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拱型百叶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8869阅读:27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圆拱型百叶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百叶窗,尤其涉及一种圆拱型百叶窗。
一般圆拱造型的门、窗,在顶部设有呈半圆形的气窗,且目前已有人将该气窗制设成圆拱型百叶窗,如


图1与2所示,在呈弧形板状的一框体1两自由端间固设有一横板2,该横板2顶面中间设有一枢接座3,该枢接座3周面对称于框体1呈圆弧状的内侧面101形成一圆弧面301,在该框体1内侧面101与枢接座3的圆弧面301上分别设有等间隔设置的多数贯孔102、302,且多数叶片4两端各凸设有一上轴杆401及一下轴杆402,利用上、下轴杆401、402分别穿设在贯孔102、302内部,可使叶片4呈辐射状排列在框体1内侧面101与枢接座3的圆弧面301间,且利用叶片4可转动的特性,可适时调整叶片的角度,而达到调整室内光线的目的。上述结构虽然可达到预期的使用目的,但是因该圆拱型百叶窗是设置在门、窗的顶部,且位置相当高,当欲调整叶片4角度时,操作者必须爬高而以手一一拨动各叶片4,在操作上相当不方便,而且也比较危险。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在一般高度操控叶片角度、使用方便、且操作简单、安全的一种圆拱型百叶窗。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圆拱型百叶窗,包括一框体、一横板、一枢接座以及多数叶片,该框体呈弧形板状且两自由端间固设该横板,该枢接座设在该横板上,叶片在该框体与枢接座间呈辐射状排列且该叶片两端各设有一上、下轴杆,该上、下轴杆可转动地轴设在框体及枢接座的圆弧面上;其特征是在于该框体上装设有一操控装置,该操控装置包含多数连接片及至少一拉掣元件,该连接片固设在该上轴杆末端且位于框体外部,连接片的长方向对称于叶片的宽度方向,在对称于长方向的末端处至少设有一卡制部;该拉掣元件具有可挠性且沿着框体外侧面延伸设置,且有一部份与该连接片的卡制部固结定位,末端垂落在横板下方。
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解决方案,使本实用新型圆拱型百叶窗的叶片角度调整操作相当方便、简单,操作者在正常操作高度就可以达到调整叶片40角度的目的,操作上亦较安全,相当实用。
以下通过最佳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圆拱型百叶窗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以往圆拱型百叶窗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以往圆拱型百叶窗的前视组合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上述较佳实施例的前视组合剖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上述较佳实施例的俯视展开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上述较佳实施例的调整叶片角度的操作示意。
图7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又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
请配合叁阅图3,在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圆拱型百叶窗包括一框体10、一横板20、一枢接座30、多数叶片40以及一操控装置50。该框体10呈弧形板状且两自由端间固设该横板20,该枢接座30设在该横板20上,叶片40在该框体10与枢接座30间呈辐射状排列,且叶片40可受该操控装置50的驱动转动一角度。
该框体10在呈弧形板状的一架板11前侧面固设有一面板12,且架板11与面板12构成L形,该架板11中间沿弧面设有呈等间隔设置的多数贯孔13,贯孔13贯穿架板11的内、外侧面111、112,在架板11近两自由端处各设有一穿孔14。
该横板20制成平直板状并且固接在框体10架板11两自由端间相对于架板11设有穿孔14的位置处,在两端各纵设有贯穿的一圆孔21。
该枢接座30呈弧形板状,并且与架板11同心地设置而固设在横板20顶面中间,其周面对称于架板11内侧面111而形成一圆弧面31,在该圆弧面31上设有与贯孔13对称的多数孔洞32。
该叶片40在一叶板41两端各套固有一上端盖42及一下端盖43,该叶板41的截面呈中空梭形,内部利用多数肋板411而形成有多数空间412。该上端盖42一侧对称于叶板41内部的空间412设有多数卡制片421,卡制片421与空间412嵌套,使上端盖42与叶板41固接。在上端盖42的另一侧设有一上轴杆422,且该上轴杆422端面设有矩形孔状的一定位部423,且上轴杆422可转动地轴设在该架板11的贯孔13中。该下端盖43,形状构造与上端盖42类似,在其中一侧凸出设有多数卡制片431,由卡制片431与空间412嵌套,使下端盖43与叶板41固接,在下端盖43的另一侧凸出设有一下轴杆432,该下轴杆432可转动地轴设在该枢接座30的孔洞32中。
该操控装置50包含有多数连接片60、四滑轮70及一拉掣元件80。其中,该连接片60是宽度略小于叶板41的长板,其中间向下凸设有矩形柱状的一结合部61,该结合部61可固在上端盖42的定位部423中且位于架板11外侧面112外部,使连接片60的长方向对称于叶片40的宽度方向,在对称于长方向的其中一端设有狭缝状的一卡制部62。该滑轮70分别枢设在架板11两端的内、外侧面111、112上,且位于穿孔14一侧。该拉掣元件80在本实施例中是制成链珠状,且在一绳索81上固设有呈等间隔设置的多数的珠体82,在每两珠体82间裸露一段绳索81,绳索81的直径大于卡制部62的宽度,使绳索81可嵌卡定位在该连接片60的卡制部62中。当拉掣元件80中间段沿着框体10外侧面延伸设置并与连接片60结合时,两末端是先由上而下地绕过位于架板11外侧面112的滑轮70后,再穿过穿孔14,且以由下而上方式绕过位于架板11内侧面111的滑轮70上,最后由横板20的圆孔21穿出,且使末端垂落在横板20下方,以便拉掣操作。
如图4与5所示,当组配完成时,该叶片40利用上端盖42的上轴杆422轴枢在架板11的贯孔13中,及下端盖43的下轴杆432轴枢在枢接座30的孔洞32中,可使得叶片40被操控而转动。在上轴杆422顶部固接该连接片60,且各连接片60间又利用拉掣元件80连结。
由此结构,如图6所示,当操作者拉动位于横板20下方的拉掣元件80其中一端时,利用滑轮70的导引,使拉掣元件80滑顺地被向下拉引,该连接片60受到拉掣元件80的拉引作用,带动叶片40整体以上、下轴杆422、432的中心线为转动中心产生转动,且在连接片60被驱动而转动时,利用结合部61与上轴杆422的定位部423互相嵌套作用,并且上端盖42利用卡制片421与叶板41的空间412套接结合,使连接片60与叶板41同步转动,且结合性稳固。如此,可调整叶片40与叶片40间的宽度,达到调整室内光线的目的。相反地,当拉动拉掣元件80另一端时,可以反向调整叶片40角度。另外可以单一拉掣元件80达到两端控制的目的。
在实际安装时,框体10的架板11可完全套入预先形成的壁面空间中,架板11的外侧面112与壁面空间之间必须预留操控装置50的装设空间,且该面板12可将该装设空间所形成的间隙完全遮蔽,而在面板12内侧面周缘与壁面间可涂布热熔胶,达到固定面板12的目的,使该横板20与门、窗框固接,并且固定该圆拱型百叶窗。
如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是在连接片60两端各设有一卡制部62,且利用该卡制部62可使两拉掣元件80嵌固定位,而对称于两拉掣元件80,在架板11两端的内、外侧面111、112上各枢设有二滑轮70。拉掣元件80两端绕过滑轮70,垂落在横板20下方,此结构适用于大型的圆拱型百叶窗。当在门、窗任一侧操作两拉掣元件80时,可达到双向控制叶片40角度的目的。
另外,如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中是将该拉掣元件801直接以绳索代替,且该绳索的直径大于连接片60的卡制部62宽度,使拉掣元件801可稳固地嵌卡定位在该卡制部62中,且可达成与上述二实施例相同的目的及功效。
权利要求1.一种圆拱型百叶窗,包括一框体、一横板、一枢接座以及多数叶片,该框体呈弧形板状且两自由端间固设该横板,该枢接座设在该横板上,叶片在该框体与枢接座间呈辐射状排列且该叶片两端各设有一上、下轴杆,该上、下轴杆可转动地轴设在框体及枢接座的圆弧面上;其特征是在于该框体上装设有一操控装置,该操控装置包含多数连接片及至少一拉掣元件,该连接片固设在该上轴杆末端且位于框体外部,连接片的长方向对称于叶片的宽度方向,在对称于长方向的末端处至少设有一卡制部;该拉掣元件具有可挠性且沿着框体外侧面延伸设置,且有一部份与该连接片的卡制部固结定位,末端垂落在横板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拱型百叶窗,其特征在于该连接片的长方向两端处各设有一卡制部,对称于该二卡制部的两拉掣元件嵌固定位两卡制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拱型百叶窗,其特征在于该叶片的上轴杆端面设有呈非圆形的一定位部,该连接片中间设有对称形状的一结合部,该定位部与结合部嵌接而将连结片固定在上轴杆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圆拱型百叶窗,其特征在于该叶片的上轴杆端面设有呈矩形孔状的一定位部,而该连接片中间向下凸设有呈矩形柱状的一结合部,该定位部与结合部嵌接将连结片固定在上轴杆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拱型百叶窗,其特征在于连接片的卡制部是一狭缝,而该拉掣元件是一链珠,且在一绳索上固设有呈等间隔设置的多数的珠体,该绳索嵌卡定位在该狭缝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拱型百叶窗,其特征在于连接片的卡制部是一狭缝,而该拉掣元件是一绳索,其直径大于卡制部的宽度,该绳索嵌卡定位在该狭缝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拱型百叶窗,其特征在于该框体近自由端内、外侧面上,对称于拉掣元件各枢设有一滑轮,拉掣元件绕过该滑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圆拱型百叶窗,它包括呈圆弧造型的一框体及一横板顶面所设的枢接座,框体与枢接座间枢设有多数的叶片,且在框体外侧的叶片间设有一操控装置,通过操作该操控装置来调整叶片角度,达到调整室内光线的目的。
文档编号E06B9/08GK2320776SQ97220280
公开日1999年5月26日 申请日期1997年11月4日 优先权日1997年11月4日
发明者黄太郎 申请人:丽方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