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食品加工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983911发布日期:2024-02-09 12:16阅读:16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食品加工机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食品加工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食品加工机。


背景技术:

1、随着厨用家电在人们生活中的逐步普及,人们烹饪食材越来越便捷和快速。例如,绞肉机就是当前厨房家电中较受消费者喜爱的家电之一。

2、在绞肉机刚诞生并进入厨房领域中时,消费者认为绞肉机替代了传统费时的手工碎肉、碎菜,十分方便而备受欢迎。但是,慢慢的,消费者又提出了新的需求,尤其是当代的宝妈越来越重视宝宝辅食的制作,当代的年轻人也越来越重视养生,需要对小容量的食材或药材或香辛料进行粉碎。而当前的绞肉机往往是1升以上的绞肉机,在制作几百毫升的小容量食材时,绞肉机的粉碎效果并不佳。

3、为此,有申请号为202222319987.6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无线手持式多功能搅碎机,包括玻璃桶状杯体(即绞肉杯)、安装于绞肉杯上方的透明碗状杯体以及设置于透明碗状杯体内的多个叠套设置的碎食碗。其中,透明碗状杯体的侧壁开口,以供多个碎食碗的提手从开口处伸出并外露,以方便用户对碎食碗进行拿取。虽然,上述方案相比现有的绞肉机来说,满足了用户既能绞肉又能对小容量的食材进行粉碎的需求,还通过设置多个叠套设置的碎食碗,减少不同食材之间的串味问题以及收纳的问题。

4、但是,上述方案没有考虑到用于用户通常绞肉时用于包饺子的需求会相对比较大,饺子馅往往需要肉和蔬菜共同混合。因此,在上述搅碎机中,用户搅碗肉后,需要先将肉类食材倒出,再将蔬菜放进去进行粉碎。如果用户未清洗绞肉碗直接粉碎蔬菜,那么杯体上残留的肉沫会带来一定的粘性是的菜叶类蔬菜更易黏在杯体的内壁上,不易粉碎均匀;如果用户清洗了杯体但未及时擦干杯体,那么水渍又会将菜叶类蔬菜粘在内体的内壁上,导致蔬菜的粉碎不均匀性,而且清洗的步骤也增加了粉碎的麻烦性,降低用户的使用体验感。因此,上述现有方案无法实现绞肉和碎菜用差不多容量的不同杯体实现快速粉碎,也没用考虑到如何增设一个碎菜杯。

5、更重要的是,上述方案,从其附图中可以明确看出,透明碗状杯体的底部设有通孔,该通孔有两个作用,一是使得多个叠套的碎食碗清洗后的水渍能流到下方的绞肉杯内,而绞肉杯的底面面积较大,更容易干;二是为保证透明碗状杯体与绞肉杯的配合稳定性,透明碗状杯体设有下凹凸的凸包结构。但是,凸包结构的存在会影响绞肉刀在绞肉杯内的收纳,所以其需要在凸包结构的底部设置供绞肉刀的刀轴穿出的通孔,以实现对绞肉刀的收纳。从附图可以看出,凸包结构的通孔直径大小接近凸包的底面直径,这样通孔偏大,在运输的过程中绞肉刀会很容易与通孔发生碰撞噪音,甚至绞肉刀的刀轴顶部脱离通孔而倾倒,并不断在绞肉杯内划损绞肉杯的内壁。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食品加工机,旨在减少食品加工机的收纳空间的前提下,降低运输过程中粉碎刀倾倒对粉碎杯的划损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食品加工机,包括内置电机的主机以及设于所述主机下方的杯体组件,所述杯体组件包括第一杯体和第二杯体,所述第一杯体和第二杯体可择一与所述主机配合形成工作组件,在所述食品加工机的收纳状态下,所述第一杯体的敞口端盖设有第一杯盖,所述第一杯盖上设有轴向贯穿的通孔,所述第一杯体内安装有粉碎刀,所述粉碎刀的顶部设有与主机配合的枢接轴,所述枢接轴伸入所述通孔内,所述粉碎刀限位于所述第一杯盖和第一杯体的内底面之间,所述第二杯体安装于所述第一杯盖上,且所述第二杯体的底部将所述第一杯盖压持于所述第一杯体上。

3、本方案中,第二杯体通过第一杯盖安装于第一杯体上,实现第一杯体和第二杯体的竖向收纳,避免占据较大的收纳面积。第一杯盖上设有轴向贯穿的通孔,所述粉碎刀的顶部设有与主机配合的枢接轴,所述枢接轴伸入所述通孔内,以使所述通孔对所述粉碎刀的上端径向限位;所述粉碎刀的底部定位于所述第一杯体的底壁上,以实现对粉碎刀的下端径向限位。通过上述上、下两端限位,将所述粉碎刀限位于所述第一杯盖和第一杯体的内底面之间,包括了对粉碎刀的径向限位和轴向限位,相当于所述粉碎刀的刀尖与所述第一杯体的内侧壁间隙配合,确保食品加工机在运输过程或用户自行搬运的情况中,避免粉碎刀触碰到第一杯体的内侧壁对第一杯体的内侧壁的刮伤及磨损。

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杯盖可分别适配所述第一杯体和第二杯体以分别形成第一粉碎腔和第二粉碎腔,所述主机通过所述第一杯盖与所述第一杯体或第二杯体配合形成工作组件。

5、本技术中,进一步限定第一杯盖可分别适配所述第一杯体和第二杯体以分别形成第一粉碎腔和第二粉碎腔,使得整个食品加工机中,对于第一杯体和第二杯体只需要一个杯盖,可降低成本。而且,所述主机通过所述第一杯盖与所述第一杯体或第二杯体配合形成工作组件,也使得一个主机通过第一杯盖可与两个不同的杯体实现配合,降低设置多个主机的制造成本,简化安装结构。

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杯盖包括朝向第一杯体延伸的延伸筋,所述第一杯体的内侧壁上设有台阶面朝上的台阶部,所述台阶部位于所述第一杯体顶部,所述第一杯盖与所述第一杯体通过所述延伸筋插入所述台阶部实现径向限位。

7、本技术中,通过在第一杯盖设置朝向第一杯体延伸的延伸筋,第一杯体的内侧壁上设有台阶面朝上的台阶部,第一杯盖与所述第一杯体通过所述延伸筋插入所述台阶部实现对第一杯盖的径向限位,进而保证上方的第二杯体与第一杯盖的配合稳定性。同时,台阶部位于第一杯体的顶部,使得第一杯盖安装方便,无需设置很长的延伸筋,也可以避免台阶部过矮时,食材飞溅到台阶面上进而导致食材挂接在台阶面上,影响粉碎效果。

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杯盖包括朝向第一杯体延伸的延伸筋,所述第一杯盖还设有自所述延伸筋的外侧壁径向向外延伸的翻边,所述翻边搭接于所述第一杯体的杯沿上,所述第二杯体的外底面压持于所述翻边上。

9、本技术中,通过设置第一杯盖还设有自所述延伸筋的外侧壁径向向外延伸的翻边,翻边搭接于第一杯体的杯沿上,使得第一杯体的侧壁对第一杯盖进行纵向限位,无需设置额外的限位部件,结构更为简单。而且,翻边平整,可以对第二杯体的外底面进行较稳定的竖向支撑。另外第二杯体的外底面压持于所述翻边上,使得第二杯体对第一杯盖的限位更稳定,进而保证第一杯盖对粉碎刀的限位稳定。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杯体的底部设有朝向第一杯盖延伸的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与所述第一杯盖插接限位。

11、由于第二杯体位于第一杯体上方,重心更高,为了减少第二杯体倾倒的问题出现,本方案中通过在第二杯体的底部设有朝向第一杯盖延伸的限位件,限位件与第一杯盖插接限位,使得第一杯盖对第二杯体进行径向限位,无需在第一杯体的内侧设置额外的限位部件,也可以避免两个杯体之间的直接磨损。

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杯盖盖包括朝向第一杯体凹陷的第一凹槽以及位于第一凹槽内侧的第二凹槽,第一凹槽的底面高于所述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限位件插接配合以实现对所述第二杯体的径向限位,所述第二凹槽用于与主机插接配合。

13、本技术中,通过设置第一凹槽对第二杯体的外底部插接,通过第二凹槽对主机插接,且第二凹槽设置于第一凹槽内侧,第一凹槽的底面高于所述第二凹槽,使得第二杯体的底部直径可以大于主机的直径,以提升第二杯体的容量,且不会出现上大下小的头重脚轻而影响稳定性的情况。另外,第一凹槽的底面高于所述第二凹槽,使得食品加工机利用第一杯体进行工作的状态下,主机可以更多的伸入第一杯体内,以降低主机的重心,进而提升工作稳定性。所述第一凹槽与限位件插接配合以实现对所述第二杯体的径向限位,保证了对第二杯体的径向限位稳定性。

14、进一步的,所述粉碎刀的底部与所述第一杯体的底部相互插接形成对所述粉碎刀的下端限位,所述粉碎刀与所述第一杯体的底部插接的尺寸为l1,所述粉碎刀的刀轴顶部与所述通孔的底面之间的活动高度为l2,所述粉碎刀的枢接轴伸入所述通孔的深度l3,其中,l1>l2>0mm,l3>l2>0mm。

15、由于当粉碎刀可穿过第一杯盖与主机适配工作时,为了避免粉碎刀的刀轴顶面与通孔的底面之间产生干涉,而设置所述粉碎刀的刀轴顶部与所述通孔的底面之间的活动高度l2>0mm。同时,为了避免粉碎刀轴向活动时脱出下端限位,或者是脱出通孔的限位,而设置l1>l2,l3>l2。

16、进一步的,所述粉碎刀可分别适配第一杯体和第二杯体;

17、或者,所述第一杯体和第二杯体的容积之比在0.8-1.2之间;

18、或者,所述枢接轴的顶面与第二杯体的外底面分离设置;

19、或者,所述第一杯体和第二杯体的内径相同;

20、或者,所述第二杯体内设有辅食杯,所述辅食杯在所述第二杯体内叠套设置有多个,最上方的辅食杯为第一辅食杯,所述第一辅食杯的辅食杯敞口端盖设有第二杯盖,所述第二杯盖可与任一辅食杯的敞口端适配。

21、在一种方案下,设置粉碎刀可分别适配第一杯体和第二杯体,一方面,使得两个杯体仅需一个粉碎刀可节省成本;另一方面,由于第二杯体内需要放置辅食杯,如果用两个不同的粉碎刀去分别适配第一杯体和第二杯体,那么只有一个粉碎刀可收纳于第一杯体内,另一粉碎刀会缺少收纳装置,整体的配件集成性不好。

22、在另一种方案下,本技术中,设置第一杯体和第二杯体容积之比在0.8-1.2之间,使得第一杯体和第二杯体的容积差不多大,这样能满足用户制作差不多容量的食材的需求,例如制作饺子馅时,可以用第一杯体粉碎肉,用第二杯体粉碎蔬菜。

23、在又一方案下,设置粉碎刀的刀轴顶部与第二杯体的外底面分离,以避免粉碎刀的刀轴顶部对第二杯体的外底面产生磨损。

24、在另一方案下,设置第一杯体的内径和第二杯体的内径相同,使得粉碎刀对两个杯体的配合间隙一致,可以达到差不多的粉碎效果。

25、在又一个方案下,还通过在第二杯体内设置多个叠套的辅食杯,可满足用户在制作辅食时的多样化需求以及辅食食材之间的串味问题。辅食杯设于第二杯体内,即相当于辅食杯的制作容量小于第二杯体。第二杯体一件两用,既起到了收纳辅食杯的作用,又作为粉碎食材使用。一般来说,辅食的容量往往在几百毫升。这样,第一杯体、与第一杯体容积差不多的第二杯体、辅食杯的设置,满足了用户制作容量的食材的多样化需求,改善用户的使用体验。

26、另外,最上方的辅食杯为第一辅食杯,所述第一辅食杯的辅食杯敞口端盖设有第二杯盖,使得第二杯该实现了对第一辅食杯的遮挡防尘,避免辅食刀外露。同时,第二杯盖可与任一辅食杯的敞口端适配,可达到与第一杯盖类似的功效,节省成本。

27、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杯体内设有多个辅食杯,所述多个辅食杯包括叠套设置的第一辅食杯和第二辅食杯,所述第一辅食杯的底部设有朝向第二辅食杯底部延伸的第一支撑筋,所述第二辅食杯的底部设有朝向第二杯体底部延伸的第二支撑筋,所述第一支撑筋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二支撑筋。

28、本技术中,通过在第二杯体内设置多个叠套的辅食杯,可满足用户在制作辅食时的多样化需求以及辅食食材之间的串味问题。通过设置第一辅食杯的底部设有朝向第二辅食杯底部延伸的第一支撑筋,以使得第二辅食杯通过第一支撑筋支撑第一辅食杯,减少两辅食杯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少磨损。通过设置第二辅食杯的底部设有朝向第二杯体底部延伸的第二支撑筋,以使得第二杯体通过第二支撑筋支撑第二辅食杯,减少第二辅食杯与第二杯体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少磨损。同时,第一支撑筋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二支撑筋,由于第二辅食杯在第二杯体中更靠下,为了方便拿取第二辅食杯,来设置较高的第二支撑筋抬高第二辅食杯的杯沿。

29、进一步的,第二杯体的底部设有与绞肉刀适配的第二定位柱,所述第二支撑筋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二定位柱;

30、或者,所述第二辅食杯内设有辅食刀,所述第二辅食杯的底部设有与辅食刀适配的第二限位柱,所述第一支撑筋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二限位柱。

31、本技术中,通过设置第二杯体的底部设有与绞肉刀适配的第二定位柱,实现绞肉刀与第二杯体的良好限位性,且第二定位柱凸出于第二杯体的内底面,没有藏肉的凹槽,利于第二杯体的清洗。同时,通过设置第二支撑筋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二定位柱,避免了第二辅食杯的底面与第二定位柱产生干涉磨损以及摩擦异响。

32、在另一方案下,设置第二辅食杯内设有辅食刀,所述第二辅食杯的底部设有与辅食刀适配的第二限位柱,使得辅食刀与第二辅食杯具备良好的限位性。同时,通过设置第一支撑筋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二限位柱,避免第一辅食杯的外底面与第二辅食杯的第二限位柱产生干涉磨损以及摩擦异响。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