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闭窗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9794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自闭窗扣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固定窗叶的自动紧扣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自闭窗扣。
目前,人们为了固定窗叶,一般是采用一种插销,当要固定窗叶时,必须是窗叶关闭后,一手拉住窗叶,一手用力按下插销,操作极不方便。在窗叶敞开未上风钩又遇到刮大风时,窗叶便会随风碰撞,导致碰坏玻璃或窗叶。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报》第4卷第4期上公开的“一种多用自动窗扣”就是为克服上述不足而提出的一种技术方案,但它的不足之处是结构、形状复杂,制造、安装不便,成本高,故难以推广应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正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制造容易,成本低廉,遇刮大风时能使敞开的未上风钩的窗叶自动关闭的一种自闭窗扣。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将扣座1用木螺钉固定在窗框下边的横木上,槽口向下,拉手扣用木螺钉固定在窗叶上,钩头向上,当需关上窗叶时,只需将窗叶向内拉拢或向里推,便可使拉手扣的钩头在与扣座相接触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力的作用下发生变形,并在穿过扣座的槽后回弹复位与扣座的内侧壁相扣合,实现其自动关闭扣紧窗叶的目的。同理,在刮大风时,敞开的、未上风钩的窗叶便可借助风力自动关闭。
附图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自闭窗扣的安装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扣座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拉手扣的结构示意图。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和工作情况作进一步地描述。
参见
图1-3,一种自闭窗扣由扣座1和拉手扣2组成。扣座1安装在窗框下部的横木3上,槽口1a向下,拉手扣2装在窗叶4上,其下部的钩头2b向上,两零件相互间的安装位置是拉手扣2的钩头2b的斜面与槽之间的过渡平面较之扣座1的槽底表面的水平位置至少高出2毫米,钩头2b正对扣座1的槽口1a。当要关闭窗叶时,将窗叶向内拉拢或向里推,使拉手扣2的钩头斜面与扣座1接触,并在力的作用下变形使之穿过扣座1的槽1a后回弹,以实现其与扣座1的内侧壁相扣合,达到关闭窗叶的目的;开窗时,只需用手指压下钩头并向外推,即可实现窗叶的开启。为了使其关窗方便,在拉手扣2上部设有一个便于手拉的半圆环2a。扣座1上至少有两个、拉手扣2上至少有三个螺钉过孔。扣座1和拉手扣2均用塑料或弹簧钢制成。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结构简单,使用、安装方便,体积小,重量轻,易于制造,成本低廉,美观新颖,开关灵活等特点,特别是窗叶敞开未挂风钩又遇刮大风时,窗叶能自动关闭,避免撞坏玻璃和窗叶。
权利要求1.一种自动窗扣,其特征在于由扣座(1)、拉手扣(2)组成,其中扣座(1)呈槽钢状,其上至少有两个螺钉过孔;拉手扣(2)上部设有一个便于手拉的半圆环(2a),下部有一钩头(2b),并至少有三个螺钉过孔。
专利摘要一种自闭窗口,属于固定窗叶的自动扣紧装置,由扣座和拉手扣两零件组成,扣座成槽钢状,通过木螺钉固定在窗框下边的横木上;拉手扣上部设有一个便于手拉窗叶的半圆环,下部有一钩头,通过木螺钉固定在窗叶上。当需关闭窗叶时,只需将其向内拉拢或向里推,即可实现其自动扣紧。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易于制造,成本低廉,开关灵活等特点,特别是在窗叶敞开未挂上风钩又遇上刮大风时,能实现窗叶的自动关闭,避免撞坏窗叶和玻璃。
文档编号E05C19/00GK2059934SQ9021176
公开日1990年8月1日 申请日期1990年1月19日 优先权日1990年1月19日
发明者王正根 申请人:王正根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