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水泥杆的防洪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1811阅读:5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利用水泥杆的防洪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水泥杆的防洪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防洪结构多以石材、水泥为主,其缺陷是对内侧的沙土所造成的负压抵御力极小,极易垮塌,无法摆正力的作用点及力的方向,二是重量重,在湿润的地基上容易下陷造成动摇、炸裂、垮塌,三是浪费大量的水泥和石材。现有的以石材、水泥为主的防洪结构,虽然加强了根基面或护基面,做了一些拦河坝,也有减少河提内侧负压的作为,但是垮塌现象验证,不能高筑河提,其迎水面近似于墙体形,内外受困无法摆正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用范围广、防洪效果好、结构简单的水泥杆与废弃论坛结合的防洪结构。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
一种利用水泥杆的防洪结构,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若干个上细下粗并且设置有通孔的水泥杆、柏木桩、砂土层,若干个水泥杆并列设置在迎水面上,相邻的水泥杆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水泥杆的内侧设置砂土层,并且水泥杆和砂土层之间设置有石板,水泥杆的通孔内底部设置柏木桩,水泥杆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管箍,每两个水泥杆的上部的管箍分别与Y型的上牵拽物的一端连接,上牵拽物的另一端与固定物连接,每两个水泥杆的下部的管箍分别与Y型的下牵拽物的一端连接,下牵拽物的另一端与固定物连接;所述的上牵拽物、下牵拽物在砂土层内。上述的上牵拽物垂直于水泥杆。上述的下牵拽物垂直于水泥杆或者平行于地面。上述的水泥杆上部的管箍设置在水泥杆长度的三分之二处,下部的管箍设置在水泥杆长度的三分之一处。上述的水泥杆的上部高于石板的圆周上设置有凸起。上述的固定物和固定物均与地面平行并且垂直设置在砂土层内或者外沿。上述的水泥杆的顶部设置有密封盖。上述的相邻的水泥杆下部之间设置木棍,木棍的另一端设置在砂土层内。上述的水泥杆的下部套设有若干个废弃轮胎,若干个废弃轮胎中的1-3个埋设在地下。上述的水泥杆的密封盖内设置报警器,报警器的开关通过绳子与设置在柏木桩上的下坠物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适用性广,可用于河流、湖泊,还能够防止海潮,结构简单、一次投入百年受益,体积轻、能够改变力的方向,突出了作用点,本发明将原来所谓的整体结构改变为组合式的整体结构。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参见图1、3,本发明包括若干个上细下粗并且设置有通孔的水泥杆1、柏木桩2、砂土层5,若干个水泥杆1并列设置在迎水面上,相邻的水泥杆1之间通过连接件4连接,水泥杆1的内侧设置砂土层5,并且水泥杆1和砂土层5之间设置有石板9,水泥杆1的通孔内底部设置柏木桩1,水泥杆1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管箍3,每两个水泥杆1的上部的管箍3分别与Y型的上牵拽物6的一端连接,上牵拽物6的另一端与固定物10连接,每两个水泥杆1的下部的管箍3分别与Y型的下牵拽物7的一端连接,下牵拽物7的另一端与固定物8连接;所述的上牵拽物6、下牵拽物7在砂土层5内。上述的石板9也可以采用水泥板,其目的是为了防止水流中的泥沙通过水泥杆1 之间的间隙,冲刷到水泥杆1内侧造成溃坝的后果,但是当石板或者水泥板设置效果不佳水泥杆之间仍又较大间隙时,还可以使用盾来替换使用,将盾的面设置在水泥杆的内侧,把手卡在水泥杆之间。上述的水泥杆1设置的坡度为80度,也就是内夹角。上述的上牵拽物6垂直于水泥杆1。上述的下牵拽物7垂直于水泥杆1或者平行于地面。上述的水泥杆1上部的管箍3设置在水泥杆1长度的三分之二处,下部的管箍3 设置在水泥杆1长度的三分之一处,确保上牵拽物6和下牵拽物7作用到水泥杆1上的力受力均衡,避免因为受力不均勻造成的水泥杆1折断或者倒杆。上述的固定物8和固定物10均与地面平行并且垂直设置在砂土层5内或者外沿, 根据地质、两个牵拽点可同时向下设置。上述的水泥杆1的上部高于石板9的圆周上设置有凸起。上述的水泥杆1的顶部设置有密封盖11,上紧密封盖后,水泥杆1通孔内与外界有压力差,能够使水泥杆1上浮,密封盖11还可以起到护栏的作用,当水泥杆1需要上升时可以利用电葫芦等起吊装置将绳索捆绑在水泥杆1的凸起上,从而吊起水泥杆上升。上述的相邻的水泥杆1下部之间设置木棍,木棍的另一端设置在砂土层5内。上述的水泥杆1的下部套设有若干个废弃轮胎,若干个废弃轮胎中的1-3个埋设在地下,只有在石头较多的河流时需要设置轮胎,放置水流夹带的石块将水泥杆1砸损坏, 造成倒杆、溃坝的后果,废弃轮胎也可以通过绳索等工具包覆在水泥杆1底部周围;根据河床高低起伏,决定废弃轮胎设置数量的多少,废弃轮胎加大了摩擦力,对水泥杆的下沉由着阻碍作用。上述的水泥杆1的密封盖内设置报警器,报警器的开关通过绳子与设置在柏木桩2上的下坠物连接,当洪水来临时,柏木桩1下沉,随着水量的增大,当柏木桩1下沉到一定程度时下坠物将绳子拉直,从而开启报警器的开关,起到报警的效果。本发明的防洪原理是当洪水拉根时水泥杆下沉或处在是沉非沉的状态,柏木桩下沉挡水,同时有着杠杆作用,促使电线杆下沉,如果水泥杆还未下沉,那就要等临杆的底部裸露,使它下沉杆内侧少量的塌陷及杆稍微偏斜均属正常设计之内,洪水过后及时处理,如果有发现杆下有悬空状态,会有着对小孩及爱好者潜在的危险,所以还要及时的排除危险与有限宣传。本发明以水泥杆做河提迎水面,内侧上下钢铁两道(即上牵拽物、下牵拽物)牵拽, 杆下废弃轮胎结网保护。具体设置方法第一步根据河流情况不同,如果石块较多的河流需将若干个废弃轮胎串在电杆的下半部,反之则不需要设置废弃轮胎,再将柏木桩1放在水泥杆1底部的通孔内,河床宽度定好后,将这样的水泥杆并排栽在所需要防洪的河边位置,第二步是分为两步牵拽,下部牵拽和上部牵拽,在每两个电线杆1之间通过Y型的下牵拽物7即下部牵拽连接,再通过设置在上牵拽物6即上部牵拽连接,下牵拽物7、上牵拽物6的另一端分别与固定物8、固定物10连接并且埋设在砂土层5内,保证电线杆1稳定,要求尽量达到百年不锈,所以下牵拽物7、上牵拽物6采用不锈钢小扁铁和镀锌扁铁材料或者其他不锈材料制成。
权利要求
1.一种利用水泥杆的防洪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个上细下粗并且设置有通孔的水泥杆(1)、柏木桩(2)、砂土层(5),若干个水泥杆(1)并列设置在迎水面上,相邻的水泥杆 (1)之间通过连接件(4)连接,水泥杆(1)的内侧设置砂土层(5),并且水泥杆(1)和砂土层(5)之间设置有石板(9),水泥杆(1)的通孔内底部设置柏木桩(1),水泥杆(1)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管箍(3),每两个水泥杆(1)的上部的管箍(3)分别与Y型的上牵拽物(6)的一端连接,上牵拽物(6)的另一端与固定物(10)连接,每两个水泥杆(1)的下部的管箍(3) 分别与Y型的下牵拽物(7)的一端连接,下牵拽物(7)的另一端与固定物(8)连接;所述的上牵拽物(6 )、下牵拽物(7 )在砂土层(5 )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水泥杆的防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牵拽物(6)垂直于水泥杆(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水泥杆的防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牵拽物(7)垂直于水泥杆(1)或者平行于地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利用水泥杆的防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泥杆(1)上部的管箍(3)设置在水泥杆(1)长度的三分之二处,下部的管箍(3)设置在水泥杆 (1)长度的三分之一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利用水泥杆的防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泥杆(1) 的上部高于石板(9)的圆周上设置有凸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利用水泥杆的防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物(8) 和固定物(10 )均与地面平行并且垂直设置在砂土层(5 )内或者外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利用水泥杆的防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泥杆(1) 的顶部设置有密封盖(1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利用水泥杆的防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相邻的水泥杆(1)下部之间设置木棍,木棍的另一端设置在砂土层(5)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利用水泥杆的防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泥杆(1) 的下部套设有若干个废弃轮胎,若干个废弃轮胎中的1-3个埋设在地下。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利用水泥杆的防洪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泥杆 (1)的密封盖内设置报警器,报警器的开关通过绳子与设置在柏木桩(2)上的下坠物连接。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水泥杆的防洪结构。本发明的若干个水泥杆并列设置在迎水面上,相邻的水泥杆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水泥杆的内侧设置砂土层,并且水泥杆和砂土层之间设置有石板,水泥杆的通孔内底部设置柏木桩,水泥杆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管箍,每两个水泥杆的上部的管箍分别与Y型的上牵拽物的一端连接,上牵拽物的另一端与固定物连接,每两个水泥杆的下部的管箍分别与Y型的下牵拽物的一端连接,下牵拽物的另一端与固定物连接;所述的上牵拽物、下牵拽物在砂土层内。本发明可用于河流、湖泊,还能够防止海潮,结构简单、一次投入百年受益,体积轻、能够改变力的方向,突出了作用点,将原来所谓的整体结构改变为组合式的整体结构。
文档编号E02B3/10GK102505662SQ201110354810
公开日2012年6月20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10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10日
发明者沈玉山 申请人:沈玉山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