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油渍炒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758864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无油渍炒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用具领域,具体说是一种无油渍炒锅。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家庭炒菜的炒锅外壁很容易积累难以清理的油渍,由于清洗厨具时一般人都不愿意每次炒菜后及时清洗炒锅外壁,特别是铁质炒锅的外壁越洗越易生锈,因此人们一般多愿清洗锅内壁,炒锅外壁积累的油渍始于卸菜时的锅沿处。
[0003]专利申请号为00231729X的一种具有唇缘的炒锅,虽然提出以冲压工艺制作的炒锅设有锅檐的概念,但是其核心专注于必须设有水平态样的唇缘,这种唇缘会明显影响卸菜的投入准确性,并且更容易在唇缘上积留油渍。
[0004]专利申请号为201020567171.X的多功能防溢锅,是针对汤锅而设计的,虽然也有锅檐之概念,但其锅檐斜面倾向于接近水平面,目的是利于汤水滴落到灶具表面而不滴到火焰上。对于炒锅而言,这种稍微倾斜的锅檐会在提锅卸菜时容易碰到碗碟。
[0005]专利申请号为201420505215.4的集油炒锅,也提出设有水平状锅檐,并设有集水盒,其同样不利于卸菜,也更容易积留油渍在水平锅檐上。

【发明内容】

[0006]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避免从锅沿处向锅外壁下流油渍并且不妨碍卸菜的炒锅。
[0007]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炒锅由锅体和锅柄组成,在锅体的全部或部分锅唇下方之锅外壁,设有与锅体一体结构并且下垂或下斜的锅檐,所述锅檐的下方与所述锅外壁之间隔空或设有凹槽。
[0008]所述下垂或下斜的锅檐,包括锅檐外表面与锅体中心垂直线之间的斜度在30°范围内。
[0009]当提锅卸菜后,油渍从锅唇开始沿着锅檐往下流,由于锅檐下方与锅外壁之间是隔空的,所以油渍无法再流到锅外壁上,只能从锅檐上滴落掉。
[0010]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0011]1.锅外壁不易积累油渍,锅檐具有一定的隐藏性和美观性。
[0012]2.有利于提锅卸菜时锅檐不易碰到碗碟和不改变原来炒锅的薄唇好处。
[0013]3.洗锅时只要同时刷洗锅檐即无油渍积留,滴落到灶面上也更愿意清理。
[001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无油渍炒锅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实用新型锅檐连接于锅唇方案的无油渍炒锅半剖视示意图。
[0016]图2是本实用新型锅檐连接于锅唇下方锅沿处方案的无油渍炒锅半剖视示意图。
[0017]图1和图2中1.锅唇,2.锅檐,3.锅内壁,4.锅外壁,5.锅檐外表面,6.锅唇圆周,7.锅把。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在图1中,锅檐(2)连接于锅唇(I)于锅体为一体结构,锅檐(2)向下垂并且与锅外壁(4)之间有凹槽隔开。
[0019]在图2中,锅檐(2)连接于锅唇(I)下方锅沿处的锅外壁(4)上,并且为一体结构,锅檐(2)向下垂并且与锅外壁(4)之间有凹槽隔开。
【主权项】
1.一种无油渍炒锅,由锅体和锅柄组成,其特征是:在锅体的全部或部分锅唇下方之锅外壁,设有与锅体一体结构并且下垂或下斜的锅檐,所述锅檐的下方与所述锅外壁之间隔空或设有凹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油渍炒锅,其特征是:所述下垂或下斜的锅檐,包括锅檐外表面与锅体中心垂直线之间的斜度在30°范围内。
【专利摘要】一种无油渍炒锅,炒锅由锅体和锅柄组成,在锅体的全部或部分锅唇下方之锅外壁,设有与锅体一体结构并且下垂或下斜的锅檐,锅檐的下方与锅外壁之间隔空或设有凹槽,具有锅外壁不易积累油渍、隐藏且美观、不影响提锅卸菜的优点。
【IPC分类】A47J27-00
【公开号】CN204467770
【申请号】CN201520154001
【发明人】彭萍芳, 邵玉婵
【申请人】彭萍芳, 邵玉婵
【公开日】2015年7月15日
【申请日】2015年3月18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