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淤地坝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利水电工程领域的坝结构,特别涉及一种利用废旧轮胎组合体组建而成的淤地坝以及该淤地坝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淤地坝是在水土流失的各级沟道中,以拦泥淤地为目的而修建的坝工建筑物,是小流域综合治理的一项重要措施。防治水土流失,滞洪、拦泥、淤地,抬高沟道侵蚀基准面, 改善当地生产和生活条件。主要以当地材料建造的淤地坝,存在着施工周期长,材料用量大,建设成本高问题。废旧轮胎在工业固体废物中占相当大的比例,废旧轮胎的回收和利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随着我国汽车拥有量的增加,废旧轮胎的数量也逐年增加。我国目前每年的废旧轮胎产生量将达到2亿条以上,而合理的回收率仅为45%,并且大多数回收利用的方式都是采用切割粉碎的方式,而不是直接加以利用。回收加工成本高,切割粉碎的原料的产品可重复利用率有限,常见的利用方式是用来铺路和混凝土改良等。另一方面,不能回收利用的废旧轮胎被掩埋或堆放。由于土地资源有限,通过掩埋或堆放废旧轮胎将越来越困难。 而焚烧废旧轮胎会带来二次污染被禁止。所以废旧轮胎回收和合理利用是不可回避的难题,如何低成本地回收和高效利用废旧轮胎是废旧解决轮胎的重要课题。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容易加工制造,并且便于存放和运输的淤地坝及其施工方法。技术方案一种整体式淤地坝,包括由多条废旧轮胎预应力带组合而成的废旧轮胎预应力网片,坝体是由多层该废旧轮胎预应力网片竖向叠加组成;其中所述废旧轮胎预应力带是由多个废旧轮胎依次横向对接形成的带状结构,并在每个废旧轮胎中穿入横向平行的钢绞线,钢绞线施加预应力后其两端分别固定在两端最外侧轮胎的外缘;所述废旧轮胎预应力网片是由多条所述废旧轮胎预应力带沿纵向依次对接而成的网状结构,并在纵向相邻的废旧轮胎中穿入纵向平行的钢绞线,钢绞线施加预应力后其两端分别固定在纵向两端最外侧轮胎的外缘;坝体同一竖线上的一组废旧轮胎沿竖向穿入竖向平行的钢绞线,钢绞线施加预应力后其两端分别固定在上下两个轮胎的外表面;所述坝体内侧预应力钢绞线上设置节点,各节点上分布固定有钢索,各钢索沿逆流方向倾斜向上游牵拉并固定在岩层内或者两岸边坡上。—种组合式淤地坝,坝体是有多个废旧轮胎预应力组合体叠加并固定的组合结构,每个废旧轮胎预应力组合体是由多层废旧轮胎预应力网片竖向叠加而成的长方体结构,并在同一竖线上的一组废旧轮胎竖向穿入竖向平行的钢绞线,钢绞线施加预应力后其两端分别固定在上下两个轮胎的外表面;所述废旧轮胎预应力网片是由多条废旧轮胎预应力带沿纵向依次对接而成的网状结构,并在纵向相邻的废旧轮胎中穿入纵向平行的钢绞线,钢绞线施加预应力后其两端分别固定在纵向两端最外侧轮胎的外缘;所述废旧轮胎预应力带是由多个废旧轮胎依次横向对接形成的带状结构,并在每个废旧轮胎中穿入横向平行的钢绞线,钢绞线施加预应力后其两端分别固定在两端最外侧轮胎的外缘;各废旧轮胎预应力组合体的侧边设置与相邻块之间连接的固定钩;所述坝体内侧预应力钢绞线上设置节点,各节点上分布固定有钢索,各钢索沿逆流方向倾斜向上游牵拉并固定在岩层内或者两岸边坡上。所述废旧轮胎预应力组合体的上方设置有用于吊装和用于与其他废旧轮胎预应力组合体衔接的固定钩。所述废旧轮胎预应力组合体的四周侧面或者上下侧面设置有与相邻废旧轮胎组合体对接的插头和凹槽配合结构。预应力钢绞线的两端分别锚固在最外侧轮胎外缘的侧垫片上,该侧垫片与轮胎的外侧面匹配。 所述侧垫片至少同时锚固两根相邻的钢绞线。坝体的废旧轮胎内部以及各废旧轮胎之间的空隙中自然淤填砂石料。所述钢绞线的两端分别固定有螺栓,螺栓与螺母配合使钢绞线固定在最外侧轮胎外缘的侧垫片或面垫片上。所述废旧轮胎预应力网片的相对两侧边上设置有联体垫片,即各钢绞线的末端均固定在同一联体垫片上,同时钢绞线与联体垫片交汇处的通孔为条形孔,以便于不同方向的钢绞线预应力的调整。对固定后的废旧轮胎组合体各轮胎间隙自然淤填砂石料。一种淤地坝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在规划好的坝址处先在两岸后沟道依次开挖淤地坝坝肩、坝基,在开挖的面上构筑第一层废旧轮胎预应力组合体,该废旧轮胎预应力组合体包括多层该废旧轮胎预应力网片竖向叠加组成;每层废旧轮胎预应力网片是由多条废旧轮胎预应力带组合而成;所述废旧轮胎预应力带是由多个废旧轮胎依次横向对接形成的带状结构,并在每个废旧轮胎中穿入横向平行的钢绞线,钢绞线施加预应力后其两端分别固定在两端最外侧轮胎的外缘; 所述废旧轮胎预应力网片是由多条所述废旧轮胎预应力带沿纵向依次对接而成的网状结构,并在纵向相邻的废旧轮胎中穿入纵向平行的钢绞线,钢绞线施加预应力后其两端分别固定在纵向两端最外侧轮胎的外缘;坝体第一层废旧轮胎预应力组合体中,同一竖线上的一组废旧轮胎沿竖向穿入竖向平行的钢绞线,钢绞线施加预应力后其两端分别固定在上下两个轮胎的外表面;第一层废旧轮胎预应力组合体内侧的预应力钢绞线上设置节点,各节点上分布固定有钢索,各钢索沿逆流方向倾斜向上游牵拉并固定在岩层内或者两岸边坡上;
第二步,通过自然淤填使第一层废旧轮胎预应力组合体内的废旧轮胎空隙中被填实; 第三步,在第一层废旧轮胎预应力组合体的基础上,做与第一层废旧轮胎预应力组合体相同结构的第二次废旧轮胎预应力组合体,上下两层交界处规定固定连接;第二层废旧轮胎预应力组合体内侧的预应力钢绞线上设置节点,各节点上分布固定有钢索,各钢索沿逆流方向倾斜向沟道上游牵拉并固定在岩层内;第四步,通过自然淤填使第二层废旧轮胎预应力组合体的废旧轮胎空隙中被填实; 依次重复以上各步骤直至构筑成完整淤地坝的坝体。一种淤地坝施工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在规划好的坝址处先两岸后沟道依次开挖淤地坝坝肩、坝基,在开挖的面上构筑第一层废旧轮胎预应力组合体;该废旧轮胎预应力组合体包括多层该废旧轮胎预应力网片竖向叠加组成;每层废旧轮胎预应力网片是由多条废旧轮胎预应力带组合而成;所述废旧轮胎预应力带是由多个废旧轮胎依次横向对接形成的带状结构,并在每个废旧轮胎中穿入横向平行的钢绞线,钢绞线施加预应力后其两端分别固定在两端最外侧轮胎的外缘;所述废旧轮胎预应力网片是由多条所述废旧轮胎预应力带沿纵向依次对接而成的网状结构, 并在纵向相邻的废旧轮胎中穿入纵向平行的钢绞线,钢绞线施加预应力后其两端分别固定在纵向两端最外侧轮胎的外缘;坝体第一层废旧轮胎预应力组合体中,同一竖线上的一组废旧轮胎沿竖向穿入竖向平行的钢绞线,钢绞线施加预应力后其两端分别固定在上下两个轮胎的外表面;第一层废旧轮胎预应力组合体内侧的预应力钢绞线上设置节点,各节点上分布固定有钢索,各钢索沿逆流方向倾斜向沟道上游牵拉并固定在岩层上;
第二步,第一层废旧轮胎预应力组合体的各轮胎内以及各轮胎之间的间隙自然淤积密
实;
第三步,采用后张法对第二层废旧轮胎预应力组合体各钢绞线施加预应力; 第四步,在第一层废旧轮胎预应力组合体的基础上,做与第一层废旧轮胎预应力组合体相同结构的第二次废旧轮胎预应力组合体,上下两层交界处规定固定连接;第二层废旧轮胎预应力组合体内侧的预应力钢绞线上设置节点,各节点上分布固定有钢索,各钢索沿逆流方向倾斜向沟道上游牵拉并固定在岩层内;
第五步,第二层废旧轮胎预应力组合体的各轮胎内以及各轮胎之间的间隙自然淤积密
实;
第六步,采用后张法对第二层废旧轮胎预应力组合体各钢绞线施加预应力; 依次重复以上各步骤直至构筑成完整淤地坝的坝体。一种淤地坝施工方法,按照所述整体式淤地坝或者组合式淤地坝的结构构筑,构筑后的淤地坝通过自然淤填使坝体中的废旧轮胎空隙被填实。对固定后的废旧轮胎预应力组合体内各轮胎间隙中也可以填充石料等。以上坝体的各层之间的对接面上分别设置有不同形状的凸凹衔接的配合结构。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实现废物再利用;对废旧轮胎的再利用并没有对其进行过多的在加工,所以再利用成本很低;
2、利用废旧轮胎直接淤填砂石料,使废旧轮胎组成网状格体,根据受力条件考虑施加预应力,结构经济实用。本发明的坝体强度和使用寿命都大为提高。3、通过轮胎与预应力钢绞线组合很容易加工实施,加工速度快且成本低,也适合现场快速加工满足应急之需;
4、多根横向、纵向和竖向预应力钢绞线在废旧轮胎组合体内部形成稳定的结构框架, 强度高,抗冲击能力强;
5、预应力钢绞线产生向外的拉力,各轮胎之间产生向内的挤压力,组合体自支撑强度高,结构稳定不会松散,经久耐用;
6、利用废旧轮胎堵水效果好,耐腐蚀,坝体寿命长;
7、将多个轮胎化零为整组合后形成块状容易吊装和对接拼装;
8、废旧轮胎组合体内空腔有条件时也可以填充混凝土,或者石料,或者沙袋等,增强其自重和稳固度。
图1是本发明的淤地坝及其施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3是图1的竖向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废旧轮胎预应力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淤地坝施工方法步骤示意图; 图7是废旧轮胎预应力组合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8是废旧轮胎预应力组合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9是废旧轮胎预应力组合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10是废旧轮胎预应力组合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
图11淤填砂石料后、或者填筑砂石料后的废旧轮胎预应力组合体的局部示意图。图中标号1为淤地坝坝体,1-1、1-2、1_3和l_n分别表示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和第η层废旧轮胎预应力组合体,Ib和Ic分别为某两种不同形式的废旧轮胎预应力组合体, 2为废旧轮胎,3为钢绞线,4为锚固螺栓,5为侧垫片,6为锚杆,7为固定钩,8a和8b分别为插头,9为定位柱,10为牵引钢索,11为边坡处理,12为固定钩,13为外套管,14为淤填料, 15为边坡。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一参见图1、图4和图5,整体式淤地坝的坝体是由多层该废旧轮胎预应力网片竖向叠加组成。坝体同一竖线上的一组废旧轮胎沿竖向穿入竖向平行的钢绞线,钢绞线施加预应力后其两端分别固定在上下两个轮胎的外表面;所述坝体内侧预应力钢绞线上设置节点,各节点上分布固定有钢索,各钢索沿逆流方向倾斜向上游牵拉并固定在岩层内或者两岸边坡上。每层废旧轮胎预应力网片是由多条所述废旧轮胎预应力带沿纵向依次对接而成的网状结构,并在纵向相邻的废旧轮胎中穿入纵向平行的钢绞线3,钢绞线3施加预应力后其两端分别固定在纵向两端最外侧轮胎的外缘。其中所述废旧轮胎预应力带是由多个废旧轮胎依次横向对接形成的带状结构,并在每个废旧轮胎中穿入横向平行的钢绞线3,钢绞线施加预应力后其两端分别固定在两端最外侧轮胎的外缘。所述废旧轮胎预应力网片是由多条所述废旧轮胎预应力带沿纵向依次对接而成的网状结构,并在纵向相邻的废旧轮胎中穿入纵向平行的钢绞线3,钢绞线施加预应力后其两端分别固定在纵向两端最外侧轮胎的外缘。预应力钢绞线3的两端分别锚固在最外侧轮胎外缘的侧垫片5上,该侧垫片5与轮胎的外侧面匹配。所述侧垫片5至少同时锚固两根相邻的钢绞线。对固定后的废旧轮胎组合体内各轮胎间隙自然淤填砂石料、或填充石料,或者固体垃圾中的一种或几种。实施例二 附图未画,内容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相同之处不重述,不同的是所述钢绞线的两端分别固定有螺栓,螺栓与螺母配合使钢绞线固定在最外侧轮胎外缘的侧垫片上。实施例三附图未画,内容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相同之处不重述,不同的是所述废旧轮胎预应力网片的相对两侧边上设置有联体垫片,即各钢绞线的末端均固定在同一联体垫片上,同时钢绞线与联体垫片交汇处的通孔为条形孔,以便于不同方向的钢绞线预应力的调整。实施例四参见图1、图4和图5,组合式淤地坝是有多个废旧轮胎预应力组合体叠加并固定的组合结构,每个废旧轮胎预应力组合体是由多层废旧轮胎预应力网片竖向叠加而成的长方体结构,并在同一竖线上的一组废旧轮胎竖向穿入平行的钢绞线,钢绞线施加预应力后其两端分别固定在上下两个轮胎的外表面;所述废旧轮胎预应力网片是由多条废旧轮胎预应力带沿纵向依次对接而成的网状结构,并在纵向相邻的废旧轮胎中穿入纵向平行的钢绞线,钢绞线施加预应力后其两端分别固定在纵向两端最外侧轮胎的外缘;所述废旧轮胎预应力带是由多个废旧轮胎依次横向对接形成的带状结构,并在每个废旧轮胎中穿入平行的钢绞线,钢绞线施加预应力后其两端分别固定在两端最外侧轮胎的外缘;所述坝体内侧预应力钢绞线上设置节点,各节点上分布固定有钢索,各钢索沿逆流方向倾斜向上游牵拉并固定在岩层内或者两岸边坡上。所述废旧轮胎预应力组合体的上方设置有用于吊装和用于与其他废旧轮胎预应力组合体衔接的固定钩。或者所述废旧轮胎预应力组合体的四周侧面或者上下侧面设置有与相邻废旧轮胎组合体对接的插头和凹槽配合结构。预应力钢绞线的两端分别锚固在最外侧轮胎外缘的侧垫片上,该侧垫片与轮胎的外侧面匹配。所述侧垫片至少同时锚固两根相邻的钢绞线。对固定后的废旧轮胎组合体内各轮胎间隙中自然淤填砂石料、或者固体垃圾中的一种或几种。实施例五附图未画,内容与实施例四基本相同,相同之处不重述,不同的是所述钢绞线的两端分别固定有螺栓,螺栓与螺母配合使钢绞线固定在最外侧轮胎外缘的侧垫片上。实施例六附图未画,内容与实施例四基本相同,相同之处不重述,不同的是所述废旧轮胎预应力网片的相对两侧边上设置有联体垫片,即各钢绞线的末端均固定在同一联体垫片上,同时钢绞线与联体垫片交汇处的通孔为条形孔,以便于不同方向的钢绞线预应力的调整。实施例七参见图1、图4、图5和图6,一种淤地坝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在河底做常规土石坝坝基,并在坝基的上表面露出用于对坝体下层进行固定的预埋件,同时对两岸做土石边坡,边坡表面露出用于对坝体两端进行固定的预埋件;
第二步,先构筑第一层废旧轮胎预应力组合体,该废旧轮胎预应力组合体包括多层该废旧轮胎预应力网片竖向叠加组成;每层废旧轮胎预应力网片是由多条废旧轮胎预应力带组合而成;所述废旧轮胎预应力带是由多个废旧轮胎依次横向对接形成的带状结构,并在每个废旧轮胎中穿入横向平行的钢绞线,钢绞线施加预应力后其两端分别固定在两端最外侧轮胎的外缘;所述废旧轮胎预应力网片是由多条所述废旧轮胎预应力带沿纵向依次对接而成的网状结构,并在纵向相邻的废旧轮胎中穿入纵向平行的钢绞线,钢绞线施加预应力后其两端分别固定在纵向两端最外侧轮胎的外缘;坝体第一层废旧轮胎预应力组合体中, 同一竖线上的一组废旧轮胎沿竖向穿入竖向平行的钢绞线,钢绞线施加预应力后其两端分别固定在上下两个轮胎的外表面;第一层废旧轮胎预应力组合体内侧的预应力钢绞线上设置节点,各节点上分布固定有钢索,各钢索沿逆流方向倾斜向上游牵拉并固定在岩层内或者两岸边坡上;
第三步,通过人工淤填或者水流自然淤填使第一层废旧轮胎预应力组合体的废旧轮胎空隙中被填实;
第四步,在第一层废旧轮胎预应力组合体的基础上,做与第一层废旧轮胎预应力组合体相同结构的第二层废旧轮胎预应力组合体,上下两层交界处规定固定连接;第二层废旧轮胎预应力组合体内侧的预应力钢绞线上设置节点,各节点上分布固定有钢索,各钢索沿逆流方向倾斜向上游牵拉并固定在岩层内或者两岸边坡上;
第五步,通过人工淤填或者水流自然淤填使第二层废旧轮胎预应力组合体的废旧轮胎空隙中被填实;
依次重复以上各步骤直至构筑成完整淤地坝的坝体。以上各层之间的对接面上分别设置有不同性质的凸凹配合结构。对固定后的废旧轮胎组合体内各轮胎间隙中自然淤填砂石料、或者填充石料、或者固体垃圾中的一种或几种。实施例八参见图1、图4、图5、图6、图7,内容与实施例七基本相同,相同之处不重述,不同的是各层废旧轮胎预应力组合体是由实施例四所述废旧轮胎预应力组合体依次叠加并固定组成。对固定后的废旧轮胎组合体内各轮胎间隙中自然淤填砂石料、或者填充石料、或者固体垃圾中的一种或几种。实施例九、实施例十和实施例i^一 分别参见图8、图9和图10,内容与实施例八基本相同,相同之处不重述,不同的是采用的废旧轮胎预应力组合体的结构略有不同。实施例十二 参见图1、图4和图5,一种淤地坝施工方法,按照实施例一所述整体式淤地坝的结构构筑,构筑后的淤地坝通过人工淤填或者水流自然淤填使坝体中的废旧轮胎空隙被填实。对固定后的废旧轮胎组合体内各轮胎间隙中自然淤填砂石料、或者固体垃圾中的一种或几种。坝体的各层之间的对接面上分别设置有不同性质的凸凹配合结构。实施例十三参见图1、图4和图5,一种淤地坝施工方法,按照实施例四所述组合式淤地坝的结构构筑,构筑后的淤地坝通过人工淤填或者水流自然淤填使坝体中的废旧轮胎空隙被填实。对固定后的废旧轮胎组合体内各轮胎间隙中自然淤填砂石料、或者固体垃圾中的一种或几种。实施例十四参见图1、图2、图3、图5、图6和图11,一种淤地坝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在河底做土石坝基础,并在坝基的上部设置用于对坝体下层进行固定的预埋件,同时两岸开挖坝坡;第二步,先构筑第一层废旧轮胎预应力组合体,该废旧轮胎预应力组合体包括多层该废旧轮胎预应力网片竖向叠加组成;每层废旧轮胎预应力网片是由多条废旧轮胎预应力带组合而成;所述废旧轮胎预应力带是由多个废旧轮胎依次横向对接形成的带状结构,并在每个废旧轮胎中穿入横向平行的钢绞线,钢绞线施加预应力后其两端分别固定在两端最外侧轮胎的外缘;所述废旧轮胎预应力网片是由多条所述废旧轮胎预应力带沿纵向依次对接而成的网状结构,并在纵向相邻的废旧轮胎中穿入纵向平行的钢绞线,钢绞线施加预应力后其两端分别固定在纵向两端最外侧轮胎的外缘;坝体第一层废旧轮胎预应力组合体中, 同一竖线上的一组废旧轮胎沿竖向穿入竖向平行的钢绞线,钢绞线施加预应力后其两端分别固定在上下两个轮胎的外表面;第一层废旧轮胎预应力组合体内侧的预应力钢绞线上设置节点,各节点上分布固定有钢索,各钢索沿逆流方向倾斜向上游牵拉并固定在岩层内或者两岸边坡上;
第三步,向第一层废旧轮胎预应力组合体的各轮胎内以及各轮胎之间的间隙内自然淤填砂石料;
第四步,等待填料自然淤实强度满足设计要求后,再次对各钢绞线施加预应力;
第五步,在第一层废旧轮胎预应力组合体的基础上,做与第一层废旧轮胎预应力组合体相同结构的第二次废旧轮胎预应力组合体,上下两层交界处规定固定连接;第二层废旧轮胎预应力组合体内侧的预应力钢绞线上设置节点,各节点上分布固定有钢索,各钢索沿逆流方向倾斜向上游牵拉并固定在岩层内或者两岸边坡上;
第六步,向第二层废旧轮胎预应力组合体的各轮胎内以及各轮胎之间的间隙内自然淤实土石料;
第七步,等待填充料淤实后强度满足设计要求时,再次对各钢绞线施加预应力;
依次重复以上各步骤直至构筑成完整淤地坝的坝体。
以上各层之间的对接面上分别设置有不同性质的凸凹配合结构。
权利要求
1.一种整体式淤填坝,其特征是包括由多条废旧轮胎预应力带组合而成的废旧轮胎预应力网片,坝体是由多层该废旧轮胎预应力网片竖向叠加组成;其中所述废旧轮胎预应力带是由多个废旧轮胎依次横向对接形成的带状结构,并在每个废旧轮胎中穿入横向平行的钢绞线,钢绞线施加预应力后其两端分别固定在两端最外侧轮胎的外缘;所述废旧轮胎预应力网片是由多条所述废旧轮胎预应力带沿纵向依次对接而成的网状结构,并在纵向相邻的废旧轮胎中穿入纵向平行的钢绞线,钢绞线施加预应力后其两端分别固定在纵向两端最外侧轮胎的外缘;坝体同一竖线上的一组废旧轮胎沿竖向穿入竖向平行的钢绞线,钢绞线施加预应力后其两端分别固定在上下两个轮胎的外表面;所述坝体内侧预应力钢绞线上设置节点,各节点上分布固定有钢索,各钢索沿逆流方向倾斜向上游牵拉并固定在岩层内或者两岸边坡上。
2.一种组合式淤填坝,其特征是坝体是有多个废旧轮胎预应力组合体叠加并固定的组合结构,每个废旧轮胎预应力组合体是由多层废旧轮胎预应力网片竖向叠加而成的长方体结构,并在同一竖线上的一组废旧轮胎竖向穿入竖向平行的钢绞线,钢绞线施加预应力后其两端分别固定在上下两个轮胎的外表面;所述废旧轮胎预应力网片是由多条废旧轮胎预应力带沿纵向依次对接而成的网状结构,并在纵向相邻的废旧轮胎中穿入纵向平行的钢绞线,钢绞线施加预应力后其两端分别固定在纵向两端最外侧轮胎的外缘;所述废旧轮胎预应力带是由多个废旧轮胎依次横向对接形成的带状结构,并在每个废旧轮胎中穿入横向平行的钢绞线,钢绞线施加预应力后其两端分别固定在两端最外侧轮胎的外缘;各废旧轮胎预应力组合体的侧边设置有与相邻块之间连接的固定件;所述坝体内侧预应力钢绞线上设置节点,各节点上分布固定有钢索,各钢索沿逆流方向倾斜向上游牵拉并固定在岩层内或者两岸边坡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式淤填坝,其特征是所述废旧轮胎预应力组合体的四周侧面或者上下侧面设置有与相邻废旧轮胎抢险笼对接的插头和凹槽配合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合式淤填坝,其特征是坝体的废旧轮胎内部以及各废旧轮胎之间自然淤填砂石料。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合式淤填坝,其特征是所述钢绞线的两端分别固定有螺栓,螺栓与螺母配合使钢绞线固定在最外侧轮胎外缘的侧垫片或面垫片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合式淤填坝,其特征是所述废旧轮胎预应力网片的相对两侧边上设置有联体垫片,即各钢绞线的末端均固定在同一联体垫片上,同时钢绞线与联体垫片交汇处的通孔为条形孔,以便于不同方向的钢绞线预应力的调整。
7.一种淤填坝施工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在规划好的坝址处先在两岸后沟道依次开挖淤地坝坝肩、坝基,在开挖的面上构筑第一层废旧轮胎预应力组合体,该废旧轮胎预应力组合体包括多层该废旧轮胎预应力网片竖向叠加组成;每层废旧轮胎预应力网片是由多条废旧轮胎预应力带组合而成;所述废旧轮胎预应力带是由多个废旧轮胎依次横向对接形成的带状结构,并在每个废旧轮胎中穿入横向平行的钢绞线,钢绞线施加预应力后其两端分别固定在两端最外侧轮胎的外缘; 所述废旧轮胎预应力网片是由多条所述废旧轮胎预应力带沿纵向依次对接而成的网状结构,并在纵向相邻的废旧轮胎中穿入纵向平行的钢绞线,钢绞线施加预应力后其两端分别固定在纵向两端最外侧轮胎的外缘;坝体第一层废旧轮胎预应力组合体中,同一竖线上的一组废旧轮胎沿竖向穿入竖向平行的钢绞线,钢绞线施加预应力后其两端分别固定在上下两个轮胎的外表面;第一层废旧轮胎预应力组合体内侧的预应力钢绞线上设置节点,各节点上分布固定有钢索,各钢索沿逆流方向倾斜向上游牵拉并固定在岩层内或者两岸边坡上;第二步,通过人工淤填或者水流自然淤填使第一层废旧轮胎预应力组合体的废旧轮胎空隙中被填实;第三步,在第一层废旧轮胎预应力组合体的基础上,做与第一层废旧轮胎预应力组合体相同结构的第二次废旧轮胎预应力组合体,上下两层交界处规定固定连接;第二层废旧轮胎预应力组合体内侧的预应力钢绞线上设置节点,各节点上分布固定有钢索,各钢索沿逆流方向倾斜向上游牵拉并固定在岩层内或者两岸边坡上;第四步,通过人工淤填或者水流自然淤填使第二层废旧轮胎预应力组合体的废旧轮胎空隙中被填实;依次重复以上各步骤直至构筑成完整淤填坝的坝体。
8.一种淤填坝施工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在规划好的坝址处先两岸后沟道依次开挖淤地坝坝肩、坝基,在开挖的面上构筑第一层废旧轮胎预应力组合体;该废旧轮胎预应力组合体包括多层该废旧轮胎预应力网片竖向叠加组成;每层废旧轮胎预应力网片是由多条废旧轮胎预应力带组合而成;所述废旧轮胎预应力带是由多个废旧轮胎依次横向对接形成的带状结构,并在每个废旧轮胎中横向穿入平行的钢绞线,钢绞线施加预应力后其两端分别固定在两端最外侧轮胎的外缘;所述废旧轮胎预应力网片是由多条所述废旧轮胎预应力带沿纵向依次对接而成的网状结构, 并在纵向相邻的废旧轮胎中穿入纵向平行的钢绞线,钢绞线施加预应力后其两端分别固定在纵向两端最外侧轮胎的外缘;坝体第一层废旧轮胎预应力组合体中,同一竖线上的一组废旧轮胎沿竖向穿入竖向平行的钢绞线,钢绞线施加预应力后其两端分别固定在上下两个轮胎的外表面;第一层废旧轮胎预应力组合体内侧的预应力钢绞线上设置节点,各节点上分布固定有钢索,各钢索沿逆流方向倾斜向上游牵拉并固定在岩层内或者两岸边坡上;第二步,向第一层废旧轮胎预应力组合体的各轮胎内以及各轮胎之间的间隙自然淤积密实;第三步,采用后张法对第一层废旧轮胎预应力组合体各钢绞线施加预应力;第四步,在第一层废旧轮胎预应力组合体的基础上,做与第一层废旧轮胎预应力组合体相同结构的第二次废旧轮胎预应力组合体,上下两层交界处规定固定连接;第二层废旧轮胎预应力组合体内侧的预应力钢绞线上设置节点,各节点上分布固定有钢索,各钢索沿逆流方向倾斜向上游牵拉并固定在岩层内或者两岸边坡上;第五步,向第二层废旧轮胎预应力组合体的各轮胎内以及各轮胎之间的间隙自然淤积密实;第六步,采用后张法对第二层废旧轮胎预应力组合体各钢绞线施加预应力;依次重复以上各步骤直至构筑成完整淤填坝的坝体。
9.一种淤填坝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整体式淤填坝或者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组合式淤填坝的结构构筑坝体,整个坝体构筑后通过人工淤填或者水流自然淤填使坝体中的废旧轮胎空隙被填实。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7或9所述的组合式淤填坝,其特征是坝体的各层之间的对接面上分别设置有凸凹衔接的配合结构。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废旧轮胎组建而成的淤地坝及其施工方法,坝体由多层该废旧轮胎预应力网片叠加组成,废旧轮胎预应力网片由多条废旧轮胎预应力带组合而成;其中废旧轮胎预应力带是在每个废旧轮胎中穿入平行的钢绞线,钢绞线施加预应力后其两端分别固定在两端最外侧轮胎的外缘。坝体内侧预应力钢绞线上设置节点,各节点上分布固定有钢索,各钢索沿逆流方向倾斜向沟道上游牵拉并固定在坝基坝坡处。本发明实现了废物的低成本再利用;适合现场快速加工满足应急之需;强度高,抗冲击能力强,坝体自支撑强度高,结构稳定不会松散,经久耐用;还可以采用人工填充混凝土、或者填充石料或自然淤积沙石等对废旧轮胎间隙进行填充,增强其自重和稳固度。
文档编号E02B7/08GK102518086SQ20111044157
公开日2012年6月27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26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26日
发明者刘凤莲, 刘尚蔚, 张国新, 李胜机, 赵京晖, 郑茗元, 魏群, 魏鲁双 申请人:华北水利水电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