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2053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通水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通水器,属于建筑排水构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卫生间都安装有带地漏的下水管,以便将地面上的污水排出。既然有管道可以将卫生间地面上的污水排出,那么为什么现实生活中,很多卫生间(尤其是无窗、不通风的卫生间)的门套会霉变,甚至腐烂,门边上的墙面涂料或墙纸也会霉变、起泡,甚至脱落呢?究其原因,申请人发现,地面上的污水会有一小部分渗透到地砖以下的水泥层内,而进入水泥层内的水,由于无法正常排出,因此会往卫生间的墙体上渗透,最终导致前述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将渗透到水泥层内的水正常排出的通水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种通水器,包括通水器上部、通水器下部,其中,通水器上部包括带有通孔的座体,通孔的下端内壁配合设置有圆环,圆环的末端孔壁向下延伸形成一引流板;通水器下部包括连接管,该连接管的顶端设置有数个间隔排列的第一凸块,各两两相邻第一凸块之间形成第一进水槽,各第一凸块的顶端端部与通水器上部的下端面相连接且将引流板包容在内,第一进水槽的槽底不低于引流板底端。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座体边缘下端面上设置有数个间隔排列的第二凸块,各两两相邻第二凸块之间形成第二进水槽,且第二凸块与第一凸块之间安装有滤芯。滤芯的设置,可起到挡砂灰的作用。 所述滤芯选用海绵、塑料、金属中的任意一种制成。 所述座体呈扁圆柱状;第一凸块与连接管之间连接有一喇叭状挡水板,且第一凸块所围成的直径大于连接管直径。 所述圆环的下端面向下延伸直至凸出于座体的下端面,且圆环的下端面上开设有
数个与第一凸块位置、数量相对应的凹槽,各第一凸块的顶端端部固定嵌设于各对应凹槽
内。 一般情况下,各第一凸块的顶端端部与各对应凹槽之间通过专用胶水粘接。 所述引流板末端向内凸设有一圈缓冲块,该缓冲块的设置,对水流具有一定的缓
冲及集中作用。 所述各第一凸块等间距间隔排列,各第二凸块等间距间隔排列。 本实用新型通水器安装在下水管的上方、地漏的下方,通过第一进水槽将渗透到
水泥层内的水引流到连接管内,再由连接管引流到下水管内,而地面上的水通过地漏后,直
接由圆环孔流入,再由引流板引入到连接管内,最后由连接管引流到下水管内。本实用新型
解决了卫生间(尤其是无窗、不通风的卫生间)的墙面霉变,门套霉变、甚至腐烂,门边上的墙面涂料或墙纸霉变、起泡,甚至脱落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求安装在卫生间最低点位置。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滤芯无示意); 图2为图1的分解图; 图3为图1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滤芯无示意); 图4为图3的分解图; 图5为滤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引流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通水器,包括通水器上部1、通水器下部2。其中,通水器上部1包括带有通孔12的扁圆柱状座体ll,通孔12的下端内壁配合设置有圆环13,圆环13的末端孔壁向下延伸形成一引流板14。引流板14末端向内凸设有一圈缓冲块18。通水器下部2包括连接管21,该连接管21的顶端设置有数个等间距间隔排列的第一凸块22,各两两相邻第一凸块22之间形成第一进水槽23,各第一凸块22的顶端端部与通水器上部1的下端面相连接且将引流板14包容在内,第一进水槽23的槽底不低于引流板14底端。 为避免水泥层内的砂灰流入下水管内而堵塞管道,座体11边缘下端面上设置有数个等间距间隔排列的第二凸块16,各两两相邻第二凸块16之间形成第二进水槽17,且第二凸块16与第一凸块22之间安装有滤芯25。该滤芯25选用海绵、塑料、金属中的任意一种制成。 为使整体引水效果更好,第一凸块22与连接管21之间连接有一喇叭状挡水板24,且第一凸块22所围成的直径大于连接管21直径。 为使通水器上部1与通水器下部2之间的连接更为稳定、简单,本实用新型圆环13的下端面向下延伸直至凸出于座体11的下端面,且圆环13的下端面上开设有数个与第一凸块22位置、数量相对应的凹槽15,各第一凸块22的顶端端部固定嵌设于各对应凹槽15内。 一般情况下,各第一凸块22的顶端端部与各对应凹槽15之间通过专用胶水粘接。[0025] 本实用新型安装在下水管的上方、地漏的下方,通过第一进水槽23将渗透到水泥层内的水引流到连接管21内,再由连接管21引流到下水管内,而地面上的水通过地漏后,直接由圆环13孔流入,再由引流板14引入到连接管21内,最后由连接管21引流到下水管内。本实用新型要求安装在卫生间最低点位置。 上述实施例仅用于解释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而非对本实用新型权利保护的限定,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一种通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通水器上部、通水器下部,其中,通水器上部包括带有通孔的座体,通孔的下端内壁配合设置有圆环,圆环的末端孔壁向下延伸形成一引流板;通水器下部包括连接管,该连接管的顶端设置有数个间隔排列的第一凸块,各两两相邻第一凸块之间形成第一进水槽,各第一凸块的顶端端部与通水器上部的下端面相连接且将引流板包容在内,第一进水槽的槽底不低于引流板底端。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边缘下端面上设置有数个间隔排列的第二凸块,各两两相邻第二凸块之间形成第二进水槽,且第二凸块与第一凸块之间安装有滤芯。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选用海绵、塑料、金属中的任意一种制成。
4. 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通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呈扁圆柱状;第一凸块与连接管之间连接有一喇叭状挡水板,且第一凸块所围成的直径大于连接管直径。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环的下端面向下延伸直至凸出于座体的下端面,且圆环的下端面上开设有数个与第一凸块位置、数量相对应的凹槽,各第一凸块的顶端端部固定嵌设于各对应凹槽内。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板末端向内凸设有一圈缓冲块。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各第一凸块等间距间隔排列,各第二凸块等间距间隔排列。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通水器,属于建筑排水构件技术领域,包括通水器上部、通水器下部,其中,通水器上部包括带有通孔的座体,通孔的下端内壁配合设置有圆环,圆环的末端孔壁向下延伸形成一引流板;通水器下部包括连接管,该连接管的顶端设置有数个间隔排列的第一凸块,各两两相邻第一凸块之间形成第一进水槽,各第一凸块的顶端端部与通水器上部的下端面相连接且将引流板包容在内,第一进水槽的槽底不低于引流板底端。本实用新型可将渗透到水泥层内的水正常排出。
文档编号E03F5/04GK201546315SQ20092019947
公开日2010年8月11日 申请日期2009年10月29日 优先权日2009年10月29日
发明者邵建忠 申请人:邵建忠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