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用于海上回收浮油的吸油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海上除油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海上回收浮油的吸油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石油产品的使用和运输日益兴盛,各种规模的溢油事件也变得频繁。近年来, 水面溢油事故尤其是大型水面溢油事故的发生,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已引起公众极大的关注。目前,对溢油进行有效控制的器材是围油栏,施放围油栏再利用各种浮油回收装置或吸油材料设法清除水面溢油。采用吸油材料是一种清除水面溢油的有效手段,所述吸油材料为吸油毡和吸油剂吸油毡是一种由惰性化学聚丙烯经熔喷工艺制做而成的,它能有效吸附水面溢油并将之留住。吸附材料都是包裹在以线缝制的经表面活化处理剂处理的聚丙烯纤维或无纺布中,外层布坚韧耐用,具有强大的毛细管吸收力带来的极强的吸附性, 从而吸收泄漏油液体流向吸附材料,有效阻止了泄漏的扩散。吸附材料经绞、挤压后可重复使用,可以回收72% -90%的泄漏液(取决于吸附材料的制造工艺和品质)。吸油毡是以100% 聚丙烯为原料制成的超细纤维吸附材料,为油类及石油类液体专用吸附棉,主要用于海事船舶、水面溢油应急处理,尤其适用于处理大面积原油的溢漏油事故,但使用吸油毡时仍有处理时间较长、持油性差、不能重复使用和不能吸附亲水有机物并且在水体中又吸油又吸水(物理吸水)等不足。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海上回收浮油的吸油装置,该发明与吸油毡相比吸油能力更强、吸油更快,材料本身价格低,属于废物利用;与吸油剂相比,具有不发生化学反应、不会分解变质、安全环保和吸附泄漏液体后经挤压后可重复使用不污染环境等特点。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海上回收浮油的吸油装置,包括尼龙丝编制而成的网袋和装在该网袋内的植物秸秆,所述植物秸秆为剥去外皮的玉米和高粱秸秆,所述秸秆的直径为l-4cm,长度为l-6cm;所述网袋为矩形,在网袋的四个角分别设有连系带,网袋尼龙丝的直径为0. 5-lmm,其网眼为0. 6X0. 6-1. 5X1. 5cm。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发明与吸油毡相比吸油能力更强、吸油更快,材料本身价格低,属于废物利用,更加环保;与吸油剂相比,具有不发生化学反应、不会分解变质、安全可靠、吸附泄漏液体后经挤压后可重复使用不污染环境等优点。
图1是一种用于海上回收浮油的吸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在图1中,1.网袋,2.连系带。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图1是本发明公开的一种用于海上回收浮油的吸油装置,用直径为0. 5mm尼龙丝制成网眼为1. OX 1. Ocm的40cmX 40cm的网袋1,网袋1内装有直径为2cm、长度为3cm剥去外皮的玉米秸秆。网袋1的每个角分别设有连系带2,用于多个吸油网袋组合使用时彼此连接。网袋1四周缝线形成的各边具有不小于5公斤拉力的强度,以避免组合使用时因连系带的强度不够而造成吸油网袋分离或遗失。可根据不同的要求制成各种尺寸、各种形状的用于海上回收浮油的吸油装置,所述吸油装置具有较高的吸油能力、能吸水,造价低、易操作、回收方便、使用方便的优点。吸油能力见表1。表1秸秆与吸油毡吸油性能比较
权利要求
1. 一种用于海上回收浮油的吸油装置,包括尼龙丝编制而成的网袋(1)和装在该网袋 (1)内的植物秸秆,其特征是所述植物秸秆为剥去外皮的玉米和高粱秸秆,秸秆的直径为 l-km,长度为l-6cm,所述网袋(1)为矩形,在网袋的每个角分别设有连系带(2),网袋尼龙丝的直径为0. 5-lmm,其网眼为0. 4X0. 4-1. 5X1. 5cm。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海上回收浮油的吸油装置,包括尼龙丝编制而成的网袋(1)和装在该网袋(1)内的植物秸秆,所述植物秸秆为剥去外皮的玉米和高粱秸秆,秸秆的直径为1-4cm,长度为1-6cm,所述网袋(1)为矩形,在网袋(1)的每个角分别设有连系带(2),网袋尼龙丝的直径为0.5-1mm,其网眼为0.4×0.4-1.5×1.5cm。本发明具有较高的吸油能力、造价低、易操作、环保和回收方便等优点。可回收原油、轻质油及各种液体。
文档编号E02B15/10GK102493420SQ20111043607
公开日2012年6月13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23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23日
发明者张永建, 陈英杰 申请人:燕山大学