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拨式排水孔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7215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调拨式排水孔盖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可调拨式排水孔盖,特别是一种具有良好密闭效果的可开阖性排水孔盖。
背景技术
请参考图6所示,习用的排水孔盖主要是为一具有流孔52的盖体50,此种简单的开放式结构仅能藉由盖体50阻却较大型的物体,但仍然会有细小的固体物经由流孔52掉入排水孔造成堵塞,另一方面,排水孔中的臭味容易从流孔52散逸到屋内,并滋生蟑螂等虫类,并经盖体50的流孔52爬出排水孔,在屋内繁殖散播疾病,影响居家环境卫生。
接着请参考图7,其为一种针对习用开放式排水孔盖的问题而设计的开阖式排水孔盖,其主要结构为在一具有流孔62的盖体60下加设有一漏槽座65,该漏槽座65中央形成有一与盖体60的流孔62相通的信道,于底部形成有一开口66,并设有一枢设于漏槽座65底部的档片67,该档片67是枢设于该漏槽座65底部的一边,而令档片67覆盖住开口66,在档片67上设有一配重物68,以提供重力使档片67能自动地转动至覆盖住开口66的位置,而保持于闭合开口66的状态。
此种开阖式排水孔盖在使用时,由盖体60流孔62中流下来的水会预积在漏槽座65中,当水预积至克服档片67上配重物68的重量而使挡片67覆盖住开口66的一端垂坠时,漏槽座65的开口66便会自动开启而让水通过,当水流流尽时,配重物68的重力会再使档片67覆盖住开口66保持闭合,因此可达到自动关闭排水孔的效果。然而,由于此种习用结构同样没有阻却固体物的装置,因此固体物仍会经由流孔62掉入漏槽座65进入排水孔造成堵塞,或者卡阻于漏槽座65的开口处,造成档片67无法完全关闭,失去封闭排水孔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本发明人的主要目的是为提供一种可调拨式排水孔盖,其可以完全密闭阻却排水孔,以达到避免排水孔阻塞及臭气散逸的目的。
为了可达到前述的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运用的技术手段是在于提供一种可调拨式排水孔盖,其主要结构包括有一外盖,其上形成有多数个流孔;一以可移动的方式设于外盖下方的拨动片,其上形成有多数个流孔,可相对外盖移动,以达到让上盖与拨动片上流孔对应或关闭的调节作动。
藉此,本实用新型的拨动片可以移动以控制排水孔盖流孔的开启与关闭,同时因为外盖与拨动片之间的紧密贴合,可让排水孔盖在关闭时杜绝细小固体物掉入排水孔中,并能够防止排水孔内臭气散逸,同时亦可避免蟑螂等虫类经由排水孔盖爬入室内,而影响到室内的环境卫生。


图1是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剖视图。
图3是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侧面剖视图。
图5是为本实用新型操作实施例的侧面操作剖视图。
图6是为习用排水孔盖的立体图。
图7是为另一种习用排水孔盖的侧面剖视图。
附图中10--外盖 11-流孔16--拨块孔 18--导引槽30-拨动片 32--流孔34--螺孔 37--螺栓10a--外盖 12a--流孔122a--导弯部 14a--枢孔16a--拨块孔20a--中介层22a--流孔 24a--枢孔26a--拨块孔30a--旋转片32a--流孔 34a--枢孔
36a-拨块40a-同定枢轴41a-螺栓42a-限止环45--底座50--盖体52--流孔60--盖体62--流孔65-漏槽座 66--开口67-檔片 68--配重物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1与图2,本实用新型的可调拨式排水孔盖其主要结构包括有一外盖10与一拨动片30。外盖10为一金属长方形片体,其上形成有多个呈平行排列的流孔12,在外盖10靠近边缘处形成有一拨块孔16,外盖10片体上的两相对侧边形成有一向下弯曲的导引槽18,以容置拨动片20。
拨动片30同样为一金属长方形片体,其是以可移动的方式设于外盖10的下方,其同样形成有多个呈平行排列的流孔32,在拨动片30靠近边缘处形成有一螺孔34,其中,在拨动片30上的流孔32与螺孔34分别于外盖10上的流孔12与拨块孔16相对应,另设有一贯穿外盖10上拨块孔16而螺锁于螺孔34上的螺栓37,螺栓37显露于外盖10之外以供使用者拨动。
藉由拨动拨动片30相对外盖10而沿导引槽18相对移动,可使拨动片30的流孔32与外盖10的流孔相对应连通或关闭,以达到排水孔盖开阖的效果。
请参考图3与图4,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态样的可调拨式排水孔盖其主要结构包括有一外盖10a、一中介层20a、一旋转片30a与一枢轴40a。
外盖10a为一金属圆形片体,其上形成有多个呈放射状排列的流孔12a,外盖10a的中心处设有一枢孔14a,而另外在外盖10a靠近边缘处形成有一拨块孔16a,其中,在各流孔12a边缘的外盖10a片体上形成有一向下弯曲的导弯部122a,以加速水流流过外盖10a。
中介层20a为一金属圆形片体,其是设于外盖10a的下方,其同样形成有多个呈放射状排列的流孔22a,中介层20a的中心处形成有一枢孔24a,而另外在中介层20a靠近边缘处形成有一拨块孔26a,其中,在中介层20a上的流孔22a、枢孔24a与拨块孔26a分别与外盖10a上的流孔12a、枢孔14a与拨块孔16a相对应,另一方面,中介层20a的外径略小于外盖10a的外径,同时中介层20a上的流孔略大于外盖10a上的流孔12a,藉此,中介层20a可以部份纳入外盖10a因导弯部122a形成的空间,受到导弯部122a的限制而固定,不受到旋转片30a的带动而位移。
此实施例中拨动片30改变为一旋转片30a,该旋转片30a同样为一金属圆形片体,是以可旋转移动的方式设于中介层20a的下方,其同样形成有多个呈放射状排列的流孔32a,旋转片30a的中心处形成有一枢孔34a,而另外在旋转片30a靠近边缘处形成有一拨块36a,其中,在旋转片30a上的流孔32a与枢孔34a分别于外盖10a与中介层上的流孔12a、22a和枢孔14a、24a相对应,而旋转片30a上的拨块36a可穿过外盖10a与中介层20a上拨块孔16a、26a显露于外盖10a之外以供使用者拨动。
枢轴40a是包含有一螺栓41a与一限止环42a,螺栓41a穿设过外盖10a、中介层20a与旋转片30a的枢孔14a、24a、34a,并将限止环42a结合于螺栓41a上,而使外盖10a、中介层20a及旋转片30a相互结合,并保持外盖10a、中介层20a与旋转片30a的相互贴合,此外,如图中所示,该螺栓41a的底端是固设于一底座45上,而使排水孔盖固定于地面上。
接着请参考图4与图5所示,当将旋转片30a旋转至其流孔32a与外盖10a与中介层20a上的流孔12a、22a相对应时,排水孔盖是呈开启的状态,因此水流可以藉由流孔12a、22a、32a流入排水孔;而当需要关闭排水孔时,仅需拨动拨块36a让旋转片30a旋转至其流孔32a与外盖10a与中介层20a上的流孔12a、22a呈相互交错的位置,即可以封闭排水孔盖,因此在不使用排水孔时,排水孔盖可以确保固体物不会掉入排水孔中,同时由于中介层20a与旋转片30a的紧密贴合,也能确实防止阻塞、逆流及达到阻却排水管臭气散逸的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可调拨式排水孔盖,藉由一可动的拨动片30或旋转片30a与外盖10、10a相密合移动,以达到让流孔对应、调节流孔开口大小,以及选择性关闭流孔的便利性排水孔盖。
权利要求1.一种可调拨式排水孔盖,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有一外盖,其上形成有多数个流孔;以及一以可相对移动的方式设于外盖上的拨动片,其上形成有多数个流孔,可相对外盖移动,以达到让上盖与拨动片上流孔对应或关闭的调节作动。
2.如权利要求第1项的可调拨式排水孔盖,其特征在于,其中于外盖上异于流孔的位置处设置有一拨块孔,并于相对两侧边缘形成有向下弯曲的导引槽以容置拨动片;在拨动片靠近边缘处形成一螺孔,其中,拨动片上的流孔与螺孔分别于外盖上的流孔和拨块孔相对应,而拨动片上另有一固锁于螺孔上穿过外盖上的拨块孔,用以调拨拨动片的螺栓。
3.如权利要求第1项的可调拨式排水孔盖,其特征在于,其中外盖另外于中心处形成一枢孔;一固定设于外盖与拨动片之间的中介层,其上形成有多数个流孔,并有一形成于中介层的中心处的枢孔,其中,中介层上的流孔、枢孔分别于外盖上的流孔、枢孔相连通;该拨动片是以可旋转移动的方式设于中介层下方,其上并有一形成于中心处的枢孔;与一穿设过外盖、中介层与拨动片的枢孔,以将外盖、中介层与拨动片固设在一起的枢轴;藉此,拨动片以可旋转的方式相对外盖及中介层作移动以调节流孔。
4.如权利要求第3项的可调拨式排水孔盖,其特征在于,其中在外盖及中介层边缘处分别形成有一拨块孔,两拨块孔相对应;在拨动片靠近边缘处形成一拨块,其中,在拨动片上的拨块是穿过外盖与中介层上的拨块孔。
5.如权利要求第3项的可调拨式排水孔盖,其特征在于,其中,在外盖的流孔边缘形成有一向下弯曲的导弯部;中介层略小于外盖,同时中介层上的流孔略大于外盖上的流孔,使中介层部份纳入外盖的导弯部所形成的空间,受到导弯部的限制而固定。
6.如权利要求第3项的可调拨式排水孔盖,其特征在于,其中外盖、中介层与拨动片上的流孔是以呈放射状排列。
7.如权利要求第4项的可调拨式排水孔盖,其特征在于,其中外盖、中介层与旋转片上的流孔是呈放射状排列。
8.如权利要求第7项的可调拨式排水孔盖,其特征在于,其中固定枢轴为一螺栓与一套设于螺栓上以定位外盖、中介层与旋转片的限止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可调拨式排水孔盖,其主要包括有一外盖与一拨动片,其中拨动片是可操作地设置于外盖上并分别设有相对应的流孔,拨动片上设有一拨块且可相对外盖作移动或转动,而藉此可构成一种能在不使用时完全关闭,来防止阻塞、逆流及确实达到阻却臭气散逸的排水孔盖。
文档编号E03C1/298GK2627070SQ03261838
公开日2004年7月21日 申请日期2003年5月16日 优先权日2003年5月16日
发明者李宗铭 申请人:李宗铭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