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排水反硝化吸磷模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1672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农田排水反硝化吸磷模拟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环境保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农田排水反硝化吸磷模拟装置。
背景技术
农田排水氮磷流失控制已成为当前“农业生态稳定与水环境安全”的世界性关注焦点。农事行为不可避免产生大量农田排水,导致大量氮、磷由沟渠排入水体引起富营养化问题。诸多研究发现,单纯依靠水肥管理策略难以彻底解决这一问题。我国农村地区农田排水沟渠分布广泛,沟渠系统在生态环境意义上可定义为“线型”浅水湿地,极大地影响农田排水中氮、磷营养物质的迁移转化过程,具有调节农田多余水分排放和营养物质循环的功能。目前对农田排水的处理主要有以下两种措施一种是水生植物吸纳技术,沟渠水生植物吸纳技术类似于当前广泛采用的人工湿地废水处理技术,沟渠中农田排水氮、磷营养物质在沟渠水生植物与沟渠底泥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下,以吸附、吸收、沉淀、过滤和微生物降解等多种形式而被阻截下来。水生植物根系能够直接吸收农田排水中的氨氮、硝态氮和磷酸盐,通过打破界面平衡,促进其在界面的交换作用,从而加速污染物进入底泥速度, 增强其截留能力。但是沟渠水生植物吸纳技术在实施过程中对沟渠基质的选择要求较高, 植物生长难管理,水生植物的大量生长会导致排水不畅,冬季阻截效果下降,沟渠被枯萎植物堵塞,植株体腐烂易引起二次污染。因此,目前水生植物对氮磷阻截方面的积极意义没有得到进一步认识,尚存较多争议点,推广较难;另一种是生态混凝土护坡技术,生态混凝土具备良好的透水性和透气性,具有良好的工程力学性能,同时具有净化水质、改善景观和完善生态系统的多重功能。其透水性的优点,可使雨水渗入地面还原为地下水,保持土壤湿度,改善土壤中植物和微生物生存条件。但是生态混凝土护坡技术也存在缺陷,包括易堵塞问题,混凝土耐久性,混凝土碱性问题,营养物质缺乏和孔隙内毛细水补给能力不强等问题。可见,目前农田排水沟渠综合利用水平相对较低,如何结合农业生产体系物质循环特征,开发沟渠截留氮磷新基质,已成为农田生态沟渠建设与推广应用的关键瓶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农田排水反硝化吸磷模拟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农田排水模拟装置,配水单元A、反应单元B和出水单元C ;配水单元A用于原水的配制和存放以及控制进入反应单元B进水的流量,从而控制反应时间;反应单元B为主体处理单元,反硝化吸磷反应在反应单元B处进行;出水单元C用于农田排水反硝化吸磷模拟装置的出水以及通过调节不同高度出水口阀门的开闭调节农田排水反硝化吸磷模拟装置的水位。作为本发明的农田排水反硝化吸磷模拟装置的改进配水单元A包括配水箱和蠕动泵;配水箱的底部设有排空阀,配水箱的内腔与蠕动泵的进口端相连通;反应单元B包括依次相连的至少2个的反应小单元b ;每个反应小单元b包括一个顶面开口的反应小单元壳体,反应小单元壳体的左侧面和右侧面上分别设有进口阀和出口阀,进口阀的管底高度等于出口阀的管底高度;在反应小单元壳体的底部设有至少一个的放空阀I以及至少一个的放空阀II ;放空阀I与放空阀II均与反应小单元壳体的内腔相连通,且放空阀I的进口端与反应小单元壳体的底面齐平,放空阀II的进口端比反应小单元壳体的底部高7 13mm ;在反应小单元壳体的侧面设有至少一个的取样阀,取样阀的进口端靠近反应小单元壳体内腔的中心轴线;在反应小单元壳体的内腔中设有竖直挡板,竖直挡板与反应小单元壳体的底面之间留有100 300mm的间隙;在反应小单元壳体的左侧面与竖直挡板之间依次设有进水板和载泥板,进水板和载泥板的高度一致且均平行于反应小单元壳体的底面;进水板与反应小单元壳体的前后侧面之间均留有间隙,载泥板与反应小单元壳体的前后侧面之间均为密封相连,进水板上设有进水通孔,在竖直挡板与反应小单元壳体的右侧面之间设有出水板, 出水板与反应小单元壳体的前后侧面之间均留有间隙,出水板上设有出水通孔;出水单元C包括顶面开口的出水箱,出水箱上设有进水阀和至少2个的高度递增的出水阀;进水阀的管底高度与出口阀的管底高度相一致;第一个反应小单元b的进口阀与蠕动泵的出口端相连通;最后一个反应小单元b 的出口阀与进水阀相连通。作为本发明的农田排水反硝化吸磷模拟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载泥板的下方设置导流板组件;导流板组件包括相互平行的3块导流板,位于2侧的导流板均紧贴载泥板的下表面、且均与反应小单元壳体的底面之间留有间隙;位于中间的导流板与载泥板的下表面和反应小单元壳体的底面之间均保持间隙。作为本发明的农田排水反硝化吸磷模拟装置的进一步改进位于最低位的出水阀的管底高度与进水阀的管底高度相一致;相邻的2个高度递增的出水阀中,位于高处的出水阀的管底高度等于位于低处的出水阀的管顶高度。作为本发明的农田排水反硝化吸磷模拟装置的进一步改进配水箱呈倒置漏斗型,所述呈倒置漏斗型的配水箱由上下依次相连通的矩形通道和无顶面的倒置四角锥台组成,倒置四角锥台的顶部开口处与矩形通道相吻合;倒置四角锥台的底部呈平面,在四角锥台的底部中心处设置排空阀。作为本发明的农田排水反硝化吸磷模拟装置的进一步改进进口阀的管底高度高于进水板的高度,出口阀的管底高度与出水板的高度相一致。作为本发明的农田排水反硝化吸磷模拟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反应小单元壳体由顶部开口的狭长矩形和位于狭长矩形上方的过渡通道组成,狭长矩形2个长侧面对称的以 12 18°的倾斜角向外向上延伸从而形成过渡通道的2个对应侧面,狭长矩形的2个短侧面垂直向上延伸从而形成过渡通道的另2个对应侧面。
5
利用该装置模拟农田排水的实际情况,监测其中N、P营养物质的变化情况,从而获得设计沟长、碳源添加量等一系列技术参数,为技术实地构建提供长远的技术支持。本发明提出“沟底反硝化吸磷墙”的概念,利用农业生物质炭强化微生物的反硝化作用将农田排水中的氮素脱除,通过添加矿物进一步吸附农田排水中的磷素,形成对农田排水中氮、磷营养元素的沟底阻截“墙”。本发明通过变换流量,并配合取样阀取样,从而进行相应的监测;当前一个取样阀数据与后一个取样阀的数据无较大变化时,说明反应已经达到了稳定的处理效率,具体可如下为了选择合适的停留时间,首先用蠕动泵控制流量,从而控制在一定的停留时间, 然后通过取样阀对反应器中水质状况进行监测,直到水质状况稳定位置,这样,通过比较不同取样阀水质情况,就能知道哪个长度的反应距离适合什么样的流量,所以在实地施工时就可以有一个参考的数据。同样,对于水位、DO、pH和温度,也是需要通过不同的变化,得到一个最合适的值,
为以后工程建设是否需要安装曝气装置,投药装置等提供参考。最后,综合各参数模拟得到的参考值,根据实际工况和处理需要,就能设计出较为合理的实地工程。本发明的农田排水反硝化吸磷模拟装置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1)、竖直挡板、进水板、载泥板、出水板的设计施工方便,保证了水流方向,保证了水与填充物的接触与反应,同时保证填充物形态有一定的稳定性,保证实验的正常进行;2)、进水板上的进水通孔能防止板上所承托的材料进入下部的填充去,不至于使后面水流状况和反应效果受到很大的影响;出水板上的出水通孔能保证填充物无法被水冲出,并保证出水通畅。3)、导流板增加水流的湍动程度,防止短流,保证所处理水与填充物有充足的接触和反应时间;4)、通过蠕动泵b控制水力停留时间,同时可以通过取样阀监测水质变化情况,增加了处理的灵活性;5)、通过构建模拟装置,模拟沟渠的构造,以及沟渠水质,研究在不同碳源材料,不同反硝化菌接种量,不同N负荷和不同温度、hrt (流速)、ph、D0下装置的脱氮吸磷能力,从而分析获得设计沟长、碳源添加量等一系列技术参数,为技术实地构建提供长远的技术支持。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是本发明的农田排水反硝化吸磷模拟装置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配水单元A的放大示意图;图3是图1中的反应小单元b的放大示意图;图4是图3中的F-F剖的剖面示意图;图5是图3中的反应小单元壳体7被剖切后的示意图;图6是图3的俯视示意图7是图1中的出水单元C的放大示意图;图8是运行初期硝态氮去除率图;图9是运行初期磷酸盐去除率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图1给出了一种农田排水模拟模拟装置,包括三个部分配水单元A、反应单元B和出水单元C ;配水单元A用于原水配制以及存放以及控制进入反应单元B进水的流量,从而控制反应时间。配水单元A包括配水箱1和蠕动泵2 ;配水箱1的内腔与蠕动泵2的进口端相连通。配水箱1呈倒置漏斗型,呈倒置漏斗型的配水箱1由上下依次相连通的矩形通道 101和无顶面的倒置四角锥台102组成,倒置四角锥台102的顶部开口处与矩形通道101 相吻合(即2者的大小相一致);倒置四角锥台102的底部呈平面,在四角锥台102的底部中心处设置排空阀3。因此,整个配水箱1的顶部呈开口状,整个配水箱1的容积可设定为 1500L左右。整个配水箱1由钢架4支撑。反应单元B为主体处理单元,反硝化吸磷反应在反应单元B处进行。反应单元B 包括依次相连的3个的反应小单元b。每个反应小单元b包括一个顶面开口的反应小单元壳体7,反应小单元壳体7由顶部开口的狭长矩形70和位于狭长矩形上方的过渡通道73组成,狭长矩形70的2个长侧面对称的以12 18° (例如为15°,如图4所示)的倾斜角向外向上延伸从而形成过渡通道73的2个对应侧面,狭长矩形70的2个短侧面垂直向上延伸从而形成过渡通道73的另2个对应侧面。反应小单元壳体7由钢架17进行支撑。在反应小单元壳体7的左侧面71上设有进口阀51,在反应小单元壳体7的右侧面上设有出口阀52,进口阀51的管底高度等于出口阀52的管底高度,且进口阀51和出口阀 52均位于过渡通道73的侧面上。在反应小单元壳体7的底部(即狭长矩形70的底部)设有均勻交错排列设置的 2个放空阀I 8和2个放空阀119 ;放空阀I 8与放空阀119均与反应小单元壳体7的内腔相连通,且放空阀I 8的进口端与反应小单元壳体7的底面齐平,放空阀119的进口端比反应小单元壳体7的底部高10mm。实际操作时,可以在放空阀I 8的两端和放空阀II 9的的两端均设置连接用短管,从而相应的实现放空阀I 8的进口端与反应小单元壳体7的底面齐平,放空阀119的进口端比反应小单元壳体7的底部高10mm。放空阀I 8主要起到放空和清洗的作用;放空阀II 9主要用于实验进行过程中的排水(且而不影响底层的填充物)在反应小单元壳体7的前侧面并列设有2个取样阀10,2个取样阀10均低于进口阀51 (或者出口阀52)的高度,因此,2个取样阀10均设置在狭长矩形70的前侧面上。取样阀10的进口端靠近反应小单元壳体7内腔的中心轴线(一般距离中心轴线IOmm以内均可以),目的是为了保证取样的正确性。在反应小单元壳体7的内腔中设有竖直挡板11,从而将反应小单元壳体7的内腔分割成体积比约为7 3的大小2个空腔,大空腔位于反应小单元壳体7的内腔的左侧(即靠近反应小单元壳体7的左侧面71),小空腔位于反应小单元壳体7的内腔的右侧(即靠近反应小单元壳体7的右侧面 2)。竖直挡板11的底部与反应小单元壳体7的底面之间留有 300mm的间隙,竖直挡板11的顶部与反应小单元壳体7的顶部相齐平;竖直挡板11与反应小单元壳体7的前侧面和后侧面均紧密相连。在大空腔内(即在反应小单元壳体7的左侧面71与竖直挡板11之间)依次设有相互连接的进水板12和载泥板13,因此,进水板12与左侧面71相连,载泥板13与竖直挡板11相连;进水板12和载泥板13且均平行于反应小单元壳体7的底面;进水板12、载泥板 13、竖直挡板11的底部,这3者的高度一致;且进口阀51的管底高度高于进水板12的高度 (一般高100 150mm)。进水板12与反应小单元壳体7的前后侧面之间均留有间隙(间隙一般为5 IOmm),载泥板13与反应小单元壳体7的前后侧面之间均为密封相连。进水板12上设有进水通孔121,进水通孔121的孔径为3mm,进水通孔121的孔间距约为IOmm ; 在竖直挡板11与反应小单元壳体7的右侧面72之间设有出水板14,该出水板14分别与竖直挡板11和右侧面72相连,出水板14与反应小单元壳体7的前后侧面之间均留有间隙 (间隙一般为5 IOmm),所述出水板14上设有出水通孔141 ;出水通孔141的孔径为5mm, 出水通孔141的孔间距约为10mm。出口阀52的管底高度与出水板14的高度相一致。进水通孔121的孔径为3mm,主要是为了保证防止所承托的材料进入位于下部的填充物,从而影响反应效果;出水通孔141的孔径为5mm,主要是保证填充物无法被水冲出, 并保证出水通畅。在载泥板13的下方设置导流板组件;导流板组件包括相互平行的3块导流板15 组成,位于2侧的导流板15的顶部均紧贴载泥板13的下表面、位于2侧的导流板15的底部均与反应小单元壳体7的底面之间留有间隙(此间隙一般为150mm);位于中间的导流板 15的顶部与载泥板13保持IOOmm的间隙,位于中间的导流板15的底部与反应小单元壳体 7的底面之间保持50mm的间隙。这3块导流板15均与反应小单元壳体7的前后侧面紧密相连(即,与狭长矩形70前后侧面紧密相连)。上述结构的竖直挡板11、进水板12 (包括进水通孔121)、载泥板13、出水板14 (包括出水通孔141)和导流板15的配合能实现以下功能1)、保证水流从进水通孔121处进入,最后从出水通孔141出水,从而保证有效的接触和反应时间;2)、保证反应小单元壳体7的内腔的下部有合适的空间填充实验所需的填充物;3)、相连的进水板12和载泥板13能起到承托实验所需材料的作用;4)、导流板15增加水流的湍动程度,防止短流,从而保证所处理水与填充物有充足的接触和反应时间;5)、位于中间的导流板15由于与载泥板13和反应小单元壳体7的底面之间均留有间隙,保证填充物有正常的流动交换。第一个反应小单元b的进口阀51与蠕动泵2的出口端相连通;第一个反应小单元 b的出口阀52与第二个反应小单元b的进口阀51相连通(可通过管径为Φ 50cm的软管实现相连),第二个反应小单元b的出口阀52与第三个反应小单元b的进口阀51相连通(可通过管径为Φ 50cm的软管实现相连)。出水单元C用于整个装置出水以及通过调节不同高度出水口阀门的开闭调节整个装置的水位。出水单元C包括顶面开口的出水箱18 (出水箱18的容积在100L左右),在出水箱18的一个侧面上设有1个进水阀20,在出水箱18的对应侧面上设有高度依次递增的7个出水阀21 ;进水阀20的管底高度与出口阀52的管底高度相一致;且第三个反应小
8单元b的出口阀52与进水阀20相连通。在7个出水阀21中位于最低位的出水阀21的管底高度与进水阀20的管底高度相一致;相邻的2个高度递增的出水阀21中,位于高处的出水阀21的管底高度等于位于低处的出水阀21的管顶高度。整个出水箱18由钢架19支撑。具体工作过程如下1)、每个反应小单元b均如下进行设置在位于大空腔内的反应小单元壳体7的底部设置IOmm厚的底泥,在进水板12的上表面设置IOmm厚的碎石(该碎石要求被固定在进水板12的上表面,例如可在进水板12的上表面设置挡圈,在挡圈内放置碎石,从而满足上述固定的要求),碎石的粒径略大于进水通孔121的孔径即可。在进水板12和底泥之间以及在载泥板13和底泥之间均填充碳源材料。因此,3块导流板15被埋在碳源材料之间。在位于小空腔内的反应小单元壳体7的底部设置70-100mm厚的底泥,在出水板14和底泥之间填充碳源材料,在出水板14的上表面设置IOOmm厚的碎石(该碎石要求被固定在出水板 14的上表面,碎石的粒径略大于出水通孔141的孔径即可)。反硝化根据以下反应式进行0. 2NCV+1. 2H++e" — 0. 1Ν2+0. 6H20(1)0. 33NCV+1. 33H++e" — 0. 17N2+0. 6H20 (2)0 . 2 502+H++e" — 0. 5H20(3)可以折算出每还原IgNO3-N需要&当量,即C0D2. 86g,每还原lgN02—N,需要 C0D1. 71g。纤维素作为反硝化中使用和研究的碳源,其反应式为 0. 5 (C5H10O5) n+24nN(V — 6nC02+3nH20+12nN2+24nHC03" (4)这一反应式表明,每Ig NO3-N被反硝化,消耗2. 23纤维素。一般认为进水COD/ N> 4,或者B0D5/TKN> 3-5时,可以认为碳源充足。采用本发明装置所进行的实验在静态实验的基础上,选用水稻秸秆和竹子为碳源材料,两者按不同比例混合使用。植物材料中,纤维素含量均在35% _55%,水稻秸秆中纤维素为23. 12% -25 03%,竹子竹青部分的纤维素为42. 94%,竹黄部分纤维素为42. 16%; 例如可选用以下配比关系水稻秸秆竹子(mg mg) 3 1,1.5 1,1.5 2。2)、农田中流出的待处理水进入配水箱1内,在蠕动泵2的作用下,配水箱1内的待处理水通过第一个反应小单元b的进口阀51流入第一个反应小单元b的反应小单元壳体7内,通过调节蠕动泵2的流量来调节水流的速度。每个反应小单元b对待处理水的处理过程具体如下待处理水首先通过碎石区,碎石区阻截较大的颗粒物质,也可以发挥一定的吸附作用;由于碎石的粒径略大于进水通孔121的孔径,因此碎石不会通过进水通孔121下落到碳源材料上,即,不会使后面水流状况和反应效果受到很大的影响。然后待处理水从进水板12上的进水通孔121流入碳源材料中,碳源材料所形成的填充区提供一个良好的厌氧条件,反硝化过程主要在此填充区进行,水流经过填充区,N、 P等营养物质可以达到高效的去除;导流板15可以增加水流的湍动程度,防止短流,保证待处理水与填充物(即碳源材料)有充足的接触和反应时间;水通过填充区后从出水板14上的出水通孔141向上涌出,最后从出口阀52流出。
3)、可通过取样阀10进行取样检测,从而获得相应的检测数据。如果2个取样阀 10的数据基本一致,说明已经达到了稳定的处理效率,即反应小单元b的长度已够了。否则,应加大反应小单元b的长度。4)、从最后一个反应小单元b的出口阀52流出的处理后水通过进水阀20流入出水箱18内,选择7个出水阀21的开闭(用于模拟沟渠的枯水期、平水期和丰水期等),处理后水最终从打开的出水阀21流出。实验1、配水箱1容积可设置为1500L左右;蠕动泵2例如采用保定兰格生产的型号为WT600-3J的基本型蠕动泵,流量在200-6000ml/min之间(本实验中流量限定为lOOOml/min);反应小单元壳体7长2m,高0. 7m(狭长矩形70的高为0.4m),下底宽 0. 3m(即,狭长矩形70的宽为0. 3m),上端宽0. 35m( S卩,过渡通道73的宽0. 35m);导流板 15的高度为150mm ;进水板12长0. 3m,载泥板13长1. Im ;单元之间采用Φ 50cm pvc软管连接,放空阀采用Φ 20cm球阀,前后连接Φ 20cm pvc短管。待处理水,经检测,其主要含有的成分和浓度如表1所示表1、待处理水水质状况
成分浓度(mg/1)成分浓度(mg/1)NH4-N10.905DOC2.44NO3-N12.512PO4-P1.202NO2-N0.000 经过本发明的农田排水反硝化吸磷模拟装置处理后,其相应的指标数据如表2所示表2、反硝化吸磷模拟装置处理后水质状况
成分浓度(mg/1)成分浓度(mg/1)NH4-N7.067DOC3.12NO3-N8.354PO4-P0.812NO2-N0.835该装置对硝态氮的去除有一个变动的过程,最后稳定在30-40%之间,并且随着沿程距离越长(停留时间长),处理效果越好;对磷酸盐的去除也有一个变动的过程,最后稳定在40%左右,沿程各处理没有明显的差异。如图8和图9所示。对比实验1 当撤去填充区,无碳源填充,无反硝化反应区时,在同样的流量,同样的水质条件下,相应水质变化如表3所示表3 —般沟渠处理后水质状况
权利要求
1.农田排水反硝化吸磷模拟装置,其特征是包括配水单元(A)、反应单元(B)和出水单元(C);所述配水单元(A)用于原水的配制和存放以及控制进入反应单元B进水的流量,从而控制反应时间;所述反应单元(B)为主体处理单元,反硝化吸磷反应在反应单元(B)处进行;所述出水单元(C)用于农田排水反硝化吸磷模拟装置的出水以及通过调节不同高度出水口阀门的开闭调节农田排水反硝化吸磷模拟装置的水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田排水反硝化吸磷模拟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配水单元(A)包括配水箱(1)和蠕动泵O);所述配水箱(1)的底部设有排空阀 (3),配水箱⑴的内腔与蠕动泵(2)的进口端相连通;反应单元⑶包括依次相连的至少2个的反应小单元(b);所述每个反应小单元(b)包括一个顶面开口的反应小单元壳体(7),所述反应小单元壳体(7)的左侧面(71)和右侧面 (72)上分别设有进口阀(51)和出口阀(52),所述进口阀(51)的管底高度等于出口阀(52) 的管底高度;在所述反应小单元壳体(7)的底部设有至少一个的放空阀1(8)以及至少一个的放空阀11(9);所述放空阀1(8)与放空阀11(9)均与反应小单元壳体(7)的内腔相连通,且放空阀1(8)的进口端与反应小单元壳体(7)的底面齐平,所述放空阀11(9)的进口端比反应小单元壳体(7)的底部高7 13mm ;在所述反应小单元壳体(7)的侧面设有至少一个的取样阀(10),所述取样阀(10)的进口端靠近反应小单元壳体(7)内腔的中心轴线;在所述反应小单元壳体(7)的内腔中设有竖直挡板(11),所述竖直挡板(11)与反应小单元壳体(7)的底面之间留有100 300mm的间隙;在反应小单元壳体(7)的左侧面(71) 与竖直挡板(11)之间依次设有进水板(1 和载泥板(13),所述进水板(1 和载泥板(13) 的高度一致且均平行于反应小单元壳体(7)的底面;进水板(12)与反应小单元壳体(7)的前后侧面之间均留有间隙,载泥板(1 与反应小单元壳体(7)的前后侧面之间均为密封相连,所述进水板(1 上设有进水通孔(121),在竖直挡板(11)与反应小单元壳体(7)的右侧面之间设有出水板(14),所述出水板(14)与反应小单元壳体(7)的前后侧面之间均留有间隙,所述出水板(14)上设有出水通孔(141);所述出水单元(C)包括顶面开口的出水箱(18),所述出水箱(18)上设有进水阀00) 和至少2个的高度递增的出水阀;所述进水阀00)的管底高度与出口阀(52)的管底高度相一致;所述第一个反应小单元(b)的进口阀(51)与蠕动泵( 的出口端相连通;所述最后一个反应小单元(b)的出口阀(52)与进水阀00)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农田排水反硝化吸磷模拟装置,其特征是在所述载泥板 (13)的下方设置导流板组件;所述导流板组件包括相互平行的3块导流板(15),所述位于2侧的导流板(1 均紧贴载泥板(13)的下表面、且均与反应小单元壳体(7)的底面之间留有间隙;所述位于中间的导流板(1 与载泥板(1 的下表面和反应小单元壳体(7)的底面之间均保持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农田排水反硝化吸磷模拟装置,其特征是位于最低位的出水阀的管底高度与进水阀OO)的管底高度相一致;所述相邻的2个高度递增的出水阀中,位于高处的出水阀的管底高度等于位于低处的出水阀的管顶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农田排水反硝化吸磷模拟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配水箱(1) 呈倒置漏斗型,所述呈倒置漏斗型的配水箱(1)由上下依次相连通的矩形通道(101)和无顶面的倒置四角锥台(102)组成,倒置四角锥台(102)的顶部开口处与矩形通道(101)相吻合;倒置四角锥台(102)的底部呈平面,在四角锥台(102)的底部中心处设置排空阀(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农田排水反硝化吸磷模拟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进口阀(51) 的管底高度高于进水板(1 的高度,所述出口阀(5 的管底高度与出水板(14)的高度相一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农田排水反硝化吸磷模拟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反应小单元壳体(7)由顶部开口的狭长矩形(70)和位于狭长矩形上方的过渡通道(7 组成,所述狭长矩形(70)的2个长侧面对称的以12 18°的倾斜角向外向上延伸从而形成过渡通道 (73)的2个对应侧面,所述狭长矩形(70)的2个短侧面垂直向上延伸从而形成过渡通道 (73)的另2个对应侧面。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农田排水反硝化吸磷模拟装置,包括配水单元(A)、反应单元(B)和出水单元(C);配水单元(A)用于原水的配制和存放以及控制进入反应单元B进水的流量,从而控制反应时间;反应单元(B)为主体处理单元,反硝化吸磷反应在反应单元(B)处进行;出水单元(C)用于农田排水反硝化吸磷模拟装置的出水以及通过调节不同高度出水口阀门的开闭调节农田排水反硝化吸磷模拟装置的水位。利用该装置模拟农田排水的实际情况,监测其中N、P营养物质的变化情况,从而获得设计沟长、碳源添加量等一系列技术参数,为技术实地构建提供长远的技术支持。
文档编号E02B1/02GK102418327SQ20111030301
公开日2012年4月18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10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10日
发明者刘瑾, 叶玉适, 梁新强, 郭茹, 金熠, 陈英旭, 顾佳涛 申请人:浙江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