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感应报警环形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7963阅读:3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子感应报警环形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锁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电子感应报警环形锁,属电子防盗锁技术领域。
现有的环形锁(链条锁或钢丝锁)主要是机械弹子及链条或钢丝装置,易被人撬开或用开锁工具打开,不具备报警功能,因而防盗功能不佳。中国专利公报上公告了一专利CN2103613U报警链条锁,它是依靠链条外层的电极护套中两个极在链条锁受钳、拉、压、割等作用时相互接触而接通发声器,使发声器发声而报警。但它不能提前报警,必须等盗贼切割链条锁时才能报警,往往即使报了警,链条锁也已被损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已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电子感应报警环形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方案实现它是在环形锁锁体的侧部开设一与插锁孔端部相通的孔,孔中设有一簧片开关,簧片开关的开与关与环形锁的开启与锁闭状态相一致,并且与环索平行设有一外感应线,且增设一含内感应线的报警电路,它包括振荡电路、信号处理电路、双声发生器、音频推动级、稳压电路和电源组成,簧片开关控制报警电路中其它部分与电源间的通断。
本实用新型还可在报警电路中增设一定时响闹和锁定报警电路,它将电子表定时输出信号分为二路,一路作为报警电路的发声控制信号,另一路通过本定时响闹电路加至双声发生器输入端,使其暂不受感应信号影响,从而实现定时提醒响闹和自己开锁不报警的功能。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报警电路的电路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定时响闹电路的电路图以下对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本实用新型包括锁体1、环形索2、锁端头3、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一感应报警电路,并且在锁体1的侧部开有一个与一插锁孔端部相通的孔7,在其中设置有由带有绝缘层的动片端6和定片端5构成的簧片开关K,其动片端6与锁端头3的锁舌8相连,定片端5固定于孔7的左端部,与环形索2平行设有一外感应线4,其两端通过螺钉分别固定于锁体1与锁端头3上,感应报警电路由振荡电路、信号处理电路、控制开关电路、双声发生器、音频推动发声电路、稳压电路及电源组成。
本实用新型的感应报警电路的振荡电路由内感应线9、振荡线圈L1、三极管BG1、电阻R1、R2、及电容C1、C2组成,内感应线9通过螺钉固定于锁体1上并与外感应线4构成的环形回路相通,电阻R1、R2分别为三极管BG1的基极、射极偏置电阻,电容C2跨接于三极管BG1的基极及发射极间,振荡线圈L1与电容C1的串联支路跨接于三极管BG1的基极与射极偏置电阻R2间。
本实用新型的信号处理电路由三极管BG2、反相器F1、F2、电容C3~C6、电阻R3~R9及二极管D1、D2组成,其中三极管BG2、二极管D1起整流放大作用,电阻R4、R6及反相器F1构成脉冲电压放大级,其放大信号经二极管D2输出至控制开关电路、电阻R8、电容C6及反相器F2构成延时电路,起延时控制作用,并经电阻R9反馈至三极管BG1的基极输入端。
本实用新型的控制开关电路由三极管BG3、电阻R3、R4组成,电阻R3接信号处理电路的输出信号,另一端接三极管BG3基极,电阻R11跨接于三极管BG3基、射极间。
本实用新型的双声发生器为一由反相器F3~F6、二极管D3~D5、电阻R12~R13,电容C7、C8构成的一典型的方波发生电路。
本实用新型的音频推动发声电路由三极管BG4、BG5、变压器B1、蜂鸣器Y及电阻R16构成,双声发生器输出接三极管BG4基极,三极管BG4集电极经电阻R16接三极管BG5的基极,三极管BG5的集电极接变压器B1初级,其次级两端跨接有扬声器Y,其发射极经簧片开关K接电源正端。
本实用新型的稳压电路由三极管BG6、电阻R17、稳压管D6及电容C10构成,三极管BG6集电极经电阻R1接三极管BG1基极,电阻R17跨接于三极管基极与集电极之间,稳压管D6与电容C10分别跨接于三极管基极、发射极与电源负极间。
当该感应式环形锁处于锁闭状态时,簧片开关K闭合,则接通电源,感应报警电路处在触发报警状态,正常情况下,振荡电路振荡,其振荡信号通过电容C3、二极D1检波的直流电压使三极管BG2导通,其集电极电压下降,经反相器F1放大的电压使二极管D2导通,使控制开关电路中的三极管BG3导通,从而关闭了双声发生器,无报警声输出。当有人靠近环形锁时,振荡电路停振,三极管BG2截止,反相器F1输出电压为零,二极管BG2起隔离作用,控制开关三极管BG3截止,集电极电位由低电位上升为高电位,双声发生器开始工作。通过音频推动发声电路,蜂鸣器发声报警。由于反相器F2、电容C6、电阻R8构成延时电路,当电源刚接通时可有效地抑制接通电源瞬间形成的误报警。
实施例2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增设了一定时响闹和锁定报警电路,它由一电子表、三极管BG7、场效应管T、电阻R18、R19、二极管D7、D8及电容C11~C13构成,电子表响闹信号输出分二路、一路经电容C11接至三极管BG4的基极,另一路经电容C12接至三极管BG7基极,电阻R18、R19一端分别接三极管BG7基极及集电极,另一端均接至电源正极,三极管BG7发射极经二极管D7接至场效应管T的G极,场效应管T的D极接至三极管BG3集电极,其G极与S极间跨接有二极管D8与电容C13的并联支路,其S极接地。
本实施例的定时响闹和锁定报警电路作为一个独立部分可附加在实施例1的报警电路上,其工作原理如下述当设定电子表有定时响闹信号输出时,分二路,一路径电容C11加至三极管BG4的基极,通过蜂鸣器Y发出提醒信号,另一路径电容C12加到三极管BG7基极,令其导通,电源电压经电阻R19、三极管BG7、二极管D7对电容C13充电,给场效应管T-T10分钟左右的维持导通电压,在此段时间里,三极管BG3集电极电压处于低电位,使双声发生器暂不受感应信号的影响,从而实现了定时提醒响闹和自己并锁不报警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结构原理简单,使用方便、功耗低,安全可靠,广泛适用旅行包、自行车、锁门防盗。
权利要求1.一种电子感应报警环形锁,包括锁体(1)、环形索(2)、锁端头(3)、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一感应报警电路,并且在锁体(1)的侧部开有一个与一插锁孔端部相通的孔(7),在其中设置有由带有绝缘层的动片端(6)和定片端(7)构成的簧片开关(K),其动片端(6)与锁端头(3)的锁舌(8)相连,定片端(5)固定于孔(7)的左端部,与环形索(2)平行设有一外感应线(4),其两端通过螺钉分别固定于锁体(1)与锁端头(3)上,感应报警电路由振荡电路、信号处理电路、控制开关电路、双声发生器、音频推动发声电路、稳压电路及电源组成,其振荡电路由内感应线(9)、振荡线圈(L1)、三极管(BG1)、电阻(R1、R2)、及电容(C1、C2)组成,内感应线(9)通过螺钉固定于锁体(1)上并与外感应线(4)构成的环形回路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感应报警环形锁,其特征在于增设一定时响闹和锁定报警电路,它由电子表、三极管(BG7)、场效应管(T),电阻(R18、R19)、二极管(D7、D8)及电容(C11~C13)构成,电子表响闹信号输出分二路、一路经电容(C11)接至三极管(BG4)的基极,另一路经电容(C12)接至三极管(BG7)基极,电阻(R18、R19)一端分别接三极管(BG7)基极及集电极,另一端均接至电源正极,三极管(BG7)发射极经二极管(D7)接至场效应管(T)的G极,场效应管T的D极接至三极管(BG3)集电极,其G极与S极间跨接有二极管(D8)与电容(C13)的并联支路,其S极接地。
专利摘要一种电子感应报警环形锁,它由锁体、环形索、锁端头及报警电路组成。它在锁体的侧部开设一与插锁孔端部相通的孔,孔中设有一簧片开关,簧片开关的开与关与环形锁的开启与锁闭状态相一致,与环形索平行设有一外感应线,接收人体感应信号并送至报警电路发声报警。本实用新型结构原理简单、功耗低、成本低廉、使用方便且安全可靠,广泛适用于旅行包、自行车、铁门等各类物品的防盗。
文档编号E05B45/06GK2184744SQ9324690
公开日1994年12月7日 申请日期1994年6月7日 优先权日1994年6月7日
发明者王吉生, 陈飞志 申请人:王吉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