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虹吸式自动茶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055993阅读:586来源:国知局
一种虹吸式自动茶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茶具,具体是一种虹吸式自动茶具。
【背景技术】
[0002]茶文化是中国人传承千年的传统,传统的功夫茶冲泡茶方式是将茶叶放至盖碗,沏入开水后浸泡,浸泡好的茶水导入公道杯中分茶即可。传统的盖碗使用时容易烫伤泡茶者的手部,且盖碗中的茶水不容易倒尽,进而影响茶汤的品质。而且现有很多茶具在沏茶的过程中使用茶具内胆,将茶叶与水分离开来,这样在饮茶的时候,茶水中不会混有茶叶;传统的茶具内胆,将过滤器直接放置于内胆管底部,过滤器侧壁上不设有与内胆管配合的构件,使过滤器很容易和内胆管分离脱落;或者是在过滤器的侧壁上设有简单的螺纹,使内胆管底部与过滤器旋转套合,这种方式虽然使内胆管和过滤器结合的比较紧凑,但是需要将过滤器拆卸下来清洗时,也要通过旋转操作使过滤器和内胆管分离,在茶具反复沏茶使用的过程中,过滤器的清洗也很频繁,这种旋转分离的方式也不够便捷。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虹吸式自动茶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冋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虹吸式自动茶具,包括基板,所述基板上设有茶托,茶托上设有茶碗,茶碗上设有碗盖,茶碗旋转的设置于茶托上,茶碗底部设有一开有出水孔的储水腔、茶碗内设有一根虹吸管、且虹吸管出水端通入储水腔内;茶托上设有出水通道,旋转茶碗至出水孔与出水通道连通时,储水腔、虹吸管和茶碗内的茶汤顺着出水通道流出茶碗,茶托包括底座和托盘,出水通道的进水口开设于托盘上、出水口开设于底座侧壁上;所述碗盖内面旋接有茶具内胆,所述茶具内胆包括内胆管和过滤器,内胆管为中空的管状结构,过滤器侧壁上设有4个耳状突起件;过滤器通过4个耳状突起件与内胆管底部内侧配合连接,内胆管底部向内收缩成梯台结构,内胆管底部的直径小于顶部直径;所述基板上位于出水口的下方还设有茶杯。
[0006]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储水腔内设有一层过滤网。
[0007]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虹吸管的进水端紧贴于茶碗碗底处。
[0008]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茶碗与茶托上设分别有一可相对应的标记,旋转茶碗至茶碗上的标记与茶托上的标记对应时,出水孔与出水通道连通。
[0009]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储水腔凸出茶碗底部设置,托盘上设有一与储水腔相适配的限位槽,所述出水通道的进水口开始于该限位槽内。
[0010]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过滤器的底上设有若干个孔洞,过滤器的底的上部和下部还设有滤网。
[0011]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茶托、茶碗和茶盖采用陶瓷烧制而成,所述内胆管为玻璃内胆管,过滤器为不锈钢过滤器。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茶碗内的虹吸管实现茶汤的自动流出,且只有在储水仓的出水孔和出水通道连通时茶汤才会流出,泡茶者只需转动茶碗,即可控制茶汤的流出,从而调整茶汤的浓淡、提高茶汤的品质;且茶具内胆的内胆管和过滤器配合的较为稳固,在茶具移动时,不会因为晃动,使过滤器侧翻,而将茶叶倒入茶水中;需要将过滤器清洗时,也容易使过滤器和内胆管分离;过滤器底上设有若干孔洞及滤网的设计,能够有效的防止较小的茶叶碎片进入茶碗中。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虹吸式自动茶具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虹吸式自动茶具中茶碗的剖示图;
[0015]图3为虹吸式自动茶具中茶托的剖示图;
[0016]图4为虹吸式自动茶具中托盘的俯视图;
[0017]图5为虹吸式自动茶具中茶具内胆的主视图;
[0018]图6为图5沿A-A的剖视图;
[0019]图7为虹吸式自动茶具中内胆管剖视图;
[0020]图8为虹吸式自动茶具中过滤器俯视图
[0021]图9为图8沿B-B的剖视图;
[0022]图中:1-基座、2-茶碗、3-茶托、4-碗盖、5-茶具内胆、6-茶杯、21-茶碗本体、22-储水腔、23-虹吸管、24-第一号标记、31-底座、32-托盘、33-出水通道、34-第二号标记、51-内胆管、52-过滤器、221-出水孔、222-过滤网、311-限位槽、331-进水口、332-出水口、521-底、522-滤网、523-耳状突起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0024]请参阅图1-9,一种虹吸式自动茶具,包括基板1,所述基板I上设有茶托3,茶托3上设有茶碗2,茶碗2上设有碗盖4。
[0025]茶碗2包括茶碗本体21、储水腔22、虹吸管23和第一记号标记24,该储水腔22设于茶碗本体21底部并凸出与茶碗本体21,储水腔22底部开有出水孔221、储水腔22内设有一层过滤网222,该虹吸管23设于茶碗本体21内,虹吸管23的进水端紧贴于茶碗本体21的碗底、虹吸管23出水端通入储水腔22内,第一几号标记24设置于茶碗本体21的外壁上。
[0026]茶托3包括底座31、托盘32、出水通道33和第二记号标记34,托盘32设于底座31上、出水通道33设于底座31内部,该托盘31上设有一与储水腔22相适配的限位槽311,出水通道33的进水口 331开设于该限位槽311内,该出水通道33的出水口 332设于底座31的外壁上,第二记号标34记设置于底座31的外壁上。
[0027]所述碗盖4内面旋接有茶具内胆5,所述茶具内胆5包括内胆管51和过滤器52,所述内胆管51为中空的管状结构,并且为玻璃内胆管;所述过滤器52为不锈钢过滤器,过滤器52侧壁上设有四个耳状突起件523 ;过滤器52通过四个耳状突起件523与内胆管51底部内侧配合连接。
[0028]所述内胆管51底部向内收缩成梯台机构,使内胆管51底部的直径小于顶部直径,便于将过滤器52卡套配合。
[0029]所述过滤器52侧壁上设有四个耳状突起件523,过滤器52的底521上设有多个排列规则的圆孔,过滤器52的底521的上部还设有滤网522。
[0030]所述基板I上位于出水口 332的下方还设有茶杯6。
[0031]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主权项】
1.一种虹吸式自动茶具,包括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上设有茶托,茶托上设有茶碗,茶碗上设有碗盖,茶碗旋转的设置于茶托上,茶碗底部设有一开有出水孔的储水腔、茶碗内设有一根虹吸管、且虹吸管出水端通入储水腔内;茶托上设有出水通道,旋转茶碗至出水孔与出水通道连通时,储水腔、虹吸管和茶碗内的茶汤顺着出水通道流出茶碗,茶托包括底座和托盘,出水通道的进水口开设于托盘上、出水口开设于底座侧壁上;所述碗盖内面旋接有茶具内胆,所述茶具内胆包括内胆管和过滤器,内胆管为中空的管状结构,过滤器侧壁上设有4个耳状突起件;过滤器通过4个耳状突起件与内胆管底部内侧配合连接,内胆管底部向内收缩成梯台结构,内胆管底部的直径小于顶部直径;所述基板上位于出水口的下方还设有茶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虹吸式自动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腔内设有一层过滤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虹吸式自动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虹吸管的进水端紧贴于茶碗碗底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虹吸式自动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茶碗与茶托上设分别有一可相对应的标记,旋转茶碗至茶碗上的标记与茶托上的标记对应时,出水孔与出水通道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4所述的虹吸式自动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腔凸出茶碗底部设置,托盘上设有一与储水腔相适配的限位槽,所述出水通道的进水口开始于该限位槽内。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虹吸式自动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的底上设有若干个孔洞,过滤器的底的上部和下部还设有滤网。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4或6所述的虹吸式自动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茶托、茶碗和茶盖采用陶瓷烧制而成,所述内胆管为玻璃内胆管,过滤器为不锈钢过滤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虹吸式自动茶具,包括基板,基板上设有茶托,茶托上设有茶碗,茶碗上设有碗盖,茶碗旋转设于茶托上,茶碗底部设有一开有出水孔的储水腔、茶碗内设有一根虹吸管、且虹吸管出水端通入储水腔内;茶托上设有出水通道,旋转茶碗至出水孔与出水通道连通时,储水腔、虹吸管和茶碗内的茶汤顺着出水通道流出茶碗,碗盖内面旋接有茶具内胆,茶具内胆包括内胆管和过滤器,内胆管为中空的管状结构,过滤器侧壁上设有耳状突起件。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茶碗内的虹吸管实现茶汤的自动流出,从而调整茶汤的浓淡、提高茶汤的品质;且茶具内胆的内胆管和过滤器配合的较为稳固,在茶具移动时,不会因为晃动,使过滤器侧翻。
【IPC分类】A47G19/22, A47G19/16, A47G19/14
【公开号】CN204708498
【申请号】CN201520405746
【发明人】洪素玲
【申请人】洪素玲
【公开日】2015年10月21日
【申请日】2015年6月14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