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土坑雨水自动回收浸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0663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小土坑雨水自动回收浸灌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浸灌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小土坑回收雨水进行自动浸灌的浸灌装置。
背景技术
缺少水资源是制约各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庄稼地雨水有80%的渗透到地下,没法回收再利用,造成很大的水资源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自动回收雨水再利用,均衡对植物给水的小土坑雨水自动回收浸灌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浸灌瓶设有凹形瓶盖,所述的凹形瓶盖至少设有一个小孔,所述的凹形瓶盖顶部设有上过滤层,底部设有下过滤层,所述的浸灌瓶至少设有一根浸灌带,所述的浸灌带一端延伸至所述的浸灌瓶的底部,另一端通过设在所述的浸灌瓶上的出口延伸至所述的浸灌瓶外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小土坑雨水自动回收浸灌装置,在使用时,将植物种植在小土坑内,将浸灌瓶置于小土坑内地下植物旁,凹形瓶盖的最高处与小土坑内最低处齐平,延伸至浸灌瓶外部的浸灌带缠绕在植物根部,下雨时,小土坑内积水,雨水通过上过滤层、凹形瓶盖的小孔和下过滤层进入浸灌瓶内储存,当干旱时,浸灌带利用毛细管虹吸原理,浸灌瓶内的雨水就会被浸灌带吸出,输送到植物根部,植物主根部时时刻刻滋润水份,使植物安全越过死亡期,顺利过渡到成活期,然后自行平稳茁壮成长,本实用新型具有省人、省工、省力、省钱、增收诸多优点,能自动、持续、定量、基本均衡灌溉,能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可不受地域、地形、地貌、植物种类和气候环境的限制。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是一种一种能自动回收雨水再利用,均衡对植物给水、能节约用水、均衡给水、操作方便、不堵塞且结构简单、造价低廉的、小土坑雨水自动回收浸灌装置。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浸灌瓶1设有凹形瓶盖2,凹形瓶盖2设有一个小孔3,凹形瓶盖2顶部设有上过滤层4,底部设有下过滤层5,浸灌瓶1设有一根浸灌带6,浸灌带6一端延伸至浸灌瓶1的底部,另一端通过设在浸灌瓶1上的出口7延伸至浸灌瓶1外部。
参见图1和图2,在使用时,将植物8种植在小土坑9内,将浸灌瓶1置于小土坑9内地下植物旁,凹形瓶盖2的最高处与小土坑9内最低处齐平,延伸至浸灌瓶1外部的浸灌带6缠绕在植物8根部,下雨时,小土坑9内积水,雨水10通过上过滤层4、凹形瓶盖2的小孔3和下过滤层5进入浸灌瓶1内储存,当干旱时,浸灌带6利用毛细管虹吸原理,浸灌瓶1内的雨水10就会被浸灌带6吸出,输送到植物8根部,植物8主根部时时刻刻滋润水份,使植物安全越过死亡期,顺利过渡到成活期,然后自行平稳茁壮成长,本实用新型具有省人、省工、省力、省钱、增收诸多优点,能自动、持续、定量、基本均衡灌溉,能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可不受地域、地形、地貌、植物种类和气候环境的限制。
浸灌带6可用质地疏松毛细管丰富的棉织物、化纤织物、毛织物和混纺织物制作。
权利要求1.一种小土坑雨水自动回收浸灌装置,其特征是浸灌瓶(1)设有凹形瓶盖(2),所述的凹形瓶盖(2)至少设有一个小孔(3),所述的凹形瓶盖(2)顶部设有上过滤层(4),底部设有下过滤层(5),所述的浸灌瓶(1)至少设有一根浸灌带(6),所述的浸灌带(6)一端延伸至所述的浸灌瓶(1)的底部,另一端通过设在所述的浸灌瓶(1)上的出口(7)延伸至所述的浸灌瓶(1)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土坑雨水自动回收浸灌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浸灌带(6)可用质地疏松毛细管丰富的棉织物、化纤织物、毛织物和混纺织物制作。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小土坑雨水自动回收浸灌装置,浸灌瓶(1)设有凹形瓶盖(2),所述的凹形瓶盖(2)至少设有一个小孔(3),所述的凹形瓶盖(2)顶部设有上过滤层(4),底部设有下过滤层(5),所述的浸灌瓶(1)至少设有一根浸灌带(6),所述的浸灌带(6)一端延伸至所述的浸灌瓶(1)的底部,另一端通过设在所述的浸灌瓶(1)上的出口(7)延伸至所述的浸灌瓶(1)外部。本实用新型是一种一种能自动回收雨水再利用,均衡对植物给水、能节约用水、均衡给水、操作方便、不堵塞且结构简单、造价低廉的、小土坑雨水自动回收浸灌装置。
文档编号E03B3/00GK2825756SQ20052005147
公开日2006年10月11日 申请日期2005年7月22日 优先权日2005年7月22日
发明者康跃虎, 杨俊平, 赵文义, 赵庭宁, 周旭灿, 黄静, 刘坤, 刘灿, 肖伏珍, 刘采联 申请人:北京欣智奕灌溉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