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式防臭地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9024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浮式防臭地漏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下水管道上安装的地漏,更为确切一点说,应是一种防臭地漏。
背景技术
下水管道上都安装有地漏,使用最多的是在排水口上扣有一个碗形的铸铁帽,在铸铁帽上设有一个防污的漏水盖组成。由于这种地漏的排水间隙固定,遇有较大排水量时污水就会溢出,而且下水道与室内空气相通,在无水排放时时常会发出异臭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就是为了克服现有地漏存在的排水量大时易溢水,无水排放时有臭味的问题,因此设计一种浮式防臭地漏来满足人们日常生活中对卫生洁具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采取下述措施实现的该浮式防臭地漏包括漏水盖和胶圈,其特征是在漏水盖底部设置地漏主体,在地漏主体内的排水口顶部设有一个可使排水口自动打开或者关闭的浮动阀。所述浮动阀是一个上表面为圆盘,在圆盘的底部为一中空的环形柱体组成的压盖。所述地漏主体是个由上下交错的内外两套筒,且内套筒底部突出于外套筒,在底部的外套筒与内套筒之间封闭连接组成的空腔体。
由于该浮式防臭地漏设置了地漏主体和在地漏主体内移动的浮动阀,利用了浮动阀在水中的浮力,在排水时自动打开并且流量较大时口开得也较大,在无废水排放时又能自动可靠关闭。这样,一方面能避免废水溢出,同时又能防止异臭味进入室内。给用户带来方便。该浮式防臭地漏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经济适用。便于推广。
该浮式防臭地漏可由以下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
给出
图1为浮式防臭地漏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中1-漏水盖,2-浮动阀,3-胶圈,4-地漏主体。由图可见,浮式防臭地漏是由一个上下交错的内外两套筒,且内套筒底部突出于外套筒,在底部的外套筒与内套筒之间封闭连接构成的空腔体组成了地漏主体4。这里所说的内套筒即是排水口,在地漏主体4内的排水口上设置胶圈3,对应排水口顶部设有浮动阀2,该浮动阀2是一个上表面为圆盘,在圆盘的底部为一中空的环形柱体组成的压盖。在地漏主体4的顶部固定漏水盖1构成的。当水流入地漏的时候,地漏主体4内由内、外套筒之间形成的积水槽就会积存一定量的水,浮动阀2在这些水的浮力作用下,便自动打开排水口把废水排放,这时排水口虽然打开,但浮动阀2的中空部分仍落在地漏主体4的积水槽的水中,因此管道中的异臭味被隔绝无法释放。当地漏主体4形成的积水槽中的水蒸发后,水位下降,浮动阀2也会随之下降,最后靠自身的重量压在排水口胶圈3上,仍使异臭味无法排出。
权利要求1.一种浮式防臭地漏,包括漏水盖(1)和胶圈(3),其特征是在漏水盖(1)底部设置地漏主体(4),在地漏主体(4)内的排水口顶部设有一个可使排水口自动打开或者关闭的浮动阀(2)。
2.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浮式防臭地漏,其特征是地漏主体(4)是个由上下交错的内外两套筒,且内套筒底部突出于外套筒,在底部的外套筒与内套筒之间封闭连接组成的空腔体。
3.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浮式防臭地漏,其特征是浮动阀(2)是一个上表面为圆盘,在圆盘的底部为一中空的环形柱体组成的压盖。
4.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浮式防臭地漏,其特征是在地漏主体(4)内的排水口上固定有胶圈(3)。
专利摘要该实用新型公开了排水管道上安装使用的浮式防臭地漏,它是在漏水盖(1)底部设置地漏主体(4),在地漏主体(4)内的排水口顶部设有一个可使排水口自动打开或者关闭的浮动阀(2)构成的。该地漏是利用浮动阀(2)在水中的浮力,在排水时排水口自动打开,无水排放时又自动关闭,从而有效防止排水量大时的溢出和下水管道异臭味的释放。避免对室内空气的污染。并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经济适用。便于推广等优点。
文档编号E03C1/28GK2734849SQ20042006407
公开日2005年10月19日 申请日期2004年5月14日 优先权日2003年6月2日
发明者郭玉江 申请人:郭玉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