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用遮光隔热板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663024阅读:来源:国知局
0038] 图3的(b)是有孔双面胶带的主视图,图3的(a)是将有孔双面胶带粘贴于窗用 遮光隔热板的一面的主视图。
[0039] 图4的(a)是其他实施例的窗用遮光隔热板的剖视图,图4的(b)是将图4的(a) 的窗用遮光隔热板安装于窗玻璃的剖视图。
[0040] 图5是表示将实施例的窗用遮光隔热板安装或未安装于窗玻璃的房间的温度变 化的图。
[0041] 图6是表示测定将实施例的窗用遮光隔热板安装或未安装于窗玻璃的房间的空 调的耗电量而得到的结果的表。
【具体实施方式】
[0042] 以下对用于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方式(以下称为"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但 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窗用遮光隔热板由在 穿设有多个贯穿孔的隔热性基材层的单面或双面上设有膜层的多层结构体形成,安装于窗 的内侧,其特征在于,贯穿孔的孔径为2~7mm且开口率为45%以上,并且孔径:孔的深度 的比例设定在2 :1~1 :1的范围内。
[0043] 在图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附图标记1是窗用遮光隔热板,11是隔热 性基材层,12a、12b是膜层,13是贯穿孔,14是双面胶带,15是隔离纸。在上述隔热性基材层 11的整面上穿设有多个贯穿孔13。隔热性基材层11的材质只要具有隔热性就没有特别限 定,可以使用由天然纤维、合成纤维、无机纤维或是将它们混合而成的纤维形成的、织物、编 织物、无纺布或毡,例如可以使用通过针织法、纺粘法、缝编法、热粘合法或化学粘合法等干 式法或湿式法生产的无纺布或毡等。将玻璃纤维和聚丙烯纤维(以下简称为"PP纤维") 等量地混合并将结点热熔接而成的无纺布、毡或三维织物等因轻质且具有适度的刚性而优 选。例如优选日本玻璃纤维工业公司生产的NGP片材。
[0044] 另外,除上述纤维类无纺布等之外,还能够使用将热塑性树脂和发泡剂混合并在 加热下使发泡剂热分解而通过其分解气体使树脂发泡的发泡体,例如能够使用由连续气泡 体形成的泡沫类或由独立气泡体形成的海绵类等。作为构成发泡体的树脂,例如有聚氨酯 (TO)、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聚氯乙烯(PVC)等。虽然也有不一定能明 确地区分出连续气泡体和独立气泡体的情况,但在以隔热性为目的的情况下,独立气泡体 因能够抑制空气的流动性而优选。再有,优选在热塑性树脂制发泡体的单体或两面上贴合 有膜条(包括上述膜、合成纸、其他纸类)的夹层结构体、例如在聚苯乙烯发泡体的两面上 贴合有各种功能纸的积水化成品工业公司生产的工只U >(注册商标)木板。贯穿孔的形 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将圆形、方形、字符图案等规则地或散布地配置。贯穿孔的穿孔 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但例如通常优选通过在嵌有多个穿孔刀具的压板和支承板之间夹持基 材并利用压力进行穿孔的冲孔法或穿孔法而穿设。除此之外还可以是夹在旋转的热针辊和 支承辊之间进行穿设的方法等。
[0045] 上述隔热性基材的厚度只要具有隔热性或遮光性就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设定为 2mm以上且为贯穿孔的深度以上。若比2mm薄则存在得不到充分的隔热效果的情况。贯穿 孔的孔径优选为2~7mm。开口率优选为45%以上。若开口率不到45%则可能导致透视 性不充分。相反地提高开口率会使透视性提高,因此优选在能够维持隔热性的范围内提高 开口率。在此,所谓的开口率是指用单位面积内的合计孔面积的百分率所表示的数值。孔 径:孔的深度的比例优选设定在2 :1~1 :1的范围内。以下基于表1和图2对该孔径与孔 的深度的比例进行说明。
[0046] 表 1
[0047]
【主权项】
1. 一种窗用遮光隔热板,其由在穿设有多个贯穿孔的隔热性基材层的单面或双面上设 有膜层的多层结构体形成,安装于窗的内侧,所述多层结构体由在隔热性基材层的整面上 设有膜层的多层结构体、或仅在除贯穿孔之外的隔热性基材层面上设有膜层的多层结构体 中的任一种形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热性基材层至少由无纺布、拉、=维织物、聚氨醋发泡体或热塑性树脂制发泡体 中的任一种形成,该隔热性基材层的厚度为2mm W上, 贯穿孔的孔径为2~7mm且开口率为45% W上,并且孔径;孔的深度的比例设定在2 : 1~1 ;1的范围内。
2. -种窗用遮光隔热板,其由在穿设有多个贯穿孔的隔热性基材层的单面或双面上设 有膜层的多层结构体形成,安装于窗的内侧,所述多层结构体由在隔热性基材层的整面上 设有膜层的多层结构体、或仅在除贯穿孔之外的隔热性基材层面上设有膜层的多层结构体 中的任一种形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热性基材层至少由无纺布、拉、=维织物、聚氨醋发泡体或热塑性树脂制发泡体 中的任一种形成,该隔热性基材层的厚度为2mm W上, 贯穿孔的孔径为2~7mm且开口率为45% W上,并且 贯穿孔的孔径D、贯穿孔的深度L和在使用场所假定的春分、秋分时的太阳高度a满足 下式 D/L《tan a。
3. -种窗用遮光隔热板,其由穿设有多个贯穿孔的隔热性基材层形成,安装于窗的内 侦U,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热性基材层至少由无纺布、拉、=维织物、聚氨醋发泡体或热塑性树脂制发泡体 中的任一种形成,该隔热性基材层的厚度为2mm W上, 贯穿孔的孔径为2~7mm且开口率为45% W上,并且孔径;孔的深度的比例设定在2 : 1~1 ;1的范围内。
4. 一种窗用遮光隔热板,其由穿设有多个贯穿孔的隔热性基材层形成,安装于窗的内 侦U,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热性基材层至少由无纺布、拉、=维织物、聚氨醋发泡体或热塑性树脂制发泡体 中的任一种形成,该隔热性基材层的厚度为2mm W上, 贯穿孔的孔径为2~7mm且开口率为45% W上,并且 贯穿孔的孔径D、贯穿孔的深度L和在使用场所假定的春分、秋分时的太阳高度a满足 下式 D/L《tan a。
5. 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窗用遮光隔热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热性基材层是由将玻璃纤维和聚丙締纤维等量混合并将结点热烙接而成的纺 粘型无纺布、或者夹层结构体中的任一种形成的,其中,所述夹层结构体在发泡聚苯己締的 两面上设有合成树脂制膜的膜条或合成纸的膜条。
6. 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窗用遮光隔热板,其特征在于, 是通过将带隔离纸的双面胶带W粘接层面朝向所述多层结构体侧或隔热性基材层侧 的方式预先粘贴而成的,其中,所述带隔离纸的双面胶带的所述窗用遮光隔热板的一面是 微吸盘层,该微吸盘层每平方厘米约1万个地平面排列有由直径1 ym~300 ym的凹状沉 陷孔形成的微小吸盘,所述带隔离纸的双面胶带的另一面由粘接层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窗用遮光隔热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热性基材层是由将玻璃纤维和聚丙締纤维等量混合并将结点热烙接而成的纺 粘型无纺布、或者夹层结构体中的任一种形成的,其中,所述夹层结构体在发泡聚苯己締 的两面上设有合成树脂制膜的膜条或合成纸的膜条,所述窗用遮光隔热板是通过将带隔离 纸的双面胶带W粘接层面朝向所述多层结构体侧或隔热性基材层侧的方式预先粘贴而成 的,其中,所述带隔离纸的双面胶带的所述窗用遮光隔热板的一面是微吸盘层,该微吸盘层 每平方厘米约1万个地平面排列有由直径1 ym~300 ym的凹状沉陷孔形成的微小吸盘, 所述带隔离纸的双面胶带的另一面由粘接层形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窗用遮光隔热板,通过胶带等粘贴安装在建筑物的窗玻璃的内侧而用作减轻冷暖设备负荷的节能措施。该窗用遮光隔热板由在穿设有多个贯穿孔的隔热性基材层的单面或双面上设有膜层的多层结构体或未设置膜层的隔热性基材层形成,安装于窗的内侧,且具有遮光性、隔热性以及透视性,在该遮光隔热板中,上述隔热性基材的厚度为2~7mm,贯穿孔的孔径为2~7mm且开口率为45%以上,并且孔径:孔的深度的比例设定在2:1~1:1的范围内。将带隔离纸的双面胶带、一面为微吸盘层另一面由粘接层形成的带隔离纸的双面胶带、或在上述各双面胶带上穿设孔而成的有孔双面胶带中的任一种,以粘接层面朝向上述多层结构体侧的方式预先粘贴。
【IPC分类】E06B9-24, E06B5-00, E06B3-70
【公开号】CN204371016
【申请号】CN201390000448
【发明人】高桥英生, 山田照彦
【申请人】高桥英生, 山田照彦
【公开日】2015年6月3日
【申请日】2013年5月9日
【公告号】WO2013168766A1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