壳体部的顶盖相对第二壳体部运动,且可以限制第一壳体部相对第二壳体部运动,第二锁止销与第一安装孔的内壁发生干涉且与第二安装孔的内壁发生干涉,从而第二锁止销可以限制第二壳体部的顶盖相对第二壳体部运动,且可以限制第一壳体部相对第二壳体部运动。

28、解锁按钮运动至第二位置时,第一锁止销与第一安装孔的内壁分离且与第二安装孔的内壁分离,从而第一锁止销可以将第二壳体部的顶盖从第二壳体部上解锁,且可以将第一壳体部与第二壳体部解锁,第二锁止销与第一安装孔的内壁分离且与第二安装孔的内壁分离,从而第二锁止销可以将第二壳体部的顶盖从第二壳体部上解锁,且可以将第一壳体部与第二壳体部解锁。

29、优选的,所述第二壳体部内设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将所述第二壳体部内分隔形成第一子安装空间和第二子安装空间,所述减速器和所述驱动电机安装于所述第一子安装空间内;所述窗帘收放装置还包括:电源控制板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驱动电机通信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驱动电机启停,所述电源控制板与外部电源、所述控制器均电连接,所述电源控制板用于控制外部电源向所述控制器供电。

3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控制器可以根据控制信号控制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端的转动,且控制器可以控制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端的转动方向,从而可以使电动窗帘根据用户的要求控制窗帘布拉展或折叠,且控制器可以控制窗帘布的展开程度。

31、优选的,所述限位板上设有角度检测件,所述角度检测件用于检测所述第一动力输出部的转动角度,所述控制器适于根据所述角度检测件的检测信号控制所述驱动电机启停。

3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利用角度检测件检测第一动力输出部的转动角度,控制器可以根据第一动力输出部的转动角度确定窗帘布的运动行程,从而控制器可以根据窗帘布的运动行程确定窗帘布的展开程度。当控制器判断窗帘布的展开程度达到适宜的展开程度时,控制器可以控制驱动电机停止,如此可以精准地控制窗帘布的展开程度,可以使照射进室内的光线强度更适宜,从而可以进一步地提高电动窗帘的使用体验。

33、优选的,所述离合件构造为传动球,所述驱动齿轮的内周壁具有适于所述传动球伸入的传动槽,所述传动球适于与所述传动槽的内壁止抵,所述动力输出轴伸入所述驱动齿轮内的端部设有驱动凸起,所述动力输出轴转动时所述驱动凸起驱动所述传动球伸入所述传动槽,且所述动力输出轴与所述传动球的伸出所述传动槽的部分结构止抵配合。

3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动力输出轴被减速器驱动后转动时,驱动凸起推动传动球沿动力输出组件的中心轴线转动,传动球在离心作用下朝向远离动力输出组件的中心轴线的方向运动,且传动球可以运动至伸入传动槽内,传动球在传动槽内运动时能够带动驱动齿轮转动。并且动力输出轴能够通过传动球的伸出传动槽的部分结构运动以间接地驱动驱动齿轮转动,从而可以实现离合件接合于动力输出轴与驱动齿轮之间时,动力输出轴能够驱动驱动齿轮转动的技术效果。

35、优选的,所述动力输出组件还包括支撑轴套、分离片和封堵件,所述支撑轴套套设于所述动力输出轴的外侧,所述支撑轴套具有沿所述支撑轴套的径向方向延伸的支撑台,所述支撑台具有用于支撑所述传动球的支撑面,所述驱动齿轮朝向所述减速器敞开,所述封堵件封堵于所述驱动齿轮的敞开口,所述分离片夹设于所述封堵件与所述支撑台之间,所述分离片用于驱动所述传动球从所述传动槽内脱出。

3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支撑面支撑传动球,可以尽量防止传动球在静止状态下从驱动齿轮内脱出,并且,支撑面可以使传动球在任意位置静止时均位于同一平面内,可以确保驱动凸起能够与传动球接触以驱动传动球运动。并且,封堵件可以尽量防止动力输出轴、传动球和支撑台从驱动齿轮内脱出导致动力输出组件失效。同时,当传动球伸入传动槽内、且驱动凸起未驱动传动球时,分离片可以驱动传动球沿动力输出组件的径向方向向内运动且移出传动槽,从而可以实现离合件断开动力输出轴与驱动齿轮之间的动力传输的技术效果。

37、优选的,所述减速器包括减速器壳体,所述减速器壳体具有用于避让所述第一动力输出部的第二避让孔,所述支撑轴套与所述第二避让孔插接配合;所述第二避让孔的内周壁设有至少一个限转槽,所述支撑轴套的外周壁对应设有限转凸起,所述限转凸起伸入所述限转槽内且与所述限转槽的内壁止抵。

3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限转凸起与限转槽发生干涉,可以使支撑轴套相对减速器壳体静止,其中,减速器壳体被固定于外壳体内,通过限转凸起与限转槽限转配合,减速器壳体能够限制支撑轴套转动。通过限制支撑轴套转动,当动力输出轴转动时,动力输出轴不能通过动力输出轴与支撑轴套之间的摩擦力驱动支撑轴套转动,从而支撑轴套不能通过支撑轴套与封堵件之间的摩擦力驱动封堵件转动,进而封堵件不能带动驱动齿轮转动。

39、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部具有壳体延伸段,所述壳体延伸段设有所述避让口,所述壳体延伸段用于安装窗帘导轨。

4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第一壳体部上设置壳体延伸段,壳体延伸段能够增大第一壳体部与窗帘导轨的接触面积,从而可以使第一壳体部对窗帘导轨的支撑效果更好。另外,壳体延伸段上设置有用于安装窗帘导轨的安装位,窗帘导轨能够通过壳体延伸段被固定于窗帘收放装置上。

4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动窗帘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42、一种电动窗帘,包括:窗帘布;窗帘导轨,所述窗帘导轨用于对所述窗帘布导向;窗帘收放装置,所述窗帘收放装置的齿链挂载有所述窗帘布,所述窗帘收放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窗帘布沿所述窗帘导轨运动,所述窗帘收放装置为上述的电动窗帘的窗帘收放装置。

4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动窗帘设置有窗帘收放装置,窗帘收放装置通过驱动窗帘布运动以使窗帘布自动拉展或折叠,通过将窗帘收放装置的离合件设置于驱动齿轮内,并且使窗帘收放装置的驱动电机和动力输出组件均伸入减速器内以与减速器传动连接,可以在窗帘收放装置中减少传动轴的设置数量,且可以使窗帘收放装置的结构更紧凑,从而可以有效地缩短窗帘收放装置的整体长度尺寸,与现有技术相比,窗帘收放装置易于隐蔽安装在室内,用户难以直接观察到窗帘收放装置,从而可以使电动窗帘满足外观设计要求,进而提升了用户对电动窗帘的使用体验。

44、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45、1.通过将离合件设置于驱动齿轮内,并且使驱动电机和动力输出组件均伸入减速器内以与减速器传动连接,可以在窗帘收放装置中减少传动轴的设置数量,且可以使窗帘收放装置的结构更紧凑,从而可以有效地缩短窗帘收放装置的整体长度尺寸,与现有技术相比,窗帘收放装置易于隐蔽安装在室内,用户难以直接观察到窗帘收放装置,从而可以使电动窗帘满足外观设计要求,进而提升了用户对电动窗帘的使用体验;

46、2.通过第二行星轮组件内的齿轮组中各齿轮啮合连接,并且调节第二行星轮组件内的各齿轮的齿数,可以使第二行星轮组件以适宜的传动比调节动力的转速和扭矩。同时,通过第一行星轮组件与第二行星轮组件传动连接,可以使驱动电机输入减速器的动力依次经过第一行星轮组件和第二行星轮组件调速后输出至动力输出组件;

47、3.通过将外壳体分为两部分,窗帘收放装置的各部件分别可以装入第一壳体部和第二壳体部中对应的一个,然后将第一壳体部和第二壳体部装配在一起,可以实现窗帘收放装置的装配。通过利用快拆机构连接第一壳体部与第二壳体部,可以降低第一壳体部与第二壳体部的装配和拆卸难度;

48、4.当动力输出轴被减速器驱动后转动时,驱动凸起推动传动球沿动力输出组件的中心轴线转动,传动球在离心作用下朝向远离动力输出组件的中心轴线的方向运动,且传动球可以运动至伸入传动槽内,传动球在传动槽内运动时能够带动驱动齿轮转动。并且动力输出轴能够通过传动球的伸出传动槽的部分结构运动以间接地驱动驱动齿轮转动,从而可以实现离合件接合于动力输出轴与驱动齿轮之间时,动力输出轴能够驱动驱动齿轮转动的技术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