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床垫支撑面姿态调节功能的床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128275阅读:来源:国知局
面开设用于铺设所述电线的槽条22,所述电线穿过开设在所述槽条22底部的开口 23并与一控制器24通连。
[0021]在实际操作中,所述开孔19深度与对应的发音件21、按摩件20高度匹配。通过设置相同高度的开孔19和发音件21、按摩件20,使得按摩件20的上表面能顺利地抵触在乳胶层的下表面,有效降低震动减损,同样,发音件21的上表面能顺利地抵触在乳胶层的下表面,有效降低传音减损。
[0022]在实际操作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二支撑架4上的第一气缸7和第二气缸8,所述第一气缸7底端转动连接在第二支撑架4下表面,伸缩端与一固接在第一支撑架9下方的第一传动杆10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气缸8底端转动连接在第二支撑架4下表面,伸缩端与一固接在第三支撑架11下方的第二传动杆12转动连接,通过控制第一气缸7实现第一支撑架9和第二支撑架4间摆动动作,通过控制第二气缸8实现第二支撑架4和第三支撑架11间摆动动作。第二气缸8伸缩带动第三支撑板摆动,进而使得联动的第四支撑板也一起运动;所述基座上设有两平行设置的水平导轨13,所述水平导轨13设有侧向开口23,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分别通过支杆14转动连接在第一支撑架9和第三支撑架11下方的限位导轮组,所述限位导轮组包括分置两侧的滚轮15,所述滚轮15从所述侧向开口 23嵌入对应的水平导轨13中;第一支撑架9两侧分别通过一摆杆18与基座连接,所述摆杆18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第一支撑架9和基座上。所述基座3上设有两平行设置的水平导轨13,所述水平导轨13设有侧向开口 23,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分别通过支杆14连接在第二支撑架4限位导轮组,所述限位导轮组包括分置两侧的滚轮15,所述滚轮15从所述侧向开口 23嵌入对应的水平导轨13中;所述支杆14上部连接在第二支撑架11下方,下部连接所述滚轮15,第四支撑架16通过一联杆17转动连接所述支杆14下部;第一支撑架9两侧分别通过一摆杆18与基座3连接,所述摆杆18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第一支撑架9和基座3上。
[0023]在实际使用时,如图2所示,通过控制第一气缸7来调整第一支撑架9摆动,以获得较好的背部支撑;通过控制第二气缸8来调整第三支撑架11摆动,进而控制第四支撑架16 一起联动,以获得较好的腿部支撑;通过调节要布置成和腿部支撑使得人体获得舒适的卧姿进行休息。
[0024]在实际操作中,所述单元床芯I上方的缓冲层可以为多种形式,优选为海绵层6和乳胶层5,也可以采用其它透气、柔软的材质,例如棕垫等,均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
[0025]在实际操作中,所述音响组件包括至少两个且分置两端的音响件,也可以根据客户需要增设具有多个发音件21的组合式音响,防止在床垫的各个部位,以获得立体声乐的效果,均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
[0026]在实际操作中,所述按摩组件包括至少一个按摩件20,按摩件20设置的位置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甚至可以在销售时根据使用者的身材来量身定制,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
[0027]在实际操作中,所述单元床芯I为四块,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调整单元床芯I的数量,例如三块、五块、七块等,让使用者获得不同的支撑体验,均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当单元床芯I数量进行调整后,所述驱动结构也应做相应调整,且驱动方式也可以根据不同情况而调整,例如为每个单元床芯I设置气缸,使得各单元床芯I单独控制,以简化单元床芯I间的联动结构,亦能实现控制床垫变形的功能,均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
[0028]在实际操作中,各单元床芯I内设差异化支撑弹簧,例如在支撑头颈部的第一块单元床芯I内使用较软的弹簧,在支撑腰部的第二块单元床芯I内使用较硬的弹簧,在支撑腿部的第三、第四块单元床芯I内使用脚软的弹簧,使承受人体重量的腰部能获得较好的支撑,有效缓解身体疲劳。所述支撑弹簧可以更换为气垫弹簧,亦能实现差异化功能,均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
[0029]在实际操作中,所述单元床芯I与支撑板2之间通过粘连方式固接,也可以采用布袋缝制等其它方式固接,均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
[0030]在实际操作中,所述控制器24用于控制按摩件20、音响组件以及第一气缸、第二气缸,并设置与所述控制器24匹配的遥控器。按摩件20可以根据人们的需要开启部分、定时关闭、强度设置等功能;音响组件可以根据人们的需要切换播放内容、播放模式、音量大小以及定时关闭等;使用遥控器来控制单元床芯I支撑面转向和升降,便于使用者控制。
【主权项】
1.一种具有床垫支撑面姿态调节功能的床,包括床垫以及用于支撑床垫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床垫包括若干成列排布且相互独立的单元床芯(I)、完整覆盖在所述单元床芯(I)表面的缓冲层以及用于分别承托所述单元床芯(I)的支撑板(2),所述支架包括基座(3)、固接在对应支撑板(2)下方的支撑架以及驱动支撑架的驱动结构,相邻所述支撑板(2)间均通过边缘可摆动地相互轴接,通过控制各支撑板(2)朝向和升降来调节各单元床芯(I)支撑面并形成弯折姿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床垫支撑面姿态调节功能的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元床芯(I)为四块,且相互紧密排列,所述单元床芯(I)下表面粘连在对应的支撑板(2)上,各单元床芯(I)内设差异化支撑弹簧,所述弹簧底部抵触在所述支撑板(2)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床垫支撑面姿态调节功能的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层包括一上下叠纸的乳胶层(5)和海绵层(6),所述海绵层(6)上表面设有若干开孔(19),所述开孔(19)内嵌置按摩件(20)和音响组件,所述按摩件(20)分散布置,所述音响组件包括设置在床垫首段两侧的发音件(21),所述床垫通过按摩件(20)和音响组件实现助眠功能。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床垫支撑面姿态调节功能的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件(20)和音响组件上设有专属电线,所述海绵层上表面开设用于铺设所述电线的槽条(22),所述电线穿过开设在所述槽条(22)底部的开口(23)并与一控制器(24)通连。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具有床垫支撑面姿态调节功能的床,其特征在于单个单元床芯(I)和与其对应的支撑板(2)被整体包裹。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具有床垫支撑面姿态调节功能的床,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二支撑架(4)上的第一气缸(7)和第二气缸(8),所述第一气缸(7)底端转动连接在第二支撑架(4)下表面,伸缩端与一固接在第一支撑架(9)下方的第一传动杆(10)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气缸(8)底端转动连接在第二支撑架(4)下表面,伸缩端与一固接在第三支撑架(11)下方的第二传动杆(12 )转动连接,通过控制第一气缸(7 )实现第一支撑架(9 )和第二支撑架(4 )间摆动动作,通过控制第二气缸(8 )实现第二支撑架(4 )和第三支撑架(11)间摆动动作。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具有床垫支撑面姿态调节功能的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3)上设有两平行设置的水平导轨(13),所述水平导轨(13)设有侧向开口(23),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分别通过支杆(14)连接在第二支撑架(4)限位导轮组,所述限位导轮组包括分置两侧的滚轮(15),所述滚轮(15)从所述侧向开口( 23 )嵌入对应的水平导轨(13 )中。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具有床垫支撑面姿态调节功能的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杆(14)上部连接在第二支撑架(11)下方,下部连接所述滚轮(15),第四支撑架(16)通过一联杆(17)转动连接所述支杆(14)下部。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具有床垫支撑面姿态调节功能的床,其特征在于第一支撑架(9)两侧分别通过一摆杆(18)与基座(3)连接,所述摆杆(18)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第一支撑架(9)和基座(3)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种具有床垫支撑面姿态调节功能的床。现有床的支撑面不能改变支撑面姿态,只具有水平支撑面,不符合人体力学原理。本实用新型包括床垫和支架,床垫包括单元床芯、缓冲层和支撑板,支架包括基座、支撑架和驱动结构,相邻支撑板相互轴接,通过控制支撑板朝向和升降来调节各单元床芯支撑面并形成弯折姿态。通过将原有的整体式床垫改进为由多块单元床芯拼合形成的床垫,相互连接的单元床芯在驱动机构作用下变换姿势,形成有利于人们机体放松的弯折姿态,促使人体局部肢体内的血液流向,进而缓解局部肢体的劳累状态,有效缓解身体对腰部、肩颈部的压迫,进而舒缓肢体。
【IPC分类】A47C20/08, A47C27/00
【公开号】CN204797292
【申请号】CN201520588808
【发明人】金佳, 宰华云
【申请人】喜临门家具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1月25日
【申请日】2015年8月7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