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5656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婴儿推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童车。
现有技术中,童车的车架如中国专利申请号95111534.0所示,由前腿、后腿、推手杆、篮框架和前后车轮所组成,折叠时前腿与推手杆的连接处如同人的膝盖一样弯曲,再由前腿着地形成折叠,操作十分麻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叠时操作简单的婴儿推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婴儿推车,包括前腿、设置于前腿下方的前轮、后腿、设置于后腿下方的后轮,所述的前腿的上部设置有连接块,推手杆的下部位于所述的前腿的上方并与所述的前腿的形状相吻合,所述的推手杆穿过所述的连接块,所述的推手杆与所述的连接块滑动连接,所述的前腿的上端部与所述的后腿的上端部可转动连接,所述的推手杆的下端部与下连杆的前端部可转动连接,所述的下连杆的后部与后腿的下部可转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当折叠本实用新型时,推后杆沿前腿的方向在连接块内滑动,折叠完毕后前轮、后轮并排站立在地上,因此折叠方便,操作简单。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附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处于半折叠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前轮;[2].前腿;[3].限位挡块;[4].连接块;[5].推手杆;[6].后腿;[7].下连杆;[8].后轮;实施例参见附图,一种婴儿推车,包括前腿[2]、设置于前腿[2]下方的前轮[1]、后腿[6]、设置于后腿[6]下方的后轮[8],所述的前腿[2]的上部设置有连接块[4],推手杆[5]的下部位于所述的前腿[2]的上方并与所述的前腿[2]的形状相吻合,所述的推手杆[5]穿过所述的连接块[4],所述的推手杆[5]与所述的连接块[4]滑动连接,所述的前腿[2]的上端部与所述的后腿[6]的上端部可转动连接,所述的推手杆[5]的下端部与下连杆[7]的前端部可转动连接,所述的下连杆[7]的后部与后腿[6]的下部可转动连接。所述的推手杆[5]的下方固定有限位挡块[3],在推车处于打开状态下,所述的限位挡块[3]的上端部与所述的连接块[4]的下端部相接触,防止前腿[2]的下方与后腿[6]的下方过度张开。所述的前腿[2]与推手杆[5]之间设有锁定机构,该锁定机构在童车打开并使用的状态下锁定车架。所述的锁定机构设置于连接块[4]与限位挡块[3]之间。所述的前腿[2]呈向前拱起的弧形,所述的推手杆[5]的下部也呈向前拱起的弧形。
权利要求1.一种婴儿推车,包括前腿[2]、设置于前腿[2]下方的前轮[1]、后腿[6]、设置于后腿[6]下方的后轮[8],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腿[2]的上部设置有连接块[4],推手杆[5]的下部位于所述的前腿[2]的上方并与所述的前腿[2]的形状相吻合,所述的推手杆[5]穿过所述的连接块[4],所述的推手杆[5]与所述的连接块[4]滑动连接,所述的前腿[2]的上端部与所述的后腿[6]的上端部可转动连接,所述的推手杆[5]的下端部与下连杆[7]的前端部可转动连接,所述的下连杆[7]的后部与后腿[6]的下部可转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推手杆[5]的下方固定有限位挡块[3],在推车处于打开状态下,所述的限位挡块[3]的上端部与所述的连接块[4]的下端部相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腿[2]与推手杆[5]之间设有锁定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婴儿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锁定机构设置于连接块[4]与限位挡块[3]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腿[2]呈向前拱起的弧形,所述的推手杆[5]的下部也呈向前拱起的弧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婴儿推车,包括前腿(2)、前轮(1)、后腿(6)、后轮(8),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腿(2)的上部设置有连接块(4),推手杆(5)穿过所述的连接块(4)并滑动连接,前腿(2)的上端部与所述的后腿(6)的上端部可转动连接,推手杆(5)的下端部与下连杆(7)的前端部可转动连接,下连杆(7)的后部与后腿(6)的下部可转动连接。它折叠完毕后前轮、后轮并排站立在地上,因此折叠方便,操作简单。
文档编号A47D13/02GK2367178SQ9922551
公开日2000年3月8日 申请日期1999年1月19日 优先权日1999年1月19日
发明者董志良 申请人:好孩子集团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