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56415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器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烹饪器具的测温方式通常为在烹饪器具的内锅的底部使用直径较大的杯状温度传感器,但因温度传感器与加热盘之间无隔热件,温度传感器感测到的温度不准确,容易对烹饪器具的温度控制造成影响。
[0003]因此,需要一种烹饪器具,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4]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例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0005]为了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0006]内锅;
[0007]加热盘,所述加热盘设置在所述内锅的下方,用于对所述内锅加热,所述加热盘的中部具有中部开口;
[0008]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构造为在所述内锅的轴向方向上可移动,以穿过所述中部开口感测所述内锅的底部的温度;
[0009]保温罩,所述保温罩设置在所述加热盘的外侧,以阻止所述加热盘的热量传递出所述保温罩;
[0010]温度传感器第一固定部;
[0011 ]温度传感器第二固定部,所述温度传感器第二固定部与所述温度传感器第一固定部固定连接;以及
[0012]隔热装置,所述隔热装置设置在所述中部开口的周向内侧,以阻止所述加热盘的热量向所述温度传感器传递;
[0013]其中,所述温度传感器第一固定部和所述温度传感器第二固定部限制所述温度传感器在所述加热盘的径向方向移动,并且所述温度传感器第一固定部和所述温度传感器第二固定部通过连接件与所述加热盘固定连接。
[00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隔热装置,因加热盘与温度传感器件具有隔热装置、温度传感器第一固定部和温度传感器第二固定部,可阻隔加热盘与温度传感器之间的热传递,提高温度感测的准确性。
[0015]可选地,所述温度传感器第一固定部设置在所述温度传感器第二固定部的上方。这样,上下设置的温度传感器第一固定部和温度传感器第二固定部将温度传感器固定在其中,并且这样的构造容易安装。
[0016]可选地,所述温度传感器第一固定部与所述温度传感器第二固定部之间形成有空腔,所述温度传感器第一固定部具有与所述中部开口连通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供所述温度传感器的上端延伸出所述空腔和所述中部开口。这样,温度传感器可经由第一开口部分地延伸穿过中部开口,以感测位于保温罩中的内锅的温度。
[0017]可选地,所述温度传感器第二固定部具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供所述温度传感器的下端延伸出所述空腔。这样,温度传感器可经由第二开口部分地延伸出空腔,以通过诸如电线等与烹饪器具的控制电路连接。
[0018]可选地,所述烹饪器具还包括套设在所述温度传感器上的弹簧和与所述温度传感器固定连接的止挡部,所述弹簧和所述止挡部位于所述空腔内,在所述内锅的轴向方向上,所述弹簧的一端抵靠所述温度传感器第二固定部,所述弹簧的另一端抵靠所述止挡部,所述止挡部在所述内锅的径向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开口的直径。这样,止挡部使得温度传感器不能够过度地延伸出第一开口,而弹簧可在温度传感器未受到来自内锅的压力时,使温度传感器保持在部分延伸出中部开口的位置处。
[0019]可选地,所述隔热装置为陶瓷环。这样,可利用具有的良好的热阻隔性和高耐温性的陶瓷材料制成环状隔热装置。
【附图说明】
[002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附图中,[0021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烹饪器具的立体视图;
[0022]图2为图1所示的烹饪器具的分解视图;
[0023]图3为图1和图2中的烹饪器具的局部剖视图;以及
[0024]图4为图3中A部分的放大视图。
[0025]附图标记说明:
[0026]10:内锅11:底部突起
[0027]20:加热盘21:中部开口
[0028]30:温度传感器 31:止挡部
[0029]32:弹簧40:隔热装置
[0030]50:螺栓61:温度传感器第一固定部
[0031]611:第一开口 62:温度传感器第二固定部
[0032]621:第二开口 70:保温罩
[0033]80:空腔具体实施例
[0034]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0035]为了彻底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显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例。
[0036]如图1和图2所示,烹饪器具包括盖体和煲体。煲体基本上呈圆角长方体形状,并且具有圆筒形状的内锅收纳部,内锅10可以自由地放入内锅收纳部或者从内锅收纳部取出,以方便对内锅10进行清洗。内锅10的上表面具有圆形开口,用于向内锅10中盛放待加热的材料,诸如米、汤等。煲体中包括用于加热内锅10的加热盘20。可以理解,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可以为电饭煲、电压力锅或其他的烹饪器具,且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除具有煮米饭的功能以外,还可以具有煮粥等各种功能。
[0037]具体地,如图3所示,内锅收纳部由设置在煲体中的保温罩70形成,保温罩70的底部设置有加热盘20,当内锅10放置于煲体中的保温罩70中时,位于烹饪器具中的加热盘20可对内锅10进行加热。保温罩70环绕加热盘20设置在加热盘20的外侧,以阻止加热盘20的热量传递出保温罩70。这样可避免能量的损耗和对煲体其他部件的损坏。
[0038]进一步地,加热盘20的径向中心位置具有中部开口21,换句话说,加热盘20构造为环形。加热盘20的中部开口 21用于供设置在煲体中的温度传感器30穿过以感测内锅10的底部的温度。
[0039]温度传感器30在内锅10的轴向方向(即高度方向)上能够移动,由此,当将内锅10放入保温罩70中时,内锅10的底部(例如,内锅1的底部突起11)可以与温度传感器30接触,从而温度传感器30可以接触的方式直接地感测内锅10的温度。需要说明的是,内锅10的底部突起11可与加热盘20的中部开口 21对应设置,内锅10的底部突起11处不与除温度传感器30之外的其他部件接触,以防止热量从内锅传递至其他部件,并且这样的构造可提高内锅10的强度。
[0040]现请参照图4,烹饪器具具有温度传感器第一固定部61,其可大致构造为凸字形。此外,烹饪器具还包括温度传感器第二固定部62。温度传感器30位于温度传感器第一固定部61和温度传感器第二固定部62之间。温度传感器第二固定部62与温度传感器第一固定部61固定连接并且构造为使温度传感器30不能沿加热盘20的径向方向移动,而仅能在内锅10的轴向上上下移动,即,温度传感器第二固定部62与温度传感器第一固定部61限制温度传感器30在加热盘20的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