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编码门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7960阅读:7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子编码门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门锁,特别适用于在开门次数不多、保密性能要求高的公共设施场合使用,属于防盗告警设备技术领域。
目前,已有形形色色用于安全防范的具有特定功能的锁研制出来,如CN86208174有线电子报警门锁,CN87214473门锁防暴装置,CN86200869百万亿次可编码单键电子密码锁等。现在的电子编码锁,其解码方式多为键控式,也有插片式、无线电遥控式等,但上述方式都必须在室内设置开锁用的能源,有些门锁的锁体或锁孔还往往暴露在门上。这样,如果能源发生故障或断电、停电时间里,门锁就不能打开;外露的部件容易被人破坏锁孔堵塞、编码按键揿坏等等。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克服上述缺陷的新型电子门锁。
本实用新型是由锁体和钥匙两部分组成,钥匙是一个外形为手枪状的电池盒,锁体是由机械门锁、衔铁与电磁线圈、编码控制电路和遍布门护钢板上的多个门钉所组成的。其中编码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电磁线圈相连接,两个告警端子与告警电路相连,其余的输入控制端及电源端子则分别接在由电池盒钥匙依次接触方能开锁的各个门钉上。输入控制端包括有假码控制开关和真码顺序控制开关两种。并利用强度较高的门钉编码。
本实用新型在室内不设能源。开锁时,由主人手持电池盒钥匙将能源按约定顺序施加于编码控制电路的输入端--门钉,方能开锁。如外人没有按规定顺序接触门钉,即捅错码号或者锁被打开后,本实用新型均可发出告警信号,此告警信号可与远程监控设备相接口,传至保卫或管理部门。并且,误码后编码块内部自锁,能立即切除内部电源通路,这时再按约定真码顺序开锁也不能将锁打开。只有开门人重新按真码顺序施加电源才能打开锁。编码控制电路具有过压保护功能,如外人用高于正常值的电压开锁时,电路本身自锁。既使外人不得开门,又起到保护内部电路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是用自备电源开门,故不会发生因供电能源故障而打不开房门的困境,能保证随时可以开锁开门。而且,利用强度较高的门钉编码,实施例中设真码五位,假码可随意增减,破码后换码容易,编码组合简单方便又任意变化,使保密度大大增强,所以本实用新型特别适用于开门次数不太频繁,保密性要求较高的公共建筑设施,如重要仓库、微波无人值守站、电缆增音站等等。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编码控制电路原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机械部分结构图。其中图2a是俯视图,图2b是底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钥匙及开锁方法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方法。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具体介绍。
图1表明本实用新型的编码控制电路是由多个继电器、双向可控硅、二极管和在一个线轴上同相绕制的多个线包组成的模块电路。它的十个接线端子中,1、2为电源施加端,3、4为误码告警端,5为假码输入端,6、7、8为真码输入端,9、0是电磁继电器线包接线端。电源正极端2并联有多个支路,其中一条支路上直接串联有继电器J1和双向可控硅Q1,该可控硅的控制端通过二极管D1和继电器J4的常开触点J4-1接入假码控制开关5,其余支路皆通过继电器J1的常闭接点J1-1后,再分别通过继电器J2、双向可控硅Q2,继电器J3、双向可控硅Q3和双向可控硅Q4以及各自的线圈构成回路,这些可控硅的控制端分别通过各自的二极管和继电器的常开接点组成真码顺序控制开关6、7、8,另有继电器J4并联于双向可控硅的正端与电源负极之间。在双向可控硅Q3和Q4的负极端分别引出一个接线端9、0作为编码控制电路的输出端接至电磁继电器的线包。另外,利用继电器J1的一组常开触点J1-2引出编码控制电路的两个告警端子3和4。
电路的工作原理就是开锁过程。首先把钥匙电源电压加至1、2端,其中2为正,1为负,此时继电器J4吸合,常开触点J4-1,J4-2,J4-3闭合,把端子5、6接入电路。然后,用钥匙的尖端去接触真码6,使双向可控硅Q2导通,继电器J2吸合,常开触点J2-1闭合,将端子7接入电路。接着,再用“枪尖”接触真码7,使Q3导通,J3吸合。于是,常开触点J3-1又将端子8接入电路。最后用“枪尖”触及真码8,使Q4导通,电磁继电器的线包由端子9、0加电,将锁打开。在开锁过程中,如果“枪尖”误触了与端子5相连的假码门钉,则Q1导通,J1吸合。常闭触点J1-1打开,切断加至Q2、Q3、Q4的电源通路,不得开锁;同时J1-2闭合,接通告警器电路,可发出相应声光告警信号,也可与远程监控设备相接口,传至有关部门。图中线包JS是在同一轴上分三组同相绕制的线包。这是为了减小线包内阻,在低电压下获得大电流,使开锁电压得以降低。本实用新型的开锁电源只有7.5伏,允许最低电压为5.5伏,这是其他电子编码门锁所不可及的。再者,只有三个线包内同时加电,即三个可控硅都被打开时,由于各个线包中加电产生的磁通是同相迭加而增大方能开锁。从
图1中看出,只有1、2、5、6、7、8六个端子与门钉相连,其中平时只有1、2端子与内电路相通,其余四个门钉都由继电器的常开触点将其与内电路隔开,这样当外人有可能用高压电源触对与1、2端子相连的门钉以前,不至于破坏控制电路,并且,即使万一接对与1、2端相连的门钉时,电路能进行自保。而这又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图2a是机械部分的俯视图。其门锁的机械部分系利用北京建筑锁厂的产品505三保险门锁改进而成11是锁舌,12是撞杆,13是锁体,14是执手,15是顶簧,16是安装板,17是护壳,18是线包,19是衔铁。现结合图2b叙述其工作原理。锁门时,利用锁体13上的执手14把卡盘20顺时针旋转(俯视),衔铁19的左端就卡住卡盘20的缺口处,此时拉簧21被拉紧,由于撞杆12的尾端被撞杆簧24推动至舌盘23的上肩部,虽然有推簧22的作用,锁舌11不能出壳,锁处于予锁状态。关门时,门框上的插角把撞杆12向锁体内推进,由于撞杆下方的限位桩26的限制,使撞杆向外发生位移,舌盘23的上肩被放松,推簧3将锁舌11推入插角,门上锁。开锁时,线包18加电,电磁铁产生吸力,吸引衔铁19右移,卡盘20在拉簧21的张紧力下顺时针转动,并带动舌盘23向右移动,锁舌内缩,锁被打开。此时,卡盘20上的梢子将使锁开开关25的机械触点闭合,接通告警器电路,该信号也可与远程监控设备接口,传至管理部门。
开锁的钥匙结构见图3a,其形状似一支手枪,内装五号干电池五节,“枪”头与“枪”身用铰链相连,装卸电池时可将“枪”头向上掀开。图3b是开锁方法示意。先将电池盒(钥匙)的接线箍的正负端卡在已编好码的门钉上,用枪头顺序触及真码门钉。如发生“锁开门不开”情况时,可用手稍微推拉门把手,门就可打开。
图4是门锁安装方法的示意。先将门锁的机械部分及电子编码块用螺栓固定于门的内侧,要注意让门锁的锁舌与插角之间能灵活自如地出入。再在木门32的外侧装上钢板门护27和金属门钉28。此时须注意门护钢板与门钉要绝缘良好。采取措施如图所示通过绝缘套管29后,再用垫圈30和螺母31把门钉28紧固在木门上。然后由编码控制块的端子焊出引线,引线另一端焊接香蕉插头,插入相应的门钉孔中,并把告警输出端子焊出引线与告警电路或远程监控设备相连。图中带空心的园圈皆为假码输入端可用导线将其连接接至假码控制开关的输入端,实心涂黑的园圈则为真码输入端,皆接入相应的编码块的输入端。使用时,应记忆所编码号不可忘却。
权利要求1.一种由锁体和钥匙两部分组成的电子编码门锁,其特征是钥匙为一个外形为手枪状的电池盒,锁体是由机械门锁、衔铁与电磁线圈、编码控制电路和遍布门护钢板上的多个门钉所组成的,其中编码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电磁线圈相连接,两个告警端子与告警电路相连,其余的输入控制端及电源端子则分别接在由电池盒钥匙依次接触方能开锁的各个门钉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编码门锁,其特征是编码控制电路是由多个继电器、双向可控硅、二极管和在同一线轴上同相绕制的多个线包组成的。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编码门锁,其特征是电源正端并联有多个支路,其中一条支路上直接串联有继电器J1和双向可控硅Q1,该可控硅的控制端通过二极管D1和继电器J4的常开触点接入假码控制开关,其余支路皆通过继电器J1的常闭接点后,再分别通过继电器J2、双向可控硅Q2、继电器J3、双向可控硅Q3和双向可控硅Q4以及各自的线圈构成回路,这些可控硅的控制端分别通过各自的二极管和继电器的常开接点组成真码顺序控制开关,另有继电器J4并联于双向可控硅的正端与电源负极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编码门锁,其特征是在双向可控硅Q3和Q4的负极端分别引出一个接线端作为编码控制电路的输出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编码门锁,其特征是利用继电器J1的一组常开触点引出编码控制电路的两个告警端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由手枪状电池盒的钥匙和由机械门锁、衔铁与电磁线圈、编码控制电路和遍布门护钢板上多个门钉组成的锁体的两部分构成的电子编码门锁。该锁不设室内电源,不会发生因电源故障而打不开房门的危险。编码组合简单方便又变化多端、保密性好,且可与远程监控设备接口,在捅错码号或者锁被打开后,将告警信号传至保卫管理部门。特别适用于开门次数不太频繁、保密性要求高的场所,如仓库、微波无人值守站、电缆增音站等。
文档编号E05B49/00GK2045414SQ8920604
公开日1989年10月4日 申请日期1989年4月27日 优先权日1989年4月27日
发明者张远智 申请人:邮电部设计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