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健康监测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46778阅读:650来源:国知局
智能健康监测枕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居用品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智能健康监测枕。
【背景技术】
[0002]在当今社会,生活、学习、工作节奏过快,往往伴随着极大的精神压力与负担,严重影响人们的睡眠质量。睡眠质量不佳已经成为困扰许多人群的问题,特别是上班族,而长时间的睡眠质量不佳,将严重影响人体的生理健康。枕头作为人们睡眠时必备物品,为睡眠监测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使用平台。
[0003]目前,现有的监测枕,虽然能够在使用者睡眠的同时对使用者的生理参数进行监测,以获得相关睡眠数据,以便使用者获取和了解自身的睡眠信息。但是,由于每个人的头颈部大小存在差异,现有的监测枕结构简单,不能较好地与人体头颈部形状结合,舒适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健康监测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智能健康监测枕不能较好地与人体头颈部形状结合,舒适性差的缺陷。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健康监测枕,包括一个枕头本体和用于监测使用者头颈部动脉的血流脉搏参数的至少一个光电传感装置,其中,所述枕头本体具有用于支撑人体颈部的一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的顶面设置有弹性胶垫,所述弹性胶垫的顶面开设用于放置所述光电传感装置的放置槽;所述光电传感装置包括一中空的壳体、固定在所述壳体内的电路板和连接在所述壳体上的滤光片;所述电路板具有朝向所述滤光片的第一表面和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上设置有用于对人体颈部发射光信号的光电发射管和用于接收经人体颈部反射回来的光信号的光电接收管,所述光电发射管和所述光电接收管分别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
[0006]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包括相互连接的上盖和下盖,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之间共同形成用于安装所述电路板的一容置空间,所述滤光片设置在所述上盖上。
[0007]进一步地,所述上盖远离所述下盖的一侧表面开设有用于容置所述滤光片的容置槽,所述滤光片通过一卡接结构连接于所述上盖。
[0008]进一步地,所述卡接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滤光片上的两个卡勾和开设在所述容置槽槽底且与各所述卡勾分别配合卡接的两个扣孔。
[0009]进一步地,所述上盖于所述容置槽槽底上分别开设有供光电发射管置入的第一通孔和供光电接收管置入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均位置两个所述扣孔之间。
[0010]进一步地,所述光电发射管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光电接收管位于两个所述光电发射管之间。
[0011]进一步地,两个所述光电发射管与所述光电接收管并排且间隔设置。
[0012]进一步地,所述上盖的相对两端分别形成有用于与所述枕头本体连接的一个连接槽,各所述连接槽的槽底分别开设有两个彼此连通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内穿设有使所述上盖固定连接于所述枕头本体上的带状或绳状部件。
[0013]进一步地,所述光电发射管为红外光电发射管,所述光电发射管的光信号波长在900nm至 11 OOnm之间。
[0014]进一步地,所述弹性胶垫为凝胶垫或硅胶垫。
[0015]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健康监测枕,枕头本体采用了弹性胶垫结构,从而让枕头本体经常使用的部位会形成人头颈部固有的形状,使枕头本体具有更佳的舒适性;通过光电传感装置的光电发射管和光电接收管,能够有效地采集到血流脉动信号,并得到准确的心率、呼吸率参数,以供用户了解并改善睡眠质量,从而提高了用户的健康质量和生活品质。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健康监测枕的立体示意图;
[0017]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枕头本体与弹性胶垫的分解示意图;
[0018]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电传感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0019]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电传感装置的剖视示意图。
[0020]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21 ]100:智能健康监测枕1:枕头本体
[0022]2:光电传感装置11:支撑部
[0023]12:头枕部13:限位部
[0024]111:固定槽3:弹性胶垫
[0025]4:勾面带5:毛面带
[0026]31:放置槽121:透气孔
[0027]20:壳体21:电路板
[0028]22:滤光片21a:第一表面
[0029]21b:第二表面23:光电发射管
[0030]24:光电接收管25:上盖[0031 ]26:下盖 20a:容置空间
[0032]251:容置槽221:卡勾
[0033]252:扣孔253:第一通孔
[0034]254:第二通孔27:数据接口
[0035]255:连接槽256:连接孔
[0036]261:支撑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38]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0039]如图1至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较佳实施例。
[0040]本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健康监测枕100,包括一个枕头本体I和用于监测使用者头颈部动脉的血流脉搏参数的至少一个光电传感装置2,其中,枕头本体I具有用于支撑人体颈部的一支撑部11,支撑部11的顶面设置有弹性胶垫3,弹性胶垫3的顶面开设用于放置光电传感装置2的放置槽31。光电传感装置2包括一中空的壳体20、固定在壳体20内的电路板21和连接在壳体20上的滤光片22;电路板21具有朝向滤光片22的第一表面21a和与第一表面21a相对的第二表面21b,第一表面21a上设置有用于对人体颈部发射光信号的光电发射管23和用于接收经人体颈部反射回来的光信号的光电接收管24,光电发射管23和光电接收管24分别与电路板21电性连接。
[0041]上述的智能健康监测枕100,枕头本体I采用了弹性胶垫3结构,从而让枕头本体I经常使用的部位会形成人头颈部固有的形状,使枕头本体I具有更佳的舒适性;通过光电传感装置2的光电发射管23和光电接收管24,能够有效地采集到血流脉动信号,并得到准确的心率、呼吸率参数,以供用户了解并改善睡眠质量,从而提高了用户的健康质量和生活品质。
[0042]为叙述方便,下文中所称的“左”“右” “上” “下”与附图本身的左、右、上、下方向一致,但并不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起限定作用。
[0043]参见图1,在本实施例中,智能健康监测枕100包括枕头本体1、主板(图未示出)、电源(图未示出)和用于监测使用者头颈部动脉的血流脉搏参数的光电传感装置2,光电传感装置2、主板和电源设置在枕头本体I内,且电源和光电传感装置2分别与主板电性连接,这里,主板为整个智能枕头的电路、控制以及数据处理中心,电源用于为整个智能枕头提供电能,光电传感装置2布置在枕头本体I的关键部位,该关键部位指的是使用者颈部与枕头本体I接触的主要部位,光电传感装置2可以准确地监测使用者颈部的动脉血流参数,主板具有一处理器(图未示出),处理器为能够实现对监测到的生理参数进行采集与保存,并结合医疗级别的算法与分析,最终得到使用者每晚的睡眠质量数据的一切现有的处理器。
[0044]当然,主板上还可以电性连接有一无线通信模块(图未示出),用于与外部终端进行无线通信,这样,能够将监测所得的生理参数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与手机端的应用程序同步并保存到服务器,手机端可以直观的实时展现每晚的睡眠数据与图表、波形,并显示用户所关心的生理数据、趋势以及结果,从而最终实现远程监测、看护、预警、亲属数据交互与共享的健康生态圈,这样改善并提高了用户的健康质量与生活品质。
[0045]枕头本体I,采用慢回弹材料制作,优选为记忆棉制作,由于记忆棉是一种开放式细胞结构,使得其具有超轻、超薄、高效保温以及温感减压特性,在日常使用时,还可在枕头本体I的外部套设有一个枕头套(图未示出),使保持枕头本体I的卫生和方便清洗。
[0046]枕头本体I包括一个支撑部11、一个头枕部12和两个限位部13。支撑部11用于支撑人体颈部,头枕部12位于支撑部11的后侧并用于支撑人体头部,两个限位部13分别位于支撑部11的左右两侧并用于防止人体颈部摆动幅度过大,两个限位部13的厚度均大于支撑部11的厚度,使枕头本体I上支撑部11形成向下凹陷的形状,支撑部11的厚度大于头枕部12,这样能托高使用者颈部的位置,预防颈椎问题。支撑部11的两端呈弧形向上延伸至限位部13的边缘,在使用者使用时,由于限位部13的顶面高度高于支撑部11的顶面,能够避免因使用者左右翻身时颈部离开支撑部11而导致无法有效检测生理参数。
[0047]参见图1和图2,支撑部11的顶面开设有一固定槽111,在固定槽111内安装有一个弹性胶垫3,弹性胶垫3的顶面与支撑部11的顶面基本平齐设置(当然,弹性胶垫3的顶面也可以略高于支撑部11的顶面)ο在本实施例中,弹性胶垫3为水凝胶(非硅胶材料制成的),水凝胶过现有技术中一切的固定连接方式与枕头本体I固定,水凝胶的顶面开设用于放置光电传感装置2的放置槽31(当然,弹性胶垫3还可以采用硅胶、医用软胶等材料制成)。凝胶具有透气、恒温、防虫、防螨以及高粘弹性和通风透气性特性,且能自然贴合人体头部曲线,让大脑达到最佳的放松状态,缔造一个更为恒久香甜的深睡眠。枕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