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锁芯沟槽为可变式锁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9002阅读:3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外锁芯沟槽为可变式锁芯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锁心构造,特别涉及一种无销珠式锁心。
已有技术中的锁心结构如


图1所示,内锁心(A)及外锁心(B)内预设有相互对应的若干通道(A1)(B1)而外层之套筒(C)则供簧件(D)抵止,同时由钥匙(E)插入顶抵下销珠(A2)并连动上销珠(B2)而将锁开启;然上述之设置却具有下列之缺点①每次启锁时,当钥匙(E)插入后,前端之上、下销珠(B2)(A2)与通道(A1)(B1)之侧避间则来回多次磨擦,且簧件(D)亦多次的被压缩;开锁后钥匙(E)欲退出,又造成重复之磨擦及压缩,极易造成通道(A1)(B1)侧壁扩孔和簧件(D)之弹性疲乏,降低使用寿命。
②当开锁的使用次数愈频繁,该上、下销珠(B2)(A2)与通道(A1)(B1)侧壁磨耗愈多,而簧件(D)件动之次数亦相形增加,则锁心本身的精确则逐渐降低。
③由于结构上采用上、下销珠(B2)(A2)的排列若使用圆钥匙或十字形钥匙,则必须再把上、下销珠(B2)(A2)缩短,该精确度则又降低,若欲保持原有之精确配合度,则锁心亦须再加大,不仅增加成本,而且使用范围缩小。
另上述之结构亦有难以防盗之缺点存在,如图2所示,当扳手(F)穿置于钥匙进出孔,再予旋动时,锁心本身间隙即偏向一侧而受压紧,则必有一组上销珠(B2)卡设在内锁心(A)及外锁心(B)上通道(A1)(B1)之侧壁,而造成下销珠(A2)不能动弹,然后只需以万能工具(G)将前述上销珠(B2)所对应之下销珠(A2)往上一推,则第一组即被完全解掣,同时另组之上销珠(B2)亦受卡死,于此一一将下销珠(A2)上推,便可开锁。
又,常人都为了身上一大把的锁匙而感因扰,每次出门口袋里少不了的就是这一大把的钥匙,要把全部的锁换成一支锁匙又不放心其安全度、也不敢信任他人来换。
另,当我们的锁匙无意间被复制了或怀疑是否被复制了,担心被偷开,故而另装一新锁,增加了无谓困难和花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无销珠式锁心,而且外销心沟槽为可变式的锁心构造,可由使用者自行拆解,重新组配的锁心。
本新型利用多个可在内锁心纵向滑移的纵轴杆上的凸块卡掣于片体状之外锁心片内缘的挡片,而外锁心片内缘则依需要设有凸块导槽,误导槽、解掣孔等,以使锁心可自行组合,误导槽可误导小偷而防盗。
采用以上结构设计的锁,具有以下优点
1为一插入式、沟槽导进式,加上误导沟槽片的设置,非常不易开启。
2纵轴捍进入导槽,受力只是一小小弹簧,故钥匙插入很轻。
3外锁心片系属片或组合体,故可随意变换导进沟槽的位置纵轴捍(5)凸块(51)亦可变换上下位置。故可制造出无数的开启钥匙,而且相互之间不易对开,适合大团体使用。
4外锁心片(2)片式的厚薄亦可变,故沟槽大小亦随之改变。又增加了锁心的变化厚薄片、交互使用、纵轴突块亦可大小改变,又增加了制开启钥匙数量。
5此种锁另一大功用,是可制造成可拆式的锁心,本可拆式锁心,只要将锁心拆开、变换沟槽位置或将纵轴捍对调,另配一支钥匙即可,不必再装新锁。自己亦可动手做。
6将家中所有锁均改为由同一钥匙开启,而避免出门带一大串钥匙只要将锁心拆开,置一支空白的钥匙加上一把挫刀,自己在家里就可自己来变,往后出门就只带一支钥匙即可了。
7制造简单几乎全是成形件的组合,更降低了成本和废料的损失。
下面结合实例说明(一)图式部分
图1系习知品的剖视示意图。
图2系习知品遭小偷启掣之示意图。
图3系本创作之立体分解图。
图4系本创作外锁心片部分之组合图。
图5为卡掣动作示意图(卡掣时),沿轴向剖视图。
图6为开锁动作示意图,沿轴向剖视图。
(二)图号部分(1)外壳(2)外锁心片(3)外锁心套(4)内锁心(5)纵轴捍(6)弹簧(11)固定螺栓(21)嵌片(22)(22’)挡片(23)凸块导槽(24)误导槽(25)解掣孔(26)钥匙导孔(31)嵌槽(32)螺孔(41)钥匙导槽(42)纵轴捍滑槽(51)凸块
图1已前述及,不再赘述。
如图3、4所示,本创作乃包括外壳(1)、外锁心片(2)、外锁心套(3)、内锁心(4)、纵轴捍(5)及弹簧(6)等构件,其中外壳(1)仍为一筒状,且可以固定螺栓(11)锁固外锁套(3);取13片外锁心片(2),其形状似环状薄片体,图式之厚薄相等,但事实上也可制作厚薄不等者--则如此将使其组合(构成之密码)变化更多;外锁心片(2)概可分四种形态,但均于其外缘设有嵌片(21),而视需要在其内缘设置窄、宽不等之挡片(22)(22’),其中挡片(22)因较宽而在其两者间形成一凸块导槽(23),但在较窄之挡片(22’)间则形成一误导槽(24),至于外锁心片(2)内缘无挡片(22)(22’)者则为一解掣孔(25),另,置于最外端之外锁心片(2)中间设一钥匙导孔(26);外锁心套(3)亦为一筒状,且设有嵌槽(31)以供外锁片(2)之嵌片(21)嵌置,另,外锁心套(3)上设有螺孔(32)以供外壳(1)之固定螺栓(11)将之锁定;内锁心(4)则为一柱体,且其中央纵轴间切设有纵向之钥匙导槽(41),而紧邻钥匙导槽(41)者即为纵轴捍滑槽(42);纵轴捍(5)系滑移在前述纵轴捍滑槽(42)内,并在其外侧突伸一凸块(51);内锁心(4)固可固枢在外锁心套(3)内,并各弹簧(6)依序组在纵轴捍滑槽(42)底部,再将纵轴捍(5)组入弹簧(6)上方之纵轴捍滑轴(42)内,随后或在此之前(前已述)除带钥匙导孔(26)的外锁心片(2)外,各外锁心片(2)均组入于外锁心套(3)内,再将具钥匙导孔(26)之外锁心片(2)组入,并将外壳(1)罩入,复以固定螺栓(11)锁固即可,而组设后,至少有一凸块(51)位于误导槽(24)。
操作时,请参见图5、6(另仍请参
图1、2),当非解掣态--即被盗开时,即如图5,当小偷以起子插入钥匙导孔(26)将内锁心(4)旋抵,使其内之纵轴(5)的凸块微进抵著外锁心片(2)之内缘壁[如凸块导槽(23)],使纵轴捍(5)略具紧度,此时一如对习用品,小偷将再以另一工具逐一抵压各纵轴捍(5),并企图在各纵轴捍(5)均已导至「紧度消失处」时旋开内锁心(4),但对本创作而言,内锁心(4)一旦旋抵,内锁心(4)将旋动极小之角度(因凸块(51)与凸块导槽(23)间存有间隙),则当时位处误导槽(24)中之凸块(51)(前述中,已言组设后,至少有一凸块(51)位于误导槽(24))将略移入误导槽(24)而偏移于原来行进之凸块导槽(23)方向,如此,该枚纵轴捍(5)将无法被向内抵押以感测其正确开锁位置,此可绝对有效防止传统之不法盗开方式,令小偷束手无策,又本创作,因有误导槽(24)之设计,故只要有一支纵轴捍(5)之凸块(51)非位于正确位置,则内锁心(4)仍无法盗开,而,若其它各凸块(51)亦位于误导槽(24)时,亦仅内锁心(4)被旋动一小角度,但仍无法盗开!而小偷如执意以嚐试错误来盗开,则必须所有排列均试过…,届时可能已在牢中!至于开锁时则如图6所示,只有匹配之钥匙插入将各凸块(51)均抵入解掣孔(25)内,内锁心(4)才可被旋动,将锁开启。
权利要求外锁心沟槽为可变式锁心构造,其特征在于数个外锁心片叠置于外锁心套内,外锁心片为环状片体,外缘的嵌片可嵌卡于外锁心套,而其内缘则可设置宽容不等的档片或不设档片,外锁心片叠置而成一具有纵向导槽及横向之解掣孔与误导槽,内锁心设于外锁心片内,并在其上设纵向滑槽,弹簧抵顶各纵轴杆,在外锁心片内缘有可移动的纵轴杆,纵轴杆侧面上设有凸块。
专利摘要一外锁芯沟槽为可变式之锁芯构造,包括外壳、外锁芯片、外锁芯套、内锁芯、纵轴捍、弹簧等主要构件。外锁芯片为似环状片体,外缘另具有嵌片的特性,可嵌卡于外锁芯套,而于使用者自行拆换、组合;而其内缘则可设置宽窄不等之挡片或不设挡片;数个外锁芯片可叠置成一而具纵向导槽及横向之解掣孔与误导槽;内锁芯设于外锁内片内并在其上适设纵向滑槽供纵轴杆滑移其内,并各纵轴杆由弹簧抵顶,又,纵轴杆侧面设有凸块可在纵轴杆被钥匙抵顶时,在外锁芯片内缘移行,并当被盗开时,纵轴杆之凸块可被外锁芯之挡片抵掣。
文档编号E05B29/00GK2197422SQ9421417
公开日1995年5月17日 申请日期1994年6月10日 优先权日1994年6月10日
发明者林新安 申请人:林新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