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饭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144230阅读:411来源:国知局
煮饭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炊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煮饭器。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市场上的煮饭器通常包括电热盘,用于给煮饭器的内锅加热。现有的电热盘通常是在电热盘的盘体的盘体底壁中浇铸有一个或两个发热元件。工作时,通过盘体底壁与内锅的热传递或者热辐射对内锅的底部进行加热。
[0003]然而,现有的电热盘只能对内锅的底部进行加热,而内锅的侧部并不能很好地受热,因此对于内锅整体而言,受热不均匀。
[0004]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煮饭器,以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000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煮饭器。所述煮饭器包括本体、电热盘、内锅以及盖体。所述本体形成有一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的顶部具有开口部。所述电热盘安装于所述本体的所述容纳空间的底部。所述内锅坐设于所述电热盘上以由所述电热盘为其提供热能。所述盖体与所述本体连接,并从上方封闭所述内锅以及所述本体的所述容纳空间的开口部。其中,所述电热盘包括盘体以及第一发热元件和第二发热元件。所述盘体包括盘体底壁和从所述盘体底壁向上延伸预定高度H的盘体侧壁。所述第一发热元件嵌于所述盘体底壁之内,所述第二发热元件嵌于所述盘体侧壁之内。盘体底壁盘体底壁盘体侧壁盘体底壁盘体侧壁
[0007]以此设置方式,由于煮饭器的各构成技术部件的设置,可以实现对内锅的立体均匀加热,从而可以实现在同样的电控条件下能够烹饪出更美味可口的食物。尤其是,由于发热元件嵌设于电热盘内部且在盘体底壁及盘体侧壁分别布置,较其他设计方案,此种设计方案的发热元件的热效率更高而且同时实现了均匀立体加热。
[0008]优选地,所述盘体侧壁的内表面与所述盘体底壁的内表面之间以圆弧R圆滑过渡,整体大致呈碗状,所述盘体侧壁整体相对于所述盘体底壁的倾斜角Θ为10° <0<90°。以此设置方式,可以在实现立体均匀加热的前提下,为内锅底部和电热盘二者结合相对应的区域二者的曲线形状设计提供较大的根据实际的测试结果而进行调整的空间,从而在二者的结合区域根据不同的具体设计条件确定最佳的加热烹饪效果。
[0009]优选地,所述盘体底壁的内表面的中部基本为平面或微小上凸面,该部分内表面略高于其周围的盘体底壁的内表面。以此设置方式,能够增加内锅与电热盘的相对冷区的贴合度,提高加热效率的同时提升整体加热的均匀性。
[0010]优选地,所述内锅的外表面与所述电热盘的内表面在所述盘体的所述盘体底壁部分至少部分贴合而在其他对应处形成一定的间隔。以此设置方式,可以为内锅提供立体均匀加热,同时降低内锅的工艺制造要求,并且,防止在烹饪过程中在内锅的对应电热管的地方形成局部高热区导致食物焦糊。
[0011]优选地,所述第一发热元件为至少两个和/或所述第二发热元件为至少两个。以此设置方式,可以实现更均匀地布置发热元件,并且可以拉开最大、最小烹饪功率的供给数值范围,如果配合烹饪程序的合理控制,能够使烹饪效果更佳。
[0012]优选地,所述第一发热元件和/或所述第二发热元件为环状。环状的发热元件更符合一般电热盘以及内锅的底部形状的设计,同时有助于于在内锅中实现烹饪食物的外环流烹饪效果。
[0013]优选地,所述第一发热元件和/或所述第二发热元件浇铸在所述盘体中。以此设置方式,不仅能够方便加工制作,而且还能提高传热效率。
[0014]优选地,所述预定高度H为1mm?40mm。盘体侧壁的高度在此范围内,可以在保证锅体或内锅受热均匀的同时尽可能地降低成本。
[0015]优选地,所述内锅包括内锅侧壁和与所述内锅侧壁连接的内锅底壁,所述内锅侧壁包括外表面和内表面,在穿过所述内锅的中心线的截面中,所述内锅侧壁的所述内表面为向外凸出的弧形。以此设置方式,可以使得在内锅内形成有效的热对流,从而使食物在烹饪过程中加热更均匀,且吸水率也更均匀
[0016]优选地,在穿过所述内锅的中心线的截面中,所述内锅侧壁的所述外表面的上部为直线形状,所述内锅侧壁的所述外表面的下部为弧形。以此设置方式,可以解决由于内锅定位偏差而造成的烹饪效果异常。
[0017]优选地,所述内锅侧壁的所述外表面的上部具有拔模斜度,所述拔模斜度为0.1° -15°。以此设置方式,可以使内锅出模简单,成品率高且尺寸稳定
[0018]优选地,所述内锅的所述内锅底壁设置有环状凸起。以此设置方式,可以避免底部受热不均匀。
[0019]优选地,所述环状凸起沿圆周方向间隔设置。以此设置方式,可以节约成本,同时使内锅外形更美观。
[0020]在【实用新型内容】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附图说明】
[0021]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示意性实施方式的描述中,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方面将变得更明显和更容易理解,在附图中:
[0022]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煮饭器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0023]图2是图1中示出的电热盘的截面示意图;以及
[0024]图3是图1中示出的电热盘的立体图,其中,移除了电热盘的一部分,以清楚地示出电热盘的底部发热元件和侧部发热元件。
[0025]附图标记说明
[0026]100煮饭器
[0027]110电热盘
[0028]111 盘体
[0029]IllA盘体的盘体底壁
[0030]IllB盘体的盘体侧壁
[0031]112底部发热元件(第一发热元件)
[0032]113侧部发热元件(第二发热元件)
[0033]120 内锅
[0034]121内锅侧壁
[0035]122内锅底壁
[0036]123 顶部开口
[0037]124内锅侧壁的外表面
[0038]124A内锅侧壁的外表面的上部
[0039]124B内锅侧壁的外表面的下部
[0040]125内锅侧壁的内表面
[0041]126 凸起
[0042]Θ倾斜角
[0043]H 高度
[0044]L拔模高度
【具体实施方式】
[0045]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0046]为了彻底了解本实用新型,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显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
[004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煮饭器。图1简要地示出了煮饭器100的内部结构的局部截面示意图。煮饭器100可以为电饭煲、电压力锅等等需要用电热盘来对内锅进行加热的烹饪器具。
[0048]煮饭器100主要包括本体(未示出)、电热盘110、内锅120以及盖体(未示出)。其中,本体中形成有容纳空间,容纳空间的顶部具有开口部,该容纳空间用于容纳电热盘110和内锅120。盖体与本体连接,并从上方封闭内锅120以及本体的容纳空间的开口部。其中,为了清楚地显示容纳于本体中的电热盘110和内锅120,在图1中移除了煮饭器100的本体、盖体等部件。下面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煮饭器100的电热盘110和内锅120。
[0049]如图1中所示,煮饭器100的电热盘110安装在煮饭器100的本体的容纳空间的底部。电热盘110中设置有发热元件(如下文将要详细介绍的底部发热元件112和侧部发热元件113)。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发热元件可以是诸如电热管的发热管。电热盘110上可拆卸地放置有内锅120,内锅120可以由陶瓷材料制成并由电热盘110进行加热。
[0050]内锅120包括大致呈筒状的内锅侧壁121和大致呈圆弧形的内锅底壁122。内锅底壁122连接在内锅侧壁121的下部,内锅侧壁121的顶部形成顶部开口 123,内锅底壁122和内锅侧壁121共同围成具有腔体的内锅120。内锅侧壁121包括外表面124和内表面 125。
[0051]具体地,外表面124包括上部124A和下部124B。在穿过内锅120的中心线的截面中(即图1示出的截面中),上部124A为直线形状,下部124B为弧形,上部124A和下部124B之间自然过渡。由此,外表面124的上部124A呈圆柱面,而下部124B为连接在上部124A和内锅底壁122之间的圆滑曲面。相对于外表面为整体弧形或整体直线形的传统内锅而言,本实用新型的内锅120将上部124A设置为直线形状可以在例如煮饭器100的高度差异较大的情况下,使内锅120适应性地应用于不同的本体,而可以避免因内锅120的尺寸存在偏差而造成的烹饪效果异常。
[0052]优选地,外表面124的上部124A构造为具有拔模高度L。具有拔模高度的内锅120的加工、出模更简单且成品率较高,尺寸也更稳定。进一步优选地,该拔模高度L为0.1° -15°,例如,拔模高度L可以为图1中所示的2°左右。当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需要将拔模高度L设置为其他适当的数值。
[0053]进一步,如图1所示,在穿过内锅100的中心线的截面中,内锅侧壁121的内表面125为向外凸出的弧形。这样,内锅侧壁121的内表面125为弧形的曲面,内锅侧壁121的厚度随高度也发生变化。在靠近内锅120的顶部开口 123的区域,内锅侧壁121的厚度较大。当加热内锅120时,内锅120中的热水就会沿着弧形的内表面125向弧形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