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温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628263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一种保温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保温壶。
【背景技术】
[0002]现有一专利号为CN201010165915.X的中国大陆专利,其揭露了一种咖啡壶的杯盖结构,包括杯体及杯盖组件,所述杯盖组件内设有进水流道,下端设有出水流道,进水流道上设有单向阀,出水流道上设有开关机构,杯盖组件包括杯内盖及设在杯内盖上方的杯盖,开关机构包括杯盖杠杆及位于其上的密封柱,杯盖杠杆转动连接在杯内盖上,杯盖杠杆与杯内盖之间设有弹簧;密封柱在弹簧的作用下与杯内盖出水孔密封,当按下杯盖杠杆时,密封柱上移,此时倾斜杯体就可使咖啡流出;当没有按压杯盖杠杆的受力部时,在弹簧的作用力下杯盖杠杆复位,密封柱与杯内盖的出水孔压接,此时即使倾斜咖啡壶,也无法将咖啡倒出。此咖啡壶的杯盖结构虽方便咖啡从壶中倒出及防止在不需要时咖啡的流出,但咖啡壶中咖啡温度会从单向阀处的缝隙散温,从而无法有效的保持咖啡壶内咖啡的温度,进而影响饮用时的口感。
[0003]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保温壶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4]为了克服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保温壶,其密封保温效果好且方便用户从保温壶中倒取液体。
[0005]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保温壶,包括:一壶体;一壶盖组件,组设于所述壶体上;所述壶盖组件包括一壶外盖,和组设于所述壶外盖中的一壶内盖及组设于所述壶内盖中的一壶顶盖,其中所述壶外盖一端设有一把手,另一端设有一出水口 ;所述壶内盖包括一第一壶内盖和组设于所述第一壶内盖外的一第二壶内盖,且所述第一壶内盖底面分别贯穿设有一中空导引柱和一通孔;所述壶顶盖朝下延伸一第一内空突柱和一第二内空突柱以对应插入所述中空导引柱和所述通孔;一密封垫,套设于所述第一内空突柱和所述第二内空突柱的底部;一弹性件,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一内空突柱上且抵止于所述壶顶盖底面,另一端套设于所述中空导引柱上且抵止于所述第一壶内盖底面的上表面;一按压组件,组设于所述壶内盖及所述壶顶盖之间。
[0006]进一步,所述中空导引柱位于所述第一壶内盖底面中心处,所述通孔位于偏离所述第一壶内盖底面中心的一侧,所述第一内空突柱由所述壶顶盖中心朝下延伸形成,所述第二内空突柱偏离所述壶顶盖中心处朝下延伸形成。
[0007]进一步,所述第一内空突柱和所述第二内空突柱底部分别凹设一第一环形夹槽和一第二环形夹槽,所述密封垫套设于所述第一环形夹槽和所述第二环形夹槽中。
[0008]进一步,所述壶体顶部凸设一中空环形开口,所述保温壶还包括一第一密封圈和一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套设于所述中空环形开口外,所述第二密封圈套设于所述第一壶内盖底部外围。
[0009]进一步,所述按压组件包括一按压件和一弹簧及一密封件,所述按压件包括一按钮部,和由所述按钮部一侧向下弯折的一折弯部及由所述折弯部水平延伸的一水平部,所述弹簧组设于靠近所述折弯部一端的水平部下方,所述密封件组设于远离所述折弯部一端的水平部上。
[0010]进一步,所述第一壶内盖底面还设有一穿孔,所述密封件组设于所述穿孔中。
[0011]进一步,所述保温壶还包括一挡水片,所述挡水片组设于所述第一壶内盖上。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保温壶通过给所述第一内空突柱和所述第二内空突柱上套设所述密封垫,使得所述保温壶的所述壶顶盖在未受到外力下压时,所述密封垫可抵止于所述第一壶内盖的底面的下表面,使得壶体与壶盖组件之间达到密封的效果从而防止保温壶内的液体散温;且当需从保温壶中倒取液体时,只需要按压所述按压组件的按钮部即可将液体倒出,方便用户使用;当不倒取液体时只需松开按钮部,所述按压组件中的所述密封件即可挡止于所述出水通道处,有效防止保温壶内液体散温。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保温壶的立体组合图;
[0014]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保温壶的立体分解图;
[0015]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保温壶中壶顶盖下压后液体流进壶体的剖视图;
[0016]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保温壶的弹性件复位后的剖视图;
[0017]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保温壶倒取液体时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0019]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保温壶,其包括:一壶体I ;一壶盖组件2,组设于所述壶体I上。
[0020]如图2所示,所述壶体I顶部凸设一中空环形开口 11,一第一密封圈3套设于所述中空环形开口 11外。
[0021]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壶盖组件2包括一壶外盖21,和组设于所述壶外盖21中的一壶内盖22及组设于所述壶内盖22中的一壶顶盖23。其中所述壶外盖21 —端设有一把手211,另一端设有一出水口 212。
[0022]如图2所示,所述壶内盖22包括一第一壶内盖221和组设于所述第一壶内盖221外的一第二壶内盖222,且所述第一壶内盖221底面分别贯穿设有一中空导引柱2211和一通孔2212及一穿孔2213,并向上延伸一定位柱2214,本实施例中,所述中空导引柱2211位于所述第一壶内盖221底面中心处,所述通孔2212位于偏离所述第一壶内盖221底面中心的一侧,所述穿孔2213位于偏离所述第一壶内盖221底面中心的另一侧,所述定位柱2214在临近所述通孔2212处向上延伸形成,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壶内盖221在临近所述穿孔2213的周缘处设有一开口朝外的收容槽2215,所述第二壶内盖222于其边缘上方开设有一朝外开口的缺口 2222。
[0023]如图2所示,所述壶顶盖23朝下延伸一第一内空突柱231和一第二内空突柱232以对应插入所述中空导引柱2211和所述通孔2212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内空突柱231由所述壶顶盖23中心朝下延伸形成,所述第二内空突柱232偏离所述壶顶盖23中心处朝下延伸形成,且所述第一内空突柱231和所述第二内空突柱232底部分别凹设一第一环形夹槽2311和一第二环形夹槽2321,一密封垫4套设于所述第一环形夹槽2311和所述第二环形夹槽2321中。
[0024]如图2至图4所示,一弹性件5,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一内空突柱231上且抵止于所述壶顶盖23底面,另一端套设于所述中空导引柱2211上且抵止于所述第一壶内盖221底面的上表面,使得当按压所述壶顶盖23时,所述第一内空突柱231和所述第二内空突柱232在所述弹性件5的弹力作用下分别在所述中空导引柱2211和所述通孔2212中上下活动。
[0025]如图1至图4所示,一按压组件6,组设于所述第一壶内盖221和所述第二壶内盖222之间,其包括一按压件61和一弹簧62及一密封件63,所述按压件61包括一按钮部611,和由所述按钮部611 —侧向下弯折的一折弯部612及由所述折弯部612水平延伸的一水平部613,所述弹簧62组设于靠近所述折弯部612 —端的水平部613下方,所述密封件63组设于远离所述折弯部612 —端的水平部613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水平部613中间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